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D–二聚体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早期诊断价值,科学的评估其特异度和灵敏度,为临床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并发DVT形成的患者提供充分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在德庆县人民医院骨外科住院的老年髋部周围骨折(包括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患者105例,分别在患者入院当日、术前1 d和术后1 d、3 d、7 d、14 d进行常规的D–二聚体的检测,同时入院当日或第2天、术后3 d、7 d常规进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彩B超)检查,对D–二聚体持续增高且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未发现血栓形成的患者,进一步行双下肢诊断性静脉造影检查。D–二聚体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值≥500μg·L~(-1)为阳性,500μg·L~(-1)为阴性。评价D–二聚体诊断DVT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D–二聚体测定检测值≥500μg·L~(-1)(阳性)95例,未发生DVT 94例,占该组比98.95%,其中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1例,占该组比1.05%,D–二聚体测定检测值500μg·L~(-1)(阴性)10例,均未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占该组比100%,总体:发生DVT患者0.96%,未发生DVT患者99.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测定检测灵敏度为1.1%,特异度为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在鉴别老年髋部周围骨折围手术期DVT形成患者的特异度高,灵敏度不高,不适合作为早期的诊断指标,但临床上对D–二聚体水平升高患者需要高度怀疑深静脉血栓形成,需严密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如何护理长期卧床患者以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10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长期卧床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常规护理组,共40例,另一组为强化护理组,共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强化护理,从患者人院当天观察至治疗后两个月,观察判断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果:常规护理组发生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无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发病率为17.50%,强化护理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发病率为2.50%;强化护理组比常规护理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内科长期卧床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易发因素及预防护理。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内科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共10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开展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内科长期卧床患者,为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就各种易发因素做好综合护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ICU长期卧床患者中应用低分子肝素,分析低分子肝素应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起到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于2016年11月—2018年11月,在该院选取200例ICU长期卧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探讨分析,遵照均匀分组的原则实施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ICU长期卧床患者应用氢氯吡格雷,观察组ICU长期卧床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人数为14例,所占比例为14.00%,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人数为4例,所占比例为4.00%,由此可见,组内比较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长期卧床患者中应用低分子肝素的预防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N 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 I(cTnI)以及 D– 二聚体(D–D) 测定在脓毒症患儿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脓毒症患儿 89 例,按照患儿病情分为严重脓毒症组 56 例、脓毒症休克组 33 例,并选择没有达到脓毒症诊断标准的相应年龄、性别的 普通住院患儿 89 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儿血清 PCT、NT–proBNP、cTnI 以及 D–D 水平,并分析四项指标单独检测与 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较,严重脓毒症组以及脓毒症休克组患儿血清 PCT、 NT–proBNP、cTnI 以及 D–D 水平均较高,脓毒症休克组患儿均显著高于严重脓毒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脓毒症患儿血清 PCT、NT–proBNP、cTnI 以及 D–D 水平会显著升高,且与患儿病情密切相关,四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脓 毒症的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接收的70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4.3%,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和下肢肿胀发生病例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长期卧床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压疮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长期卧床压疮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合理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方式,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卧床压疮患者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表现、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40例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40例神经外科术后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两组的一般资料、症状表现、合并症及治疗情况,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合并高血压、术后偏瘫、长期卧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高血压、术后偏瘫、长期卧床均为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较高,应全面分析其危险因素,及早诊断并积极治疗,以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将下肢护理应用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中对深静脉血栓预防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将该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n=35)与实验组(n=35),将常规护理患者作为参照组,将采取下肢护理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护理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7.14%,下肢深静脉血发生率2.85%低于参照组的下肢深静脉血发生率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中应用在下肢护理干预中效果显著,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进入该院治疗的108例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49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下肢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经对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93%与观察组96.30%相比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比,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37%与观察组1.85%相比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实行下肢护理的效果良好,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进一步做好小儿紫癜中医辨证治疗作用的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80例小儿紫癜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保守治疗,观察两组的作用疗效。结果:中药组对小儿紫癜总有效率达到92.5%,而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只达到57.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即中药组对小儿紫癜患者治疗后临床作用明显有效。结论:小儿紫癜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人工骨异烟肼体外及家兔体内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蜂蜡为阻滞剂包裹的异烟肼-人工骨(INH-PHA-wax)与未包裹蜂蜡的异烟肼-人工骨(INH-PHA)体外及家兔体内的释放度。方法:用RP-HPLC在不同时间分别测定体外及植入家兔体内的包裹或未包裹蜂蜡的异烟肼-人工骨中异烟肼的浓度。结果:包裹15%蜂蜡INH-PHA-wax,体外20 d释药66%;包裹25%蜂蜡INH-PHA-wax,20 d释药22%;未包裹蜂蜡INH-PHA,6 d释药97%。包裹25%蜂蜡INH-PHA-wax植入家兔体内,可持续释药达240 d,而未包裹蜂蜡INH-PHA持续释药仅60 d。结论:INH-PHA-wax可有效地控制药物的释放,对治疗骨结核可能是一有效植入式缓释剂。  相似文献   

13.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分子细胞学遗传技术,具有快速、安全、高灵敏度及探针可长期保存等优点,在分子细胞遗传学、肿瘤生物学、产前诊断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从FISH与常规宫颈癌检测技术比较、荧光探针类型及标记方法和在宫颈癌中的应用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刘洋  胡连栋  唐星 《中草药》2009,40(2):228-230
目的 测定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采用RP-HPLC法,以蛇床子素为内标物测定大鼠口服川芎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后藁本内酯的血药浓度,使用3P97药动学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 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模型,主要的药动学参数:t_(1/2)(α)为(1.429±1.161)h,t_(1/2)(β)为(6.877±2.275)h,t(peak)为(3.401±1.951)h,AUC为(70.87±25.92)μg/mL·h.结论 以蛇床子素为内标,RP-HPLC法能够准确、灵敏地测定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不同职业人群的亚健康状态。方法:通过中国人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CSHS-3),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中国东西南北中8个省市20~60岁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调查,运用卡方检验、协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等统计方法,比较亚健康状态不同方面的职业特征及不同职业的亚健康状态的差异及特点。结果:亚健康状态不同方面的职业特征存在差异;不同职业的亚健康状态存在差异。其中亚健康状态总得分最高的是工人;躯体表现领域得分最高的是工人;心理领域学生得分最高;社会适应领域得分最高的是工人;性生活领域农民得分最高。结论:对不同职业的亚健康状态的差异及特点进行分析,可为职业相关的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透皮吸收的特点,探讨伤益气雾剂外用时栀子苷的透皮吸收的动力学。方法:利用体内外实验对栀子苷透皮量及其血药浓度进行测试观察。结果:无论体内体外试验均表明,给药后半小时栀子苷即可透过皮肤,在皮下组织中分布,同时血中也能明显测到栀子苷。其透出量具有累积增多的线性关系。结论: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可明显透过皮肤,并在皮下组织及血液中分布。本实验为该药外用治疗相关病症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彝族药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透皮吸收的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透皮吸收的特点,探讨伤益气雾剂外用时栀子苷的透皮吸收的动力学。方法:利用体内外实验对栀子苷透皮量及其血药浓度进行测试观察。结果:无论体内体外试验均表明,给药后半小时栀子苷即可透过皮肤,在皮下组织中分布,同时血中也能明显测到栀子苷。其透出量具有累积增多的线性关系。结论: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可明显透过皮肤,并在皮下组织及血液中分布。本实验为该药外用治疗相关病症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痛经是由于情志所伤、六淫为害、精血不足、胞脉失于濡养,导致冲任受阻,出现以经期或经行前后周期性的小腹疼痛。痛经被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本文主要探究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药辨证治疗,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为原发性痛经,中医学称为经行腹痛,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几年内,占痛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分析其病因,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有其独特优势,其辨证施治和综合治疗手段的运用,能迅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黄芩及其制剂中黄芩苷定量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5年来黄芩苷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状况,系统阐述了4种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黄芩苷的应用,为我们选择合适的方法提供了较全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