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母婴传播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翠丽  陈文秀 《河北医药》2009,31(9):1078-107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探讨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乙肝母婴阻断产科产前检查、分娩、随访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496例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期母亲血肝功能情况分为2组,肝功能损害组(观察组)和肝功能正常组(对照组),比较2组婴儿12月龄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及乙肝母婴阻断率。结果观察组32例,免疫失败0例,乙肝母婴阻断率100%,婴儿12月龄HBsAb阳性率81.25%;对照组464例,免疫失败11例,乙肝母婴阻断率97.63%,婴儿12月龄HBsAb阳性率92.46%。结论乙肝病毒宫内感染与肝功能损害没有直接关系,与孕妇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晚期肝病的抗病毒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方法主要是对晚期肝病出现的三种类型的病变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用抗病毒治疗与普通治疗的对比,三种病变分别为:重型肝炎15例,肝硬化86例以及肝癌50例。结果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明显要优于普通治疗。结论就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晚期肝病而言,目前仍没有特别理想的治疗方法,除了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外,还有就是抗病毒治疗越来越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妊娠合并肝病严重危及母婴生命安全,肝病中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为多见.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0月共住院分娩及孕中期终止妊娠(不含计划生育终止妊娠)1846人,其中妊娠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211人,占11.43%.现就此阶段内妊娠合并重症乙型病毒性肝炎11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小儿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方法对本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67例8个月~13岁乙型病毒性肝炎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67例中慢性乙肝占91%,发病年龄大于7岁者占96.4%,母亲HBV标志物阳性占70.6%,97%的患儿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结论小儿乙型病毒性肝炎以慢性为主,重型少见,黄疸及消化道症状少,学龄期后发病率明显增高,母婴垂直传播及未接种乙肝疫苗仍是儿童慢性乙肝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慢性乙肝患者106例。以谷丙转氨酶(ALT)、乙肝五项、乙肝病毒DNA(HBV DNA)为观察指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3个月,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eAg/抗HBeAg转换率分别为48.48%;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75.8%。结论其抗病毒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干扰素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在临床中的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治疗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定义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且无合并症38例孕妇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在分娩中的情况。结果两组在产后出血、胎儿早产、孕妇死亡、围生儿死亡、并发症等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期合并病毒性肝炎由于危害性大,倘若未给予积极有效治疗,随着孕周的增加,病情会逐步恶化,从而给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对于本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加强产前检查和保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避免在妊娠晚期病情加重导致治疗风险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CHB)简称慢性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严重危害了人民的健康。本文着重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施抗病毒疗法在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的三种晚期肝病治疗中的实际效果。方法整理我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的晚期病变类型(重型肝炎14例、肝硬化43例、原发性肝癌25例),将其临床抗病毒治疗和相关疾病普通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三种晚期肝病的治疗中实施抗病毒疗法效果明显,均优于普通治疗,P<0.0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就与乙肝先关的晚期肝病来讲,对是否采取抗病毒治疗仍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抗病毒治疗以其良好的疗效,得到了较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46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糖尿病治疗。结果 46例患者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加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糖耐量的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为主,糖尿病治疗为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乙型母亲的阻断HBV感染情况,为母婴阻断方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HBV感染的289例孕妇,孕28周起每4周肌内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共3针,产科干预+新生儿联合免疫+人工喂养方式.观察新生儿股静脉血HBV并进行后期随访情况.结果 新生儿股静脉血HBsAg阳性率9.69%(28/289),HBeAg阳性率33.9% (98/48),HBV-DNA阳性率6.23%(18/289),抗-HBs阳性率26.99%(78/289).7个月复查阻断成功率98.6%(285/289).结论 早期发现、及时进行综合母婴阻断措施,是控制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减少了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率,减少了病毒性肝炎乙型传播.  相似文献   

12.
<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这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复杂性、病情迁延、易反复、病程长、恶变率高等特点,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因此,必须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之上,通过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发挥各项治疗措施的作用,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  相似文献   

13.
陈斌 《江西医药》2014,(6):550-551
目的: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措施及效果。方法根据乙型病毒型肝炎的常规防治措施,在本地区进行预防控制。对比预防控制前、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年发病率。结果与预防控制前相比,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年发病率有明显下降。结论本地区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去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朱樱  王萍  尹桃 《中国药师》2014,(10):1702-1704
摘 要 目的: 通过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ILI)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该疾病的认识与重视。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三甲综合医院住院部2013~2014年诊断为DILI合并乙肝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30例DILI合并乙肝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以中老年患者居多。患者常出现乏力、纳差、皮肤巩膜黄染、厌油、恶心、腹胀等症状。重度肝损占80.0%,中、轻度肝损分别占16.7%、3.3%。肝损伤类型混合型(13例)居多,其次为肝细胞型(10例)、胆汁淤积型(7例)。结论: DILI合并乙肝在中老年男性中易发,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肝损伤以重度为主,往往表现为混合型肝损伤。  相似文献   

15.
<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这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复杂性、病情迁延、易反复、病程长、恶变率高等特点,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因此,必须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之上,通过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发挥各项治疗措施的作用,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此,作者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如下。1一般护理1.1休息和活动: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因为活动会使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50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方法做好患者休息和活动指导,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结果通过护理,50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与护士之间建立了相互信赖的关系,通过有效护理与指导,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情复发,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有效的调动了患者的主观积极性,减轻和缓解了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医治信心增强,效果显著。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有效护理与指导可以有效减少病情复发,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王会清  刘钰佩  段毅力  曹武奎 《河北医药》2010,32(20):2894-2895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虽然属于自限性疾病,但仍有10%左右慢性化,免疫调节方法在病毒感染性疾病治疗方面正在被深入探讨研究,或可能成为攻克此类疾病的关键。本文总结了我院收治的65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就可能影响疾病转归的因素如病初表现、性别、年龄、用药及有无合并症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其临床表现及转归多因素间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治疗时出现的护理问题及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 3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积极临床治疗时给予全面的护理。结果 32例患者痊愈出院26例,未愈自动出院4例,死亡2例。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临床治疗同时加强临床观察和详尽的心理、饮食护理、临床护理可以促进上消化道出血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合并发热性感染的临床观察特征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2年4月入住我院并确诊为乙肝的住院患者80例,分成非发热组38例,伴发热性感染组42例,观察两组肝功能情况与预后。结果两组Child—Pugh分级有明显差异,发热患者的肝功能受损更大。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合并发热性感染可导致肝功能恶化,也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应密切观察发热病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