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tfV_1是指心电图V_1导联上的P波呈正负双向时,P波负向部分的振幅(mm)与时间(s)的乘积。本文以PtfV_1≤-0.03mm·s为异常,就110例冠心病患者PtfV_1值及其中34例PtfV_1值的动态变化,来探讨与左心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心电图(ECG)无创指标的判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73例AMI患者首次ECG作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ECG对AMI患者病情与预后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自1990年1月到1997年6月我院连续收治的AMI患者,依据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的缺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自症状出现至心电图(ECG)呈典型AMI改变,有时需数小时至1~2d。然而AMI后第1个小时即超急期,ECG就有改变,易被忽略,尽早识别至关重要。现将所见24例AMI超急期ECG变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心肌梗死(AMI)典型的心电图(ECG)诊断不难,AMI不典型ECG常易误诊,本文对5例AMI的不典型心电图变化规律结合文献作一探讨。1临床及心电图资料1.1以R波振幅逐渐降低为主要表现1例。患者男性,78岁。因肺部感染住院。住院期间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疼痛持续2小时余,伴休克。CPK480u、LDH420u、AST81u、WBC12×109/L、N0.78、L0.22、ESR35mm/h。临床诊断AMI,ECG见图1。图1A为入院ECG示STV5、6轻度压低。图1B为心绞痛发作时记录ECG,RV1~5与图1A相应导联比较下降>50%。RV1~2呈线性r波,V4呈rSr′型,STV5~7下垂型压低0.08…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AMI右室并不少见,因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对其显示有一定局限性易致漏诊,如加做Rv3~Rv7,导联,可使诊断率明显提高。现将我院近几年收治的AMI右室心梗患者ECG及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25例,男性21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9.2岁。出现症状到第一次ECG记录时间平均10.3小时,  相似文献   

6.
陈雪萍 《内科》2007,2(3):383-385
心电图(ECG)检查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ECG的变化有助于判断AMI时梗死相关动脉(IRA)的部位及指导AMI治疗。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进展,特别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冠心病ECG的研究,使ECG快速、无创地估测IRA得到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 ,心室率快而不规整 ,易致血流动力学障碍 ,使原有病情加重。本文对 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心电图 (ECG)及临床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近 6年我院收治首次出现 Q波型 AMI患者1 0 8例 ,均符合下列条件 :1自症状发作 1 2 h内记录 ECG首次出现 Q波。 2临床症状、ECG、心肌酶学改变符合 WHO关于 AMI的诊断标准。 3患者入院后心电监护 1周。1 .2   方法前 3天每 8h检查 1次 1 2导联 (必要时 1 8导联 ) ECG,以后每日复查 1次…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不典型心电图8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AMI早期(发病24h内)不典型ECG的表现特点,提高凭借早期不典型ECG诊断AMI的水平。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AMI患者在发病24h内早期不典型ECG83例,与各自发病前ECG进行对比分析,归类总结。结果83例不典型ECG共归纳17个表现特点。结论部分AMI早期ECG表现虽不典型,但具有与AMI相关的固有特点,有助于AMI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电图(ECG)检查有助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部位,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介入诊断治疗技术的发展,对AMI者ECG有了新的认识。近年来的许多观点表明,通过体表ECG能进一步估计梗塞相关动脉。本文就AMI者ECG与相关病变血管的关系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ECG)检查具有特征性的改变,并呈规律性演变,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无创、便捷、重复性好,对AMI的定位、定性、评估预后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2]。典型的ECG变化是AMI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而且对AMI的分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ECG一直是临床诊断AMI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多种因素如梗死部位、梗死范围、检查时间、多发或再发等影响,往往使ECG表现并不是特别典型,特别是合并束支  相似文献   

11.
1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晖  田俊萍  杜凤和 《山东医药》2011,51(28):87-8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电图(ECG)特点以减少AMI的误/漏诊率。方法选取我院因胸痛入院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AMI患者138例,按照急诊室第1份ECG是否为心肌梗死图形(ST段抬高或合并病理性Q波)分为心肌梗死图形组(A组)和非心肌梗死图形组(B组),记录急诊室生化标记物及入院后的PCI情况。结果 138例AMI患者中A组106例(76.81%),B组32例(23.19%)。B组患者从发病到入急诊室做第1份ECG的时间明显早于A组(P〈0.01),B组患者入急诊室时第1次测得的肌钙蛋白(cTnI)水平明显高于A组,而CK、CK-MB明显低于A组(P均〈0.01)。结论急诊室AMI患者ECG表现复杂,易漏诊,通过多次心电、生化标记物检查及严密的临床观察可有效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2.
任建中 《山东医药》2004,44(26):4-4
梗死样心电图(ECG)指ECG上出现异常QS波、ST段弓背抬高、T波倒置或者ST段ST与T波融合呈单向曲线,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典型ECG表现。自1999年以来,我们遇6例非AMI患者出现AMI样ECG表现。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塞极早期不典型心电图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竟  贾慈阳 《心电学杂志》1992,11(3):161-163
急性心肌梗塞(AMl)极早期,病理性 Q 波尚未出现时,ECG 诊断有一定难度。自1975年Schamroth 提出 AMI 的早期超急性损伤期理论之后,对于 AMI 的早期 ECG 改变有了较统一的认识,即可有以下表现:(1)急性损伤阻滞。①对应梗塞导联的 R 波升肢缓慢,因此类本位曲折≥0.045s,②QRS 间期增宽,可达0.12s,③常有 QRS 波幅增加。(2)ST 段斜行抬高可达10—15mm。(3)T 波电压增加,T 波高耸。我科1980—1990年共收治 AMI 267例。首次 ECG呈不典型表现者119例(44.5%)。其中大多数基本符合 Schamroth 标准。尚有少数呈 AMI 极早期的不典型表现,而动态观察描记 ECG 演变过程及临床症状、体征、心肌酶等均符合 AMI  相似文献   

14.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性诊疗的广泛开展,ECG诊断也有了很大发展,尤其是溶栓治疗的临床应用以及冠脉造影,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的广泛应用,使AMI的ECG改变与相关冠状动脉病变的判定,心脏功能以及再灌注之间的关系成为可能。人们逐渐认识到ECG在判断梗死血管中的价值。近年来此项研究较多,本文根据AMI相关冠状动脉病变判定的ECG诊断进展加以综述。 1 心肌梗死部位与冠动脉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5.
心电图(ECG)上尽早识别心肌梗死(MI),对治疗和预后极为关键。实际上ST段抬高和Q波出现的典型AMI在临床上不到50%,约一半的ECG表现不典型。现将影响MI心电图诊断因素及诊断中应注意事项述诉。 1 部分AMI临床症状不典型,未及时做心电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不典型心电图(ECG)改变与临床的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临床确诊的AMI者在发病24h内早期不典型ECG,与各自发病前ECG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结果36例元典型AMI临床症状者19例(占53%),有3个诊断特点和不典型ECG表现6个特点。结论不典型AMI的临床诊断应综合分析,部分AMI早期ECG表现虽不典型,但具有与AMI相关的固有特点,早期识别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7.
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住院患者心肌梗死扩展 (MIE)的前瞻性研究 ,国内外偶有报道 ,对MIE的了解尚不是很充分。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 ,采用了适应基层医院情况的以心电图 (ECG)改变为主要指标及辅以酶学改变、症状、体征的方法 ,观察了AMI住院患者的MIE发生率 ,表现形式及病死率等 ,希望给临床医生在诊治AMI方面以有益的启示。方  法1.对象本文研究了自 1992年 1月 1日至2 0 0 0年 10月 31日期间收入我院内科病房住院 ,起病后存活 2 4h以上的AMI患者 ,共 6 5例。其中男性 5 5例 ,女性 10例。AMI患者均经ECG及临床确诊。2…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数患者心电图(ECG)都有典型的图型改变,但确有不少患者AMI发病后ECG不出现典型的图型改变。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3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47—64岁,平均56.2岁。ECG记录用常规十二导联。 2 ECG表现 2.1 T波高而尖 当T波振幅在心前导联≥12mm或Ⅱ、Ⅲ、avF≥5mm且T/R比值≥1时均有诊断价值,就应考虑到前壁或下壁AMI。这种T波改变亦称  相似文献   

19.
郭海玲 《心脏杂志》2005,17(1):45-4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心血管病急症,心电图(ECG)对其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当患者有症状及酶学改变的情况下,ECG出现病理性Q波(宽度>0.04s,深度>1/4R波)常常是AMI的权威性诊断。但是经过大量ECG与尸检对比,发现病理性Q波作为透壁性心肌梗死(QMI)或非透壁心肌梗死(NQMI)的鉴别诊断依据,既不敏感,又不特异。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学者提出等位性Q波(相当Q波)的新概念,它有助于AMI的诊断。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数例较典型的病例支持以上论述。1临床资料例1:70岁,男性,有心绞痛症状,STV1~V3弓背抬高,对照3d前ECG,R波幅度进行性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住性患者QRS记分、∑R与左心功能的关系,以及利用常规心电图(ECG)预测AMI患者左心功能的可能性。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22例为经临床症状、ECG及血清酶变化证实的AMI患者。男17例,女5例,平均年龄58岁(30~91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