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类历史上发生的霍乱,无论前六次(1817~1923年)流行的古典型霍乱或简称霍乱,还是第七次(1961年至今)流行的埃尔托型霍乱或简称副霍乱都是由O_1群霍乱弧菌(分别为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引起的。由于霍乱弧菌的这两个生物型在形态及血清学性状方面几乎一样,同时无论是由古典型霍乱弧菌引起的古典型霍乱,还是由埃尔托霍乱弧菌所引起的埃尔托型霍乱,它们在临床表现、防治对策及影响流行过程的社会和自然因素方面也基本相同,故1962年5月第15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将埃尔托型霍乱也列入《国际卫生条例》规定的检疫传染病“霍乱”项内之后,国际上即不再按以往习惯命名而一律称之为霍乱并同样处理。至于非O_1群霍乱弧菌(从O_2直至O_(138)的137个血清群),尽管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水体中,但多不致病或仅引起散发腹泻、食物中毒和肠道外感染,从未有因非O_1群引起霍乱大流行的报道。因而多被视为条件致病菌,从未将其视为人类霍乱的病原菌。非O_1群霍乱弧菌由于不与O_1群霍乱弧菌抗血清发生凝集,也被称之为不凝集弧菌(NAGV)。不言而喻,由不凝集弧菌引发的腹泻患者,自然也从不会被视为霍乱或按霍乱处理。  相似文献   

2.
1992年在印度和孟加拉湾沿岸城市,首次发生非O1群霍乱弧菌所致的典型霍乱样腹泻爆发流行,这种新菌型有产生霍乱毒素(CT)的能力,所致的腹泻在临床上和流行病学上与O1群霍乱孤菌引起的霍乱不能区别,病原菌不与O1群霍乱血清凝集,也不与非O1群霍乱血清(138个型)凝集,国际细菌学专家将其命名为霍乱弧菌O139血清群。  相似文献   

3.
霍乱是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以剧烈腹泻、呕吐、迅速脱水、循环衰竭为特征的肠道传染病。1992年10月首先在印度南部的Madras发现一株能引起临床症状与O1群霍乱相似,并能引起大流行的弧菌,由于该菌与O1-O138群霍乱弧菌的血清不凝集,故将其命名为O139血清群。新发现的传染病O139血清群霍乱肆虐南亚,  相似文献   

4.
1992年在印度和孟加拉湾沿岸城市,首次发生非O1群霍乱弧菌所致的典型霍乱样腹泻爆发流行,这种新菌型有产生霍乱毒素(CT)的能力,所致的腹泻在临床上和流行病学上与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不能区别,病原菌不与O1群霍乱血清凝集,也不与非O1群霍乱血清(138个型)凝集,国际细菌学专家将其命名为霍乱弧菌0139血清群。O139霍乱弧菌是一种新型的致病性弧菌,在血清学诊断方面是一个新课题,为此,我们用O139群国际标准株MO45(印度菌株)免疫家兔制备特异性诊断血清,以提供我省霍乱监测之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试验菌株制…  相似文献   

5.
自1817年以来,全球已发生了七次世界性的霍乱大流行。前六次是由古典生物型霍乱弧菌所致,至今仍在流行的第七次大流行是由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其病原体均属O1群霍乱弧菌。根据抗血清对菌体抗原(O抗原)的凝集作用,可将霍乱弧菌分为138个血清群,已知仅O1群引起霍乱病的大流行,而非O1群菌株只引起散在发病和小  相似文献   

6.
胡守奎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13(4):277-279,封3
霍乱弧菌(V ibrio cholera)是弧菌属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根据其O抗原特异性的不同分为O1群和非O1群霍乱弧菌。霍乱是由O1群霍乱弧菌包括古典生物型(CVC)和ELTor(EVC)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积广,危害十分严重,是我国法定报告的甲类传染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对一类传染病———霍乱管理的不断加强 ,非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患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有报道称非O1群霍乱弧菌与O1群霍乱弧菌两者关系密切。 3 0 %霍乱患者在恢复期第 2~ 4周后 ,由粪便排出的细菌变为对霍乱血清不凝集的弧菌[1] 。自从 1992年我国在非O1群霍乱弧菌中分离出O13 9型霍乱弧菌以来 ,其致病性得到证实 ,相关的报道也较多。笔者拟结合工作实践 ,对除外O13 9型的非O1群霍乱弧菌与食源性疾患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我区近 2a发生非O1群霍乱弧菌食源性疾患 2起 ,其中 8月份 1起 ,人数为 6人…  相似文献   

8.
1991~1996年全球霍乱疫情动态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霍乱(cholera)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典型病例病情严重,有剧烈吐泻、脱水、微循环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治疗不及时常易死亡,属甲类传染病。过去将古典生物型(classical biotype)霍乱弧菌所致的感染称为霍乱,由埃尔托生物型(El Tor biotype)所致者称为副霍乱。鉴于霍乱弧菌的两个生物型的形态和血清型方面几乎一样,两种弧菌感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外对O1群霍乱弧菌的究研报导较多,并己证实O1群弧菌产生的肠毒素是引起霍乱的主要病因,而对非O1群霍乱弧菌所致腹泻与产生毒素的关系及发病机理、致病性等研究尚不多。本文就非O1群弧菌有关方面的研究近况作一简述。作为人类病原的新认识非O1群霍乱弧菌是一群在形态、生物学性状等方面与O1群霍乱弧菌难以区别而仅与O1群抗血清不出现凝集的密切有关的弧菌。过去曾称之不凝集弧菌(NAG),迄  相似文献   

10.
霍乱     
05570:3。霍乱弧菌流行病学〔综述〕/罗建辉(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一]994·22(1)一46~48 霍乱流行史上,七次世界性大流行都是由。,群霍乱弧菌所引起.但从1992年10月至1993年4月.印度次大陆却暴发了由非o,群霍乱弧菌OJ,,血清型引起的霍乱祥病大流行,印度及孟加拉相继报道了引起全国性的霍乱祥急性腹泻。从流行区病人分离的菌株不被0;群霍乱弧菌抗血清所凝集.也不被已知的137血清型非。:霍乱弧菌抗血清所凝集.因此,将这一引起霍乱徉病的非O、霍乱弧菌定名为0.:,。本文就引起霍乱样病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