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透析相关并发症、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干预组透析相关并发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焦虑和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减轻焦虑和抑郁心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夏丽萍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5):129-130
目的:分析中年肺结核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及原因,探讨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6例中年肺结核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及原因,并给予心理护理。比较护理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本组191例(92.72%)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影响因素包括症状、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原因包括担心不能治愈,担心事业或劳动能力受损,担心周围人歧视,担心经济负担不起,担心传染家人。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年肺结核焦虑、抑郁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可促进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衰弱及认知衰弱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在本院肾脏内科的94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临床衰弱量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对入组患者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衰弱及认知衰弱的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4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年龄34~78岁。量表评估结果显示:衰弱CFS得分(4.67±1.27)分,其中衰弱前期患者46人,衰弱患者25人;认知衰弱MMSE得分(24.49±8.43)分,其中MMSE得分<21分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有26人;有19人表现为衰弱和认知衰弱共存。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居住地农村、高血压、体重指数低、吸烟是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居住地农村、糖尿病、饮酒是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认知衰弱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衰弱程度及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认知衰弱程度及发生率处于一般水平。临床工作人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时识别患者衰弱及认知衰弱的情况,以减少因衰弱及认知衰弱带来的跌倒坠床、走失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lark安适护理结合音乐放松疗法对腹膜透析患者焦虑、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1日收治的101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音乐放松疗法联合Clark安适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况[采用心理韧性量表(CD-RISC)、贝克焦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调查长期腹膜透析(≥1年)患者疲乏状况,分析引起或加重腹膜透析患者疲乏的影响因素,从而针对不同因素提出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的建议。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门诊随访的72例长期腹膜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法(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居家腹膜透析及随访问卷、中文Piper疲乏量表),调查患者的疲乏状况。结果72例患者的中文版Piper疲乏量表(RPFS)总得分为0~181.06分,平均(91.96±59.4)分,中位数为108.02分。57例(79.2%)患者存在疲乏,其中轻度疲乏8例(11.1%),中度疲乏27例(37.5%),重度疲乏22例(30.6%)。影响疲乏的因素有年龄(P=0.004)、透析龄(P=0.004)、腹透独立性(P=0.037)及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P=0.047)。结论护理工作者应注意测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疲乏情况,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于年龄、透析龄、腹透独立性、并发症的评估,给予个体化护理,从而尽可能减轻患者疲乏状况,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程一体化护理在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行维持性腹透治疗的居家随访患者60例作为实验组,采用全程一体化护理,与既往行常规护理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历史对照,观察两组血压、体重、营养状况、容量状况、治疗依从性、化验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性、营养状况高于对照组,体重、血压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量及其他化验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全程一体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抵抗力,从而提高透析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中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中年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血液透析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的护理方案。护理前后指导病人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通过病人自测表对比分析人性化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情绪改善的积极作用。[结果]观察组病人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以及其他并发症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采取人性化护理可以明显降低焦虑抑郁发生率,改善病人心理状况,改善治疗意愿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受照顾情况、卫生情况、生活质量和家庭经济状况,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上海瑞金医院腹膜透析中心166例稳定透析、随访规律、腹膜透析时间3个月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展开问卷调查。结合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腹膜透析随访评估和腹膜炎发生率,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寻找腹膜炎危险因素。结果 166例腹膜透析患者中男性占103例(62.4%),初始透析年龄平均为(57.88±17.31)岁,至2015年12月底期间曾发生腹膜炎者达55人(33.13%)。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是年龄(OR=1.054,95%CI 1.007~1.104,P=0.025)、血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P=0.033,95%CI 1.003~1.090,OR=1.045)、花费对家庭影响(OR=0.371,95%CI 0.149~0.923,P=0.037)。腹膜炎组与非腹膜炎组相比,透析龄更长(Z=-6.796,P0.001),尿素清除指数(kt/v)(Z=-2.174,P=0.030)、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值更高(Z=-2.286,P=0.022),患者参与社会工作学习的比率更高(P=0.037)。结论本研究中腹膜透析患者的受照顾情况、卫生情况、生活质量基本良好,腹膜透析花费对大部分家庭处于可接受水平;腹膜透析患者初始透析年龄大、透前25-OH-D3较高是腹膜炎发生的高危因素,主观认为腹膜透析支出对家庭经济影响大者腹膜炎发生率低;社会生活的高参与度(患者能正常参与社会工作学习)、透析龄长、腹膜透析溶质清除不足等也可能影响腹膜炎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对维持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不良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延伸服务.观察6个月,评价护理前后患者营养不良状况.结果 干预组在改善腹膜透析患者临床症状,营养不良指标,提高腹膜透析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加用护理延伸服务可以更加有效的改善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皮肤瘙痒症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85例患者发生皮肤瘙痒,瘙痒程度:轻度27例,中度42例,重度16例;分析其并发皮肤瘙痒的相关因素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两组患者相关因素比较显示,血磷含量、钙磷乘积、平均年龄、透析时长、皮肤干燥患病率、透析前血肌酐含量、血红蛋白含量、甲状旁腺激素含量和每周透析过滤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透析时长、皮肤干燥患病率、血磷含量、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含量、每周透析过滤次数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皮肤瘙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皮肤瘙痒症的危险因素可有效指导临床护理干预,缓解其瘙痒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16名腹膜透析患者,根据血钾情况将患者分为低钾血症组与非低钾血症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低钾血症56例(25.93%)。低钾血症组的血尿素氮、血白蛋白、血前白蛋白、血磷均较非低钾血症组降低(P均0.05);而年龄、血钠、血红蛋白、血清肌酐、血钙、血甲状旁腺素、血清铁、血总蛋白、血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血总胆固醇、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甘油三酯、残余尿量、KT/V、PET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钾与血尿素、血白蛋白、血磷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腹膜透析患者中低钾血症发生率较高,营养不良、低血磷是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的精神症状即焦虑、抑郁症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75例透析>3个月的稳定腹膜透析患者,调查其主观生存质量、睡眠质量、乏力程度;记录Karnofsky评分(代表患者的客观生存质量/健康状况);分别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并分为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焦虑组与非焦虑组,同时比较各项指标在组间差异。结果:本组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37.3%,焦虑症状的发生率为49.3%。抑郁、焦虑评分与乏力程度、睡眠质量、主观生存质量、客观生存质量负相关,精神症状越重健康状况越差(P<0.05,P<0.01)。各项指标在抑郁组、焦虑组均低于无相应精神状况组的患者(P<0.05,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腹膜透析患者的精神症状较常见,并且与健康状况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维持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为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的CA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归为腹膜透析组;同时,选取尚未开始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肖水源设计的社会支持定量表(SSRS)测量社会支持状况,探讨CAPD患者的社会支持状况.结果:腹膜透析组共纳入90例患者,对照组共纳入60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腹膜透析组患者客观支持积分、主观支持积分、社会支持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主观支持主要来源于配偶,其次是其他家庭成员.结论:对CAPD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需进一步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拓宽支持人群,以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究延续护理对老年居家腹膜透析患者自护能力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腹膜透析老年患者119例,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护理措施。采用自护能力测定量表(ESCA)观察患者的自护能力,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患者的心理状况,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护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的ES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对老年居家腹膜透析患者采用延续护理能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群组管理模式在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腹膜透析中心2014年1月~2015年1月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干预组接受群组管理模式及常规护理,而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比较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容量状况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120例患者,其中男53例,女67例,平均年龄(56.05±10.33)岁,对照组及干预组各60例。干预前两组患者容量状况及实验室指标及双下肢水肿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收缩压及液体摄入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0,P=0.011;Z=-2.140,P=0.032);且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双下肢水肿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5,P=0.012)。结论群组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容量状况,加强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提高患者水盐摄入的依从性,是值得推广的慢性病疾病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病状况,了解影响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焦虑和抑郁产生的相关因素,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焦虑和抑郁与Engle系数,依从性,合并症,营养状态等的关系,旨在提高PD患者的生存质量.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调查75例CAPD治疗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原发病因;采用Engle系数评估患者的家庭经济状况;应用Hamilton焦虑、抑郁等级量表评估CAPD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状况;采用MDRD方程计算肌酐清除率,以评估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以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同时结合血生化指标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用Charlson指数评估患者合并症情况;采用ECOG和Karnofsky活动指数评分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 结果 75例CAPD患者中,抑郁焦虑症状总体发生率为37.33%.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与疾病状况及经济状况有关(P<0.05).腹膜透析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活动能力差、依从性差、合并症多;SGA评估及生化指标显示其营养不良发生率高.精神症状与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Kt/V存在明显负相关(P<0.01),与营养状态存在明显正相关(P<0.01);精神症状对营养状态有显著影响(OR=3.610,P=0.025).结论 抑郁焦虑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合并抑郁焦虑症状的腹膜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差、合并症多、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与患者家庭经济状况有相关性,重视腹膜透析患者的抑郁焦虑可以提高腹膜透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院与居家护理互动对腹膜透析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系统的医院居家互动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对透析方案及门诊复诊的依从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透析操作不规范未按时充分评估、水盐控制不理想方面比较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膜透析患者实施医院居家互动式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现状,分析其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贝克焦虑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及肾脏病专用生活质量量表的躯体症状维度对86例行腹膜透析的中青年(18~64岁)患者的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进行调查。结果86例中青年患者焦虑发生率为57%,抑郁发生率为6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皮肤干燥、食欲、口舌干燥、恶心或胃部不适是焦虑的相关因素;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医疗负担、食欲差、皮肤瘙痒、文化程度低是抑郁的相关因素。结论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相对较高,应加强对中青年腹膜透析患者心理状况的观察和了解,维持其心理的相对健康状态,提高腹膜透析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出口处护理操作者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置管的年龄≥60岁的腹膜透析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213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纳入本研究。28例(13.1%)腹膜透析患者发生30例次出口处感染,出口处感染率为80.9患者月(0.15次/患者年)。出口处护理操作者评估结果显示:平均年龄(52.7±14.6)岁,男性占41.8%;患者自行出口处护理者占27.2%,出口处护理者不固定占15.0%,未经培训者占10.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出口处护理者不固定(HR=2.989,95%CI:1.089~8.206,P=0.034)、出口处护理者未经过培训(HR=3.829,95%CI:1.630~8.994,P=0.002)、患者门诊随访间隔时间≤3个月(HR=0.389,95%CI:0.179~0.845,P=0.017)是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导管出口处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腹膜透析患者出口处感染发生率为0.15次/患者年。出口处护理者固定、护理者经规范培训、患者门诊随访间隔≤3个月可能会减少出口处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甲状旁腺激素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8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3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150pg/ml(A组,n=36),i PTH为150~300 pg/ml(B组,n=36),i PTH300pg/ml(C组,n=50)。彩超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统计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对腹膜透析患者血清i PTH与射血分数(EF)、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进行相关性研究。同时分析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清C反应蛋白(CRP)、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BNP)、腹膜透析氮质清除指数(腹膜透析Kt/V)、腹膜透析龄等指标对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影响。结果本组122例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共74例,发生率为60.7%,其中男性41例(55.4%),女性33例(44.6%)。60岁以上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共38例(51.4%),60岁以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共36例(48.6%),左心室肥厚组患者平均年龄56.20±14.57岁,非左心室肥厚组患者平均年龄54.17±15.21岁,两组患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t=2.452;P=0.230)。i PTH与EF呈负相关(P=0.004),与IVST、LVMI呈正相关(P分别为0.001和0.02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P=0.013),糖尿病(P=0.015),i PTH(P=0.035)均与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显著相关。结论本组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率为60.7%。i PTH升高与左心室肥厚及左心收缩功能改变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