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将冠状动脉细化为15个节段,研究256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病变的诊断能力,分析冠状动脉斑块与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5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CT室进行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冠心病患者35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冠状动脉各节段斑块及管腔狭窄的数量及分布情况。结果冠状动脉病变在冠状动脉各分支节段上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79,P<0.0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冠状动脉第六节段发生最多(25.00%),第十四、十五节段发生最少(0.74%、0.30%)。不同类型斑块引起管腔狭窄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333,P<0.01)。结论 256MS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很好的显示冠状动脉斑块分布特点及各类型斑块与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256MSCT应作为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同时接受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和传统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43例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为金标准,64层CT血管成像诊断老年冠心病的敏感度为94.7%、准确度为86%、阳性预测值为90%。结论 64层CTA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有较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CT技术的日臻发展和完善,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地位越来越突显,这种技术主要体现在不断提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力上。64层甚至更高的MDCT可获得高精准的诊断率,同时也被广泛认为是无创冠状动脉血管检查的可替代方法。近来临床试验和科研通过CCTA更多倾向于对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态特征以及患者预后相关性的研究。本文简要讨论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发展过程、斑块形态描述及界定与SPECT核素心肌功能显像比较。希望在临床检查中能够有全面、多模态影像检查方法作为无创检查金标准来界定斑块形态以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400例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资料,评价呼吸训练、电极的放置、造影剂的剂量及浓度、监测层面的选择、监测点位置的放置、心动周期内不同R-R间期时相重建图像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结果 20例患者由于屏气不好出现呼吸运动伪影,8例出现电极产生的金属放射性伪影。6例由于造影剂剂量不足出现动脉灌注不足而导致冠状动脉显示欠佳。6例患者监测层面及感兴趣区的选择不准确导致冠状动脉对比不良及右心结构对右冠状动脉产生影响。4例患者在心动周期内不同R-R时相重建图像出现不同的效果。结论患者的呼吸训练、电极正确的放置、造影剂剂量的正确选择、监测层面及感兴趣区的正确放置、选择最佳的重建时相等有利于提高冠脉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中日友好医院2010年2月-2011年3月经256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以发现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病例。心率〈65次/m in的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心率在65~93次/m in之间的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结果 1176例完成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患者共检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9例,检出率为1.62%,其中男性12例,女性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胸闷、胸痛等症状。检出类型包括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1例,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例,左、右冠状动脉均起源异常1例,回旋支起源异常3例和右冠状动脉缺如1例。结论 256层螺旋CT诊断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一种无创、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对壁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价值。方法共416例CCTA纳入本研究,观察有无心肌桥的发生,并测量壁冠状动脉的深度、长度、直径。结果 85例病人发现有心肌桥,CCTA心肌桥发现率为20.4%(85/416)。冠状动脉心肌桥平均发病年龄为56.3±14.2岁。男性发病率为24.5%(63/257),女性为13.8%(22/159)。发生率最高的血管为前降支(LAD),并且87.3%的壁冠状动脉位置浅表,6.7%的桥血管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论心肌桥的CCTA检出率明显高于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本次研究没有证明心肌桥与心血管事件存在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双源CT(DSCT)对冠状动脉各类不同性质斑块的判断及其所致管腔狭窄诊断准确性,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前后2周内进行了CAG检查的41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将冠状动脉斑块分为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三类,按冠状动脉15分段标准,与CAG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以评估DSCT对于冠状动脉不同性质斑块所致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41例患者共显示605个节段,其中图像质量1~4级共586个节段为可评估节段,DSCT检查可评估率为96.9%。DSCT发现冠状动脉共192节段存在斑块,占32.8%;其中钙化斑块123个节段,混合斑块49个节段,非钙化斑块为20个节段。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判断标准,DSCT在显示冠状动脉节段病变方面其总体敏感性为91.1%(173/190),特异性为95.3%(387/406),阳性预测值为90.1%(173/192),阴性预测值为95.8%(387/404)。发现各类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分别为钙化斑块88.6%(109/123),混合斑块93.9%(46/49),非钙化斑块90.0%(18/20),总诊断准确率为95.6%(560/586)。结论 DSCT对于冠状动脉不同性质斑块的判断与其所致管腔狭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为临床冠心病的诊治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伟  冯越  陈伏庆  刘铁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4):311-311,331,334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接受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9000例,统计冠状动脉瘘的发生率及影像表现。结果 9000例DS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共发现冠状动脉瘘23例,瘘口位于肺动脉20例,左心耳、左心室及冠状静脉各1例。影像表现为左、右或双侧冠状动脉起源畸形血管与肺动脉、左心耳、左心室或冠状静脉相连。结论 DSCT结合多种重建方法可以全程显示冠状动脉瘘的起源、走行及终止,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行64层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及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分别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经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64层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灵敏性73.5%,特异性92.3%,阳性预测值71.7%,阴性预测值93.0%,准确性88.4%。结论 64层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具有无创、经济、灵敏、特异、安全等优点,可以作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的首选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双源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能力,分析影响钙化病变狭窄程度判断的原因。方法采用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ICA)对在本院门诊或住院拟诊冠心病的74例患者进行检查,将病变分为钙化、非钙化及混合性病变,分别评估每个病变节段的狭窄程度(分为〈50%、50%-75%、〉75%3种),并分别测定各段钙化病变的钙化积分。以ICA为标准,评价双源螺旋CT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狭窄程度判断的准确性。结果检查出344处病变节段,其中钙化病变50处,非钙化病变146处,混合性病变148处。双源螺旋CT对病变狭窄程度判断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96.8%,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98.4%。双源螺旋CT对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以及混合性斑块狭窄程度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0.0%、78.0%、78.3%,其中对钙化斑块狭窄程度判断的准确性明显低于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性斑块(均P〈0.05)。此外,双源螺旋CT评估准确的病变钙化积分[(160±107)Hu]显著低于评估不准确的病变钙化积分[(391±200)Hu](P〈0.01)。结论双源螺旋CT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高,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但对钙化病变狭窄程度判断的准确性下降,其中钙化积分明显升高是导致钙化病变狭窄程度判断准确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320-slice dynamic volume CT,320-DVCT)评价壁冠状动脉-心肌桥(MCA-MB)的形态学特征、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5例可疑冠心病住院患者行心脏320-DVCT并冠脉CTA,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分析MCA-MB影像学特点.结果 320-DVCT对MCA-MB的检出率为30.6%,其中82.4%出现在左前降支中、远段,平均长度为(13.38±5.06)mm,MB平均厚度为(3.61±2.53)mm.MCA-MB合并邻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为96.2%.CAG的MCA-MB的检出率为8.2%,320-DVCT对MCA-MB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AG.结论 320-DVCT可准确判断MCA-MB的结构特点;临床怀疑冠心病者MCA-MB与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相关性.320-DVCT是一种无创、准确诊断和评价MCA-MB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随多层螺旋CT技术快速发展,多层螺旋CT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muhislice spiral CT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CA),特别64层CT,以其特有的优势,扫描时各向同性、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进一步提高,很受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钟爱。MSCTCA成功与否主要决定于原始图像,而患者在检查中的成功配合是提高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窦性心律冠心病疑似患者在7日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状动脉的右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进行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排螺旋CT诊断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准确性。结果CTA评价〉50%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78.0%,特异性为84.2%,阳性预测值为63.6%,阴性预测值为91.5%,符合率为82.5%。结论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无创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与心血管造影(CAG)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由CTCA和CTA确诊的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的图像,观察壁冠状动脉的发生部位、长度、埋藏深度及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同时分析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埋藏深度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46例患者中CTCA与CAG共同发现心肌桥62段,其中LAD心肌桥45段(占72.6%),LCX心肌桥7段(占11.3%),RCA心肌桥10段(占16.1%)。CTCA诊断壁冠状动脉平均长度为(6.8±2.5)mm,平均埋藏深度为(3.2±1.3)mm,平均狭窄程度(47.2±10.1%)。CAG诊断壁冠状动脉平均长度为(5.3±1.9)mm,平均埋藏深度为(2.9±1.4)mm),平均狭窄程度(57.3±11.2%)。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埋藏深度之间存在相关性,深埋型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表浅型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严重。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有力检查方法,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速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患者的CT成像表现,主要观察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位置,壁冠状动脉直径,心肌桥厚度,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163例患者共发现165支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147支(89.01%),左冠状动脉回旋支9支,右冠状动脉5支,对角支3支,中间支1支。壁冠状动脉轻度狭窄77支(46.67%),中度狭窄63支(38.18%),重度狭窄11支(6.67%),无狭窄14支(8.48%)。浅心肌桥154支(93.33%),深心肌桥11支(6.67%)。81例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硬化斑,其中64例硬化斑与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发生于同一支冠状动脉。结论:高速CT成像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心肌桥-壁冠状动脉是潜在的隐性心脏病,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64排128层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心肌桥的价值。方法整理2009年12月--2011年01月间,在我院做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病例,共206例,CTA诊断心肌桥病例41例,其中22例行DSA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CTA与CAG对MB影像学表现,评估MCA的狭窄程度。结果 CTA诊断的41例心肌桥病变血管44支,深肌桥36支,浅肌桥8支,其中22例CAG检查MB,检出19例,病变血管19支,未检出3例(CTA表现为前降支浅肌桥);CTA诊断41例MB,MCA狭窄程度均小于50%,CAG诊断MB,MCA狭窄程度分别为:小于等于50%,9例,大于50%小于等于75%,6例,大于75%小于100%,4例。结论 64排128层CTA诊断MB-MCA即可以观察到MCA,也能观察到MB,同时可以观察到肌桥的厚度(即MCA的深度),但是所观察到的MCA狭窄程度与CAG观察到的有差异。CAG可在动态下观察到MCA的狭窄程度,对MCA的狭窄有准确的判断,但是CAG不能观察到MB。CTA和CAG诊断心肌桥是互补的,对心肌桥的诊断应为即能观察到MB,又能观察到MCA并准确判断其狭窄程度,才是最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收集整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并探讨320排螺旋CT在多发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患者进行320排螺旋CT扫描,重建全肋骨三维图像,并与胸部X线检查和普通螺旋CT的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320排螺旋CT扫描,扫描时间均在3~5 s以内。与普通螺旋CT相比,320排螺旋CT重建的三维图像更加清晰细腻,且在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以及肋软骨骨折的显示上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 < 0.01)。结论 相对于普通螺旋CT,320排螺旋CT具有扫描速度更快、放射剂量更低、图像质量更好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肋骨骨折检出率,使诊断的准确性更高,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刘利 《吉林医学》2013,34(14):2744-274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20例胸部创伤病例的胸部X线平片和MS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平片和MSCT检查发现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73.33%和90.83%,肺损伤的检出率为34.16%和55.83%,气胸和液气胸检出率分别为7.5%和20.19%,两种检查方法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发现支气管撕裂伤1例、膈疝2例、纵隔血肿4例。结论:MSCT在胸部创伤的临床诊断中比X线平片具有更全面准确的特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接诊的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行冠状动脉DSC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患者进行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比较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等级间冠状动脉钙化斑块(CACP)的参数,比较DSCT与CAG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结果左前降支和右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等级间CACP体积、CACP数目、CACP钙化积分和CACP当量块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狭窄程度的增高,CACP体积逐渐增大,CACP钙化积分逐渐增多,CACP钙化积分和CACP当量块逐渐增加(P<0.05)。DSCT对于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灵敏度为88.6%(241/271),特异度为96.8%(717/741);阳性预测值为90.9%(241/265),阴性预测值为95.8%(717/741),准确率为94.6%(958/1013),两种检测方法具有显著的一致性(Kappa=0.735,P<0.05)。结论 DS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较好,可用于冠脉狭窄程度的诊断,且具有无创性,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