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1临床资料 患儿,男,12岁,在入院10天前无明显诱因自觉腹胀,呈进行性加重,偶有上腹部隐隐作痛及呕吐胃内容物。门诊体格检查发现“大量腹水”,以“腹水待查”收入院。发病以来无发热、咳喘、水肿、尿少等。病前饮食比较有规律,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史,预防接种按计划进行。体格检查:体温37℃,心率80次/min,血压16/10.7kPa,体重37kg,身高145cm;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  相似文献   

3.
4.
许慧莹  李月红  庄震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4):3005-3009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常与过敏原引起机体产生的变态反应有关,以胃壁或肠壁嗜酸粒细胞浸润、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为特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多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的部位和深度有关。本文报道1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病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6.
<正>例1.女,44岁,因腹泻原因待查入院。入院前2周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每天3~5次,呈稀水样,无黏液、脓血,否认发热,伴腹胀、进食后上腹不、适、食欲减退、胸闷、心悸、乏力。既往无过敏史,入院查体:T 36.5℃,BP 110/70 mm Hg。神清合  相似文献   

7.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异常浸润为特征的罕见胃肠道疾病。随着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不断深入,该病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到目前为止,国内已有100余例报道[1],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该病误诊率较高。本文报道我院2014年接诊的1例EG伴腹水的病例。1病例报告患者,女,25岁,主因"腹痛40余天,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8.
9.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是一种少见病,以消化道任一部位管壁的嗜酸粒细胞浸润,管壁水肿增厚为特征。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很难作出诊断,极易误诊。现将我院消化内科诊治的5例EG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女,56岁,主因呕吐、腹痛、便血1 d入院患者1 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内容物,量约300 ml,内含咖啡样物。不久后出现上腹持续性、撕裂样疼痛,阵发性加重,与体位、活等无关,呕吐后腹痛不缓解。数小时后出现便血,5~100 ml/次,共计3~4次,暗红色或黑色,伴心悸头晕和乏力。我院急诊予以禁食、抑酸、补液和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14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05年7月至2015年7月14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胃肠镜及病理、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效果、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4例患者临床表现多样,50%的患者发病有诱发因素,21%患者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所有患者症状中均有腹痛,其次为腹泻(36%).其主要特点为外周血、骨髓、腹水中嗜酸性粒细胞(EC)增多,胃肠道EC浸润.14例患者均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治疗后随访15天至5年,有3例复发,但无恶变患者.结论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主要为青壮男性发病.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外周血、骨髓中EC增多,胃肠道EC浸润为本病主要特征,需与急腹症及其他可引起EC增多的疾病相鉴别.选择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为一种罕见疾病,主要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EG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逐渐减少激素剂量,直到停用,同时降低激素造成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16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预后等资料。结果本组资料中43.75%的患者与过敏有关。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87.5%)、腹泻(43.8%)、呕吐(43.8%)、腹水(31.3%)。77.8%的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腹水中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内镜检查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病理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16例患者均予以激素治疗,疗效良好。结论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和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多数患者外周血、腹水和骨髓中嗜酸粒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内镜下黏膜活检和腹水嗜酸粒细胞增多是明确诊断的关键,CT、超声内镜检查有助于确诊。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2岁,因持续上腹疼痛、恶心3d入院。患者入院前3d晚餐进食海鲜后,于睡眠时突发上腹持续性绞痛,伴恶心,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及腹泻。当地诊断为“急性胃炎”并输注654.2、丁胺卡那霉紊等药物治疗3d,症状无好转,同时出现少量黑便。胃镜:胃体、胃宴部粘膜明显充血水肿,多发点状糜烂。病理所见:胃粘膜上皮层和粘膜下层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胃粘膜上皮细胞分化良好,无异型,病理诊断为嗜酸细胞胃炎(图1、2,见封三)。  相似文献   

15.
嗜酸性细胞膀胱炎(eosinophilic cystitis,EC)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膀胱炎症疾病,其特征是膀胱壁各层均有嗜酸性细胞浸润,可以合并肌肉坏死以及黏膜和固有肌纤维化。浙江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2017年收治了1例嗜酸性膀胱炎的患者,该患者为女性,58岁,以全程肉眼血尿8h,伴腰腹部胀痛入院,患者入院后血尿症状加剧,血红蛋白下降明显,即刻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ur,TURBt)后病理报告结果显示为嗜酸性细胞膀胱炎,术后予抗生素治疗后肉眼血尿消失,复查血红蛋白也趋于稳定,术后2年门诊随访复查血常规、尿常规无明显异常,膀胱镜检查未见黏膜充血水肿改变。目前对于该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为进一步探讨总结提高对嗜酸性膀胱炎的认识及诊治水平,现回顾分析患者的诊治经过并结合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6.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重要且常见的并发症。嗜酸粒细胞性腹膜炎(eosinophilic peritonitis)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非感染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目前病因未明,通常与患者对透析系统的组成成分(如管路或透析液)过敏,或与细菌、真菌、结核等感染相关,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腹膜透析液(简称腹透液)混浊、低热、轻度腹痛、腹透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多具有自限性。腹膜透析相关嗜酸粒细胞性腹膜炎在1967年由Lee等[1]首次报道。近年来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推广及发展,嗜酸粒细胞性腹膜炎的病例报道有所增加,但国内鲜有报道。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腹膜透析相关嗜酸粒细胞性腹膜炎患者的情况进行总结报道如下,并结合病例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7年1月上海长征医院收治的17例E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EG患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52.9%患者既往有过敏史。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70.6%),其次为腹胀(41.2%)。实验室检查中所有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内镜下病变主要位于胃窦、胃体及十二指肠降段,可见黏膜充血糜烂,病理活检和/或腹水检查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腹部CT可见胃壁或局部小肠管壁水肿增厚,肠系膜增厚。糖皮质激素是EG主要治疗方案,可有效缓解症状,但停药后较易复发,复发率53.8%,复发后再次用糖皮质激素仍然有效。结论:EG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内镜下多点活检是该病诊断的关键,糖皮质激素可有效缓解症状,降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  相似文献   

18.
马楠  崔德健  文仲光  魏晓阳 《上海医学》2005,28(12):1010-1013,F0003
目的介绍1例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CEP)并复习近10年17篇文献共125例,以期提高对这一少见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经胸壁肺活检病理确诊为CEP患者的临床及随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等。结果CEP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其特点为患者多有过敏性疾病史;临床表现除咳嗽、咳痰外,常有呼吸困难及喘息;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胸部x线片呈肺外周非肺段分布性进展性高密度浸润影,常有“肺水肿反向征”;痰和(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抗感染治疗无效而对口服糖皮质激素(OCST)反应良好,OSCT治疗后阴影迅速吸收,但同一部位可多次复发。病理显示肺间质、支气管黏膜下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肺泡腔内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渗出。CEP虽易复发,但总的预后良好。结论对具有以上特征且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肺炎患者,应疑及CEP,及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或肺组织活检可明确诊断。大部分患者需长期维持量OCST治疗。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报道国内首例以IgA肾病为病理表现的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1例。方法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成立诊断的依据,并复习有关文献加以探讨。结果女性39岁患者,6年前因“肉眼血尿、蛋白尿”于我科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IgA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实验室检查偶见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增加,c-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阳性各1次;给予足量泼尼松和环磷酰胺冲击治疗18个月,基本治愈。5年后,因血肌酐932 μmol/L而行腹膜透析治疗。透析后一般状况无改善,先、后出现咳嗽、腹泻并伴有低热;经反复检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持续增高;p-ANCA和MPO-ANCA阳性;CT示慢性鼻窦炎;既往有“皮疹”史;据此诊断为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给予人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 3 d,泼尼松每日30 mg口服。体温立即降至正常,一般状况显著好转,出院随访。结论IgA肾病可能是CSS肾损伤的一种罕见的病理类型,在诊断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20.
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is a rare disease; clinical features depend on which intestinal layer is involved. In our report a 70-year-old woman presented with intestinal subocclusion and ascites. Endoscopic biopsies of gastric mucosa were negative. Ultrasound guided percutaneous fine-needle biopsy showed muscle infiltration by eosinophils of muscle layer of the stomach and jejunum. Muscular and serosal disease are usually diagnosed only by laparotomy or laparosco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