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及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4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空白对照组(常规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每组20例.EEN组为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肠内营养,护理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饮食时间及不良反应;监测术前及术后第9天营养指标:体重、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 所有患者在观察期无死亡、无严重不良反应,EEN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明显提前(P<0.05).EEN组PAB及外周血TLC都明显升高(P<0.05);术后体重减轻较对照组为少(P<0.05);而同期ALB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既能改善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细致正确的护理是确保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及护理对患者的影响。方法4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和空白对照组(常规禁食、补液、胃肠减压),每组20例。EEN组为术后第1天开始应用肠内营养,护理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饮食时间及不良反应;监测术前及术后第9天营养指标:体重、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所有患者在观察期无死亡、无严重不良反应,EEN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明显提前(P<0.05)。EEN组PAB及外周血TLC都明显升高(P<0.05);术后体重减轻较对照组为少(P<0.05);而同期ALB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既能改善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细致正确的护理是确保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支持和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72例食管癌手术病人且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给予早期 EN 支持,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基础护理方法,试验组则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早期 EN 支持护理(营养管护理、营养液输入护理)、并发症护理(胃肠道护理、感染护理、黏膜护理、代谢护理)。同时对两组病人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机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两组病人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均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在促进病人机体功能恢复、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56% vs 30.56%,P 〈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88.89% vs 61.11%,P 〈0.05)。[结论]早期应用 EN 支持能有效改善食管癌术后病人营养状况,促进机体功能恢复,而其相应的综合性护理方法是食管癌病人术后恢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食管癌术后早期的应用,阐述了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所特有的优越性,强调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恢复的重要影响,并探讨了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早期的实施及其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和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迅捷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7):485-487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6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n=13)和肠外营养组(n=13),肠内营养组术后早期(6~12h)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或空肠造瘘管进行早期营养支持,TPN组在肛门排气前行静脉营养。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术后8d进行营养指标监测(WT,TSF,MAC,AMC,ALB,PA,TFN及TLC),并记录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费用及住院费用。结果:术后8d两组血清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没有明显升高,无明显差异,肠内营养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肠内营养组明显增高,有显著性意义,患者体重稍减轻,TSF,MAC,AMC稍有下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肠内营养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明显减少。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及贲门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效果较静脉营养好,安全可行,明显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但短期内肠内营养不足以增加脂肪及躯体蛋白的大量贮存,亦不能显著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其全面的营养改善需要术后较长时间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7.
板利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1):106-107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32例食管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以及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用于食管癌肿瘤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杨淹正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9)
目的:分析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78例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5 d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缩短康复时间,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方法 手术治疗的食管癌、胃癌患者64例分为营养组和对照组各32例,营养组于术中将肠内营养管置入十二指肠或空肠内,术后24小时予以肠内营养,维持7~10天,患者能较正常地口服营养液或进食半流饮食后停止;对照组于术后进行常规输液治疗,肠蠕动完全恢复,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分别于术前1日和术后7日测量患者体重,检测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记录肛门排气时间,观察术后有无吻合口漏、肺部及术野感染、腹胀、腹痛等并发症.结果 肛门排气时间营养组为(48±4)小时,对照组为(72±6)小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36,P<0.05);营养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体重维持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食管癌、胃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和患者体重的维持,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机体的影响,并与肠外营养作对比研究,旨在了解食管癌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疗效,为胃及食管疾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方法:将80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及肠外营养组各40例。比较术前及术后7 d体重、总蛋白、白蛋白、术后排气及排便时间、肠功能恢复情况、病人住院费用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肠内营养组病人术后7 d体重、总蛋白、白蛋白无明显降低,术后排气、排便较早,降低营养费用,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肠内营养减少或避免因胃肠功能不良所致的各种并发症(营养不良、感染、吻合口瘘及切口愈合不良等),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营养药物的应用。结论:肠内营养完全可以做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的营养支持,有肠外营养所无法达到的一些优势,并可推广应用于所有需禁食的胃肠道疾病,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第1天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按常规给予静脉营养补充,待排气后再给予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营养指标等.[结果]观察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营养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促进伤口组织的修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方式。[方法]将我院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干预组术后第1天-第7天给予肠内免疫营养剂瑞能(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静脉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术前和术后第1天、第7天的营养状况、免疫指标、肠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干预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分别为(48.0±5.6)h、(53.0±4.8)h,均短于对照组的(51.0±6.7)h、(72.0±3.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第1天血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第7天干预组营养、免疫指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结直肠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剂能改善其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ICU患者施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15例ICU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经鼻胃管用百普素行肠内营养支持,并给予完善、合理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吸入性肺炎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能改善ICU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40例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12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根据恢复情况逐渐过渡到经口进食.对照组术后12h给予传统静脉营养至胃肠功能完全恢复,有肛门排气、排便才恢复进食.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54.18±14.6)h,对照组为(70.86±22.63)h;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胃肠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42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肠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方法:将81例胃肠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实验组术后24h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术后第3~11天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并发症、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等。结果:实验组术后第7、12天前白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切1:2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肠道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切实可行,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耐受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医院2017年7月一2021年5月收治的149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食管吻合口瘘分为有吻合口瘘组(n=19)和无吻合口瘘组(n=130).比较2组临床症状发生情况,分析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耐受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性.结果 食管癌术后患者吻合口瘘总发生率为12.75% (19/149).术后喂养不耐受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2.08%(17/53),高于耐受患者的2.08% (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吻合口瘘患者腹胀、反流发生率高于无吻合口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吻合口瘘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长于无吻合口瘘组,住院费用高于无吻合口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高,术后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患者易导致吻合口瘘不良结局的发生,要避免患者腹内压过高和严重反流情况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评估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针对高危患者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