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分析暴露于不同环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1年1月至绵阳市中医医院就诊并确诊为COPD患者231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出院后是否改变居住地分为两组,即绵阳环境生活组和苏州环境生活组。随访时间为2019年12月至2021年9月,内容包括相对湿度、温度、PM2.5、PM10、空气质量指数以及家庭吸烟环境暴露、开窗通风。地区环境主要测量3次,即10月至2月(表述为寒冷期)、6~8月(表述为温暖期)及3~5月与9~10月(表述为适宜期)。家庭环境采用问卷及访谈方式每隔2月随访一次,并详细记录。随访结束后,分析患者慢阻肺评价试验评分(CAT)、改良呼吸困难分级评分(mMRC)。采用浓度-反应曲线分析生活环境暴露对COPD患者预后的影响,半泊松分布为连接函数的广义相加模型研究单因素、多因素环境因素对COPD的影响。结果 寒冷期绵阳市空气质量指数高于苏州市,而适宜期绵阳市空气质量指数低于苏州市;同时,温暖期苏州市平均相对湿度较高于绵阳...  相似文献   

2.
吕志强  陈芸  张蔚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2):1611-1614,162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以本院352例AECOPD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筛选住院死亡和一年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示PaO2(OR=0.082)、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OR =4.967)、机械通气(OR=6.903)、白蛋白(ALB,OR=0.221)、FEV1占预计值%(OR=0.255)、charlson指数(OR=8.406)和住院天数(OR=0.075)与住院死亡有关(均P<0.05).多因素Cox风险回归示SaO2( HR=0.224)、肌钙蛋白Ⅰ(cTnI,HR=3.824)、ALB( HR=0.569)、FEV1占预计值%(HR =0.494)、charlson指数(HR =4.319)、住院天数(HR=0.456)和急性加重频率(HR=1.611)与一年生存时间有关(均P<0.05).呼吸困难指数(MRC)与急性加重频率正相关(rs =0.508,P<0.01).结论 PaO2、ALB、FEV1占预计值%降低,CKMB和charlson指数升高,AECOPD患者住院死亡风险增高.SaO2、ALB、FEV1占预计值%降低,cTnI阳性,charlson指数和急性加重频率增高,患者一年生存风险增高.急性加重频率越高,患者呼吸困难越严重,生存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3.
贾春梅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407-1408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入符合入选标准的1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入院时有无应激性高血糖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A组)和血糖正常组(B组)。比较A组和B组入院时APACHEⅡ评分、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A组入院时血糖、APACHEⅡ评分、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均高于于B组。结论入院时血糖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呼吸康复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6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两组均采取常规药物、营养支持及家庭氧疗等康复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呼吸康复训练。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6MWT)、生活质量及急性发作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肺功能、6MWT及生活质量方面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肺功能,增强运动耐力,提高生存质量,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对改善预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易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会导致死亡。因此,对此类患者要尽快治疗,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尽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较为肯定,但由于存在创伤性、并发症等缺陷,使得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和配合,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BiPAP辅助通气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疗效,用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对28例患者进行监测描记,并作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28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为我院1996年1月至1998年9月期间住院病人,其中男性2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7±8岁(42~89岁)。无明显面部畸形。23例患者有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22例有神志改变,12例有房性心律失常,2例合并左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早搏。全部病例均经持续低流量吸氧、控制呼吸道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纠正脱水及营养支持等合理治疗,病情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 ,无创性机械通气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治疗呼吸衰竭。我院在 1995年 4月~ 1999年 11月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2例 ,并在同期以达到同样标准的患者 36例作对照 ,其目的在于观察BiPAP呼吸机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病例选择 选择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42例进行人工通气作治疗组 ,其中男 2 4例 ,女 18例 ,年龄 47~ 82岁。以同期达到同样标准的患者 36例作对照组 ,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 48~ 83岁。根据患者年龄、病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行机械通气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AECOPD患者发生VA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AECOPD急救中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统计AECOPD机械通气急救中VAP的发生率,对发生VAP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2例患者发生VAP 96例,VAP发生率67.6%,共分离出病原菌1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96株占69.6%,革兰阳性菌38株占27.5%,真菌4株占2.9%;机械通气持续时间≥3d、合并糖尿病、有吸烟史、气管插管、留置胃管为AECOPD患者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ECOPD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后VAP发生率较高,一旦发生VAP,病死率明显增高,住院时间增长,急救中需严格掌握有创呼吸机应用指征,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对合并糖尿病、吸烟史、留置胃管患者积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HILIPS V60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某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4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22例COPD行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入选病例随机分到对照组(n=10)和治疗组(n=12)。每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采用鼻导管吸氧,治疗组同时利用PHILIPS V60呼吸机行NIPPV治疗。监测2组治疗0、24、48 h后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24、48 h后pa(O2)明显增加、pa(CO2)显著下降(P<0.05)。结论:PHILIPS V60呼吸机行NIPPV治疗COPD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纠正患者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机械通气过程中并发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VAP)的病原菌分布和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VAP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128例实施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COPD患者接受机械通气过程中的VAP发生率,对发生VAP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患者留取合格痰标本进行痰培养检测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128例COPD患者发生VAP 88例,VAP发生率为68.75%;88例VAP患者痰标本共培养出病原菌125株,其中革兰阴性细菌103株占82.4%,革兰阳性细菌3株占2.4%,19株真菌占15.2%;COPD患者实施机械通气后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气管插管、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持续时间≥3d、吸烟史以及留置胃管;VAP患者的病死率为31.8%,明显高于非VAP患者的7.5%。结论 COPD患者实施机械通气VAP发生率高,发生VAP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针对感染病原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应用CAT(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量表与MMRC(呼吸困难评级)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分析。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对其实施CAT和MMRC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AT与MMRC评分具有相关性(P<0.05),和第一秒用力呼吸量占预测值百分比有相关性(P<0.05),MMRC各个等级之间CAT评分具有差异性(P<0.05),GOLD分级之间CAT评分具有差异性(0.05>P<0.01)。结论 CAT评分具有真实、敏感和便捷的优点,建议作为临床呼吸系统疾病和COPD患者自我检测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46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作血清和尿磷以及其它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测定。其中26例还作血清2、3-磷酸甘油酸(2、3-DPG),心动图超声等检查。发现低磷血症者14例,占30.4%;24小时尿磷减少者40例,占87.0%。左心功能,肾功能,肾磷阈值和2、3-DPG等指标,低磷血症组明显低于血磷正常组(P<0.05)。对6例明显低血磷症者给予补磷(KH2PO420mmol/d),补磷后用力肺活量(FVC)比补磷前有明显增加(P<0.05)。探讨影响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低磷血症或磷缺乏的因素,认为以药物、肾功能、心功能和酸碱平衡紊乱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杨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70-2572
雾化吸入方法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时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通过雾化吸入可以直接进行抗炎、解痉、稀释痰液及扩张支气管等治疗,因而是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一种有效手段。但是不同的雾化药物,不同的雾化装备,对COPD的临床疗效是不同的。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应用不同药物,不同装置雾化吸入治疗COPD的文献进行综述,比较了不同药物,不同雾化装备对COPD治疗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动脉血气中酸碱参数,探讨其酸碱失衡机制.方法 取32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和34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外周动脉血5 ml,采用Radiometer公司的ABL800型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动脉血中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碳酸氢根、标准碳酸氢盐、pH值、实际碱剩余、标准碱剩余、...  相似文献   

16.
周宏花 《现代保健》2010,(35):93-94
目的探讨抗真菌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真菌感染患者82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等常规治疗。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未用抗真菌治疗,观察组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观察其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定期进行痰真菌培养。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死亡病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病死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件肺病抗生素治疗期间应用抗真菌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病死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30例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舒张试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较用药前提高率(简称FEV1提高率)将COPD患者分为COPDⅠ组(FEV,提高率为0~7%)和COPDⅡ组(FEV,提高率为8%~15%),再以14例中度哮喘患者(哮喘组)作为对照。所有患者均吸入布地奈德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测肺通气功能、诱导痰细胞学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结果与COPDⅠ组比较,COPDⅡ组、哮喘组治疗前嗜酸粒细胞比例、eotaxin、EC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OPDⅡ组与哮喘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嗜酸粒细胞比例、eotaxin、ECP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治疗前比较,COPDⅡ组和哮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糖皮质激素对稳定期COPD患者部分有效,可能通过抑制气道嗜酸粒细胞聚集、趋化,减少eotaxin和ECP的分泌和释放,而减轻气道炎症,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8.
林静 《现代保健》2011,(27):65-66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为COPD的患者128例,分别测定急性加重期及治疗后缓解期的85例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并与136例健康老年人血小板参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PLT、P—LC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MPV明显低于缓解期组(P〈0.01);缓解期组各项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监测血小板参数对COPD患者病情判断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蛋白质营养不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8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及营养不良组,对比分析其营养状态、肺功能及血气情况。[结果] 患者的最大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蛋白质营养不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气功能有较大影响,临床应注意早期监测并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