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构建广西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广西中医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框架,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构建广西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5.24%、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1、0.878,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83、0.304(均P<0.01)。最终构建的广西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0项、三级指标59项。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广西中医医院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为广西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中医护理门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为系统、科学、客观监测及评价中医护理门诊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onabedian作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和小组讨论形成条目池,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36名专家进行3轮函询,最终确立中医护理门诊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结果:3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收回率均达到95%以上,3轮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0、0.824、0.843;3轮咨询后变异系数为≤0.23,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254~0.276。最终确定的中医护理门诊护理质量指标包括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42项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中医护理门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内容科学、全面,可信度高,为中医护理门诊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胜任力构建适合中医院护士岗位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中医院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组织中医护理层级教育、培训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通过文献分析、理论研究、半结构式访谈拟定中医院护士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初稿;对34名中医护理专家运用Delphi专家函询法进行3轮调查,验证并修正评价指标体系,结合AHP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赋值平均分配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经过3轮问卷函询,均有效回收,最终确立了一套由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30项)组成的中医院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其中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知识0.1010、技能0.2083、能力0.6427、特质0.0480;二级指标权重在0.0189~0.2188之间;三级指标排名前十的指标为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规、辨证施护、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常见中医基础操作技术、优势病种临床路径、膳食护理、专科专病的中医健康教育路径、给药护理、人际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结论:基于胜任力构建的中医院护士岗位核心能力评价体系操作性强,能够科学反映中医院护士的核心能力,对中医护理管理及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蒙医萨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体现蒙医专科护理特点,提升专科护理质量,促进专科护理发展。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及焦点式访谈法,结合蒙医医院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初步设立萨病蒙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后,运用德尔菲法对内蒙古、辽宁、青海、新疆、吉林5个省的蒙医护理专家就对萨病蒙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进行函询与论证。结果:通过两轮函询与2次论证最终构建了蒙医萨病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其中8项一级指标,38项二级指标。结论:蒙医萨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专家积极性、权威程度及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对指标评价结果的一致程度均较高,显示评价指标体系的可信程度较高,为解决蒙医萨病护理质量评价提供了可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德尔菲法构建尘肺病患者以心理干预为主导的护理策略。方法:采用住院患者预调查、访谈法和文献资料法,构建尘肺病患者以心理健康干预为主导的护理策略的框架内容,采用德尔菲法于2021年3月至2021年6月对16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结果:两轮专家函询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咨询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权威程度为0.88(> 0.7)。第二轮函询条目重要性变异系数(CV)为0~0.29,条目可行性CV为0~0.28,均<0.03;条目重要性和可行性的肯德尔协调系数(W)分别为0.360和0.424,且P <0.01。确定的尘肺病患者心理干预护理策略方案指标体系有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结论:采用德尔菲法构建的以心理干预为主导的护理策略能够为尘肺病患者的个性化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万彩霞  叶然 《中医药导报》2020,26(1):136-138,141
目的:构建适用于高等中医院校护理本科生骨伤科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选取3名骨伤科护理专家和5名护理教育管理者,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初步确定指标草案,再次经过27名专家评定后根据权重分析结果确定指标体系。结果:第一轮、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3.3%、100%,第一轮专家权威程度系数(Cr)为0.796,第二轮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67。最终确定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1项,三级指标35项。结论:初步形成了高等中医院校护理本科生骨伤科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合理专业地评价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阳虚体质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改良德尔菲法筛选阳虚体质干预效果评价指标,经过两轮咨询对指标重要程度进行评估,并对专家的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协调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两轮函询专家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7.5%、100%;专家权威程度为0.76;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251、0.217,专家意见趋于集中,肯德尔和谐系数W(Kendall''s W)协调性检验显示专家具有一致性(P<0.01);最终构建的阳虚体质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主观指标9项,客观指标3项。[结论] 通过改良德尔菲法构建的阳虚体质干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较为理想,可为调体干预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德尔菲法构建儿童支气管哮喘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量化工具,促进儿童支气管哮喘护理质量的提高。方法 成立研究小组,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访谈和专家会议等步骤拟订待选指标。选择3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护理管理、儿科呼吸护理、儿科呼吸医疗专家参加函询。指标剔除标准:赋分均数<4分,或满分率<50%,或变异系数>0.25。专家积极系数通过问卷有效回收率体现,权威系数用判断依据系数和熟悉程度系数的平均值体现,所有专家对指标的协调程度用Kendall W协调系数体现。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结果 28名专家有效完成2轮函询。首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3%;专家熟悉程度系数为0.82,判断依据系数为0.90,权威系数为0.86;Kendall W协调系数为0.34,一致性检验χ2=526.94,P<0.01。第二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专家熟悉程度系数为0.84,判断依据系数为0.94,专家权威系数为0.89;Kendall W协调系数为0.52,一致性检验χ2=427.45,P...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方法:依据医疗质量三维理论,运用Delphi法,确立各级指标的结构、内涵及其权重,构建评价体系。结果:共进行两轮专家函询,构建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括8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并确立了各级指标的权重。一级指标的权重的排序分别是:中医护理管理、中医护理人力资源、布局与设备。二级指标中“科室中医护理文化建设”“中医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中医护理仪器设备”具有较高的权重值。结论:本研究通过两轮专家函询,最终得出了一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为临床护理管理者和临床执行者评价该阶段中医护理质量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严莲  龙训莲 《中国中医急症》2023,(2):343-347+355
目的 建立中医院校本科护生急危重症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中医院校本科护生急危重症临床能力的培养提供考评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文献、专家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评价指标大纲,运用德尔菲法(Delphi)对构建指标进行2轮专家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再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检验得出指标的信度,通过内容效度指数(I-CVI)、结构效度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效度。结果 28位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46,判断系数0.921,熟悉程度0.771;两轮问卷的回收率均为93%,共回收有效问卷28份,1级、2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74和0.256(P <0.05),专家咨询的协调程度较好,形成6项1级指标,根据权重值排序为急危重症护理实施能力、医学理论知识、中医护理实施能力、职业综合素质、护理文书书写、科研思维,18项2级指标,27项3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中医院校本科护生急危重症临床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条目专家意见集中,协调程度好,重要性评分结果有效,信效度好,可为中医院校本科护生急危重症临床能力的培养提供考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5.
羌蓝汤解热作用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兔iv内毒素后,在体温升高的同时血浆cAMP含量与血清IL1、IL6水平显著升高。家兔ig20g/kg羌蓝汤可以抑制内毒素的致热作用,在解热的同时也抑制血浆cAMP含量以及血清IL1、IL6活性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黄芩与黄连按不同比例配伍时,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溶出率的变化规律,以探讨传统药对黄芩配伍黄连对有效成分煎出的影响。方法:根据临床常用方剂黄芩与黄连的配伍比例,选择按1:0、1:1、1:2、1:3、2:1、2:3、3:1、3:2、0:1等9个比例分别配伍,水煎煮回流法提取,经分离精制,制得各供试品,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比较色谱指纹图谱,考察主要成分黄芩苷、小檗碱的相对峰面积变化与配伍比例的关系。结果:黄芩与黄连按不同比例配伍后主要成分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各有不同的影响,黄芩苷溶出率与黄芩比例成非线性关系,盐酸小檗碱溶出率与黄连比例亦成非线性关系,黄芩的最佳配伍比例是3:1,黄连的最佳配伍比例是1:3。结论:按不同比例配伍黄芩、黄连合煎过程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溶出率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7.
运用数字化色谱指纹谱技术设计中药复方专利技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药复方是中医学的精髓,但目前专利法的设置以及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格式不利于中药复方的技术保护。数字化色谱指纹谱将色谱峰的定位和峰面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表达,不仅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一个组合物的内在总体情况,亦能较完整地反映出复杂中药复方产品的化学组成特征。作者认为,数字化色谱指纹图谱技术不仅能准确反映中药复方的整体质量状况,也可用于中药复方专利中技术特征的描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按摩对亚健康状态改善的临床效果,探索非药物治疗亚健康状态的方法。方法:将120例心理性亚健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中药治疗和心理行为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按摩调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为76.67%,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对疲劳乏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不集中、肌肉酸痛、焦虑5项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按摩可以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20.
不同剂型去甲斑蝥素肝脏注射急性毒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昌全  郑晓梅  李柏 《中成药》2000,22(10):715-717
目的:比较去甲斑蝥素缓释注射课题与普通注射液肝脏注射的急性毒性、为缓释剂型的临床肝脏注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小鼠及18只大鼠各随机分为3组,分别肝脏注射等量去甲斑蝥素缓释溶液,普通水剂及药物缓释辅料泊洛沙姆407溶液,观察小鼠行为状态、生存情况及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注射去甲斑螯素缓释溶液组小鼠死亡率低于普通水溶液组;泊洛沙姆407小鼠肝脏注射的LD50〉625mg/kg,缓释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