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遇到1例21岁男性患者,2010-02-02从苏丹回国,2010-02-08患者感觉发热不适,2010-02-14急诊转入十堰市某三甲医院,2010-02-15被诊断为恶性疟疾,2010-02-16多功能器官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2.
叶云  李莲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4):437-437,346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1岁,湖北郧县人,2010年2月14日23时因"发热5d,头晕、腹痛2d"急转入院。患者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T 39.2℃,热型不详),无寒战、大汗,无咽痛、鼻塞、流涕,偶有干咳,病后在当地卫生院静滴液体2d(具体不详)退热,2月13日患者无诱因出现头晕、阵发性腹痛,后解黑色软  相似文献   

3.
恶性疟疾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为严重的热带虫媒传染病之一,也是WHO规定的国际间检测传染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的颁布与实施,国家对疟疾病例的规范治疗及有效管理,我国本土疟疾的发病率呈大幅度下降趋势。而输入性疟疾发病率及病死率却逐年上升。输入性恶性疟疾易误诊,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易转为危重症。  相似文献   

4.
1病历资料患者李某,男,42岁,扬州人,2010年1月24日于我院诊断为"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入院。2008年7月去非洲安哥拉务工,2009年7、8月先后2次发热、畏寒,当地医院给予"青蒿素"治疗后好转。无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等病史。患  相似文献   

5.
男,54岁,因畏寒、发热7d入院,起病前刚从尼日尼亚劳务务工回国.2011年8月15日无明显诱因骤起畏寒、发热,体温峰值40.5℃,发热无明显规律性,伴腹泻,解稀黄色大便.两个月前右侧膝关节处皮肤有外伤史,伤口已愈合.病后先后在当地卫生室及市第二人民医院诊疗,先后给予抗病毒、抗菌等治疗,病情无缓解.8月22日入我院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6.
恶性疟疾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为严重的热带虫媒传染病之一,也是WHO规定的国际间检测传染病之一。非洲是恶性疟疾的主要流行区。近年来随着赴非洲务工人员的增加,本地输入性恶性疟疾亦明显增加。输入性恶性疟疾易误诊,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易转为危重症。只要及早明确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可以避免凶险型疟疾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疟疾是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发热、发冷、出汗等症状和脾大、贫血等体征为主要特点,约有1/3的患者临床表现不甚典型,需与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其他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和国际化的劳务输出日益增多,江西口岸输入性疟疾时有发生。江西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2012年6月27日收治1例从非洲安哥拉归国的疟疾患者,  相似文献   

9.
2008年以来本院发现42例疟疾感染,其中34例恶性疟,7例间日疟,1例卵形疟。其中1例为输血后感染间日疟,其余均为回归人员输入性感染,40例为临床医生通过症状和询问病史得以诊断,2例恶性疟为漏诊和误诊但通过检验人员复检后得以诊断。现将2例漏诊和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输入性恶性疟疾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7月收治住院的2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例患者为非洲劳务回国的中年男性,另1例患者是曾去上海世博会旅游的青年男性,均有贫血、脾大、肝功能异常,1例白细胞减少,1例血小板减少。经抗疟治疗后,2例均在短期(1~2周)内治愈出院。结论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对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应及时进行外周血涂片,认真查找疟原虫,明确诊断,抗疟治疗,避免凶险型疟疾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疟疾是经雌按蚊叮咬由疟原虫传播的,目前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1],以周期性寒战、发热、头痛、出汗、贫血和脾肿大为特征,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疟疾分为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恶性疟四大类,而恶性重症疟疾凶险度最高,常因侵犯内脏器官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如抢救不及  相似文献   

12.
恶性疟疾是由恶性疟原虫感染,经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病,高发于非洲热带地区,常以畏寒、发热、头痛为首发症状,并发症多,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该病在我国现已罕见,但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易出现输入性感染。现将本院2007年8月收治的1例恶性疟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武威市为疟疾非流行区,2009年首次发生输入性脑型疟疾1例并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周连鑫 《临床荟萃》1996,11(21):1004-1005
本院自1985~1992年间共收治输入性恶性疟疾40例。所有病例均从厚、薄血片中找到恶性疟原虫环状体而予以确诊。经流行病学调查,所有患者均有亚热带地区生活史,且排除输血等可能感染疟疾的途径,证实均为输入性。在对病例治疗同时,还进行了院内外监测,现将有关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40例均为住院患者,年龄在18~39岁之间,既往身体健康,无疟疾感染史,且排除输血等其它可能感染疟疾的途径。全部病例均为个体镶牙医,病前在云南、海南、广西等省、自治区边远山区谋生,部分病例发病后曾在当地接受过不规则抗疟治疗,但未根治。入院后经检测发现,单一恶性疟原虫感染31例(占77.5%),合并间日疟原虫感染9例(占22.5%)。 1.2 治疗方法 除1例入院后1小时,合并黑尿热,经抢救无效死亡外,共治疗39例。根据患者血片中原虫密度高低及临床表现轻重,由疟疾专题组选定治疗方案。其中选用磷酸咯萘啶组治疗19例,奎宁组治疗10例。  相似文献   

15.
输入性恶性疟疾26例实验室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恶性疟疾患者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6例外周血镜检阳性的恶性疟疾患者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结果,并与健康体检者12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6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均有不同地降低,血清乳酸脱氢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恶性疟疾患者血常规及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疟疾患者血常规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与其感染程度及病情转归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输入性恶性疟疾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浦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共37例,对其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输入性疟疾病例全年散发,无明显季节性。37例患者均有疟疾流行区居住史,以男性为主(36例)。所有患者均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伴有消化道反应(7例)、意识改变(5例)、皮肤巩膜黄染(10例)、贫血(12例)、肝肿大(2例)、脾肿大(4例)、腹水(1例)等表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异常20例,血小板下降30例,C反应蛋白(CRP)升高25例,肝肾功能异常。明确诊断后均予抗疟及综合治疗。在治疗48-96 h后患者体温均恢复正常;血小板下降者在治疗后第3天均开始回升,第7天时恢复正常者28例(93.3%);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有疟疾流行区居住史的发热患者,尤其是血小板减少、CRP增高者应高度怀疑恶性疟疾,动态检测血小板的变化对其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疾临床分析——附99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中英  苑小冬 《新医学》2008,39(7):448-450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输入性恶性疟疾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时99例输入性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99例均有疟疾流行区居住史,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发热99例(100%)、畏寒90例(90%)、头痛28例、呕吐25例、肌肉疼痛23例、腹泻21例、烦躁不安17例、贫血13例、肝肿大10例、脾肿大43例(43%)、双下肢水肿8例.21例早期误诊,误诊率为21%(21/99).43例给予氯喹治疗,其中16例经治疗无效,加用蒿甲醚治疗;41例应用双氢青蒿素加蒿甲醚治疗;15例应用蒿甲醚加双氢青蒿素哌喹治疗.99例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3例出现再燃(3%).结论:恶性疟疾早期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临床上遇见有恶性疟疫区居住史的发热患者,应及时行血涂片或骨髓穿刺检查,以免延误诊治.使用青蒿素衍生物治疗恶性疟疾效果好,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探讨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总结的方法,对68例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人进行病情观察与护理干预。结果:本组病人平均住院11d,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按时按疗程服药,细致的病情观察,及时的对症治疗和护理,可提高治愈率,杜绝复燃及传播发生。  相似文献   

20.
输入性疟疾5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姚文虎  赵伟  魏洪霞  赵红  池云  成骢  朱平 《临床荟萃》2008,23(13):970-970
疟疾是由疟原虫经蚊虫叮咬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非洲发病率在全球居首位,本研究报告的5例均有非洲工作生活经历,与国内发病者表现多有不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