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鼠骨髓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建立骨髓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进行多向分化诱导,以证实其多向分化潜能,为MSCs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MSCs,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用诱导剂对MSCs向成骨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和成肌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分离获得了高纯度的骨髓MSCs,细胞增殖活性强。经骨向诱导后,ALP和矿化结节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提示神经向诱导神经元特异性标志蛋白NSE和NF200,成肌细胞标志蛋白Deamin和Connexin-43阳性表达。结论: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建立了大鼠骨髓MSCs体外分离和培养体系;并能够向成骨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和成肌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兔下颌骨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体外分离、培养并对下颌骨来源的BMMSCs进行鉴定.为骨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取兔下颌骨中的骨松质,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取P2或P3代BMMSCs进行检测.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实验计算克隆形成率;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多向诱导分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记.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细胞经传代后形态一致,呈梭形或三角形;细胞生长曲线显示,下颌骨BMMSCs经历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克隆形成率为37%;成骨及成脂诱导形成钙结节及脂滴,茜素红及油红O染色呈阳性;成骨骼肌诱导desmin抗原标记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所获得的下颌骨BMMSCs纯度较高.CD90和CD146表面标记阳性率分别为98.7%、98.1%.结论:从兔下颌骨分离的BMMSCs纯度较高,有强大的自我复制、增殖特性和体外多向诱导分化潜能,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定向诱导下的多向分化潜能。 方法 取6周龄GFP转基因小鼠1只,用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法体外培养获得GFP转基因小鼠骨髓MSCs有 限细胞系(GFP-MSCs)。取第3代GFP-MSCs进行体外多向分化诱导:成骨诱导后进行碱性磷酸酶增殖活性检测及 茜素红钙盐染色;成脂肪诱导20 d后进行油红O染色鉴定;成神经诱导6 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神经元烯 醇化酶(NSE)的表达。结果 GFP-MSCs经成骨诱导后ALP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0 d后茜素红染色可见有橘红 色钙盐沉积;经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阳性;经成神经诱导后,细胞形态由梭形转变为星状细胞,NSE染色呈强阳 性表达。结论 GFP转基因小鼠骨髓MSCs在体外诱导下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对GFP稳定表达无影响,可以作为研 究MSCs多向分化潜能机制的一个有效示踪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外研究用差速贴壁法和有限稀释法纯化的大鼠牙囊细胞(Dental foilicle cells,DF-Cs)的多向分化潜能,为用于口腔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体式显微镜下准确分离7 d龄SD大鼠第一磨牙牙囊组织,使用酶消化法、有限稀释法、差速贴壁法进行培养和纯化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别进行以下检测:①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抗原标记;②骨向诱导、成脂诱导、成神经诱导和相关检测。结果:①差速贴壁法和有限稀释法纯化培养的大鼠牙囊细胞大多呈长梭形,部分细胞呈三角形,细胞形态呈现异质性;②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所获得的牙囊干细胞表面标记CD29、CD90阳性率分别为95.6%、98.6%,而CD45的阳性率仅为4.2%;③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呈阳性,ALP染色显示ALP表达增强明显;成脂诱导后细胞胞浆内可见明显脂滴,油红O染色呈阳性;神经细胞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神经微管蛋白染色呈阳性。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牙囊细胞具有较强的多向分化能力,可作为口腔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犬外周血基质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romal cells,PBSCs)进行体外分离培养,研究其向成骨、成脂方向诱导分化的潜能。方法:取犬外周血,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犬外周血基质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34和CD105表达情况;并用特定诱导液将分离的细胞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定向诱导分化。结果:该细胞表达CD105,不表达CD34;成骨诱导后,矿化结节茜素红染色阳性、OPN表达阳性;成脂诱导后,经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内脂滴的积累。结论:利用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可分离培养出外周血基质细胞,外周血基质细胞经诱导培养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有可能成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向软骨细胞定向分化的条件,为髁突软骨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采用Percoll分离液,根据细胞密度梯度原理,从健康人骨髓组织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表面标志的流式细胞仪分析。对经过鉴定证实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胰岛素、转铁蛋白、丙酮酸、地塞米松和TGF-β的诱导培养基处理7-14d。对诱导细胞进行蕃红花O-亮绿染色和Ⅱ型胶原染色,鉴定诱导后细胞的软骨细胞表型,结果: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一表达CD29、CD44,而CD34、CD45和HLA-DR呈阴性。细胞经过诱导液作用14d后,蕃红花O-亮绿染色和Ⅱ型胶原染色阳性。结论:采用比重为1073g/L的Percoll能分离获得高纯度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大于95%)。该细胞经诱导液作用,可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比较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两种方法所获MSCs的增殖活性和成骨功能,探索骨髓MSCs体外分离和纯化较好的方法,为MSCs进一步的试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两种方法分离纯化骨髓MSCs ,并通过MTT法检测其增殖活性。用第三代MSCs进行骨向诱导,以观察两种方法所获MSCs是否有相似的骨向分化能力。结果 密度梯度离心法所获MSCs纯度高,杂质细胞少,增殖活性强,常表现为梭形和小多角形,7到1 0天内便可达到融合。而贴壁法所获MSCs纯度低,红细胞、破骨样细胞等杂质细胞较多,增殖速度相对较慢,且经数次传代仍有较多杂质细胞存在。经骨向诱导后,两种方法所获MSCs表现出相似的ALP活性和矿化结节形成能力。矿化结节数目在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密度梯度离心法是体外分离和纯化骨髓MSCs较好的方法,所获细胞增殖活性高。两种方法所获MSCs具有相似的骨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力值、不同时段体外周期性单轴压应力对大鼠髁突软骨细胞早期增殖活性及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髁突软骨细胞至第三代,利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栽仪进行体外周期性单轴压应力加裁,力值为2000和4000μ strain,时间0、15、30、60、120和240min;采用流式细胞计量术和MTT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研究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在周期性单轴压应力作用下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 2000μ strain周期性单轴压应力作用120min后,细胞增殖活性逐步增强,SPF增加(P〈0.001);4000μstrain周期性单轴压应力作用60min后,髁突软骨细胞SPF出现了一明显下降,相反G2期细胞比例增高(P〈0.001);120min后S期、G2细胞比例开始恢复,240minSPF增加(P〈0.001)。加力后1、2、3天,实验组细胞的增殖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2000ttstrain周期性单轴压应力刺激能促进大鼠髁突软骨细胞增殖活性逐步增强;而4000μ strain周期性单轴压应力能引起细胞增殖活性早期发生变化,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两组细胞增殖活性变化均为暂时性、可恢复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种植珊瑚人工骨(NC)后形成的复合物结合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狗牙周缺损的效果。方法(1)体外分离获得狗的MSCs,矿化培养液进行成骨诱导,检测细胞的成骨活性;(2)将NC和PLGA—NC复合膜分别吸附MSCs共培养,观察复合物的形态:(3)将MSCs与NC共培养10d后的复合物移植到狗的牙周实验性骨缺损处。8周后行组织学染色牙周再生检测。结果(1)诱导后的MSCs成骨活性明显,矿化结节茜素红染色和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2)MSCs与NC和PLGA—NC复合膜均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3)MSCs—NC复合物移植后可修复牙周缺损。结论MSCs有望成为牙周前体细胞的体外来源,骨组织工程学方法修复牙周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进行骨向分化诱导以探讨大鼠MSCs的体外培养方法及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条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筛选培养法分离成年SD大鼠MSCs,经条件培养液诱导培养后,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钙结节的形成测定。结果:SD大鼠MSCs在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形态呈长梭形,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诱导条件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并出现了矿化结节。结论:SD大鼠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能够成功建立,培养出的细胞能向成骨细胞分化,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1-deoxyuridine,BrdU)和腺病毒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最佳标记时间与剂量,并进行比较。方法: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骨髓MSCs并体外扩增。AdCMV-EGFP分为100、200、400及800 particles/cell四组进行转染;BrdU以终浓度5、10、15μmol/L进行标记。分别于实验第1、3、5、7 d检测两种方法对MSCs的标记率。通过MTT检测两种标记方法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AdCMV-EGFP以100 par-ticles/cell转染未引起MSCs凋亡,转染3d时效率最高(44.4±3.5%);BrdU以10μmol/L、标记3 d的标记率为(75.1±3.1)%。两种方法均不影响细胞增殖。结论:AdCMV-EGFP和BrdU均可高效标记MSCs,根据研究需要不同均可作为高效的MSCs标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摸索优化获取小鼠颌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方法。方法 :通过调整小鼠年龄、胶原酶浓度及酶消化时间等,采用骨片培养法从C57BL/6小鼠下颌骨中分离培养MSCs,并进行生物学鉴定。结果:采用34周龄小鼠、0.3%胶原酶消化2 h的方法,分离培养出的细胞增殖能力最强,第3代MSCs即可高表达CD44、CD90及低表达CD34、CD45。各种条件所得MSCs均在成骨诱导后经茜素红染色、成软骨诱导后经甲苯胺蓝染色,结果呈阳性,其成骨、成软骨能力相同。结论:该改良后的骨片培养法可在较短时间内分离出较高纯度的小鼠颌骨间充质干细胞,适用于多种实验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机械张应力刺激的反应及力学刺激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表达的规律。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应用四点弯曲加力系统对细胞施加单一周期的机械张应力刺激(2 000 με,40 min)。检测MSCs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TGF-β和IGF-Ⅱ的基因表达。结果机械张应力刺激下,MSCs的增殖活力、ALP活性以及TGF-β和IGF-Ⅱ的基因表达均显著增高。TGF-β和IGF-II的mRNA水平在加力后瞬时达最高水平;与对照细胞比较,分别增加了51.44和8.92倍。除加力后6 h有少许增高外,TGF-β和IGF-Ⅱ的表达随时间逐步下降,并于加力后12 h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机械张应力刺激可促进MSCs增殖,提高其ALP活性,使TGF-β和IGF-Ⅱ基因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上调,并最终诱导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机械力学刺激是MSCs骨向分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对牵张成骨骨痂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放疗后腮腺微血管内皮损伤进行保护,改善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评价其对腮腺放疗后早期腺体及血管变化的影响。方法:将9只实验用小型猪分为三组(n=3)。空白对照组,单纯放疗组逆行注射4ml生理盐水至腮腺导管,VEGF给药放疗组通过腮腺导管逆行注射1μg(4ml)重组人VEGF165蛋白至腮腺。11天后三组动物双侧腮腺进行放疗,空白对照组0Gy/每侧,VEGF+放疗组及单纯放疗组20Gy/每侧。放疗后4小时取腮腺标本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腮腺早期组织学与微血管密度变化。结果:三组小型猪腮腺CD31阳性染色颗粒数有显著差异(F=47.727,P〈0.01);VEGF给药放疗组较单纯放疗组CD31染色颗粒密度明显增高。空白对照组与两放疗组比较AQP1阳性染色颗粒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后4小时腮腺组织CD31、AQP1表达明显下降。放疗前导管逆行注射VEGF可使放疗后腮腺组织内微血管密度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聚乳酸乙醇酸(poly lactic acid-co-glycolic acid,PLGA)(nHA/PLGA)支架上SD大鼠骨骼肌卫星细胞(muscle satellite cells,MSCs)黏附、增殖和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扩增的鼠MSCs与同一供体来源的PRP混合,滴加到nHA/PLGA支架上,形成MSCs/PRP/nHA/PLGA复合物(实验组),继续在体外培养,以MSCs/nHA/PLGA复合物作为对照组。通过扫描电镜观察MSCs在支架上黏附、生长和增殖情况;水溶性四氮唑法(WST-1)法测定MSCs增殖情况;碘化丙啶(PI)与钙黄绿素-AM(Calcein-AM)检测MSCs的荧光活性;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和骨钙素(osteocalcin,OC)含量;RT-PCR检测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mRNA的表达。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实验组大量MSCs黏附在支架表面及其洞壁上,并大量增殖和分泌骨基质,而对照组复合材料表面细胞附着较少;WST-1测定实验组吸光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PI荧光染色二组的死细胞数量均较少;实验组ALP活性和OC含量均较对照组增高明显(P<0.05);RT-PCR结果显示OPN在实验组中表达明显增强。结论:PRP促进了nHA/PLGA支架上鼠MSCs黏附、增殖和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张应力作用下成骨向分化及其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骨髓MSCs;应用四点弯曲加力系统对细胞施加2 000 με的机械牵张力,骨钙素免疫组化染色、碱性磷酸酶(ALP)活力测定MSCs骨向分化,cDNA芯片技术对加力前后MSCs进行mRNA检测,通过芯片杂交、生物信息处理,分析二者间基因差异表达。结果MSCs经应力加载后,其细胞生长曲线与对照组相比差别不大,但骨钙素表达水平和ALP活性显著增高,27 K Rat Genome Array芯片发现,加载前后MSCs表达差异基因共有416条(2.8%),其中表达增强247条(61条显著增强),表达降低169条(74条显著降低)。结论张应力可诱导MSCs骨向分化,而差异表达的基因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CD44v3及CD44v6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D44v3及CD44v6在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头颈外科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单纯接受手术治疗的71例舌鳞癌石蜡标本中CD44v3及CD44v6的表达.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CD44v3及CD44v6的表达与舌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1)舌鳞癌组织中CD44v3及CD44v6阳性百分数均高于癌旁组织中CD44v3及CD44v6阳性百分数(P〈0.001)。(2)舌鳞癌组织中CD44v3及CD44v6阳性百分数有统计学相关(Speamlan相关系数为0.494.P〈0.001)。(3)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组间舌鳞癌CD44v3及CD44v6阳性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3及0.019)。结论舌鳞癌CD44v3及CD44v6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检测它们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从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病变组织中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有效方法,为研究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FD患者新鲜病变组织,将其剪碎后冲洗,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培养,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其细胞表面标志物及向成骨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结果:培养的骨髓干细胞随传代次数增多,细胞形态趋向长梭形,99%的细胞表达CD44和HLA-ABC,不表达CD34;可见诱导后的MSC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并形成钙结节.结论:在新鲜FD骨标本中可以成功提取MSC,其在体外具有诱导成骨的能力,获取到的MSC可以满足后续实验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