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术及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对长期随访的45例接受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和9例接受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STN)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和临床分析。结果1例DBS病人术后无效,调整电极后效果满意,射频毁损术及DBS术后短期效果均满意,本组显效47例(87%),有效7例(13%),总有效率100%。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开”状态下提高38%,“关”状态下提高49%。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评分:“开”状态下症状改善率52%,“关”状态下改善率72%。随访结果:射频毁损者复发率为17.8%,DBS者无复发。结论立体定向脑内核团毁损及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满意,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微电极记录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DBS具有非破坏性、可双侧同期手术、术后可调节等优点,但价格昂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微电极导向核团毁损术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80例接受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和25例脑深部电刺激丘脑底核(ST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随访和神经功能评估,分别获得术前、术后和DBS开启后1周、6个月、2年及5年的不同服药状态下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评分资料,采用威尔科克森检验(Wilcoxontest),比较不同术后时间点UPDRS运动评分与术前评分的差异。结果 核团毁损术和DBS在术后1周、6个月及2年随访中均能明显改善术前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运动评分,减轻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波动及异动症。在5年随访时间点上仅DBS治疗组较术前比较仍显示差异性。而且DBS组患者术后左旋多巴服药的剂量较术前减少。核团毁损组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8%,永久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DBS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核团毁损术和DBS两者被证实是中晚期帕金森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显著改善术前帕金森病患者的UPDRS运动评分,减轻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波动及异动症。STN—DBS较毁损术更具有独特的可控性、安全性和长效性。  相似文献   

3.
微电极和立体定向定位脑内核团毁损治疗帕金森病38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99年 5月至 2 0 0 0年 6月 ,共对 386例帕金森病患者 ,行微电极和立体定向定位 ,利用毁损法治疗。材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0 1例 ,女 185例 ,年龄 38~ 78岁 ,平均 6 1 9岁。病程 1~ 2 0年 ,平均 6 8年。震颤型 156例 ,僵直型 6 2例 ,震颤伴僵直混合型 16 8例。伴随肢体麻木 2 2例 ,痛性痉挛 9例 ,明显流涎59例 ,呛咳 4 3例 ,吞咽困难 2 5例 ,语言障碍 2 6例 ,指踝关节畸形 3例 ,异动症 2 3例。UPDRS评分 :关状态 6 2± 9 8,开状态 4 5± 11。Hoehn Yahr分级 ,1~4级分别为 54、73、198、6 1例。2 手术步…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蛋白组学的角度探索脑深部电刺激(DBS)与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是否类同。方法采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IGE)技术,测定3例行双侧丘脑底核DBS治疗的帕金森病病人脑脊液中蛋白,在手术前(未干预组)、手术7 d后但未刺激前(微毁损组)和刺激1周后(DBS组)的表达变化。另留取3例非中枢系统疾病病人的脑脊液蛋白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未干预组和微毁损组、未干预组和DBS组、微毁损组和DBS组的组间比较分别发现14、18和13个明显差异蛋白点。除3个蛋白点外,未干预组和微毁损组与未干预组和DBS组的组间蛋白差异点完全不同;且在这3个相同的蛋白点中,两个蛋白点呈相反方向表达。结论结果初步提示DBS与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运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术对不同靶点进行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86例帕金森病患者,应用微电极导向内侧苍白球腹后部和(或)丘脑(Vim)毁损术,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即刻缓解对侧肢体症状383例(占98.7%)。康复出院365例(占94.5%)。结论:微电极导向技术能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扭转痉挛是一种少见的以肌张力失调、全身缓慢和不规则的剧烈扭转运动为特征的基底节疾病。我们自1999年7月至2002年3月,应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核团毁损术治疗扭转痉挛患者7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苍白球或丘脑毁损术后帕金森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3月毁损术后复发或出现新症状而行DBS治疗的33例帕金森病的临床资料。DBS后6个月,采用统一帕金森病量表(UPDRS)运动功能(UPDRS Ⅲ)评分和生活能力(UPDRS Ⅱ)评分、H-Y分期、简明精神量表评分(MMSE)以及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LEDD)评估疗效以及用药情况;记录刺激频率、脉宽、电压、阻抗,并计算刺激能量。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8.25年,未出现言语障碍、眼球活动障碍、偏瘫、颅内出血或梗死、癫痫发作、颅内感染病例,无硬件故障;5例因电池耗竭行脉冲发生器置换术。DBS后6个月,UPDRS Ⅲ评分、UPDRS Ⅱ评分、H-Y分期、LEDD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MMSE评分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和非毁损侧相比,毁损侧肢体震颤评分改善率明显增高(P<0.05),但僵硬评分改善率、运动迟缓评分改善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和非毁损侧相比,毁损侧刺激电压和刺激能量明显降低(P<0.05),但刺激频率、脉宽和阻抗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PD病人神经核团毁损术后复发或出现新症状,DBS是安全、有效的,毁损侧DBS后电刺激所需能量及电压更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单侧苍白球联合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后再行对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的可行性,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应用MRI及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对20例单侧苍白球联合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后的帕金森病人行对侧STN-DBS,在STN-DBS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行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 20例病人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1周的UPDRS运动及ADL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减少(P<0.05,P<0.01),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单侧苍白球联合丘脑腹中间核毁损术后的帕金森病人,择期行对侧STN-DBS安全且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脑深部刺激术和毁损术在双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中的优缺点。方法69例帕金森病病人进行了双侧手术治疗,其中同期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术(DBS)11例,同期一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另一侧STNDBS3例,分期一侧PVP或腹中间核(Vim)毁损术、另一侧STN或VimDBS9例;分期双侧PVP或Vim毁损术41例,同期双侧PVP5例。平均随访9.3个月。结果UPDRS评分显示刺激术和毁损术均能显著改善对侧肢体震颤、僵硬和运动迟缓症状,双侧刺激术还能改善步态和姿势症状,但双侧毁损术可加重语言、吞咽及流涎等症状,并发症较高。结论双侧DBS是具有双侧症状的帕金森病病人手术治疗的最佳术式,双侧毁损术并发症较高,应严格慎重采用。  相似文献   

10.
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二次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毁损术后再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brainstimulation,DBS)的可行性、靶点选择、术中电生理学特点和治疗结果。方法应用MRI和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定位,对13例毁损术后的PD患者行DBS手术,其中7例曾行单侧苍白球毁损术(posteroventralpallidotomy,PVP),5例曾行单侧丘脑毁损术,1例曾行双侧丘脑及左侧苍白球毁损术。DBS的靶点包括单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nucleus,STN)6例,单侧丘脑腹中间核(ventralintermediatnucleus,Vim)1例,双侧STN4例,一侧STN及对侧苍白球(globuspallidusinternus,Gpi)2例。结果DBS对毁损术后的PD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单侧毁损术后行双侧DBS效果最明显。术后3个月的UPDRS运动及ADL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或0.01),美多巴的用量明显减少(P<0.05),无新的手术合并症。结论曾行毁损术的PD患者如面临二次手术,可以选择DBS手术,以双侧STN的DBS效果最好,并可减少药物用量,不加重原有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术后症状缓解特点,为提高术后患者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34例帕金森病患者于我院接受丘脑底核电刺激手术治疗,其中单侧植入3例,双侧植入31例。术后由神经内外科医师配合对患者进行患者管理。分别于患者首次开机、术后半年和1年时对患者进行UPDRS运动评分,并记录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4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平均随访10.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微毁损效应。患者在不服药状态下,术前、首次开机、术后半年和术后1年UPDRS运动评分分别为:46.8±8.9,20.1±9.7,23.1±9.4和22.3±8.9;刺激器打开并服药后,患者症状得到进一步缓解。1例患者术后发生皮肤感染,1例患者发生胸前囊袋积液,经妥善处理后症状控制。结论丘脑底核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肯定,高质量的术后患者管理是维持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验证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自主研发的国产脑深部电刺激(DBS)系统用于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PD)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33例PD患者实施了国产脑深部电刺激系统(PINS系统)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对用药情况,UPDRS评分量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等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 33例PD患者平均年龄(56.3±8.6)岁,平均病程(10.4±4.3)年.术后患者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UPDRS运动评分较术前改善78%,症状控制稳定.结论 国产脑深部电刺激器PINS系统生物安全性、系统稳定性、刺激作用有效性均能够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To study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 of the bilateral subthalamic nucleus (STN) on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PD) and to discuss the mechanism.MethodsA STN–DBS group (n = 27) and anti-Parkinson's medication control group with paired designing were set up. The evaluation of the depression and motor function was performed a total of six times. Depression was evaluated by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 (HAMD). Motor function was evaluated by the third part of the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III).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preoperative and the medication control group, the UPDRS-III scores of the STN–DBS group decreased remarkably within 18 months postoperatively (P ≤ 0.001), and the SDS scores decreased notably within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 (P ≤ 0.05), and the HAMD scores decreased notably within 3 months postoperatively (P ≤ 0.05). The UPDRS-III scores were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SDS scores within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 (P ≤ 0.05), especially at 5 weeks postoperation (P ≤ 0.001). UPDRS-III scores were also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HAMD scores at 5 weeks postoperation (P ≤ 0.05). The mean value of the bilateral voltages was obviously correlated with SDS and HAMD scores (P ≤ 0.05) within 18 months postoperatively.ConclusionThe improvement in motor symptoms resulting from STN–DBS can improve depression in PD patients, but its long-term effects were unremarkable. Within the treatment range, the higher the mean value of bilateral voltages then the more severe was the depression in PD patients.  相似文献   

14.
脑深部刺激电极埋置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脑深部刺激电极埋置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32例帕金森病患者应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于丘脑底核埋置体外可控性脑深部刺激电极,对其疗效和预后进行随访。结果患者术后僵硬、震颤和运动迟缓等症状明显缓解,术前、术后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scale,UPDRS)运动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部分患者由药物引起的开-关现象也有明显缓解;协同服用的多巴胺类药物的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随访疗效肯定。结论 丘脑底核放置深部脑刺激电极,能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导致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不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防治措施。方法随访并回顾性的分析本中心自1998年至2003年间为49例患者进行的DBS手术及术后资料。结果术后出血1例,术后电极连接点处皮肤溃烂1例,手术未完成1例,术后开机无效2例,术后效果显著低于术前评估4例,术后1年内效果减弱3例。结论进行多学科协作的术前患者筛选,药物测试,正规严谨的手术操作,定期的随访程控,合理的术后用药指导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DBS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帕金森病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Subthalamic nucleus deep brain sti mulation,STN-DBS)术中戴立体定向仪磁共振复查对提高定位准确性、降低手术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2003年~2009年共有124例帕金森病病人进行了丘脑底核DBS手术,共191侧,其中男性64例,女性60例,年龄45~80岁,平均65.5±8.7岁。术中未用微电极记录技术,但均戴立体定向仪磁共振复查,对电极触点目标位和实际位有明显误差的病人术中进行必要的调整。结果治疗效果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类似,但无脑出血等手术并发症。结论术中戴立体定向仪复查磁共振既可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又可以避免应用微电极记录可能导致的脑出血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别应用脑深部电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和苍白球毁损术(posteroventralpallidot-omy,PVP)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对照研究DBS和PVP对PD患者的震颤、肢体僵硬、运动迟缓的疗效。方法应用CT影像学与微电极电生理定位结合的方法进行靶点定位,为11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同期双侧丘脑底核电极植入,26例患者进行分期双侧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经过至少6个月的随访并行UPDRS评分。结果11例同期进行双侧丘脑底核电极植入及26例分期进行双侧苍白球毁腹后部毁损术患者术后的震颤、肢体僵硬、运动迟缓症状均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以DBS手术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UPDRS评分下降程度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侧同期DBS是目前治疗PD相对较好的方法,双侧电极植入在改善肢体症状的同时可以明显控制、改善中轴症状,在治疗中晚期PD患者方面较PVP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 应用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难治性帕金森病(PD),并对其疗效作出评价。方法 对7例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磁共振导向立体定向及术中电生理验证方法,将刺激电极分别植入丘脑底核,采用同期或分期植入刺激发生器。术后1周用程控计算机在体外调速刺激参数,以达到最佳疗效。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震颤完全消失,肌强直、步态、姿障碍以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明显,面时多巴胺类药物用量明显减少,1例曾接爱双侧丘脑腹中间核及一侧苍白球毁损后的患者只得到了轻度改善。结论 DBS法治疗中晚期PD,具有安全,副作用可逆转的优点,且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状况及病情发展调节刺激参数达到最佳症状控制,完全控制震颤,明显改善肌张力障碍、步态、资势等运动障碍及药物所致的并发症,另外多巴胺类药物的用量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单纯影像定位与微电极辅助定位(MER)进行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术(STN-DBS)治疗帕金森病(PD)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STN-DBS治疗的112例PD的临床资料.70例通过单纯影像定位(影像组),42例通过MER辅助定位(MER组).术前与术后3个月,进行“关”状态下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