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调查妇幼专科医院护士关怀能力、正念水平及共情能力,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6月选取无锡市某三级甲等妇幼专科医院42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关怀能力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和杰弗逊共情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正念水平、关怀能力及共情能力间的相关性,采用Amos 23.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使用Bootstrap法验证共情能力在正念水平与关怀能力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妇幼专科医院护士关怀能力总分为(162.93±19.96)分,正念注意觉知总分为(64.09±13.10)分,共情能力总分为(104.42±17.02)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正念注意觉知及共情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Bootstrap法验证了共情能力在正念水平与关怀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5.52%。结论:妇幼专科医院护士关怀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共情能力在正念水平与关怀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医院管理者应关注护士正念水平及共情能力的评估,为提高护士关怀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的自我正念水平对工作厌倦和生活满足感的中介作用。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018年11月广元市3所医院手术室工作的9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利用基础数据资料调查表、自我正念水平觉察问卷、生活满意感问卷、护士工作厌倦问卷对手术室护士展开调研。结果自我正念水平与工作厌倦呈负相关,与生活满足感呈正相关(P<0.01);工作厌倦总得分与个体的生活满足感总分和2项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P<0.01);自我正念在护士的工作厌倦感及生活满足感之间起着部分调节效应,中介调节效应达-0.093,中介效应所占总效应比值为34.7%;自我正念对个体的工作厌倦和生活满足感均有调节效应。结论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厌倦能通过自我正念对护士的生活满足感产生直接及间接的影响,而自我正念能够缓冲工作厌倦对个体生活满足感的负面效应,是提升护士生活满足感的正导向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护士职业倦怠、工作特征与工作压力的现状并评估三者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护士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护士压力源量表、工作特征量表(job characteristics inventory)对423名护士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护士工作特征、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三者的关系,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建立路径关系模型,对护士职业倦怠、工作特征与工作压力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路径分析。结果职业倦怠量表中护士情感耗竭维度的得分(26.04±11.64)分、工作冷漠感维度(7.39±2.14)分、个人无成就感维度(33.87±8.64)分,三者高度倦怠感分别占50.83%、39.01%、49.41%;护士工作特征总分(104.52±15.51)分;工作压力总分(109.32±18.93)分。工作压力在工作特征与职业倦怠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4.40%。结论护士职业倦怠较严重。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感,从多个维度改善护士的工作特征,从而降低护士职业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遭受心理暴力的急诊护士的影响。方法:将100名遭受心理暴力的急诊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正念减压疗法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减压疗法可有效缓解遭受心理暴力急诊护士的负性情绪,促进急诊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作为一种职业危害因素严重危害了护士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护士工作积极性,影响了护理质量。本文阐述了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对护士和护理专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水平并分析原因,为今后干预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量表对广州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60.8%的护士在过去一年中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其中,辱骂、威胁、语言性骚扰、躯体攻击(无损伤)、躯体攻击(轻度损伤)、躯体攻击(明显损伤)、性袭击的发生率分别是57%、39%、13.1%、8.8%、3.7%、1%、2.5%。80.2%的急诊科护士在过去一年中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45%在过去一年中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结论:护士遭受高水平工作场所暴力,暴力的形式主要是非身体暴力,急诊科护士较非急诊科护士遭受更多工作场所暴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品管圈对急诊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应激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温州市某几家医院第一次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急诊科护士45人随机分为观察组( n=24)和对照组( n=21),观察组成立品管圈小组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心理干预方法。分别在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早期(1周内)及3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包括一般人口社会学资料问卷、职业倦怠感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问卷( PTSD-S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WCQ),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早期,两组护士PTSD-SS评分、职业倦怠感、应对方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观察组护士的PTSD-SS评分为主观评定(2.01±0.19)分、社会功能(5.03±1.09)分、重现体验(20.12±1.80)分、回避症状评分(20.11±3.98)分,均低于对照组[(3.09±0.23),(6.63±1.27),(26.31±1.91),(28.92±4.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16,2.121,2.331,2.453;P<0.05)。职业倦怠感、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分别为(3.51±1.01),(34.29±7.17),(14.98±1.94)分,与对照组[(4.17±0.98),(30.83±8.33),(20.25±1.5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2.118,2.098,2.382;P<0.05)。两组警觉性增高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62,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护士的应激障碍自评量表评分、职业倦怠感、消极应对评分降低,积极应对评分增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仅有警觉性增高评分升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可有效改善急诊护士经历工作场所暴力后精神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患者精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护士人格特质及工作场所暴力现状,探讨二者关系。方法采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和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版调查1 354名临床护士。结果 1 354名护士中,1年内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60.93%,以低频度为主(83.15%),遭受两种以上暴力类型护士占16.85%;护士人格特征以宜人性(37.78±5.83分)为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士人格特质中神经质是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护士人格特征与工作场所暴力关系密不可分,护理管理者在护士职业培训、执业选择、工作分配时,应重视护士人格特质,从而提高护理品质,降低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因素,以减少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频度,保护护士的心理健康,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广州某精神病院不同病区的12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工作场所暴力频度测定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务、聘用形式、工作病区、防暴技能是其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应针对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精神科护士对暴力事件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创伤后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创伤后成长量表分别调查江苏省某三甲医院340名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护理人员。 结果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8.45±16.8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职称、婚姻状况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调整的R2 =0.187;F=4.591,P<0.001)。 结论 遭受工作场所暴力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性别、职称、婚姻状况为其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工作场所暴力相关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创伤后成长水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了解护士工作场所暴力(WPV)经历者、目击者对WPV的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差异性,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2018年2—5月苏州市某医院WPV经历者、目击者26名护士为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访谈,然后对资料进行内容分析。结果不同视域下护士对WPV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即WPV主体责任归属、预先识别及组织支持。经历者认为暴力发生患方主体责任大、WPV难以提前识别、组织支持缺乏;而目击者表示护患双方主体责任相当、WPV能够预先识别、组织支持方式需多样化。结论不同视域下护士对工作场所暴力认知存在差异,医院管理层应根据WPV经历者、目击者的反映和需求,加强安保建设,提高护士暴力识别与应对能力,降低医院暴力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形式及心理情况的现状,为临床护士及管理者提供研究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该院一年内遭受工作场所身体暴力的精神科护士的遭受暴力形式和心理状态调查,采用χ2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仅有9.9%的精神科护士掌握暴力防范技巧.精神科女护士较精神科男护士更易遭受暴力行为在身体性袭击(χ2=9.611)、遭遇患者或家属打砸(χ2=4.085)、和被威胁(χ2=5.172)等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1.8%的人认同医院暴力事件越来越多;83.0%的人认为不信任家属,对家属感到恐惧;74.6%的人认为经常失眠、伴有焦虑,但男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缺乏掌握工作场所暴力攻击的知识,大部分护士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并且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女护士),为管理者提供一定依据,以制定相应对策,降低工作场所暴力.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士正念水平在职业倦怠感和主观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为护士的培训和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护士12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护士职业怠倦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 急诊科护士的正念水平得分为(54.15±12.41)分,职业倦怠感得分为(23.25±4.31)分,主观幸福感得分为(9.28±2.03)分,护士正念水平、主观幸福感和职业倦怠感呈负相关(r=-0.747, P<0.001;r=-0.718,P<0.001),正念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843,P<0.001),急诊科护士正念水平在职业倦怠感和主观幸福感间起部分中介效应。 结论 急诊科护士的正念水平在职业倦怠感和主观幸福感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护理管理者可通过对护士进行正念培训来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感,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与护士工作压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护士遭受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情况,探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工作压力的影响。方法使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调查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工作至少1年的946名护士,了解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情况和护士的工作压力水平。结果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总发生率为55.07%。遭受暴力组护士的工作压力及5个维度得分较未遭受暴力组的护士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心理暴力组护士工作压力得分明显低于其他组的护士,心理+身体+性暴力组护士的工作压力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组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士在医院工作场所遭受暴力的风险较高,对护士的工作压力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减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