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题释义: 3D打印技术: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虚拟手术计划:虚拟手术仿真系统是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领域的一个典型应用。虚拟手术是由医学图像数据出发,应用计算机图形学重构出虚拟人体软组织模型,模拟出虚拟的医学环境,并利用触觉交互设备与之进行交互的手术系统。虚拟手术系统为医生提供一个虚拟的3D环境及可交互操作平台,逼真地模拟临床手术全过程。与传统的手术教学相比,虚拟手术具有无损伤性、可重复性和可指定性等优点。 背景:髋臼骨折因其复杂的解剖结构导致治疗难度加大,目前临床上仍以切开复位和内固定作为髋臼移位骨折的标准治疗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配合术前虚拟手术计划制作的患者专用预轮廓重建模板,可减少手术的侵袭性、简化手术流程。 目的:评价3D打印技术辅以虚拟手术计划与传统髋臼骨折复位重建治疗髋臼骨折的效果差异。 方法:选择2017-10-01/2018-03-0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1-60岁。采用计算机随机分为试验组(n=12)和对照组(n=13),试验组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虚拟手术计划预轮廓重建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采用骨折复位后术中手工轮廓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后X射线、非对比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两组骨折复位情况;术后随访两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与Majeed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通过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批准号:LL007)。  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片显示试验组复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38);非对比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试验组手术前后复位位移差优于对照组[(12.43±7.58)mm,(9.408±8.27)mm,P < 0.05];②术后随访6-12个月,试验组末次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1.6±0.6),(3.3±1.3)分,P < 0.05],两组末次随访时的Majeed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79);③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伤口迁延不愈、内固定失效或深静脉血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均未发生与植入器械相关的生物相容性不良反应;④结果表明,3D打印技术辅助虚拟手术计划在髋臼骨折固定中可提高复位质量,提高髋臼骨折手术效果,减少患者术后痛苦。 ORCID: 0000-0001-9039-8435(张忠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单一前入路治疗累及双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获得完整随访的单一前入路手术治疗累及双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33例,其中10例术前行3D打印技术辅助进行虚拟复位、模型打印及钢板预弯(3D打印组),23例常规单一前入路行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经验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后柱螺钉置入时间等术中指标,以及术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复位质量和Merle D′Aubigné-Postel功能评分。结果 33例患者得到完整随访,随访6 ~ 36个月,平均(25.00±9.94)个月。其中,3D打印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后柱螺钉置入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较经验手术组缩短,在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方面较经验手术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复位质量、术后功能及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3D打印辅助术前规划治疗复杂髋臼骨折,在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的同时,还能减少医务人员及患者暴露射线的次数,其方法安全可靠,有利于髋臼骨折患者快速康复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3D打印技术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行Meta分析。方法 通过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等电子期刊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1年2月的比较3D打印辅助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对二分类变量评估其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对连续型变量计算其标准均值差(SMD)及95%区间(CI),对统计结果进行综述。结果 共纳入39篇文献,2 443例患者,3D打印组1 209例,常规组1 234例,两组各指标行Meta分析后结果为:3D打印组的手术时间[SMD=-17.87,95%CI(-25.75,-10.00),P<0.00001]和术中出血量[SMD=-123.65,95%CI(-182.92,-64.38),P<0.0001]比常规组少;3D打印组的术后KSS评分比常规组高[SMD=2.83,95%CI(0.70,4.96),P=0.009];3D打印组的术后VAS评分比常规组低[SMD=-0.36,95%CI(-0.64,-0.08),P=0.01];3D打印组术后髋膝踝角(HKA)较常规组准确,提高了手术准确度[SMD=1.03,95%CI(0.11,1.95),P=0.03];3D打印组术后aMFTA比常规组低,提高了手术准确度[SMD=-0.84,95%CI(-1.30,-0.37),P=0.0004];3D打印组术后aLDFA比常规组高,提高了手术准确度[SMD=0.69,95%CI(0.16,1.22),P=0.01]; 3D打印组术后并发症较常规组少[OR=0.44,95%CI(0.22,0.91),P=0.03];以上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3D打印辅助TKA比常规TKA的短期临床效果更好,明显提高手术的有效率、术后力线精准度,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数字化设计及实施的可行性方案并以3D打印技术进行验证。  方法    采集52例临床髋臼骨折薄层CT扫描数据,在Mimics14.0中进行三维建模和虚拟骨折复位并在复位模型上优化预设植入钢板位置和虚拟钉道模拟、测量钉道长度,三维切割预设植入钢板部位骨块并3D打印,据此进行钢板折弯。将所有骨折块进行3D打印为实体模型结合折弯钢板进行内固定植入模拟。将钢板现实位置、螺钉方向和长度同数字化设计比较。  结果    总植入61根重建钢板,螺钉424颗,钢板植入位置和螺钉植入方向均与数字化设计高度吻合,钉道长度与数字化设计进行配对t检验,P=0.325。  结论    (1)数字化设计结合3D打印技术能在术前完成重建钢板折弯并进行手术模拟,折弯钢板模拟植入位置、螺钉植入方向、长度和虚拟设计高度一致。(2)术前折弯重建钢板对骨折复位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
背景: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为临床常见标准术式,借助3D打印制作的术前实体模型不但可以有效复位骨折,而且与传统方法相比更加安全、精准及个体化.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医院诊断为单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术前手术方案规划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获得有效随访35例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患者资料。依据术前是否使用3D打印技术分为2组:3D打印组(n=18)和常规对照组(n=17)。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Matta和Majeed评分,评价3D打印技术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随访时间为8~2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1.3个月;与常规对照组相比,3D打印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少,术中透视次数减少,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意义(0.05)。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评定术后功能,3D打印组的优良率与常规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3D打印技术用于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术前规划,精准有效,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7.
文题释义: 全肘关节置换:主要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损伤性关节炎、肘部骨缺损引起的肘关节不稳定、肘部骨折畸形愈合及其他肘关节手术失败后的患者。目的是恢复肘关节功能,维持屈伸肘关节30°-130°和肘关节105°的旋转活动,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桡骨头骨折:多发生在平地跌倒或体育运动时致伤。跌倒时,肘关节伸直并在肩关节外展位手掌着地,使肘关节置于强度的外翻位,导致桡骨头猛烈地撞击肱骨小头,引起桡骨头骨折。桡骨头骨折主要临床表现是肘关节功能障碍及肘外侧局限性肿胀和压痛,尤其前臂旋后功能受限最明显。 背景:在治疗桡骨头骨折时,切开复位内固定不可避免的存在如骨不连和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导致肘关节慢性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了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桡骨头置换应运而生。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比较关节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ason Ⅲ,Ⅳ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差异。 方法:检索国内外于1999年至2019年3月发表的临床对照研究,无论是否采用随机及盲法。所检索的数据库包括Embase、PubMed、Central、Cinahl、PQDT、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ochrane Library、CBM等数据库。手工检索杂志目录以及参考文献,努力查找灰色文献,如未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中的章节等。同时不限制语言,搜索所有相关文献,必要时进行翻译。选择前臂旋转活动度、前臂屈伸活动度、术后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影像学评估结果、术后并发症及翻修例数等5个结局指标,力求全面细致地比较关节置换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ason Ⅲ,Ⅳ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差异。 结果与结论:①依据以上检索策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01篇;②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排除与研究目的不相关的文献146篇,初筛出155篇相关文献;进一步阅读全文,并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查,最终纳入7篇外文文献;③在Beoberg-Morrey评分系统[95%CI(7.96,23.14),P < 0.000 1]、屈伸活动范围方面[95%CI(3.72,13.13),P=0.000 4]、前臂旋前活动度[95%CI(2.09,3.18),P < 0.000 01]、旋转活动范围方面[95%CI(2.80,17.45),P=0.007],桡骨头置换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并且桡骨头置换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95%CI(0.15,0.57),P=0.000 3],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④结果表明,在治疗Mason Ⅲ,Ⅳ型桡骨头骨折时,桡骨头置换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 ORCID: 0000-0002-6444-9769(程才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文献报道采用X射线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治疗骨盆髋臼骨折,但其内固定时间长,且患者与医生的放射暴露量大。 目的:评价ISO-C3D计算机辅助导航微创技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导航下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髋臼骨折31例,患者伤后至内固定时间为4-13 d。所有患者随访满1年。 结果与结论:患者内固定治疗中除1例伴有骶髂关节损伤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出血量约300 mL,其余患者平均出血量18 mL。内固定中共置入螺钉42枚,髋臼前柱骨折螺钉24枚,后柱螺钉18枚,所有螺钉均一次性准确置入。平均内固定时间59 min,平均透视时间为39 s。31例患者治疗后1周疼痛明显减轻,均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发生。至随访结束,摄X射线片示骨折愈合,无螺钉断裂及松动,根据Matta临床评分标准,优23例,良8例,优良率100%。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根据Majeed 评分系统:优22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0%。提示ISO-C3D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可实现坚强内固定,且治疗中创伤小,内固定后并发症较少。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背景:对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治疗往往是首选手术方式.但是传统内固定治疗存在内固定失败、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等风险,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系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新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置入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2021年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  相似文献   

10.
文题释义:脊柱畸形:指脊柱的冠状位、矢状位或轴向位偏离正常位置,发生形态上异常的表现,可以分为特发性、先天性、病理性及创伤性等原因。绝大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但由于该类患者解剖不规则、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其截骨矫形手术风险极高。3D打印技术:又称“快速成型技术”,术前对患者进行脊柱 CT 扫描,获得相关数据,打印出脊柱模型。脊柱外科医师可以通过模型进行模拟截骨及模拟内固定,设计最好的手术方案。背景:3D打印技术在脊柱外科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很好的辅助手术作用。但是目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3D打印辅助后路截骨治疗脊柱畸形的疗效及安全性。目的:系统评价3D打印辅助后路截骨治疗脊柱畸形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维普和CBM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12月关于3D打印治疗脊柱畸形患者的研究。英文检索词为“3D printing” “rapid prototyping” “Spinal deformity”等;中文检索词为“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脊柱畸形”等。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 RevMan 5.3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6篇文献,282例患者,其中3D打印组139例,常规组143例;②Meta 分析结果显示,3D打印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放射暴露时间方面均小于常规组(P < 0.05);③在Cobb角、Cobb角矫正率、置钉准确率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组(P < 0.05);④3D打印组和常规组在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上述数据证实,3D打印辅助后路截骨能够明显降低手术间和手术出血量,改善手术效果。ORCID: 0000-0002-1739-7548(吴荣海)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22例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为17 ~ 68岁,平均42.6岁;根据Letournel-Judet分型:前柱骨折4例,前柱+后半横断骨折8例,双柱骨折5例,横断骨折3例,“T”形骨折2例。术前将骨盆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模拟复位,打印出髋臼实体模型进行手术演练,术中经腹直肌外侧入路直视下复位骨折,用预塑形好的重建板固定髋臼四边体,空心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术后复查CT片,记录髋臼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2例患者随访18 ~ 41个月,平均28.5个月。骨折复位按照Matta标准评价,其中优1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9%(20/22)。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按照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为13 ~ 18分,平均16.3分,其中优1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6.4%(19/22)。出现切口脂肪液化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1%(2/22)。结论 腹直肌外侧入路解剖清晰,显露充分,创伤小,可以直视下复位和固定累及四边体的髋臼骨折,而结合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该类型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手术更加精准微创,并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比较经髂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治疗移位型髋臼骨折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2005年1月—2015年8月有关经髂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治疗移位型髋臼骨折对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及提取相关资料,运用RevMan 5.0软件统计分析所有相关数据。结果 纳入8项研究共637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对于移位型髋臼骨折,经Stoppa入路较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时间短[加权均数差(WMD)=68.29,95%CI 10.52~126.05,P<0.05]、术中平均失血量少(WMD=142.26,95%CI 9.30~275.23,P<0.05),而在骨折端复位满意率[相对危险度(RR)=0.63,95%CI 0.17~2.37), P>0.05]、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RR=0.89,95%CI 0.33~2.40,P>0.05)、术后晚期并发症发生率(RR=0.91,95%CI 0.27~3.01,P>0.05)、术后髋关节HHS评分优良率(RR=0.52,95%CI 0.25~1.10,P>0.05)等方面两种入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髂腹股沟入路与Stoppa入路治疗移位型髋臼骨折均能获得基本满意的临床效果,经Stoppa入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髋臼双柱骨折手术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1月本院创伤骨科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9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在术前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骨盆髋臼模型并在该模型上完成预手术、钢板塑形、术前规划,最终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所有患者术前均采集骨盆髋臼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将数据输入3D打印计算机软件,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盆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及模拟手术。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及髋关节功能评分。末次随访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结果。结果本组19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手术时间为1.5~3.6 h,平均2 h;术中出血量为220~1 300 mL,平均523 m L;骨折愈合时间为9~16周,平均13.2周。末次随访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优10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9.5%。结论利用3D打印技术,在术前能为髋臼双柱骨折患者制定精准的手术方案,缩短手术时间,缩短创伤骨科医师的学习曲线,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侧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与临床效果,并介绍治疗体会.方法自2007年12月~2010年1月,治疗21例双侧跟骨骨折的病人,其中11例患者﹙22足﹚行双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10例为闭合性损伤,1例为开放性损伤;受伤机制包括高处坠落伤、车祸伤、碾压伤等.依据 Sander 分型:Ⅱ型8足,Ⅲ型14足.术中采用无接触技术保护软组织血运,恢复跟骨关节面及其高度宽度,同时植入人工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9个病例随访1年以上,平均为13.8个月,2例失随访,定期复查 X 线及足功能检查.18足获得骨性愈合,Bohler角从术前平均的10.58°恢复至术后平均的30.47°.临床采用 Maryland 足评分标准.最终结果为:7足优,6足良,3足可,2足差,优良率达70%.结论对于双侧跟骨骨折的病人应采取更积极的手术治疗,而术中的无创技术、一定的骨折复位顺序、人工骨及跟骨钢板的正确使用及通畅引流是手术成功及术后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文题释义: 3D打印模拟手术:利用3D打印技术,基于患肢CT数据,打印1∶1患侧股骨模型,与常规内植物比较,辅助选择合适内植物,基于3D打印模型进行模拟手术复位过程,加深医师对骨折复位过程及复位质量的把握,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复位和固定困难等问题。模拟手术可确定钢板放置位置、螺钉位置及方向,测量各个螺钉长度并记录,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等优势。 定制钢板:对于畸形严重股骨骨折,现有内植物匹配度差,基于CT数据依据骨折类型和部位,同时兼顾生物学和力学因素,并遵循骨折内固定治疗原则设计出符合股骨解剖形态的钢板,其具有形态学匹配度高、力学强度好等优势。 背景: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股骨常存在畸形,骨折后与常规内植物匹配度低,针对小儿麻痹后遗症畸形严重股骨干骨折的个体化治疗报道甚少。 目的:探讨小儿麻痹后遗症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特点及采用3D打印模拟手术联合定制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采用3D打印模拟手术联合定制钢板治疗19例小儿麻痹后遗症股骨干骨折的患者资料,男11例,女8例;年龄38-62岁,平均52.5岁;左侧7例,右侧12例;股骨干骨折根据AO/OTA分型,A1型6例,A2型3例,A3型1例,B1型4例,B2型4例,C1型1例。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术前均3D打印患肢1∶1股骨模型,并定制钢板,于股骨模型行体外模拟手术,明确钢板放置位置、测量并记录螺钉方向和长度,依据模拟手术结果行最终骨折内固定治疗。依据髋关节Harris评分、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评估患肢髋、膝关节功能。 结果与结论:①19例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12个月,平均6.6个月;②Harris评分伤前(84.95±5.18)分,术后1年(84.42±4.83)分;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伤前(84.53±4.36)分,术后1年(83.63±3.90)分。经统计学分析,伤前与术后1年的上述指标2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所有患者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1例患者术后骨折延迟愈合,行取髂植骨后骨折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感染,予充分引流及静脉应用敏感抗生素及清创后伤口愈合;④提示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股骨常存在畸形且伴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对于无法行常规内植物固定的股骨干骨折,3D打印模拟手术联合定制钢板可为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特殊类型的股骨干骨折提供新的选择。 ORCID: 0000-0002-7557-3458(张诗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3D打印技术辅助髋臼旋转截骨术(rotational acetabular osteotomy,RAO)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42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42髋)施行髋臼旋转截骨术(RAO)。所有病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6.1岁,平均随访时间13.4个月。按照术前是否使用3D打印模型分为3D打印组和非3D打印组,分别测量两组术前、3D打印组术后及非3D打印组术后的外侧中心边缘角(lateral central-edge angle,LCE)、Sharp角、臼顶倾斜角(Tonnis角)、髋臼覆盖率、旋转中心下移程度和手术时间,采用医院术后并发症情况统计量表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3D打印组与非3D打印组术后测量的LCE角、體臼覆盖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3DI打印组相比,3DI打印组上述指标的结果更符合正常髋关节的影像学数据。在骨盆模型上进行预操作,可以提前发现术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效减少术中发育异常髋臼对确定截骨线和截骨角度的干扰等问题。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髋臼旋转截骨术有助于提高截骨的精确性及安全性,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7.
肱骨髁间骨折因在目前局限的手术方式下很难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而成为现阶段最难治疗的骨折之一。本研究将3D打印技术用于肱骨髁间骨折辅助治疗。53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被分为3D打印组及常规组两组,由同一小组骨科医生进行手术治疗。通过对术中、术后随访,3D打印组与常规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差异;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