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45~47 ℃温热水刺激鼻肠管主动留置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2020年1月31日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需留置鼻肠管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床旁主动留置鼻肠管过程中,通过分次间断注入45~47 ℃温热水,刺激胃肠蠕动,提高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结果:76例患者中,其中一次性置管成功71例,成功率为93.42%;5例一次性置管失败患者,给予再次温热水刺激置管,成功3例,剩余2例2次置管均未成功,给予被动等待技术均置管成功。结论:在重症医学科危重患者床旁主动留置鼻肠管过程中,通过注入45~47 ℃温热水刺激胃肠蠕动,能够保证置管成功率,尽快实现幽门后喂养,为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建立有效途径。该方法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采用被动等待法床边留置螺旋形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提高危重病人床边留王螺旋形鼻肠管的成功率.[方法]对132例危重病人采用被动等待法床边留置螺旋形鼻肠管,12 h和24 h以后分别行床边X线腹部撮片明确管端位置,观察留王鼻肠管的成功率.[结果]置管12 h后成功率42.4%,24 h后成功率82.6%,无呼吸道内置管或消化道穿孔等置管并发症.[结论]危重病人采用被动等待法床边留置螺旋形鼻肠管成功率较高,且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对病人刺激小,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
黄晓霞  毛越 《护理与康复》2019,18(11):61-63
目的观察改良触诊胃内注气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30例拟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ICU患者,采用改良触诊胃内注气法置入鼻肠管。结果成功置入鼻肠管121例(93.08%),其中一次置管成功113例,置管时间(17.3±2.9)min,二次置管成功8例,置管时间(23.1±2.2)min;9例置管失败(6.92%)。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结论对危重患者可采用改良触诊胃内注气法留置鼻肠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配合患者吸气运动时缓慢进管的方法为ICU患者实施床旁鼻肠管主动留置技术,从而实现经鼻肠管给予幽门后喂养,开展早期肠内营养。方法:选取2017年12月1日~2019年6月30日需行幽门后喂养的患者30例,在床旁主动留置鼻肠管过程中,操作者配合患者吸气运动,顺势缓慢送管至置管所需刻度,初步判断肠管到达十二指肠的位置,以腹部X线检查作为鼻肠管定位的"金标准",以鼻肠管末端到达十二指肠水平部及以后作为置管成功的标准。结果:30例患者中,29例置管成功,腹部X线检查均显示鼻肠管到位,尽早顺利开展肠内营养;1例患者失败,采用被动等待法留置成功。结论:在床旁鼻肠管主动留置过程中,配合患者吸气运动,缓慢送管至所需刻度,置管成功率高,能促进患者尽早实施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由于十二指肠良性或恶性梗阻、狭窄导致普通鼻肠管置管困难患者经内镜置入鼻胆管替代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7例十二指肠良性或恶性梗阻、狭窄致普通鼻肠管置入困难改经内镜放置鼻胆管,通过鼻胆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的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观察置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意外拔管率和肠内营养期间的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27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置管最长时间为30 d,最短为10 d。所有患者留置鼻胆管行肠内营养期间均未出现出血、穿孔和误吸等并发症,无意外拔管、脱管及机械性压疮等护理不良事件。结论 对因十二指肠良性或恶性梗阻、狭窄导致普通鼻肠管置管困难的患者经内镜置入鼻胆管行短期肠内营养具有可行性,但鼻胆管的材质较普通鼻肠管硬,管腔偏细,护理难度较大,对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个性化精细的护理是保证经鼻肠管肠内营养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螺旋型鼻肠管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置管成功的几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12月~2017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内接受留置螺旋鼻肠管的126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主动置管法结合补救性改良被动等待法置管,观察置管后的幽门通过率。统计患者一般资料、格拉斯昏迷评分(GCS)、病情相关指标及应用药物等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置管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螺旋型鼻肠管总的置管成功率为89.68%;单因素统计分析表明诊断类型、GCS评分、应用亚低温治疗、人工气道及去甲肾上腺素等为置管成功的影响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诊断类型、应用去甲肾上腺素、人工气道为幽门后置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将主动置管法结合补救性改良被动等待法应用于螺旋型鼻肠管放置中能提高置管成功率;留置人工气道和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患者置管成功率低,与脑出血患者相比,脑外伤患者鼻肠管置管成功率低。  相似文献   

7.
蔡静  王奉涛  刘静芳 《护理研究》2022,(13):2263-2268
目的:探讨肠衣包绕尖端改良的鼻肠管被动等待置管法对鼻肠管置管结局和置管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46例重症监护室鼻肠管置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干预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被动等待置管法,干预组给予改良的被动等待置管法,即置管前使用可食用天然肠衣包绕鼻肠管尖端,待置管至胃内后从鼻肠管向肠衣内注入碳酸氢钠延缓肠衣被胃液消化的进程,依靠胃蠕动将膨胀的鼻肠管尖端带入十二指肠,提高置管效率。比较两组置管结局和置管周期。结果:干预组病人12 h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病人48 h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鼻肠管的置管周期显著降低,除此之外,急性胃肠损伤分级(AGI)、镇静剂的使用、置管前肠鸣音次数都会对置管结果和置管周期产生影响。结论:改良的鼻肠管被动等待置管法提高了鼻肠管的置管效率,缩短了平均置管成功时间,有利于早期肠内营养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细护理在危重患者床边留置鼻肠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对我院我科收治的行床边留置鼻肠管危重患者152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精细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情况、平均置管深度、置管时间、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置管成功、平均置管深度、平均置管时间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患者床边留置鼻肠管可减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操作简单、安全、侵袭性小,不用特定的设备,同时因鼻肠管细、柔软,对患者的鼻咽部刺激小,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的可行性。方法:11例不适合经鼻置管的危重患者,给予促胃肠动力药,经口插入螺旋型鼻肠管,24h后行床边X线腹部摄片明确管端位置,管端位于幽门后为置管成功。结果:幽门后置管成功率为73%(8/11),无呼吸道内置管或消化道穿孔等置管并发症。结论:对不适合经鼻置管的危重患者,可以采用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的方式替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入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入住重症医 学科的 68 例危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34 例。对照组患者行胃内注气盲置鼻空肠管置入术。观察 组患者行床旁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入术。比较两组患者 1 小时内置管成功的次数、置管成功时间、首次置管通过率、并发症发 生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首次置管通过率更高,置管成功时间更短(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观察组高(P<0.05)。观 察组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床旁超声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术安全省时,是重症胰腺炎患者尽早建立肠内营养通 路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床边留置鼻肠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0例危重患者进行床边留置鼻肠管,并给予精心护理,观察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本组33例置管成功,成功率为82.5%;无恶心、呕吐、生命体征明显改变等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危重患者床边留置鼻肠管的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重症患者床边放置鼻肠管的配合及护理体会,包括置管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置管成功后注意心理护理并妥善固定鼻肠管并予以规范的肠内营养等.认为气管切开患者床边胃镜下鼻肠管置管是危重患者不能送至胃镜室而又需要置管的一种经济、安全、有效、操作时间短,但成功率高的方法,护理人员良好的护理技术、热情和蔼的态度及与医生紧密的配合能有效提高鼻肠管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时段注水超声引导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置入鼻肠管给予幽门后喂养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20年2月收入病区需置入鼻肠管的患者3例,利用超声显像技术定位食道、胃窦、十二指肠球部及十二指肠水平部,通过分时段间断注入温水在超声监测下显影实时监测鼻肠管末端所在位置,为患者床旁主动留置鼻肠管。以腹部X线检查作为鼻肠管定位的“金标准”,以鼻肠管末端到达十二指肠水平部及以后作为置管成功的标准。结果:3例患者腹部X线检查均显示鼻肠管到位。结论:护士着三级防护给予患者置入鼻肠管,难度高、风险大,根据解剖结构预估鼻肠管末端所达到解剖位置,借助超声定位引导和分时段温水注入监测水雾征的床旁主动鼻肠管置入技术,可快速判断鼻肠管末端位置,该方法快速、方便、成功率高,为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肠内营养的尽早实施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患者床旁放置鼻肠营养管(简称鼻肠管)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9例重症患者常规给予甲氧氯普胺10 mg,10 min后采用床旁间断直线推进法放置鼻肠管,30 min仍未顺利通过幽门置入则采用被动等待法,前者即刻、后者24 h后床旁行X线腹部拍片明确。观察19例患者的置管时间、方式,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9例患者中17例在床旁间断直线推进法置管成功,成功率为84%。置管时间(22.4±3.9)min,X线摄片间接判断鼻肠管端位于十二指肠降部1例、水平部4例、升部10例,空肠上段2例。2例间断直线推进法未成功,采取被动等待法均置管成功,X线摄片提示管端均位于十二指肠升部。所有患者鼻肠管平均放置时间为(38±42)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重症患者间断直线推进法床旁放置鼻肠管是安全可行的,被动等待法可作为补救置管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在鼻肠管放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4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住院需要留置鼻肠管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引导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即应用超声在胃窦处观察经鼻肠管渐进式注水后的回声变化,动态引导鼻肠管置入。同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了解重症患者对放置鼻肠管的感受及建议。结果共纳入40例留置鼻肠管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2.5%;置管时间为25(20,38.75)min。结论对重症患者而言,医护配合采用超声引导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有助于动态引导鼻肠管置入,为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通过双管喉罩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危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双管喉罩经口留置鼻肠管,对照组不使用双管喉罩,直接经口或经鼻留置鼻肠管。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成功及患者的营养水平情况。结果:通过双管喉罩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患者置管成功率高,机体营养检测水平较高,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双管喉罩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置管成功率高,患者营养水平恢复较快,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总结16例置管困难患者应用视频喉镜联合胃内注气法留置鼻肠管的方法及护理。在置管过程中应用视频喉镜在可视状态下将鼻肠管置入食管,同时结合胃内注气法促进鼻肠管通过幽门,置管后给予妥善固定,预防堵管的护理措施,留置鼻肠管成功率为100% ,无口腔黏膜损伤、鼻出血、呕吐等并发症发生,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提供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床边超声引导鼻小肠管置入技术在ICU重症患者临床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需行小肠营养管留置的重症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传统盲插组和床边超声引导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的首次置管成功率、最终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床边超声引导置管组首次置管成功37例(74%),传统盲插组置管成功22例(44%),两组的置管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最终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CU重症患者使用床旁超声引导鼻小肠管置入技术安全且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四磨汤口服液提高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对20例采用被动等待法床旁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重症患者给予四磨汤口服液,置管24 h后行床旁腹部X线摄片确认管端位置,鼻肠管末端位于幽门后为置管成功。结果置管24 h后成功率为68. 4%,未观察到严重置管并发症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四磨汤口服液用于提高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成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危重病人无创置入鼻肠管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危重病人床边无创留置鼻肠管的新方法,提高危重病人床边留置鼻肠管的成功率.[方法]对45例危重病人无创置入鼻肠管,协助病人取右侧卧位,在鼻肠管管腔内注满8.4%碳酸氢钠溶液,导管末端连接于V导联,记录胃部心电图QRS主波波形的变化,当波形极性发生变化时,提示导管头端通过幽门;用X线腹部摄片方法进一步确认导管尖端位置,观察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及置管并发症.[结果]36例病人置管成功,成功率为80.0%,平均置管时间为80.2 min,无恶心、呕吐、生命体征明显改变等并发症.[结论]无创置入鼻肠管新方法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