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管癌胃转移1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癌胃转移临床上较少见 ,本院 1 976年至 2 0 0 1年 5月共手术治疗食管癌 6 86 8例 ,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发生胃转移 1 4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5例 ,年龄 32~ 6 8岁 ,平均5 5 .6岁 ;食管胸中段癌 1 1例 ,下段癌 3例。胃转移灶居贲门1 1例 ,胃小弯 3例 ;术前均未确诊 ,术前X线检查诊断为食管癌 9例 ,食管贲门重复癌 5例 ;内镜检查 1 1例 ,诊断为食管贲门重复癌 4例、食管中、下段双源癌 1例 ,2例因镜身不能通过食管病变而漏检胃 ,4例诊断为食管癌 ,但胃粘膜正常。1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本组手术探…  相似文献   

2.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胃肠道多源性癌的报道逐渐增多。本院于1998年6月至2002年11月通过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共检出食管—胃原发性多源性7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文7例病例均经上消化道内镜和病理组织学确诊。男6例,女1例。年龄56~69岁。其中食管上下段各1癌灶3例,食管和胃体各1癌灶1例。食管和胃穹窿部各及癌灶1例,胃窦和胃穹窿部各1癌灶2例。2个癌灶之间粘膜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旨在评估小探头超声 ( MPS)在上消化道粘膜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6例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病灶的患者行 MPS检查。结果 :MPS检查的 2 6例患者中食管平滑肌瘤 3例 ,食管癌 2例 ,胃息肉 5例 ,胃平滑肌瘤 3例 ,胃癌 3例 ,异位胰腺 2例 ,胃外压迫 2例 ,十二指肠息肉 1例 ,未见明显异常者 5例 ,其中有 1例胃炎误诊为胃癌。部分病例经手术或内镜病理检查证实。经 MPS检查诊断明确者 2 4例 ( 92 .3 1% ) ,其中内镜检查诊断明确者 19例 ( 73 .0 8%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对上消化道粘膜隆起性病变的鉴别 ,MPS显著优于常规内镜 ,对消化道肿瘤的浸润深度也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陈虹彬  徐辉  蒋明德  曹忠铭  李琳 《四川医学》2002,23(11):1137-1138
消化道多发癌临床上较少见 ,近年来逐渐被重视。我院在近 10年的内镜检查中 ,发现食管胃多发癌 2 3例 ,其中多原发癌 10例 ,均经病理活检及手术证实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3例中 ,男 2 1例 ,女 2例 ,年龄 4 7~ 84岁 ,平均 6 5 5岁。同期检出食管癌 80 7例 ,贲门癌 15 6例 ,胃癌 5 12例 ,多发癌占同期上消化癌的 1 5 6 % (2 3/14 75 ) ,临床症状以吞咽困难和黑便为主。1 2 方法 :患者行常规胃镜检查并活检。多原癌诊断采用Warran[1] 提出诊断标准 :①每个肿瘤必须是恶性的 ;②每个肿瘤有各自病理形态 ;③排出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EGC)的镜下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 总结2005年6月至2009年9月间经胃镜检查结合活检诊断的32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结果 病灶分布以胃窦部和胃角部为主,约占65.6%(21/32).病灶直径<0.5 cm者3例,0.5~1.0 cm者15例,>1.0 cm者14例.Ⅰ型(隆起型)4例;Ⅱ型(表面型)23例,其中Ⅱa型8例,Ⅱb型4例,Ⅱc型11例;Ⅲ型(溃疡型)5例.1次检查确诊29例,2次或2次以上检查确诊3例;Hp阳性30例,约占93.75%.病理检查示低分化腺癌10例,管状腺癌7例,黏液细胞癌6例,乳头状腺癌8例,印戒细胞癌1例;其中黏膜内癌19例均无转移,黏膜下癌13例中有3例伴胃大弯侧淋巴结转移.结论 EGC早期诊断和手术对提高疗效十分重要,胃镜检查结合活检诊断可靠,内镜手术治疗应注意适应证选择,严格的随访及内镜复查是及时发现肿瘤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院1988年7月~1998年7月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3~58岁。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临床资料1.1诊断依据全组9例有症状。主要有吞咽困难,进食时有异物感以及胸背部疼痛等,症状持续时间为1个月~4年,无症状者2例。11例中8例术前经X线检查诊断为食管平滑肌瘤,其中行食管镜或胃镜检查的6例,均见食管粘膜正常,肿块突向管腔内。3例术前X线检查诊断为食管癌(术后病理证实1例为食管中段癌合并下段平滑肌瘤,该例术前胃镜检查病理诊断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2例为平滑肌瘤)。工.2手术治疗本组均取左后侧标准剖胞切…  相似文献   

7.
残胃癌的内镜特点及临床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内镜特点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8月~2006年12月10年问收治的经内镜检查确诊并行手术或综合治疗的15例残胃癌病人的内镜特点及治疗结局。结果:(1)内镜特点:不规则隆起病变9例,溃疡4例,粘膜糜烂和渗血2例。残胃吻合口癌10例,残胃小弯侧癌2例,残胃贲门部癌3例。Hp感染11例(73.3%),中、低分化腺癌占86.7%。临床病理分期:Ⅱ期20.0%,Ⅲ、Ⅳ期80%。(2)治疗结局:3例综合支持治疗患者存活3~6个月,4例行姑息性切除术患者存活6~18个月。根治性切除8例,其中全胃切除Roux-Y食管空肠吻合5例,全胃合并脾切除Roux-Y食管空肠吻合3例,患者存活1年6个月1例,2年1例,2年6个月2例,3年以上3例,1例存活已超过5年。结论:男性、病程10年以上、毕Ⅱ术式、感染Hp均为残胃癌的高危因素,癌变多发生于吻合口,恶性程度高,定期胃镜复查和合理的根治性手术是提高残胃癌病人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198 8~ 1997年 ,我们通过内镜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证实早期胃癌 49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 49例 ,男 36例 ,女 13例 ;年龄 30~ 78岁 ,平均 5 3.2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 34例 (6 9.4% ) ,腹胀 30例 (6 1.2 % ) ,食欲不振 2 4例 (4 9.8% ) ,消瘦 15例 (30 .6 % ) ,黑便 14例 (2 8.6 % ) ,上腹部压痛 38例 (77.6 % )。1.2 内镜检查结果1.2 .1 癌灶部位 癌灶位于胃窦部 18例 ,其中 1例有 2个癌灶 ;胃体部 15例 ,其中 1例有 2个癌灶 ;胃角 6例 ;贲门胃底部 10例。1.2 .2 癌灶大小 ≤ 0 .5 cm者 2例 ,0 .6~ 1.0…  相似文献   

9.
19912 0 0 1年 ,我院经胃镜、B超诊断及病理、手术证实的胃癌 63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胃镜、B超对该病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  本组 63例中 ,男 3 8例 ,女 2 5例。年龄 3 2 78岁。全部经胃镜、B超检查、病理证实。 5 4例实施手术。 4例为早期 ,余均为进展期胃癌。其中贲门癌 2例 ,胃底贲门癌 4例 ,胃体部癌13例 ,胃角部癌 12例 ,胃窦部癌 2 2例 ,皮革胃 4例 ,残胃癌 2例。病理诊断 :胃腺癌 46例 ,粘液腺癌 9例 ,乳头状腺癌 3例 ,低分化腺癌 3例 ,未分化细胞癌 2例。2 结果  本组胃镜诊断与手术、病理相符 61例 ( 97% ) ,疑…  相似文献   

10.
1981~1990年,我院经内镜、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11例,现结合文献提出早期诊断的体会.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3例,年龄43~68岁,胃病史2个月~11年,临床上以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食欲减退和进行性消瘦为主要表现,其次是贫血和黑便.术前经胃镜检查8例,X线钡餐检查3例,普通X线检查时未发现病变,后经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发现胃壁局部僵硬和异常积钡现象.本组11例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早期胃癌.病变部位在胃窦部6例,胃角部3例,胃体小弯2例.癌灶直径0.6~2.5cm.肉眼分型,属Ⅰ型(隆起到)2例,Ⅱa+Ⅱb(表浅隆起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结肠镜诊断的 82 1例大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 ,探讨该病发病特点 ,以提高大肠癌诊断水平。一、临床资料(一 )一般资料  1992年 7月~ 2 0 0 2年 6月我院行结肠镜检查 10 10 3例 ,确诊大肠癌 82 1例 ,检出率为 8.13%。其中男 4 4 2例 ,女 379例 ;年龄 16~ 90岁。多因腹痛、腹泻、便秘、便血或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接受结肠镜检查。(二 )诊断标准  82 1例大肠癌均由结肠镜诊断 ,并经活检病理或手术后病理证实。1.内镜下形态分类 :按参考文献 [1]分型方法分为早期癌、进展期癌 (隆起型、溃疡型、浸润型 )和吻合部复发癌。2 .大…  相似文献   

12.
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消化道良性类癌的内镜诊断。方法 分析消化道良性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内镜与手术取材病理确诊良性消化道类癌16例,无症状者居多(9/16),可有大便习惯改变(1/16)、腹部隐痛不适(4/16)和便次多(2/16),有类癌综合征表现者极少。其中直径小于1.0cm的类癌11例,1.1—2.0cm5例;位于直肠6例、乙状结肠4例、降结肠2例、横结肠1例、回盲部3例;内镜下表现为表面光滑质地硬隆起型粘膜下层肿物,灰白色(10/16)或黄色(6/16),部分病例于高分辨率内镜下可呈毛玻璃样外观(7/16),亚蒂(11/16)或广基(5/14),直径小于1.0cm类癌行内镜下电灼切除术11例,1.1—2.0cm5例,给予手术局部切除治疗,本组病例1年至6年随访,有肝转移1例,16个月后死亡。结论 良性类癌内镜下呈灰白色或黄色质地硬粘膜下肿物。直径小于1.0cm者首选内镜下切除;直径1.1—2.0cm者是局部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胃粘膜下脂肪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粘膜下脂肪瘤较为罕见 ,临床诊断较困难 ,往往经手术后病理检查才能确诊。现将本院病理科所收到的 4例手术标本和进行的临床调查整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胃粘膜下脂肪瘤 4例 ,男性 1例 ,女性 3例 ,平均年龄 45岁 (2 8~ 6 0岁 )。临床以腹部不适、腹痛为主要症状 ,病史 6个月~ 10个月左右。其中 1例近期伴有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报告为“胃溃疡”)。钡餐或胃镜检查均报告为“胃占位性病变” ,病理活检均未检出癌组织。临床以“胃肿瘤”收入院进行胃大部切除术。手术大体标本病理检查 :为胃体大弯或胃体后壁处粘膜下隆起性结节 ,3例粘膜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内镜观察 VF在胃肠道分布情况、伴随病变及复查结果 ,结合组织学诊断 ,探讨 VF在内镜表现、与 VG的关系及对疾病诊断上的意义。方法 :常规胃镜、大肠镜检查。总结 VF2 64例 ,每例选择 1~ 3个典型灶行粘膜活检。伴随病变经 4周以上规范治疗后内镜复查 ,具有完整资料者 98例。结果 :VF2 64例中胃窦 2 2 1例 ( 83 .7% ,同时伴有移行部 52例 ,全胃 8例 ) ;十二指肠 1 5例 ( 5.7% ,同时伴有球后 3例 ) ;大肠 2 8例 ( 1 0 .6% )。VF均与消化道多种病变相伴随。病理诊断 :VG3 7例 ( 1 4.0 % ,占胃窦 VF1 6.7% ) ;炎性改变 2 2 7例 ( 86.0 % )。有完整资料的 98例内镜复查者中 ,VF完全消失 71例 ( 72 .4% )。结论 :VF多见于胃窦 ,并可发生在除食管以外消化道任何部位。多数为可逆性。认为 VF仅是一种粘膜炎性增生性糜烂灶 ,并非 VG特异性内镜表现。  相似文献   

15.
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提高胃嗜酸性肉芽肿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对 1976年 1月~ 1998年 4月收治的 4 1例胃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发病率高。 4 0岁以下者占 6 2 .3%。患者病史较长 ,无消瘦 ,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外 ,亦无贫血。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并发溃疡率高 (92 .6 8% ) ,其中 15例作X线钡餐检查 ,误诊为胃癌 8例 ,胃溃疡 7例。 4 1例均作内镜检查 ,经胃镜确诊者仅 16例 (39.0 2 % ) ,手术切除疗效佳 ,无手术死亡与术后并发症。结论 :该疾病术前误诊率高 ,但只要仔细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与内镜下溃疡形态学特点 ,同时对可疑病变部位多处取材 ,行挖掘式活检 ,并作病理检查 ,就能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在治疗上 ,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ERCP对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梗阻性黄疸根据B超及CT检查容易与肝细胞黄疸鉴别 ,但对其准确定位与病因诊断困难。本文是我院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4月对梗阻性黄疸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检查 ,并与B超、CT对比 ,探讨ERCP对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8例病例中 ,男 ,4 6例 ,女 4 2例 ;年龄 16~ 78岁 ,胆红素定量为 38 6~ 4 5 9 1μmol/L。 88例中 6 8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 5 8例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取石 ,12例经内镜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 ,2例胆总管癌经EST后置入胆道支架成功引流。1 2 操作方法 :采用…  相似文献   

17.
直肠类癌15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忖  张澍田 《北京医学》2007,29(6):330-332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15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直肠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80%)直肠类癌位于距肛门8cm以内的直肠,免疫组化显示肿瘤对多种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反应阳性.内镜治疗4例,均无复发及转移;单纯局部切除4例,1例失访,3例随访4~6年无复发;手术治疗7例,2例失访,5例死于原发病.结论 直肠指检对发现直肠类癌有重要作用,较小的直肠类癌适宜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是胃内最常见的非上皮性恶性肿瘤。本文收集我科1981~1997年间11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6例,女5例,男女之比为12∶1。年龄22~59岁,平均401岁,35岁以下患者4例,占36%。从发病到就诊平均13mo。临床表现为上腹不同性质疼痛10例;腹部明显包块8例;均占全组70%以上。柏油便3例。明显消瘦2例。恶心呕吐1例。合并胃穿孔2例。X线钡餐造影和纤维内镜检查各9例。前者诊断胃癌5例,胃恶性淋巴瘤4例;后者诊断胃癌4例,胃恶性淋巴瘤5例。两项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前者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及内镜特点,以利其早期诊断。方法 对经内镜病理及手术后病理确诊的13例胃原发性NHL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胃原发性NHL临床症状无特殊性,但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本组13例患者最小者仅13岁,30岁以下占4例,平均发病年龄仅39岁。(2)胃镜肉眼及粘膜活检病理正确诊断率均低,分别为(4/13)与(6/13);胃镜肉眼最易误诊为胃癌(6/13)粘膜活检病理易误诊为未分化癌(3/13);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3)病理类型以溃疡型居多(6/13),单发与多发溃疡各占3例。结论 胃原发性NHL临床诊断困难,胃镜像疑诊本病时,深取粘膜病理活检、免疫组化染色及必要时的复检胃镜及粘膜活检有助于本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24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峻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9):115-117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早期胃癌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选择24例临床病理确诊病例,对其临床特点、发病率、病理类型分期及随访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 粘膜内癌18例,粘膜下层癌6例;其中粘膜内癌淋巴结转移2例(8.33%),粘膜下层癌淋巴结转移8例(33.33%),高、中分化管状腺癌15例,粘液腺癌2例,印戒细胞癌2例、乳头状腺癌1例;溃疡恶变3例、乳头状腺瘤恶变1例.24例早期胃癌患者分别进行手术治疗后随访,无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粘膜内癌为11例,生存率90.9%(10/11);粘膜下层癌为4例,生存率75%(3/4).10年以上生存粘膜内癌9例,生存率81.8%(8/11);粘膜下层癌生存2例,生存率50%(2/4).有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25%(3/12).结论 内镜检查已成为早期胃癌诊断的首选方法,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的认识也同样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及术后疗效,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