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蔡金灯 《吉林医学》2011,(30):6351-6351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治疗的6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更多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2月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抗感染、护肝、改善肝细胞功能、中药利胆治疗及营养补充等方面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联合苯巴比妥对患者进行治疗。2组患者分别进行相应的治疗8周后,采用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相关临床的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发现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0%,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6.0762,P=0.0003)。结论地塞米松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治疗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IHS)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常规采用茵栀黄颗粒口服,肝泰乐、维生素C等静滴,激素组(地塞米松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0.2~0.5 mg/(kg·d)静注,观察两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下降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激素组在降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血清总胆汁酸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治疗淤胆型IHS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婴儿肝炎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岱明 《中级医刊》1994,29(1):9-10
  相似文献   

6.
一、概念婴儿肝炎综合征是指一岁以内的婴儿(包括新生儿)因各种病因引起的黄疸、肝功能损害、肝脾肿大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临床表现不典型,重症多,病死率高。其中部分是病毒性肝炎,更多的是细菌或其它病毒感染,而巨细胞病毒或EB病毒引起的肝炎亦不少见,尚有胆道畸形及先天性代谢缺陷等所致。  相似文献   

7.
婴儿肝炎综合征王岱明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200032)婴儿肝炎综合征是指6个月以下婴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黄疸,肝脏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综合征。经检查后明确为遗传代谢性疾病或胆道病变者,就不再用此名称。近年来,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引起了普遍重...  相似文献   

8.
婴儿肝炎综合征(HIS)。是指1岁以内的婴儿(包括新生儿)因感染、先天性代谢异常、以及肝内外胆道阻塞或畸形等原因引起肝脏炎症的临床症候群,以黄疸、肝、脾肿大和肝功能异常为特征。在日本,则指原因不明于新生儿期发病的婴幼儿肝内胆汗淤滞性肝炎,并按有无肝细胞肿胀变性而划分为狭义和广义的婴儿肝炎综合征。一股而言,狭义的婴儿肝炎综合征是指由感染所致的肝炎,广义的婴儿肝炎综合征则包括婴幼儿期的一切肝脏损害。黄疸一般在生后4周出现,少数迟至6个月时出现,同时伴有尿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或呈灰白色,多有肝脏肿大,50%病人伴有脾脏肿大。病人可有生长发育障碍。这类疾病在明确病因之前统称为婴儿肝炎综合征,明确病因后,按原发病诊断。1临床表现:可分轻、中、重型,演变为肝硬化者在婴儿中极少见。f1)起病缓慢而隐匿一多数在生后数天至3~4周渐出现黄疸,并持续不退或加重。往往表现为生理性黄疸延迟或消退后又重复出现。(2)多数出生时大便为正常的黄色病后粪便颜色变淡或时黄时白或始终浅淡,其程度随黄疸轻重而改变,黄疸重时,粪便呈淡黄色或灰白色,小便颜色加深呈茶色或浓茶色,黄疸轻时,大便呈淡黄色或黄色,小便颜色变淡。(3)部分患儿可伴纳差、呕吐、腹胀、腹泻和体重不增等。(4)肝脾肿大,以肝大为显著,早期质软,后期变韧,边缘稍纯,脾肿大一般在后期出现。(5)血清总胆红素值及结合和未结合胆红素均升高,血清转氨酶升高并呈波动变化,甲胎蛋白持续较长时间呈阳性。(6)妊娠早期经胎盘感染的病例,常呈慢性表现。  相似文献   

9.
婴儿肝炎综合征系指一岁以内(特别是6个月以下)的婴儿,因各种病因引起黄疸、肝脾肿大和肝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征候群。有人称之为新生儿肝炎综合征,但因月龄超出新生儿范围,1981年全国  相似文献   

10.
邓安宁 《重庆医学》1993,22(6):377-377
婴儿肝炎综合征因其病因不一即时确诊分科住院常有困难,部份也因经济原因拒绝住院,故多数患儿只能门诊治疗。现将1991年2月至1992年8月本院门诊治疗资料完整的28例简要报告。  相似文献   

11.
婴儿肝综合征系指一岁以内的婴儿。因多种病因导致以黄疸、肝肿大或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表现的临床症候群,为儿科疑难病症之一。运用茅根本贼汤合四苓汤加减治疗各类黄疸(包括婴肝综合征)、取其清热利湿,甘淡渗湿,健脾去湿,使湿从小便而去,从而达到退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高志男 《吉林医学》2009,30(2):113-114
目的:近年来,婴儿肝炎综合征发病呈上升趋势。因此,提高对患儿的护理水平,在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及时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的护理有效的配合治疗。结果:通过对23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的护理,使患者和家长对此类疾病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沟通了护患关系,减少了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死亡率。结论: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14.
刘钧澄  李桂生 《广东医学》1993,14(4):194-195
近5年来,我科共收治婴儿肝炎综合征22例并对15例行胆道冲洗术,取得较满意疗效。现重点讨论15例的诊治体会和肝脏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5.
<正> 婴儿肝炎综合征是指1岁以内婴儿(其中包括新生儿)因各种病因引起的黄疸、肝功能损害、肝脾肿大等临床综合征候群,是新生儿及婴儿较常见的疾病之一。现就我科1990~1992年收治该病17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7例中男15例,女2例。发病年龄最小  相似文献   

16.
袁平戈 《肝博士》2005,(3):18-19
婴儿肝炎综合征为儿科常见病。是指一组于婴儿期(包括新生儿)起病,伴有黄疸、病理性肝脏体征和血清转氨酶升高的临床征候群。以肝内病变为主,病因复杂,预后差异悬殊。如能查出病因,明确诊断,就不应称为婴儿肝炎综合征。多见于6个月内,尤其是3个月内婴儿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17.
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于1983年1月~1993年12月,对诊断婴儿(包括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儿92例,进行尿病毒检测70例,结果人类巨细胞病毒阳性44例,占63%,乙肝病毒阳性5例,单纯疱疹病毒及类冠状病毒各1例,总病毒检出率为72.9%。提示病毒感染,特别是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婴儿肝炎综合征的重要病因。经住院治疗4周。黄疸无明显减退者,应用单光子同位素断层扫描(SPECT)进行肝胆动态显像检查13例,结果11例为胆道闭锁,2例为肝内毛细胆管炎。此13例中尿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阳性11例,提示肝胆管闭锁与人类巨细胞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西宁地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原学,我们对55例不同病因导致的黄鱼、肝功能损害、肝脾肿大的婴儿进行血清病原学分析,并做血培养与常规B超检查,其中败血症9例,通过药敏试验,对先锋族药物全部敏感,甲型肝炎2例、乙型肝炎6例,丙型肝炎1例、胆汁粘稠8例、巨细胞感粱34例占61.8%,31例为囤产期感染,3例为获得性感染,本组病例说明CMV感染为婴儿肝炎综合征发病率的第一位。  相似文献   

19.
<正> 近年来,随着婴儿肝炎综合征发病增多,并发颅内出血者亦不少见,常在黄疸、肝肿大的基础上突然出现神经症状,且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成为婴儿肝炎综合征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提高对本症的认识,免予延误治疗,现将我院传染科收治的病例中资料较为完整者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20.
刘春  刘雷 《宁夏医学杂志》2002,24(2):112-112
1 患儿 ,女 ,生后一直黄染 ,4 0天左右黄染加重 ,随到某医院就诊。查 :皮肤粘膜中度黄染 ,神志清 ,呼吸促 ,大便色黄 ,尿黄不呕吐。肝功 :ALB 34.9g/L ,ALP 5 31U/L ,GOT 2 0 9U/L ,GPT 14 0U/L ,TP 6 0 .5 g/L ,BIL 72 .7μmol/L ,抗HC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