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我院216例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要点。方法 自1994年1月~2004年12月间,施行老年心脏手术216例。全组病例均以静脉复合麻醉伴行气管插管术进行。术中监测心电图、桡动脉压、中心静脉压、鼻咽温、心排量、尿排量及血气。结果 全组病例体外循环时间68~40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8~160min,心脏停跳时间40~220min,转流中平均动脉压维持在70~80mmHg,中心静脉压维持在0~5cmH2O,尿量500~1500ml。结论 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要点为:(1)选择优质进口膜式氧合器及生物相容性良好的体外循环管路;(2)采用良好的心肌保护技术;(3)做好各脏器保护;(4)加强体外循环中各种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老年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体外循环总结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目的 对20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患者的体外循环(CPB)方法、心肌保护、血液保护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 20例中,1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CABG术,2例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ECABG),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AVR)加(CABG)术;其中3例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支持。全组男18例、女2例,年龄65~78岁。体重54—85kg,术前均合并中、重度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14例;全部采用中度低温CPB,自制高钾冷、温血停搏液顺灌、逆灌、桥灌,取得较好心肌保护效果。结果 全部康复出院,无死亡。结论 提高手术技术,减少主动脉阻断时间,停机困难者尽早应用(IABP);采取综合的心肌保护措施及血液保护对手术成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总结小儿心脏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小儿各种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采用控制预充总量,部分使用超滤和良好的心肌保护。结果:主动脉阻断时间0 m in~130 m in,体外循环时间2 0 min~16 8min,心脏自动复跳96例,电击7例,术中转流过程平稳,无与体外循环相关并发症和故障,全部顺利脱离体外循环机,99例痊愈出院,4例术后死亡。结论:根据小儿病情以及生理状况,减少预充量,提供良好的心肌保护和适当流量灌注,必要时同时使用超滤技术,积极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可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131例老年患者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对60岁以上老年患者体外循环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患者均采用全麻中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中高流量灌注,4∶11氧合血冷停跳液灌注保护心肌。结果体外循环时间55~426 min,心肌阻断时间40~191min,平均动脉压50~70 mmHg,转中尿量50~1 800 ml,心脏自动复跳76例。128例患者顺利停机,3例经放置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后停机。结论针对老年患者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体外循环管理措施,选用最适宜设备及物品,合理控制血液稀释度,保证有效的组织灌注。术中定时监测各项指标并及时调整,加强心肌保护,注意肾保护,以确保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对我院1995年1月-2004年8月共325例小儿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状况进行总结,以进一步提高体外循环灌注技术.方法 各种小儿心内直视手术325例,年龄8个月~14岁,体重8-46kg.本组病例讨论了转流中的安全措施和灌注技术.灌注技术采用控制预充量、早利尿、合理的温度和流量、良好的心肌保护等方法.结果 本组病例转流过程平稳,未出现故障和意外,灌注效果良好,开放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303例,电击复跳22例,自动复跳率93%.结论 控制预充量,可避免血液稀释过度,防止过多的液体造成小儿的组织水肿;早利尿可排出体内过多的水分,可减少组织水肿,提高红细胞压积(HCT),减轻心脏负荷,保护肾功能,有利于术后的恢复;合理的温度和流量可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使重要器官及组织得到充分灌注;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探讨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经验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4月至今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7例终末期心脏病患者的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采用浅中低温、轻中度血液稀释、中高流量CPB体外循环,注重供体心肌保护,应用常规超滤与改良超滤技术,行多指标监测和临床观察.结果7例患者体外循环过程平稳,手术过程顺利.例1、例2和例5患者生存至今,已分别存活10 a、9 a和5 a;例3患者术后存活1 a;例4和例6患者死于移植术后右心衰、急性排斥反应;例7患者死于停机困难、严重低心排.结论进行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合理选择供体心脏保护技术,减轻再灌注损伤和积极保护心肺功能是原位心脏移植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管理和心肌保护的方法。方法对28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ECC采用中度低温,中度血液稀释,心肌保护为高钾含血停跳液灌注。结果体外循环时间56-23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2-173min,心脏停跳时间48-179min,术中灌注压50—80mmHg,心脏自动复跳22例,电击复跳6例,死亡3例,死亡率10.7%。结论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和综合性的心肌保护可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救治率。  相似文献   

9.
林群  陈捷  丁景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5):1449-1450
目的:回顾10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置换术患者,总结体外循环经验.方法:体外循环中采用中度低温,预充白蛋白并附加人工肾超滤,心肌保护用高钾含血停搏液灌注.结果:体外循环时间60 min~18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0 min~120 min,所有患者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心脏自动复跳79例,电击16例,围术期死亡3例.结论:手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可减低手术后的功能衰竭和降低并发症,并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 10 5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置换术患者 ,总结体外循环经验。方法 :体外循环中采用中度低温 ,预充白蛋白并附加人工肾超滤 ,心肌保护用高钾含血停搏液灌注。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 6 0 min~ 180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 6 0 min~ 12 0 min,所有患者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 ,心脏自动复跳 79例 ,电击 16例 ,围术期死亡 3例。结论 :手术中加强心肌保护 ,可减低手术后的功能衰竭和降低并发症 ,并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技术。方法分析我院近两年65例70岁以上患者,体外循环中中度血液稀释,应用康斯特保护液(HTK)一次灌注进行心肌保护,部分应用4∶1冷血停搏液顺灌-开放升主动脉前温血灌注心肌。灌注中采用中高流量2.4~2.8 L/(m2.min),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2~40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2~186 min,心脏自动复跳43例,自动复跳率66.1%。术后死亡6例,59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个性化灌注方案,加强围术期体外循环管理及重要器官保护,及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体外膜肺支持技术,可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甄文俊 《北京医学》1995,17(5):287-288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心肌保护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113例心脏复苏情况进行.结果全组病例在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苏79例,电击除颤复苏34例,复苏困难9例(除颤3次以上);复苏困难病例,经及时调整血气和电解质、药物辅助及反复电击除颤等处理后均复苏成功.结论心脏复苏困难应当与心脏本身的病变,电解质的紊乱及心肌保护欠佳等方面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36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患者的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方法36例患者中,男28例,女8例,年龄(58.44±7.29)岁,体重(63.64±8.95)kg,平均CPB时间(135.28±38.74)min,平均阻断时间(79.36±26.04)min,术前均合并中、重度高血压。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AVR)加(CABG)术,5例行二尖瓣置换(MVR)加(CABG)术。采用中度低温CPB,中度血液稀释,冷、温血停搏液顺灌、逆灌、桥灌,取得较好心肌保护效果。结果33例患者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1例死于呼吸衰竭,其余均康复出院,无神经系统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合理的CPB管理是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心脏瓣膜严重损坏后需要人工瓣膜替换,由于此类病人合并心功能以及全身循环的障碍,手术危险较大,对体外循环(CPB)管理提出较严格的要求.CPB管理恰当与否是手术成败的关键,直接或间接影响心脏复苏.本文总结我院自1992~1998年的3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CPB管理,重点讨论CPB中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复苏困难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心肌保护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113例心脏复苏情况进行。结果:全组病例在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苏79例,电击除颤复苏34例,复苏困难9例(除颤3次以上);复苏困难病例,经及时调整血气和电解质、药物辅助及反复电击除颤等处理后均复苏成功。结论:心脏复苏困难应当与心脏本身的病变,电解质的紊乱及心肌保护欠佳等方面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聚焦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临床实践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因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与人们寿命的延长,人口老化早已成为突出的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80岁以上人口已达690万人,占总人口的3%,而法国为210万,占其总人口的3.7%,且40%患有有症状的心脏病。而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更快于西方国家,人口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18.
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6 例心脏直视手术疗效表明,能缩短体外循环和心脏手术时间,不会发生氧栓并发症,如能并用右胸小切口手术,是一种较理想的微创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19.
20.
88例心脏瓣膜置换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体外循环的管理经验。方法 择期心脏瓣膜病变患者88例,其中女性55例,男性33例,年龄11~55岁,体重27~73kg,心功能Ⅱ~Ⅳ级。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使用Sarns 7400型体外循环机,预充液中加入晶体液、胶体液、全血或浓缩红细胞等成分,使体外循环中红细胞比容维持在25%左右,心肌停跳液使用晶体冷停跳液和4:1含血晶体停跳液。结果 体外循环阻断时间平均为77.38±19.63min,转流时间平均为120.41±32.47min,尿量平均为757.82±116.52mL,低血压20例,需要超滤12例,血尿6例,心脏复跳时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或室颤共15例,需要除颤10例。术后死亡7例,其中4例死于心功能衰竭,2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多器官衰竭。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体外循环应加强重要脏器的保护,合理选择预充液和人工肺,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酸碱,水电解质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