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腔外型胃肠道肿瘤的术前诊断。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回顾性分析7例腔外型胃肠道肿瘤手术前后的诊断情况。结果7例病人术前被诊断为其他疾病,而术中发现为腔外型胃肠道肿瘤,术后病理:1例盲肠平滑肌瘤、1例小肠平滑肌瘤、1例胃平滑肌肉瘤、1例胃癌、3例胃间质瘤。结论腔外型胃肠道肿瘤多见于胃肠道间质瘤与平滑肌肿瘤,胃癌很少出现腔外型生长。这类肿瘤术前诊断率较低,需要综合应用腔镜及影像学检查提高术前确诊率。  相似文献   

2.
胃平滑肌肉瘤临床少见 ,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肿瘤 ,目前尚无规范的手术方式。我院自 1986~ 1996年共收治 2 9例 ,均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 ,其中 17例行局部胃切除术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9例中 ,男 16例 ,女 13例 ,男女之比为 1.2 3∶ 1.0 ;年龄 33~ 72岁 ,平均 5 9岁。肿瘤最大直径为35 cm,最小为 3cm;腔内型 8例 ,腔外型 16例 ,壁间型 5例。胃底 14例占 48.3% ,胃体 11例占 37.9% ,胃窦 4例占13.8%。1.2 手术方式 :胃大部切除术 10例 ,2例因有远处转移仅行剖腹探查及病理活检术 ;其余 17例行局部胃切除术 ,手术…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78年10月~1991年5月共收治胃肠平滑肌肿瘤15例,皆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其中胃肠平滑肌瘤7例,平滑肌肉瘤6例,平滑肌母细胞瘤2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9例,男:女为1:1.5;年龄21~68岁,平均55.6岁。其中胃平滑肌瘤6例,胃平滑肌肉瘤4例,胃平滑母细胞瘤1例;小肠平滑肌肉瘤2例,平滑肌母细胞瘤1例;直肠平滑肌瘤1例。临床症状:上腹部和腹部  相似文献   

4.
苏平  姚成霖 《云南医药》2000,21(5):448-449
胃平滑肌肉瘤是少见的胃恶性肿瘤 ,作者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平滑肌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其CT特征性表现。材料和方法  9例中男性 7例 ,女性 2例。年龄 36~ 70岁 ,平均 53 8岁 ,50岁以上 6例。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和腹部肿块 ,可伴胃纳减退和上消化道出血、消瘦。 9例均行CT和胃肠钡餐检查 ,其中 5例行胃镜检查 ,全部病例均行手术和病理证实。使用设备为SomatomARC和GESytec 30 0 0型CT机 ,层厚 10mm ,层间距 10mm。其中 9例中 7例增强扫描。结果  1.CT表现 :9例均见胃壁肿瘤 ,肿瘤最小约 3 0c…  相似文献   

5.
陈卫昌  蔡衍郎 《江苏医药》1997,23(8):581-581
我院自1986~1993年收治胃平滑肌肿瘤19例,其中平滑肌瘤10例,平滑肌肉瘤9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兹结合文献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例,女10例;年龄43~77岁,平均56.l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仅利。时。本组中3例以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就诊。临床表现:呕血、黑便9例,上腹不适、隐痛6例,上腹部肿块4例。辅助检查:X线钡餐检查12例,6例肯定;误诊为胃癌3例,胃炎2例,漏诊1例。内镜检查8例,疑及平滑肌肿瘤5例,病理活检无1例证实,漏诊3例。CT检查6例,4例拟诊平滑肌肿瘤。B超检查3例,均诊断为上腹部包块或占位。3例因大出血…  相似文献   

6.
自1979年1月~1988年12月,我院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15例,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8例,女7例。年龄19岁~65岁,平均41岁;10例病人均在40岁以上。二、病理类型及分布部位:十二指肠腺癌2例、平滑肌肉瘤1例;空肠平滑肌肉瘤、平滑肌瘤各2例;回肠腺癌、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各2例;平滑肌瘤与嗜伊红肉芽肿各1例。恶性肿瘤共11例,占74.6%。  相似文献   

7.
刘乃秋 《江苏医药》1993,19(4):215-215
小肠肿瘤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困难。现就我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小肠肿瘤2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13例,女8例,年龄23~78岁,平均48岁。十二指肠球部息肉样腺瘤2例,十二指肠水平部短蒂腺瘤1例。空肠肿瘤7例,其中脂肪瘤及低度恶性平滑肌肉瘤各1例,平滑肌瘤5例。回肠肿瘤11例,其中血管瘤1例,恶性淋巴瘤3例,平滑肌肉瘤5例,平滑肌瘤2例。21例均为单发。  相似文献   

8.
腔外型胃平滑肌肉瘤少见,误诊率较高。现将我院1993年8月至1998年10月经 CT 诊断、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39~60岁。误诊时间3个月~2年。主要症状:上腹部胀痛不适6例,伴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经手术、胃镜活检和病理证实的胃恶性肿瘤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8-71岁.均做CT平扫,2例做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根据病理及发病部位,13例胃腺癌中,胃底贲门癌2例,胃体癌4例,胃窦癌7例;2例胃肉瘤中胃淋巴瘤、胃平滑肌肉瘤各1例.依病变形态及CT表现胃恶性肿瘤分为肿块型、胃壁增厚型、和溃疡型.(1)肿块型:4例表现为胃腔内局部不规则充盈缺损、胃轮廓不规则变形、胃腔狭窄,平扫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影向腔外突出,增强扫描病灶有强化,为等高密度影.(2)胃壁增厚型:9例,表现为病变局部胃壁规则或小规则增厚,其内缘凹凸不平,厚度为1.0cm-4.0cm.(3)溃疡型:2例在胃壁增厚或肿块基础上出现溃疡,形成龛影内有造影剂进入,周围为增厚的胃壁或肿块.(4)周围浸润和远处转移表现:5例表现为胃周脂肪层消失,肿瘤与邻近器官分界不清,邻近器官有浸润;淋巴结转移有6例,表现为胃周、肝胃韧带及腹膜后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块影;5例有邻近脏器转移,1例为胃平滑肌肉瘤肝转移,4例为胃癌肝转移或肠系膜及大、小网膜转移.结论CT不仅能显示胃恶性肿瘤病变的部位、范围、形态,而且能清楚显示胃周间隙以及邻近器官的改变,确定有无浸润或转移,因而对胃恶性肿瘤的诊断与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289-290
目的提高对胃平滑肌肉瘤的认识。方法 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并对其X线钡餐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影像学上钡餐检查,胃体小弯侧可见不规则之充盈缺损,边缘不整齐,局部黏膜不规则。2例肿瘤位于胃内,向腔内生长,1例肿瘤腔内、腔外同时生长。结论胃平滑肌肉瘤在X线钡餐检查上有一定特点,对其表现可以提高认识,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胃肉瘤的诊断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吴烈成,曹金玉山西省肿瘤医院杨子华原发性胃肉瘤X线造影和纤维胃镜检查缺乏特征,多被误诊为胃癌或胃溃疡。本文收集我院近10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胃肉瘤,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例胃肉瘤(平滑肌肉瘤5例,淋巴肉瘤3例),男5例,女3例;年龄21~59岁,其中21~50岁6例;肿瘤位于胃体大弯者4例,位于胃体小弯者2例,位于胃窦部者2例。肿瘤主要向腔内生长者6例,向腔外生长者2例。临床症状及体征:上腹部疼痛6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食欲减退及消瘦4例,营养不良及贫血1例,体征上5例有上腹部压痛,1例上腹部可触及肿块。自出现症状至入院时间为2个月至16年。x线钡餐造影:4例显示胃部充盈缺损,3例伴有溃疡龛影,2例显示胃外占位压迫征,2例表现胃窦狭窄。术前8例均做了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误诊为胃癌5例、胃溃疡1例、胃良性瘤1例、胃外占位1例。纤维胃镜检查:术前6例做过胃镜检查,表现单发肿块且表面有糜烂出血者4例,可见结节状肿块且呈多发性表面有糜烂者1例。诊断正确1例,误诊5例,误诊疾病有胃癌4例,胃溃疡1例。讨论一、关于胃肉瘤的诊断:本病诊断相当困难,术前误诊原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6~1985年收治了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男性35例,女性7例,以41~50岁组发病最多(31%)。其中良性肿瘤17例,恶性肿瘤25例。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最多见,恶性肿瘤以十二指肠癌最多见。良性肿瘤病程为3天~10年,平均31个月,恶性肿瘤病程为1个月~9年,平均11,5个月。本组临床表现以黑便(19例)和腹痛(17例)最多见,其它尚有消瘦和黄疸。恶性肿瘤在病程中往往出现腹部包块、发热、食欲减退、贫血等。良性肿瘤则以出血和腹痛为主要表现。6例发热中5例为恶性肿瘤,9例消瘦中8例为恶性肿瘤,32例贫血中有21例为恶性。本组小肠肿瘤位于十二指肠30例、空肠9例、回肠3例。12例平滑肌肿瘤腔外型4例,壁内型3例,腔内外型3例,腔内型2例;腔外型病程均在4.5年以上,最长达10年,术前均未获确诊。本组十二指肠癌17例,其中包括壶腹癌12例,原发性十二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高胃平滑肌肿瘤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6-2001年间收治的胃平滑肌肿瘤25例的经验。结果 术前诊断率52%(13/25),手术切除率96%(24/25),术中发现平滑肌肉瘤并发溃疡、出血及与周围组织粘连、浸润75%(15/20),病死率8%(2/25)。结论 胃平滑肌肿瘤病变部位多位于胃体后壁,以腔内型多见。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当肿瘤为分叶状,长径>5cm,浸润性生长,肿瘤中心出血、坏死、较大溃疡形成应视其为恶性改变。诊断本病以X线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两者联合应用,手术切除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胃平滑肌肿瘤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86~ 2 0 0 1年间收治的胃平滑肌肿瘤 2 5例的经验。结果 术前诊断率 5 2 % (13 /2 5 ) ,手术切除率 96% (2 4/2 5 ) ,术中发现平滑肌肉瘤并发溃疡、出血及与周围组织粘连、浸润 75 % (15 /2 0 ) ,病死率 8% (2 /2 5 )。结论 胃平滑肌肿瘤病变部位多位于胃体后壁 ,以腔内型多见。腹痛 ,消化道出血 ,腹部包块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当肿瘤为分叶状 ,长径 >5cm ,浸润性生长 ,肿瘤中心出血、坏死、较大溃疡形成应视其为恶性改变。诊断本病以X线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两者联合应用 ,手术切除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院于 1996— 2 0 0 0年 1月共收治胃癌穿孔 19例 ,占同期胃癌病例的 8%(19/ 15 2 )。现将该病的临床诊治结合文献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19例中 ,男 15例 ,女 4例 ,年龄 38~71岁 ,穿孔距手术时间 5~ 36 h,平均 11h。 Borrm an分型 : 型 9例 , 型 10例。肿瘤位于胃窦部 13例 ,胃体部 3例 ,胃底贲门 3例。肿瘤直径大小 3.5~ 7cm ,平均直径 4.8cm,穿孔直径大小 0 .7~ 2 .9cm,平均 1.3cm。肝转移 6例 ,胰腺转移 4例 ,横结肠浸润 3例 ,腹腔广泛种植转移 2例。病理分型 :高分化腺癌 7例 ,低分化腺癌 4例 ,未分化腺癌3…  相似文献   

16.
吴俊培  叶炳飞 《江苏医药》1997,23(4):265-265
我院自1958~1990年共收治颌骨骨肉瘤ZI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性别与年龄:本组21例,男10例,女11例;年龄18~65岁,平均34.2岁,以20~40岁居多;病程3~6个月,平均4个月。2.病灶部位:上颌骨6例,其中跨部3例,齿槽突区2例,上颌窦侵蚀颅底鼻咽部1例;下颌骨15例,其中体部7例,角部2例,升支部5例,下颌骨正中联合部1例。3.病理类型:骨母细胞型10例(47.6%),软骨母细胞型7例(33.3%),纤维母细胞型4例(19.1%)。4.临床表现:常以患区疼痛,病灶区牙齿松动移位甚至自行脱落为主,局部可有骨性膨隆;若肿瘤生长迅…  相似文献   

17.
胃外型(腔外型)胃平滑肌肉瘤易与腹腔内其他组织肿瘤混淆,对于鉴别诊断非常困难,误诊率较高。尤其是大于10cm以上,很难做出定位诊断。本文收集1999年4月~2007年4月经CT诊断,手术病例证实的46例中,其中9例误诊,现分析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材料:本组病例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  相似文献   

18.
小儿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我院自1982~1995年经临床、手术、病理和影像学检查证实11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1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3~12岁,平均5.5岁。肺叶内型9例,肺叶外型2例。11例均位于下叶后基底段,左侧9例,右侧2例。本组11例中,9例肺叶内型,有慢性、反复性肺部感染病史,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咯脓痰或咯血、胸痛等。2例肺叶外型,无症状,体检时发现(1例系食管裂孔病手术时发现)。影像学检查及表现一、胸部平片(11例人主要表现为:()肺部软组织密度实质性肿块3例,肿块呈圆形、椭圆或分叶状…  相似文献   

19.
1989年~1996年,我院经内镜随访胃癌术后患者IO3例,经病理诊断为残胃再发癌ZI例。现就其内镜诊断资料进行分析,并就残胃再发癌发生的有关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初步探讨。旨在提高对残胃再发癌的认识及诊断水平。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46岁~71岁,平均56.5岁。术前癌灶部位;胃窦部7例,胃角4例,胃体部4例,资门部5例,胃底1例。手术方式:胃、贵门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6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5例。术后距内镜检查间隔时间:2.5个月~11.5年,平均5.1年。内镜检查原因:腹部胀痛7例,呕血、黑便4例,消瘦、贫…  相似文献   

20.
直肠平滑肌肿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大建 《天津医药》1999,27(1):57-58
直肠平滑肌肿瘤甚为少见,我院自1985~1997年共收治37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37例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25~89岁,中位53.7岁。病程半个月~3年,平均7.8个月。其中直肠平滑肌瘤4例,直肠平滑肌肉瘤33例。 2.临床表现 排便困难25例,便次增多18例,其中最多每日便次达7~8次。便血13例,其中脓血便1例,粘液便3例。大便干燥4例,稀便7例,便条变细11例。肛门坠痛30例,里急后重12例,下腹胀痛4例,腹水3例,乏力7例,尿频5例,消瘦及体重下降6例。 3.肿瘤大小及位置(1)肿瘤大小:0.5 cm×0.8 cm~小儿头大小,一般为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