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早产儿死亡率随着围产医学、新生儿医学的进步呈下降趋势,但早产儿存活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医学问题随之而来。研究发现,早产儿可能出现脑性瘫痪(脑瘫)及其他神经系统损害后遗症,如动作技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行为适应困难和学习困难等神经发育后遗症~([1]),早期干预对高危儿预后影响的研究发现,高危儿早期系统干预2岁时可达到正常同龄儿水平,可减少伤残,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2])。早产儿早期干预可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的结论虽有待扩大样本重复  相似文献   

2.
<正>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一组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的永久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1]),除运动障碍外,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虽然定义中未提及牙齿健康问题,但文献报道,脑瘫儿童是牙病高发人群,常因牙病影响患儿的口腔健康和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早期家庭康复对脑瘫高危儿(IHRCP)运动和认知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15例脑瘫高危儿采用单双号随机分为干预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2组均采用脑瘫高危儿早期综合干预6个月,干预组另加用门诊早期家庭康复指导和家庭康复。干预前和干预后3及6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及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DS)进行疗效评估。纠正胎龄后12月龄进行随访,判定诊断为全面性发育迟缓(GDD)、脑性瘫痪(CP)、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高危儿(ASD/IHRASD)的人数。结果:干预后3及6个月,2组GMFM评分、FMFM评分、适应性行为评分、语言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提高趋势(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1)。纠正胎龄后12月龄,干预组诊断为GDD、CP、ASD/IHRASD的人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早期家庭康复可以提高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功能、精细运动功能及认知、语言功能,能够改善脑瘫高危儿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4.
按照国家的基本统计,高危儿的数量占了新生儿10%的比例,一般新生儿脑瘫的发生率为3‰~5‰,而高危因素的存在使高危儿患上脑瘫的机会比正常婴儿高8~10倍。了解高危儿发育的特点,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高危儿发育过程中的偏倚和障碍,是降低残障率、消除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住院康复治疗的脑瘫高危儿患儿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两组早期干预治疗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任务导向性训练。干预治疗前及12周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的粗大运动商(GMQ)、精细运动商(FMQ)评定儿童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GMQ、FMFM、FMQ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MFM、GMQ、FMFM、FM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OT能更好提高脑瘫高危儿的运动功能,脑瘫高危儿早期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脑性瘫痪高危儿早期干预后智力发育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高危儿智力及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瘫高危儿分成 干预组(60人)和对照组(60人);仅干预组接受早期干预,两组患儿随访及智力测定由专人进行;发生脑瘫后的治 疗相同。结果:干预组在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自我照顾、认知社交四部分内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且DQ分级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中脑瘫、智力低下、癫痫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 著性(P<0.05)。结论:对脑瘫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能有效改善智力及运动发育,减少伤残,降低脑瘫、癫痫的发生 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对早产脑损伤高危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效度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对100例在我院新生儿科和康复科进行随访的早产脑损伤高危儿,分别在扭动运动阶段和不安运动阶段进行全身运动质量评估.随访到12月龄采用临床诊断和Gesell发育量表确定其运动发育结局,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运动发育结局:运动发育正常有70例(70%),运动发育迟缓25例(25%),脑瘫5例(5%).对于运动发育异常的结果预测,扭动阶段:敏感性50%、特异性84.3%、阳性预测值57.7%和阴性预测值79.7%;不安运动阶段:敏感性13.3%、特异性97.1%、阳性预测值66.7%和阴性预测值72.3%.对于脑瘫结果的预测中,不安运动的特异度最高(97.9%),其次为痉挛-同步性(96.8%).结论:在早产脑损伤高危儿早期应用GMs质量评估后期神经发育结局做出准确有效的预测,对脑瘫的预测价值更大.GMs质量评估可作为早产脑损伤高危儿随访工作中的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8.
早期物理治疗对改善脑瘫高危儿的远期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将患儿父母作为治疗团队成员共同参与的早期物理治疗方案,对于患儿的运动发育有较大影响。脑瘫高危儿的早期治疗主要包括Vojta 法、Bobath 法及Doman-Delecato 法等,而其中Vojta法呈现出决定性优势。目前还缺少一种特定的治疗方案在脑瘫高危儿中应用疗效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脑瘫高危儿不同时期干预的预后临床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开始干预脑性瘫痪高危儿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时间的不同,将95例临床诊断为脑瘫高危儿分为早期干预组(48例)及晚期干预组(47例);早期干预组在新生儿期即接受系统干预,晚期干预组在6个月以后进行干预,并在6、9、12、18月龄时进行运动发育和智力测定。结果早期干预组平均智力发育指数(MDI)高于晚期干预组(P〈0.05),早期干预组平均运动发育指数(PDI)高于晚期干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早期干预组脑瘫、智能低下发生例数明显低于晚期干预组。结论对脑瘫高危儿尽早干预可改善其智力及运动发育,帮助他们早日康复,减少伤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不同出生体重脑瘫高危儿婴儿期粗大与精细运动技能发育的结构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 以接受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中的粗大运动(GM)和精细运动(FM)技能评估量表评定的522例年龄小于1岁的脑瘫高危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变量方差分析和t检验确定不同出生体重脑瘫高危儿婴儿期运动技能发育的结构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其相关程度。结果: 不同出生体重组别间患儿GM、FM各项原始分和标准分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儿的姿势、移动、抓握、视觉-运动整合项标准分值均明显低于反射项(t值分别为23.82、32.27、37.06、26.92,P<0.001)。不同出生体重组别患儿反射、姿势和移动项标准分值与FM分值具有良好相关性(r=0.39-0.85,P<0.01),且抓握、视觉-运动整合项标准分值与GM分值也有良好相关性(r=0.55-0.85,P<0.01)。结论:不同出生体重脑瘫高危儿的反射发育明显好于姿势、移动、抓握、视觉-运动整合发育,其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技能发育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与Bayley婴幼儿发育量表(BSID)运动发育指数在脑瘫高危儿运动发育评测中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6个月龄的脑瘫高危儿(宫内窘迫或窒息)30例,对同一患儿分别进行PDMS-2与BSID中运动发育量表的评分,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下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①PDMS-2中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和总体运动发育商(TMQ)分别与BSID中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②PDMS-2粗大运动中反射、姿势和移动标准分分别与PDI;③PDMS-2精细运动中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分别与PDI。结果:①PDMS-2中GMQ,FMQ和TMQ与BSID中PD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4,0.555,0.701(P0.01);②粗大运动中反射、姿势和移动标准分分别与PD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8,0.560,0.717(P0.01);③精细运动中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标准分分别与PD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6,0.634(P0.01);其中移动相关性最高,抓握相关性最低。结论:对6个月龄的脑瘫高危儿,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与BSID中运动发育量表多数项目具有中度相关性,少数属于低度相关性;PDMS-2中粗大运动比精细运动与PDI运动的相关性更密切;提示需慎重选择量表用于脑瘫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并比较磁共振成像及发育量表对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发育的预测作用。方法:73例有早产背景的脑瘫高危儿,在纠正胎龄3月时行头颅MRI检查,定性评价脑白质异常(WMA)程度,并同期应用婴幼儿发育量表中的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分值评定整体运动情况,智力发育指数(MDI)分值评定智能水平。随访患儿坐位、立位平衡的完成时间,对WMA、PDI、MDI和坐位、立位平衡完成时间行相关性分析,并计算WMA、PDI、MDI对粗大运动延迟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WMA、PDI、MDI和坐位、立位平衡的完成时间均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自高向低排序依次为WMA、PDI、MDI,三者结合与坐位、立位平衡完成时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提高。WMA对坐位和立位发育延迟的预测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PDI及MDI。结论:WMA程度、早期整体运动及智能水平均和粗大运动完成时间有显著相关性,MRI结合发育量表可提高对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发育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瘫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和行为障碍,以及癫痫和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脑瘫临床分型包括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偏瘫、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是目前儿童主要致残疾病之一~([2])。国外文献中脑瘫的发病率为1.5‰~4.0‰~([3]),我  相似文献   

14.
正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导致的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1]),表现为痉挛、不自主运动、步态不稳和平衡问题~([2])。痉挛型双瘫是最常见的脑瘫类型,约占总发病率的44%~([3]),具体表现为髋与膝关节屈曲、下肢内旋、剪刀步态,严重者不能独立行走。上肢受累较轻,常表现为行走时上肢姿势异常,但手的功能受累不明显~([4])。针对双瘫的儿童的治疗目标侧重于减轻功能损伤的影响和提高粗大运动功能来预防残疾~([5])。  相似文献   

15.
脑瘫高危儿的早期筛查、诊断和早期干预对减少残疾的发生十分重要。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应用的脑损伤高危儿童发育与运动评估量表,脑瘫儿童痉挛、运动功能及综合能力评估量表进行综述。推荐不同情况下选择使用一种或多种评价工具来满足评价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产儿、低体重儿、高危儿得以存活,增加了脑瘫的发生率。脑瘫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运动功能障碍,改善运动功能是脑瘫康复的首要任务。于是如何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成为目前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尽管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干预和治疗等方面技术水平都已取得显著进步,但国内外脑瘫总发病率并未见明显下降~([1—2])。一篇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发现,随着医疗技术提高,更多低出生体重婴儿被救治存活下来,而低出生体重婴儿比正常出生体重婴儿存在更大患脑瘫风险(低出生体重患脑瘫16‰,正常出生体重患脑瘫12‰),这可能是脑瘫总发病率没有明显下降的原因之一~([2])。寻求一个合适、有效、全面的评估量表,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患儿存在的运动缺陷并进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s,PDMS-2)是婴幼儿运动发育评估量表,主要用于儿童运动发育迟缓的  相似文献   

18.
脑瘫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受到高危因素的损伤(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 已发生或可能将会发生中枢性运动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的婴儿[1,2], 这些临床诊断为脑瘫高危儿的婴儿不一定发展为脑瘫患儿, 但其患脑瘫的风险远远大于普通婴幼儿[3], 为降低其患脑瘫的风险, 应该尽早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 而不是观察、等待或是仅仅给予简单的早期干预[4,5]。目标-活动-运动集成(goals activity motor enrichment, GAME)疗法[6]是一种以运动学习为原理, 以家庭为中心, 以功能目标导向训练为基础的早期干预措施, 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 它是行之有效的早期干预手段[7], 本研究将此措施应用于临床, 进一步观察GAME疗法对脑瘫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1040例高危新生儿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高危新生儿早期发育状况,评价早期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 对1040例高危儿出生后建“跟踪服务卡”,定期检查,并进行早期教育指导,结果 确诊脑瘫2例,1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发育落后和姿势异常,通过早期干预和康复训练,异常姿势部分消失,运动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0-3岁高危儿跟踪测查和早期教育指导,可以早期发现异常,及时矫治,避免伤残儿发生及减轻伤残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瘫高危儿进行健康教育结合早期语言相关肌肉训练对语言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瘫高危儿300例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综合护理及宣教,观察组予以健康教育结合早期语言相关肌肉训练。观察两种康复训练方式对患儿语言发育状况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儿语言能力达标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瘫高危儿进行健康教育结合早期语言相关肌肉训练,康复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儿语言发育,提高言语达标能力,降低语言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