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白血病并发假性高血钾症现象,临床上偶有报道[1-2]。现发现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期血清钾浓度异常增高,但临床上无高血钾的症状及体征,心电图检查也无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重荧光原位杂交(M—FISH)技术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C)复杂核型异常(CCA)的价值。方法 应用M—FISH技术对26例常规细胞遗传学(CC)分析显示CCA的CML—BC患者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除标准t(9;22)(q34;q11)外,通过M—FISH技术共检出69种结构异常,其中10种为平衡易位,59种为不平衡易位,不平衡易位包括1种插入、6种缺失及52种易位及衍生染色体;另外还检出23种数目异常。26例CML—BC患者中所有染色体均涉及异常,除标准t(9;22)外异常最多涉及的染色体是17号、2号、8号及16号。1例标本M—FISH未检出CCA,6例标本检出了CC分析未发现的异常核型。M—FISH明确了16种CC分析未确定的异常,纠正了5种CC分析识别错误的异常,还发现了CC分析未检出的35种染色体易位,其中der(9)t(16;6;9;22)和der(18)t(16;18;19)在既往文献中未见报道。结论 对伴有CCA的CML—BC以M—FISH技术可以发现和纠正CC分析漏检及误检的染色体异常。伴有CCA的CML—BC与CML常见的附加异常不同。  相似文献   

3.
背景: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是以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殖为特征。慢性期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如果不予以有效的治疗,必然演进为急变期。其预后往往非常差。因而,从全基因组水平上阐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生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目的:应用Applied Biosystems表达芯片系统对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进行观察。设计:观察对比分析。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基因工程研究所。对象:两例骨髓样品(1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1例健康者)来自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9在南方医科大学基因工程研究所完成。分别从一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与一例健康人的骨髓样品中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纯化mRNA。通过逆转录体外线性扩增的方法对mRNA样品进行标记,将标记好的cRNA样品与芯片杂交。利用ABI1700化学发光芯片分析仪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同一样品不同芯片间的数据信息,对芯片结果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估。主要观察指标:①总RNA及标记后的cRNA质量的评定。②芯片可重复性验证。③芯片杂交结果。④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结果:①利用统计学数据分析工具,通过比较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人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总共发现了6706个差异基因。其中,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密切相关的差异基因为68个,上调的有17个,下调的有51个。③位于C/EBPalpha信号通路和CD40受体信号通路中的大部分差异表达基因,其表达水平降低。③通过对重复实验结果的相关性及检测一致性分析,证实了芯片结果的可重复性较好。而两组重复实验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组为0.991,健康组为0.988。④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验证了芯片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结论:通过比较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人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发现了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数据将为寻找可用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疾病治疗的分子靶标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 necureophalic leukemia,CNL )在 WHO国际血液肿瘤分类标准中 ,已作为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MPD)的独立分型 ,最好的诊断方法是结合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检查 ,但是开展这些检查并非易事 ,还要靠检验人员形态学检查 ,为了更准确地认识鉴别与诊断 CNL。我们举例进行讨论如下。1 病例报告男 ,6 2岁。 4 a前因头晕查体 ,反复检查 WBC、PL T计数升高 ,某上级医院骨髓活检 :考虑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 ,羟基脲巩固化疗。这次本院查体 :脾大 ,肋下四指 ,肝未及 ,Hb 113g/L ,WBC2 7.5× 10 9/ L ,PL …  相似文献   

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重急变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重急变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22岁。于2003-04-27因消瘦头晕、乏力伴低热,WBC升高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T38.1C,心肺未见异常,脾脏肿大。血常规:RBC1.44×10^12/L,Hb48g/L,WBC167×10^9/L,PLT354×10^9/L。骨髓穿刺检查: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粒红比例7.82:1,粒系增生极度活跃,占86%,红系占11%。细胞化学染色:NAP积分值为0。[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伊马替尼)治疗Ph阳性(Ph^+)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加速期和急变期的疗效。方法对75例Ph^+CML加速期患者和49例急变期患者持续口服伊马替尼400mg/d或600mg/d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加速期:中位追踪23.0(1.0~64.0)个月,累积获得的血液学总有效率为93.3%,包括完全血液学缓解(CHR)85.3%和回到慢性期(RCP)8.0%,无效6.7%。累积获得的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为33.0%,其中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为28.0%,获得CCyR患者中主要分子学缓解(MMoR)率为47.6%。治疗有效者中,预计4年无疾病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48.2%和52.2%。全部患者中,严重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7.3%、34.6%和45.3%。急变期:中位追踪4.5(0.3~63.0)个月,累积获得的血液学总有效率为63.3%,包括CHR44.9%和RCP18.4%,无效36.7%。累积获得的MCyR率和CCyR率均为12.2%,其中MMoR率为33.3%。治疗有效者中,预计1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32.8%和46.0%,2年PFS率和OS率分别为15.8%和21.0%。全部患者中,严重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75.5%、71.4%和73.5%。结论①伊马替尼对Ph^+CML的疗效随疾病进展的程度递减,严重血液学毒性递增。②多数加速期患者PFS期明显延长,特别是获得持久CCyR甚至MMoR者。③绝大部分急变期患者血液学效应短暂,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7.
bcl—2基因表达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中的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bcl2基因表达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变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免疫复合物方法和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期CML患者60例新鲜骨髓标本中BCL2蛋白和bcl2mRNA的表达,并对其中19例标本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骨髓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结果初诊和治疗后CML中bcl2基因表达相近,但明显低于急变时。bcl2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基本一致。bcl2基因高表达与CML患者外周血血红蛋白、血小板、幼稚细胞及骨髓不成熟细胞比例相关。加速/急变期CML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慢性期,但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结论CML急变时bcl2基因表达增高,骨髓细胞凋亡率降低,这些现象部分地阐明了CML急变预后不良的机制,也为CML急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7):1416-1416
1病例报告女,73岁。因皮肤瘀斑伴左肩背部包块半个月于2003-10-23入院。查体:T 36.2℃,左肩背部及腰部大片皮肤瘀斑,左肩背部见一约7 cm×5 cm大小肿块,质软,触痛,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结膜无苍白,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HR 76次/min,A2>P2。肝肋下2 cm,脾肋下8 cm,质中等,无触痛。入院后多次化验血象:WBC(32.5~41.3)×109/L,Hb(128~166)g/L,PLT(264~408)×109/L,N 0.80~0.86,未见幼红、幼粒细胞,成熟红细胞形态无异常。尿、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凝四项均正常,B超提示肝脾肿大。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红=9.2∶1,原粒0.01…  相似文献   

9.
背景: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是以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增殖为特征。慢性期的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如果不予以有效的治疗,必然演进为急变期,其预后往往非常差。因而,从全基因组水平上阐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生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目的:应用AppliedBiosystems表达芯片系统对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进行观察。设计:观察对比分析。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基因工程研究所。对象:两例骨髓样品(1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1例健康者)来自于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血液科。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9在南方医科大学基因工程研究所完成。分别从一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与一例健康人的骨髓样品中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纯化mRNA。通过逆转录体外线性扩增的方法对mRNA样品进行标记,将标记好的cRNA样品与芯片杂交。利用ABI1700化学发光芯片分析仪对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同一样品不同芯片间的数据信息,对芯片结果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估。主要观察指标:①总RNA及标记后的cRNA质量的评定。②芯片可重复性验证。③芯片杂交结果。④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结果:①利用统计学数据分析工具,通过比较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人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总共发现了6706个差异基因。其中,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密切相关的差异基因为68个,上调的有17个,下调的有51个。②位于C/EBPalpha信号通路和CD40受体信号通路中的大部分差异表达基因,其表达水平降低。③通过对重复实验结果的相关性及检测一致性分析,证实了芯片结果的可重复性较好。而两组重复实验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组为0.991,健康组为0.988。④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验证了芯片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结论:通过比较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与健康人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发现了大量的差异表达基因。这些数据将为寻找可用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疾病治疗的分子靶标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急变的分子机制。采用cDNA微重排方法对4例CML急变期、4例CML慢性期患者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出至少在3张芯片有差异表达的基因74条,其中下调52条,上调22条;差异表达基因包括:细胞骨架/运动相关基因、信号传导相关基因、转录因子相关基因、免疫相关基因、代谢相关基因、细胞周期相关基因、原癌和抑癌基因、细胞受体相关基因、蛋白质翻译合成相关基因及功能未知的基因等。结论:急变是多基因异常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功能异常的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分化及免疫的相关基因可能是导致CML急变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逆转录病毒病因的可能性。方法 运用已获得的逆转录病毒6#11克隆为探针和引物,通过North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AM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相关逆转录病毒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以6#11为探针,Northern blot杂交的阳性条带在9.4kb和4.6kb左右,19例AM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18例出现了阳性条带;RT-PCR设计的引物扩增片段长度为790bp,14例AM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阳性表达11例。结论 AM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相关逆转录病毒基因呈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首次完全缓解持续时间(CCR1)相差显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a亚型之间基因表达谱差异,寻找影响AML-M2a预后相关基因。方法应用Agilent Human 1B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检测3例CCR1 6个月内复发(A组)和3例CCR1 12个月以上(B组)的AML-M2a患者初诊时骨髓单个细胞基因表达谱及其差异。结果在检测的20173个基因中,筛选出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共22个,其中在A组各例都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0个,同时表达下调的基因有12个。结论APP等22个基因的表达可能与接受常规方案标准剂量化疗的AML-M2a首次完全缓解持续时间有关,可能成为早期诊断难治性AML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吲哚美辛诱导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和确定吲哚美辛 (IN)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并部分揭示其分子机制 ,以期筛选一种新的抗白血病药物。方法 以CML细胞株K5 6 2及来自 6例初治Ph CML患者骨髓原代培养细胞为研究材料 ,在不同时间点 ,用不同浓度的IN进行干预 ,利用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仪、DNA电泳、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等技术 ,确定IN对CML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结果 ①IN能诱导K5 6 2细胞和原代培养的CML细胞凋亡 ,并有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作用 ;②IN对足叶乙甙诱导K5 6 2细胞凋亡具有协同作用 ;③IN能下调K5 6 2细胞中bcl 2mRNA水平表达 ,对bax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IN能诱导CML细胞凋亡和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 ,IN对足叶乙甙的抗白血病效应具有增敏作用。bcl 2基因表达下调可能为IN诱导CML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初诊与复发时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探讨难治性AML的发病机制。方法应用Agilent Human 1B寡核苷酸基因芯片,动态检测了3例AML-M2a患者初诊、复发时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在检测的20173个基因中,有10个基因在3例患者初诊、复发时共同差异表达,其中7个基冈在复发时均共同上调,3个基因在复发时均表现下调。结论DAPKI等10个基因的表达变化可能与AML-M2a发病和复发有关,这些新基因的发现可能对早期诊断难治性AML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为难治性AML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变伴t(3;21)(q26;q22)的受累基因.方法对1例CML AML变伴t(3;21)(q26;q22)患者细胞间期和中期分裂相细胞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AML1和bcr/abl基因重排,RT-PCR联合序列分析检测t(3;21)(q26;q22)受累基因.结果der(3)和der(21)染色体上均检测到AML1基因杂交信号,AML1-MDS1-Evi1、AML1-MDS1、AML1-EAP及Evi1基因均表达,未见AML1-Evi1融合基因表达,AML1-MDS1-Evi1基因表达水平是AML1-MDS1、AML1-EAP表达水平的1.58和1.54倍,患者Evi1基因表达水平是HEL细胞系Evi1表达水平的2.71倍.结论t(3;21)(q26;q22)导致形成AML1-MDS1-Evi1、AML1-MDS1融合基因及Evi1基因激活,这些继发的分子遗传学异常是CML急性变伴t(3;21)(q26;q22)患者急变发生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6.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基因重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基因重排。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以自行筛选和制备的酵母人工染色体为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基因的重排。结果:用22号染色体bcr基因附近的YAC765E3,在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发现5例慢性期患者,2例急变期患者和1例经α干扰素治疗后的患者存在bcr基因重排,1例自体骨髓移植后患者的核型呈嵌合状态,即同时存在正常的和具有bcr基因重排的核型。结论:YAC765E3是一个有用的检测bcr基因重排的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能成为白血病治疗效果的监测和微量残留病检出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错配修复(MMR)基因的表达水平及调控机制。方法 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62例CML患者及K562细胞的5个MMR基因(hMSH2、hMSH3、hMSH6、hMLH1、hPMS2)mRNA的表达;用RT-PCR方法动态检测26例进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及4例使用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ber-abl及MMR mRNA的表达水平;用伊马替尼体外作用于CML患者的单个核细胞(MNC)及K562细胞后,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CR—ABL融合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RT-PCR方法检测MMR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CML患者及K562细胞的hMSH2、hMSH3、hMLH1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26例行allo—PBSCT及4例使用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其hMSH2、hMSH3、hMLH1 mRNA的表达随着bcr—abl mRNA的表达降低而升高;伊马替尼体外作用于CML患者MNC及K562细胞后,其hMSH2、hMSH3、hMLH1 mRNA的表达随着BCR—ABL融合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降低而升高。结论 CML患者、K562细胞hMSH2、hMSH3、hMLH1 mRNA比正常人降低,bcr—abl融合基因抑制hMSH2、hMSH3、hMLH1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bcr/abl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112例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对照组bcr/abl基因表达均为阴性。112例CML患者bcr/abl基因表达阳性率为88.39%(99/112),表达值范围(3.2~7.8)×107copies/L;67例CML患者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分析结果中,51例为Ph(+)/bcr(+),5例为Ph(-)/bcr(+),9例Ph(+)/bcr(-),2例Ph(-)/bcr(-);17例CML患者α干扰素(INFα)治疗前bcr/abl基因表达均值为(2.60±0.9)×107copies/L,INFα治疗后为(1.82±0.57)×107copies/L,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cr/abl基因表达水平的定量检测及动态观察,对CML的临床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