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本炅  房德永  王英 《新中医》2022,54(11):76-7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辅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评分,检测凝血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7 d、14 d后,研究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7 d、14 d后,研究组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2组FI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D-D、APTT、PT水平较治疗前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局部枸橼酸抗凝(RCA)在辅助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赣州蓉江新区人民医院和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8例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抗凝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5例)。两组均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肝素抗凝,观察组采用RCA。比较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总胆红素(TBIL)水平、透析时长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均短于治疗前,纤维蛋白原(FIB)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APTT、PT及TT均短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透析时长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BIL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中采用RCA效果良好,能够降低TBIL水平,改善患者凝...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活络沐足散中药熏洗联合保髋手术对股骨头坏死(ONFH)血瘀证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42例ONFH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活络沐足散中药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髋关节功能、疼痛、生活质量、凝血功能。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47%,对照组为76.19%,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疼痛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均增高,疼痛评分下降;试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FIB)水平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PT、APTT、FIB水平下降,试验组患者的PT、APTT、FIB水平均低于照组(均为P<0.05)。TT在两组间的比较上未...  相似文献   

4.
魏博  杜烨  沈晶晶 《新中医》2020,52(2):64-67
目的:观察分析脑心通胶囊与常规西药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200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临床给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扎尼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IB、PT、TT、APT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FIB、PT、TT、APTT水平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FMA、MBI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脑心通胶囊与常规西药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有效恢复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血栓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脑血栓患者1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各7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基础治疗措施,中医组同时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Vs、Vm、RI、PI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的大脑中动脉Vs、Vm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中医组的大脑中动脉RI、PI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T、APTT、TT、FIB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中医组的FIB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的血清IL-6、TNF-α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组的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脑血栓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有助于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脑动脉血流,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董明安 《新中医》2020,52(17):32-3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中药组,每组7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血清细胞色素C(Cyt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并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PT均较治疗前延长,TT均较治疗前缩短,FIB、D-D、CytC、Caspase-3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PT长于对照组,TT短于对照组,FIB、D-D、CytC、Caspase-3水平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PTT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加味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并尝试探讨其作用机制,发挥传统中药在临床应用方面优势。方法:选取于2021年4月—2023年8月来本院择期进行单侧THA或TKA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于术后单独应用桂枝茯苓丸加味预防性抗凝,对照组应用桂枝茯苓丸加味结合利伐沙班预防性抗凝。分别记录术前、术后3 d、出院前两组患肢肿胀程度、D-二聚体、凝血功能(PT、FIB、APTT、TT)及DVT发生率,并进行组内及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患肢肿胀程度对比术前肿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肢均有不同程度肿胀,但治疗组患肢肿胀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患肢肿胀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消退,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及凝血功能比较,两组术前D-二聚体,PT、FIB、APTT、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术后第3天PT、APTT、TT治疗组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3项数据均在安全范围之内。而在出院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2年1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血脂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凝血功能情况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4 d以及21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阿替普酶静脉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凝血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2010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24例发病时间在4.5~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溶栓术后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治疗方法分为脉血康胶囊治疗(观察组)和普通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差异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由治疗前的(26.74±2.85)降低为治疗后的(8.64±2.03);对照组由治疗前的(26.03±2.30)降低为治疗后的(16.39±3.20),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情况,治疗前观察组PT、TT、APTT、FIB各项指标分别为(10.13±2.01)s、(10.52±2.29)s、(32.47±5.27)s、(2.71±3.92)g/L,治疗后PT、TT、APTT、FIB各项指标分别为(13.83±2.64)s、(13.52±2.27)s、(38.68±5.86)s、(2.66±0.88)g/L;对照组治疗前PT、TT、APTT、FIB各项指标分别为(10.28±2.64)s、(10.37±2.44)s、(33.54±5.43)s、(2.78±4.72)g/L,治疗后PT、TT、APTT、FIB各项指标分别为(12.14±2.02)s、(10.19±2.46)s、(35.06±5.38)s、(2.88±0.72)g/L,治疗前两组凝血情况PT、TT、APTT、FIB各项指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的神经功能和凝血功能,改善脑组织供血情况,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经早期针刺疗法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的效果,观察患者预后,指导未来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医治疗。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医院7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对患者编号,采用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奇数)与对照组(偶数),各35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化痰通络汤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联合早期针刺疗法,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检测两组C-反应蛋白(CRP)及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情况并比较;各时点,使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DS)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治疗2个疗程后,记录两组功能独立障碍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CRP、APTT及FIB均小于治疗前,PT及TT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CRP、APTT及FIB均小于对照组,PT及TT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ND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功能独立障碍率为48.57%,低于对照组的74.29%(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经早期针刺疗法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全身炎症反应程度,改善凝血功能,患者功能独立障碍发生率降低,预后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祛瘀涤痰针刺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月—2021年1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采取脑卒中二级预防及早期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祛瘀涤痰针刺法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头针联合体针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感觉异常、头晕目眩、痰多而黏)、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神经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水平变化情况,统计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改良Rankin评分(mRS)水平。结果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FIB、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T、TT、APTT水平及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  相似文献   

12.
陆巧芳  傅松维  徐嫣苓  田义洲 《新中医》2023,55(13):129-133
目的:观察沙参麦冬汤辅助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老年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吉非替尼治疗,观察组给予吉非替尼联合沙参麦冬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凝血功能指标,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82.93%,高于对照组58.54%(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较治疗前增加(P<0.05),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后PT、FIB、D-D低于对照组(P<0.05),APTT、TT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腹泻、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祛邪通络方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19年5月—2020年8月ACI患者86例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祛邪通络方治疗,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凝血功能指标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分析其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67%vs 76.74%)(χ2=8.444,P=0.004);治疗前,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和D-D二聚体(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观察拉贝洛尔、酚妥拉明联合硫酸镁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的疗效。 方法:选取泉州市中 医院 2017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接收的 82 例 EOSP 患者,基于患者意愿给予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1 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酚妥拉明联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拉贝洛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分娩结 局以及治疗前后血压状况〔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D– 二聚体(D–D)、凝 血活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DBP、SB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SBP、DBP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 PT、TT、FIB、D–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PT、TT 高于对照组,FIB、D–D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拉贝洛尔、酚妥拉明联合硫酸镁治疗 EOSP 患者时,可下调血压,改善凝血功能,减少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改善介入治疗肝癌患者凝血纤溶紊乱功能的情况。方法:给予介入治疗的2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中药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P-选择素(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水平,并与单纯介入治疗的2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和10例健康组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PT、APTT、TT和FIB水平均有好转(P<0.01或P<0.05),对照组PT、APTT、TT和FIB水平均无好转(P>0.05);治疗后与健康组比较,治疗组患者PT、APTT、TT和FIB水平已经达到正常组的平均水平(P>0.05),对照组PT、APTT、TT和FIB水平均未达到正常组的平均水平(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Ps、vWF、uPA和PAI水平均有好转(P<0.05),对照组uPA水平有好转(P<0.01);治疗后与健康组比较,治疗组患者Ps、vWF和PAI水平已经达到正常组的平均水平(P>0.05),对照组Ps、vWF、uPA和PAI水平均未达到正常组的平均水平(P<0.01或P<0.05)。结论:中药可改善介入治疗HCC患者凝血纤溶功能紊乱,预防血栓形成,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32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马来酸麦角新碱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血清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2 h及24 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IB、TT、APTT、P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用药后2 h及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其凝血指标,降低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7.
张涛  宋玉  杨惠芬 《新中医》2022,54(9):60-62
目的:观察三七粉预防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颅脑损伤(TBI)昏迷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TBI昏迷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2组均接受标准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三七粉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VTE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DD、PT、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DD、PT、APT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VT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粉在TBI昏迷患者中有着较高应用价值,对于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有一定效果,可以有效预防VT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穴位电刺激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凝血四项的影响。方法:将8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组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经穴位电刺激治疗方法。分别在入院第2天,术后24 h,48 h,7 d晨7点的静脉血液抽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凝血指标,DD,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治疗组PT,APTT,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时治疗组中ATPP,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治疗组PT,APTT,TT,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D-D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术后7 d时治疗组大腿周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经穴位电刺激可改善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宋秋云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8):117-118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5例肝病患者与6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结果:急性肝炎组TT、PT、APTT、FI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的TT、PT、APTT、FIB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的检测可用于评价肝脏的受损程度、评估肝脏储备功能,辅助监测肝病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4):284-28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在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2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例数均为64例。患者均进行常规营养支持治疗的同时,加用抗血小板聚集药、脑细胞活化药等,对照组患者采取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丹红注射液、灯盏花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分在治疗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分在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63%)高于对照组(73.44%),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IL-6、IL-8、TNF-α、hs CRP、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治疗后IL-6、IL-8、TNF-α、hs CRP、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治疗后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DL-C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红注射液、灯盏花素联合依达拉奉在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改善患者NIHSS、NDS评分,提高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