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绝经前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05~2009年收治的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15例,分为绝经前女性组26例和早发男性组89例,均行冠脉造影,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冠脉支架治疗、冠脉搭桥手术和药物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以及随访6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绝经前女性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76%)显著高于早发男性组(51%)(P〈0.05),两组患者并发心功能不全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冠脉造影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多支病变发生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主干病变及左主干并多支病变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接受冠脉搭桥治疗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药物治疗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绝经前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者多,以急性心肌梗死起病多见,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左主干病变发生较少,接受内科介入治疗较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围手术期发生12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1年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围手术期发生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12例心脏外科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主要是抗生素、抗结核药物.主要临床表现是黄疸9例(82%),化验肝功能发现明显异常3例(18%).心脏手术前出现9例,手术后出现3例.其中2例为缩窄性心包炎,7例为感染性心内膜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1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6-44mo,10例有随访应答,复查肝功能正常,无中期并发症.结论: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多发生于右心功能不全、营养差的患者.对心脏手术前药物致肝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的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帮助患者度过围手术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改善其预后.方法 对收治的2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基础疾病为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30.00%)、外科手术(介入治疗)5例(25.00%)、心血管疾病4例(20.00%)、创伤与骨折2例(10.00%)、慢性肺部疾病2例(10.00%)、恶性肿瘤1例(5.00%).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占85.00%,其次为呼吸急促,占80.00%.10例采用单纯抗凝治疗患者,治愈2例、显效6例、好转和无效各1例;10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治愈2例、显效5例、好转2例和无效1例.结论 急性肺栓塞临床缺乏特征性表现,争取早期明确诊断,而且临床治疗应个体化,针对患者自身情况采取静脉溶栓或单纯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05例AECOPD住院患者按照是否出现肺部真菌感染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共检出白色念珠球菌24例(55.8%),光滑念珠菌12例(27.9%),克柔念珠菌5例(11.6%),热带念珠菌2例(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较高、长期ICU住院、长期使用抗生素、长期使用激素及白蛋白水平低是影响COPD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组显效13例,有效21例,总有效率79.1%,B组显效48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91.9%,A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COPD住院患者出现肺部真菌感染会严重影响其预后,应重视支持治疗,预防和控制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北京友谊医院共完成PCI术1186例,有11例术前血小板低于100×10^9/L的ACS患者,占总例数的0.93%,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的相关临床情况.结果 11例患者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6例(54.5%),非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3例(27.3%),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例(18.2%).5例(45.5%) STE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其余6例(54.5%)行择期PCI治疗.造影显示左主干+三支血管病变3例(27.3%),其余8例(72.7%)均为三支血管病变.术后随访(14.4±2.3)个月,期间3例(27.3%)发生出血并发症,3例(27.3%)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论 本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病变、复杂病变为主,临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ST)的相关因素、预后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6年8月1028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中6例ST病人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置入情况、预后及预防措施等进行分析。结果1028例病人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6例病人发生ST(0.6%),均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其中急性ST2例,亚急性ST4例。6例ST中5例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6根靶血管5根为前降支。6处靶病变均为近段病变,共置入7枚支架(4枚裸支架,3枚药物支架),其中2枚长支架,2枚小直径支架。6例ST病人4例发生急性或再次心肌梗死,同时合并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1例死亡。结论ST发生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前降支病变、近段病变及置入长支架、小直径支架等因素有关。ST病人预后差。对于高危病人宜加强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及术中使用高压球囊后扩张等措施防治支架内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47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肝衰竭类型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47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对损肝药物、临床特点、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47例患者中,引起肝衰竭的前三类药物依次是中药(共17例,36.17%)、抗结核药(9例,19.15%)、抗菌药物(6例,12.77%);肝衰竭类型以急性(17.02%)、亚急性(80.85%)为主;并发症以肝性脑病、腹水为主;总治愈好转率为26.19%,无效死亡组的并发症包括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发生率均高于治愈好转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性肝衰竭的主要致病药物有中药(包括成药及汤剂)、抗结核药、抗菌药等,其治愈好转率低下,预后不良,用药过程中应予以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具有不同临床特征的抗GQ1b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疾病谱。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抗GQ1b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45例(男24,女21)抗GQ1b抗体阳性患者中,抗GQ1b抗体综合征32例,抗GQ1b抗体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10例,抗GQ1b抗体阳性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IDP)3例。平均年龄(49.8 ±11.5)岁。血清抗GQ1b-IgG阳性40 例,抗GQ1b-IgM阳性5例,神经节苷脂抗体重叠阳性19例。抗GQ1b抗体综合征分为:经典型Miller-Fisher 综合征(MFS)12例(43.8%),Bickerstaff脑干脑炎(BBE)3例(9.4%),伴有眼肌麻痹的GBS 5例(15.6%),不完全形式的MFS 12例 [(43.8%,包括无共济失调的急性眼轻瘫(AO)8例,急性瞳孔扩大2例,急性球麻痹1例,急性前庭综合征1例)]。10例抗GQ1b抗体阳性GBS与抗体阴性的GBS在临床经过及症状体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例抗GQ1b抗体阳性CIDP中,抗GQ1b-IgM阳性2例,临床表现为经典CIDP。结论:抗GQ1b抗体综合征是一组血清抗GQ1b抗体阳性、临床表现多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连续谱。  相似文献   

9.
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发生TTP-HU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职业性急性砷化氢(AsH3)中毒发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TTP-HU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明确相互关系和探讨诊断依据。方法:对16例急性AsH3中毒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6例急性AsH3中毒患者均出现急性血管内溶血,血小板减少,14例并发急性肾功能损害(87%),其中1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68.7%),11例出现发热(68.7%),经过积极治疗13例患者治愈出院(81%),死亡3例(18.8%)。结论:急性AsH3中毒是导致TTP-HUS综合征发生的重要病因之一,尽早选用选择性血液成分分离加血液透析的血液净化疗法是成功救治的关键,为制定新的急性AsH3中毒和TTP-HUS综合征的诊治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期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192例肝硬化期PB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肝掌、黄疸、腹胀、腹水、乏力和皮肤瘙痒。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及总胆红素(TBIL)明显升高,IgM、IgA、IgG明显升高,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或)AMA-M2亚型(AMA-M2)阳性率为95.8%。对PBC的并发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癌是PB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0.05)。以熊去氧胆酸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PBC的总有效率为64.9%;67例TBIL〉100μmol/L的患者中,生存期超过2 a者41例(61.2%)。结论 PBC进展至肝硬化时,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肝掌、黄疸、腹胀、腹水,ALP、GGT、IgM、AMA/AMA-M2明显异常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并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肝癌患者预后差,以熊去氧胆酸为主的综合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重症医学科(ICU)老年危重病患者应用急性肾损伤(AKI)诊断分期标准监测肾功能的变化并指导治疗,以期改善预后。方法 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收住ICU的老年危重病患者134例为对照组,2008年9月年2009年9月收住ICU的老年危重病患者170例为实验组。实验组引入AKI诊断分期标准监测肾功能的变化并指导治疗,其它支持治疗原则与对照组相同。记录两组患者ICU期间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HA-AKI)的发生及血液净化的应用状况,比较预后。结果对照组HA-AKI发病率、AKI 3期占HA-AKI比例、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分别是37.3%,34.0%,(10.2±3.2)d和40.3%,实验组分别为26.5%,15.6%,(8.2±2.8)d和2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未发生HA-AKI患者125例,HA-AKI 1期9例、2期29例、3期7例,病死率分别是16.8%,33.3%,51.7%和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HA-AKI的患者与HA-AKI 1期、2期患者ICU住院时间分别为(7.3±2.3),(10.4±3.2)和(13.2±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HA-AKI患者行血液净化20例,占HA-AKI患者的40.0%,住院时间(8±3)d,病死率72.0%;实验组HA-AKI患者行血液净化29例,占HA-AKI患者的64.4%,住院时间(11±3)d,病死率51.1%,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KI诊断分期标准对老年危重病患者很重要,可以减少HA-AKI及AKI 3期的发生率。HA-AKI的发生及进展使预后恶化,早期血液净化治疗能改善老年HA-AK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转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重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治疗转归,寻找提示疗效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住院重型UC患者的病例资料.记录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对柳氮磺胺吡啶(SASP)/5氨基水杨酸(5-ASA)、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疗效进行评价,并对手术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重型UC患者占同期住院UC患者的28.5%(41/144),其中17.1%(7/41)伴肠道外表现;92.7%(38/41)为全结肠型病变,初发型、慢性持续型及慢性复发型分别占36.9%(15/41)、36.9%(15/41)和26.8%(11/41);控制急性发作主要药物为激素,占61.0%(25/41);31例(75.6%)重型UC经药物治疗缓解,7例(17.1%)最终手术治疗.发病年龄轻、全结肠病变、低血红蛋白、低血清白蛋白是提示药物疗效差、需手术治疗的相关因素.结论对于重型UC,除积极系统的药物治疗外,应及时评估药物疗效及手术需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5年1月我院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的1304例冠心病患者中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支架释放情况以及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等相关因素。结果8例患者平均年龄(51±10)岁、7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且伴有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仅1例患者伴有左室功能不全,无肾功能不全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6例且病变较复杂,包括闭塞、分叉、开口和弥漫长病变;支架释放压力平均(1175.37±167.19)kPa(11.60±1.65atm),全部患者未用高压球囊进行后扩张;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平均时间为(157.5±41.7)d,1例在停用氯吡格雷第7天、2例在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期间、5例停用氯吡格雷6个月后出现支架内血栓,平均血栓发生时间为术后(450.3±344.7)d,5例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死亡,5例再次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术后随访无症状,1例药物治疗。结论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的冠心病患者多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有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多支、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支架低压释放,置入后未行后扩张;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时间短。发生晚期支架内血栓患者预后差,死亡率较高,再次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高病死率的影响因素,筛选其临床预后指标。方法收集我院急诊科ARDS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因素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确诊后28d,死亡35例,病死率为58.3%。联合使用免疫抑制药物(≥3种)患者的病死率高于其他未联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病死组患者PaCO2、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氧合指数(PaO2/FiO2)≤150mmHg的ARDS患者病死率高于PaO2/FiO2150mmHg的患者。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免疫抑制药物≥3种、PaCO2≥50mmHg、PaO2/FiO2≤150mmHg、APACHEⅡ≥19分等因素与ARDS的病死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aO2/FiO2≤150mmHg+APACHEⅡ≥19分是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对ARDS患者进行以治疗原发病为主的综合治疗的前提下,PaO2/FiO2≤150mmHg+APACHEⅡ≥19分可以作为评价ARDS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病共患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抗栓药物使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基于国际多中心、回顾性ACS患者的临床队列(BleeMACS),分析多病共患对老年ACS患者抗栓治疗情况及预后的影响。本研究将比较不同共病情况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抗栓药物应用情况,以及...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治疗包括一般药物治疗、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等。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应用和广泛开展,使ACS患者得到早期及时的治疗,其生存率及预后有了显著提高。直接PTCA术,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为80%-90%,显著高于溶栓治疗的开通率50%-70%。选择我院2007—2008年间急诊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86例,在强调综合护理的同时,在急诊PCI术前、术中、术后分别进行心理分析与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衰竭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1892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病因、并发症和临床转归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92例患者中,男性1206例(63.74%),女性686例(36.26%),平均年龄(48.9±11.3)岁;肝衰竭病因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319例,69.7%)、HEV 感染102例(5.4%)、药物(102例,5.4%)、酒精(89例,4.7%)和不明原因(107例,5.7%);1543例(81.6%)患者发生了肝衰竭相关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脑水肿,发生率分别为69.82%、30.97%、23.04%、16.97%和2.59%;急性肝衰竭患者在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脑水肿的发生率分别为77.14%,45.71%和20.0%,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它几型肝衰竭(P〈0.05);发生脑水肿的49例患者死亡率为100%,发生肝肾综合征的291例患者死亡率为90.65%;1092例发生一种并发症的患者死亡率为62.09%,288例发生两种并发症的患者死亡率为78.47%,163例患者发生3种及3种以上并发症的患者死亡率高达98.16%。结论肝衰竭易发生并发症,感染是肝衰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脑水肿和肝肾综合征是最严重的并发症;肝衰竭患者的死亡率随并发症增多而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肾小球膜性病变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10年住院并经肾活检确诊的106例肾小球膜性病变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6例患者中77例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占72.64%),平均年龄(39.31±10.78)岁,男女比例1.87∶1.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和蛋白尿.蛋白尿>3.5 g/24 h的发生比例为51.95%.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男性肾病综合征发生比例高于女性(80%比55.56%,P<0.05),血尿的发生比率女性高于男性(25.92%比8.0%,P<0.05).病理检查以Ⅰ期、Ⅱ期为主.继发性膜性肾病的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68.97%)、乙型肝炎(13.79%)、糖尿病(6.90%)和肿瘤(3.44%).结论 106例维吾尔族肾小球膜性病变中,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生比例高,且以男性、青年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男性患者肾病综合征发生比例高于女性,提示男性可能预后较差.继发性膜性肾病最常见的病因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肝炎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并复习文献,旨在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3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5例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以及影像学特征、肝脏组织病理学、治疗经过及预后情况.结果 31例患者有服用土三七病史,占88.6%;2例有服用其他中药史;2例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史.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100%)、腹水(91.4%)、腹痛(62.9%)、黄疸(48.6%),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超声检查发现肝静脉显示不清或明显变细,血流降低或消失;CT发现肝脏呈"地图状"强化不均匀;肝脏组织病理学发现局部肝窦扩张,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部分肝组织出血,肝组织及门静脉区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治疗后,15例(42.9%)好转,20例(57.1%)治疗无效自动出院.结论 服用土三七仍为我国SOS的主要病因,早期诊断,及时应用改善肝脏微循环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对改善预后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病例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科住院治疗的78例DILI患者的年龄、性别、中毒药物种类、名称、起病时间、肝功能、凝血功能、是否肝活检、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 78例患者中女性53例(67.95%),男性25例(32.05%);中老年组病例占多数,以50~59岁年龄组最高(32.05%),大于50岁以上的病例数占64.10%;西药、中药及化学品所致DILI比例分别为50.00%、47.44%及2.56%,中药、西药两类药物所致DILI在临床特点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急性DILI共63例(80.77%),中重度损伤共62例(79.49%),肝细胞型56例(71.79%),治愈/好转75例(96.15%);34例患者(43.59%)经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结论临床DILI病例以中老年多见,女性较男性常见,中西药所致肝损伤比例相近,以急性损伤、中重度病例为主,及时治疗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