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用扩增产物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测出人类血痕、精液、精液与阴道分泌液混合斑、唾液(斑)与毛发的ApoB3′VNTR位点的DNA遗传多态性,探讨了不同保存温度血痕中ApoB3′位点DNA多态性的可检出时限,发现室温保存15周以内,-20℃保存两年以内的血痕均可测出ApoB3′位点的DNA多态性。用该法作34例亲子鉴定,其中8例否定了错误被控父亲,8例中6例ApoB3′位点参与了否定。对3例强奸案的混合斑进行个人鉴定,否定了2例的嫌疑对象。  相似文献   

2.
用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了人血痕、唾液(斑)、混合斑、人体组织及毛发中ApoB,PMCT118,HumTH01,HumTH位点的DNA多态性,并探讨了不同保存时间对血痕中ApoB,PMCT118,HumTH01,HumTH位点检测结果的影响,将上述位点应用于亲子鉴定案例,其中2例排除了错误被控父亲.此法用于刑事案件的鉴定成功地认定了罪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一种可靠、稳定、适用于混合斑个人识别的方法。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20例已知混合斑2例强奸案中的混合斑进行ApoB位点扩增片段进行研究。结果 与已知男性毛囊或血痕DNA的ApoB位点扩增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该方法可靠、稳定,完全能够应用于混合斑个人识别的检验。  相似文献   

4.
作者用等电聚焦免疫印迹法(IEFIB)对人类精液(斑)、阴道液及混合斑中转铁蛋白(Tf)亚型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8份精液和室温下保存32周的精斑与同一个体血清的Tf亚型相同,用IEFIB法未测出阴道液及含少量精液的混合斑中Tf的亚型。结果提示:Tf在精斑中稳定,IEFIB法可检测强奸案的精斑和含精液较多的混合斑中Tf的亚型。  相似文献   

5.
作者用等电聚焦免疫印这法(EFIB)对人类精液(斑)、阴道液及混合斑中转铁蛋白(Tf)亚型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8表液和室温下保存32周的同一个体血清的Tf亚型要同,用IEFIB法未测出阴道液及含少量精液的混合斑中Tf的亚型。结果提示:Tf在精斑中稳定,IEFIB法可检测强奸案的精斑和含精液较多的混合斑中Tf的亚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用PCR技术对3例保存3年半的血痕及新鲜毛发标本进行性别鉴定,其方法是从陈旧血痕及新鲜毛发标本中提取DNA,用蛋白酶K进行消化,然后用两组引起Y1.1与Y1.2和Aul9.1、Aul9.2及国产FD耐热DNA聚合酶进行聚合酶链反应扩增DNA,电泳分析Y及Aul重复序列,从而判断血痕及毛发性别。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新鲜组织,福尔马林固定组织,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DNA的提取方法,组织DNA的ApoB位点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以及在法医学上的应用,旨在为解决法医实际案件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用错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15例血清HBeAg阳性性,HBV-DNA斑杂交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干扰素疗法与HBV前C区基因1896位点突变之间系的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HBV野株和突变株的变化有四种类型,即W→W;W+M→W+W(3例);W→W+M(3例);W+M→W(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一种可靠,稳定,适用于混合斑个人识别的检验方法。方法 采用PCR方法对20例已知混合斑及例强奸案中的混合斑进行D17S30位点扩增片段进行研究。结果 与已知男性毛囊或血痕DNA的D17S30位点扩增结果完全一致。结论 该方法可靠、稳定、完全能够应用于混合斑个人认别的检验。  相似文献   

10.
用PCR技术、小型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显色法,分析血痕、精斑、混合斑中的D1S80,P33.6VNTR位点的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FLP),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将该方法运用于案件的鉴定,在破案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Amp-FLP技术分析D1S80位点的多态性,对85例亲子鉴定案和2例强奸杀人案进行了鉴定。在85例亲子鉴定案中,35例排除了错误被控父亲,50例未排除。在35例中,D1S80位点排除了30例,排除机率为35.29%,其中有2例只有D1S80位点排除了亲子关系;其余遗传标记排除33,排除机率为38.82%,有5例D1S80未排除。在50例未排除亲子关系的案例中,由D1S80位点得到的单项父权指数(PI)为2.0576~111.1111,在提高父权相对机会(RCP)上起了很大作用。50例中,41例的RCP达到了99.730%以上,肯定了父权,9例达到99.300%~99.649%,证明被控男子很可能是孩子生父。D1S80位点的个人鉴别能力高,在法医学亲子鉴定和个人识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Amp-FLP技术分析D1S80位点的多生,对85例亲子鉴定案和2例强奸杀人案进行了鉴定。在85例亲子鉴定案中,35例排除了错误被控父亲,50例未排除。在35例中的D1S80位点排除了30例,排除机率为35.29%,其中有2例只有D1S80位点排除了亲子关系;其余遗传标记排除33,排除机率为38.82%,有5例D1S80示排除。在50例未排除亲子关系的案例中,由D1S80位点得到的单项父权指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tritonWR 13 3 9致小鼠高脂血症时血清二乙基对硝基苯磷酸酯酶 (ParaoxonaseI ,PON 1)活性的变化及PON 1活性与血浆脂质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小鼠尾静脉注射tritonWR13 3 9后的 3h ,6h ,12h ,2 4h ,48h ,72h ,眼球摘除术取血 ,用酶标法测定小鼠血浆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 ,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 ,载脂蛋白AI (ApoAI) ,载脂蛋白B (ApoB含量 ) ,并计算出ApoAI/ApoB ,HDL -C/TC比值 ,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PONI活性。结果 :TritonWR 13 3 9尾静脉注射后 3h ,小鼠血浆TC和TG含量即急剧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1,分别在注射后 2 4h和 3h达到峰值 ,随后逐渐下降 ,其中血浆TG含量在注射后 48h即恢复正常水平。tritonWR13 3 9尾静脉注射后 3h ,小鼠血浆HDL -C和ApoB含量急剧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5,分别在注射后 2 4h和 6h达到峰值 ,随后逐渐下降 ,分别在注射后 48h和 72h恢复正常水平。tritonWR13 3 9尾静脉注射后 3h ,小鼠血浆ApoAI含量即急剧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5,随后逐渐增高 ,在注射后 6h即恢复正常水平。tritonWR 13 3 9尾静脉注射后 3h ,小鼠血浆ApoAI/ApoB和HDL-C/TC比值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1,随后逐渐增高 ,其中ApoAI/ApoB比值在 72h恢复  相似文献   

14.
银屑病患者不同证型间淋巴细胞凋亡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 36例不同证型的银屑病患者和 2 0例正常人淋巴细胞凋亡调控蛋白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银屑病组 Apo- 1和 Apo- 2 .7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0 .0 1) ,二者在各型间的表达血热型 >血瘀型 >血虚型 (P<0 .0 1)。银屑病组 bcl- 2的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P<0 .0 1) ,其中各型间的表达血热型 <血瘀型 <血虚型 (P<0 .0 5 )。提示不同证型的银屑病患者淋巴细胞凋亡活跃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对正常非孕妇女(37例),正常妊娠期妇女(188例)在高征患者(24例)和原发性高血压(6例)测定了ApoA_1和ApoB。结果表明,正常妊娠ApoA_I和ApoB含量随孕周增加而升高,32周后迅速升高;妊高征患者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poA_I和APo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认为测定妊高征患者ApoA_I和ApoB含量可做为了解血管病变程度及指导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一种可靠、稳定、适用于混合斑个人识别的方法。方法采用PCR方法对20例已知混合斑及2例强奸案中的混合斑进行ApoB位点扩增片段进行研究。结果与已知男性毛囊或血痕DNA的ApoB位点扩增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该方法可靠、稳定,完全能够应用于混合斑个人认别的检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Apo E基因敲除对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抗体标记Apo E基因敲除及同窝野生对照小鼠的外周血、脾脏、骨髓等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Apo E基因敲除小鼠的外周血、脾脏淋巴细胞、短期造血干细胞均有改变,骨髓前体B淋巴细胞、胸腺T淋巴细胞、长期造血干细胞等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Apo E基因敲除后,小鼠外周血及脾脏B淋巴细胞减少,骨髓短期造血干细胞增加,但B及T淋巴细胞发育,以及骨髓长期造血干细胞、淋系共同祖细胞都没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载脂蛋白AI、(ApoAI)及血脂代谢的变化.方法慢性肾脏病患者72例,根据放射性同位素(99mTc-DTPA)方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三组:GFR<50 ml/min组(G1);GFR 50-100ml/min组(G2);GFR>100 ml/min组(G3).分别测定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HOL)、载脂蛋白AI(Apo AI)、载脂蛋白B(Apo 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G1组(28例)较G2组(34例)ApoAI明显下降(1.07±0.2 9vs1.23±0.32 g/L,P<0.05),较G3组(10例)也明显下降(1.07±0.29 vs 1.51±0.51 g/L,P<0.05).G2、G3组间无差别.各组间TG、CHOL、Apo B、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GFR<50 ml/min时可出现Apo AI水平下降,但未发现TG、chol、ApoB、HDL-C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和脂质代谢异常及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将脑白质疏松症、脑梗死和脑萎缩的277例病人进行CT与临床出院诊断的回顾性对比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50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和108例正常对照者的载脂蛋白E基因型进行分析并进行血脂水平测定。结果:脑白质疏松症、脑梗死和脑萎缩三者的伴随疾病谱相似,但脑白质疏松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的伴随率分别为58.3%~75%,66.7%和41.7%~60%,均明显高于脑梗死和脑萎缩组(P<0.05)。脑白质疏松症、脑梗死和脑萎缩三者之间的伴发率极高。脑白质疏松症患者ApoE2等位基因频率为0.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74(P<0.05);在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中检测出携带有Apoε2/2纯合子基因者4例,高于对照组。携带ApoE2等位基因患者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的含量均高于ApoE3等位基因患者。结论:脑白质疏松症、脑梗死与脑萎缩三者存在着共同相似的病因。载脂蛋白E2等位基因,尤其是ε2/2纯合子基因可能是脑白质疏松症的一种遗传易感因子。脑白质疏松症可能是通过以甘油三酯含量增高为主的高脂血症的途径而发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