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脑海绵状血管瘤CT MRI影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结合海绵状血管瘤的病理改变 ,分析其 CT、MRI表现特点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15例脑海绵状血管瘤资料 ,其中 CT 9例 ,MRI 6例 ,CT加 MRI检查 12例。结果 :海绵状血管瘤 CT特征性表现为平扫示类圆形高或稍高密度病灶 ,多数为不均匀 ,常伴钙化、出血。MRI特征性表现为 T1WI大部分呈等或稍高信号区 ,T2 WI一般为不均匀高信号区 ,病灶周围可见低信号环影。结论 :CT能良好显示海绵状血管瘤出血、钙化的特征 ,显示效果 CT优于 MRI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I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海绵状血管瘤18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海绵状血管瘤位于幕上12例,幕下脑干6例,18例病灶有出血1例;MRI检查T1加权像病灶显示为短T1高信号,周边为轻度低信号影;T2加权像病灶中央呈高低混杂信号影,周边为低信号环;增强有轻度强化或无强化;CT平扫为斑片状不规则形高0密度影。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综合MRI及CT表现可明确诊断,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方面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3.
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瘤(CA)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A的MRI表现。结果:15例CA共检出19个病灶。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多见(13例)。CA的MRI平扫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号9个,高信号7个,混杂信号3个;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6个病灶周围伴有低信号环,无占位效应;MRI增强扫描无或轻度增强。15例CA行3D-TOF MRA均未见异常血管影。结论:CA的MRI表现有特征性,MRI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MRl表现,评价MRl对脑内C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倒经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脑内CA患者的临床及MRl图像资料,并总结其MRI表现特征。结朵病灶形态呈结节状、桑葚状、类圆形,边界清晰,均无明显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2个病灶TlWI、T2~qI呈高信号,周围呈低信号环.13个病灶其核心T1w1、T2WI,呈筛网状高等低混杂信号,周围绕以低信号环或条片状低信号,1个病灶T1W1、T2WI均呈低信号,DwI显示病灶为结节状低信号或病灶中间杂有高信号的不均匀黑色低信号,SWI显示病灶呈扩大的低信号或瘤巢高信号,周边呈扩大的铁环征,2例增强扫描病例,呈轻中度强化,2例做了3D-TOFMRA,瘤巢呈高信号,未见有流空血管影。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MRI能对其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MRI表现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MRI扫描的影像所见。结果 38例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8~69岁。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3例行增强扫描,9例行MRA检查。38例共发现病灶45个。T1WI呈低或等信号8个,呈高信号12个,呈高等低混杂信号25个;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3个,呈中高周低信号21个,呈等或高信号8个,呈低信号3个,8个病灶周围出现脑水肿。7个病灶有占位征象。结论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较典型MRI表现,MRI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谢红锋  陆健美  王小乐 《海南医学》2013,24(24):3647-3649
目的探讨低磁场MRI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诊断的图像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8例CA患者的MRI扫描资料,了解其影像学特点,提高MRI对CA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28例均为单发病灶,病灶部位主要位于幕上、幕下;MRI检查有19例T2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15例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13例病灶内部有"爆米花"样低信号,所有病例"铁环征"显示清晰,增强扫描有少数病灶有轻度强化;MRI检出脑外病灶2例,分别位于鞍旁及颅窝,T1表现椭梭状或哑铃状长信号,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均有均匀强化。结论 CA的低磁场MRI图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可借助T1W1及T2W1信号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 MRI 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病人进行 MRI 检查,回顾性分析他们的 MRI 征象及与病理状态的关系。结果:脑海绵状血管瘤的 MRI 表现具有特异性,呈爆米花样或桑葚状、结节状高低混杂信号并伴有 T2WI 周围低信号环是其特征性表现,T2*及 DWI 可以增加病灶的检出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MRI 平扫并结合 T2*或 DWI 序列对准确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脑海绵状血管瘤病人进行MRI检查,回顾性分析他们的MRI征象及与病理状态的关系。结果: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异性,呈爆米花样或桑葚状、结节状高低混杂信号并伴有T2 WI 周围低信号环是其特征性表现,T2*及DWI可以增加病灶的检出特异性和敏感性。结论:MRI平扫并结合T2*或DWI序列对准确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脊柱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脊柱海绵状血管瘤的T1WI、T2WI、STIR及Gd—DTPA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40例53个病灶T2WI全部呈长T2信号于STIR序列信号进一步增高。48个病灶T1WI呈短T1信号(90%),5个病灶呈等T1信号(10%)。11个病灶于T1WI序列和他WI序列见栅栏纵行样低信号影(栅栏征)。10例增强扫描患者,病灶呈轻至中度均匀强化,延迟20分钟扫描呈均匀强化表现。结论:MRI在脊柱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上有明显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0.
低场强磁共振成像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附1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扫描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低场强磁共振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票 13例中男9例,女4例,年龄8~60岁,平均年龄29岁。其中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0例行增强扫描,3例行MRA,2例行DsA检查,5例经半年以上复查病灶影像无变化。13例中发现18个病灶,5个在T1WI上呈等信号,4个为高信号,9个为混杂信号;在T2WI上18个病灶均为不均匀高信号,于抑水序列(FLAIR)所有病灶均呈高信号,梯度回波序列(T2WI)发现9个病灶有低信号环,多数病灶无灶周水肿及占位征象。结论 低场强磁共振扫描可正确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脑膜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了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硬脑膜海绵状血管瘤的头颅平片、CT、MR以及脑血管造影表现。结果硬脑膜海绵状血管瘤的典型影像学特征是:MR扫描T2W1出现明显而均匀的高信号.3例均有此征象。CT扫描难以和脑膜瘤鉴别。头颅平片对本病诊断意义不大。结论磁共振扫描是硬脑膜海绵状血管瘤最有效的诊断方法,明确诊断后可先行放射治疗再手术,以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15例,重点分析肿瘤的好发部位、大小形态及MRI扫描与增强扫描的信号特点.结果 在本组病例中,桥小脑角区8例,鞍旁2例,斜坡区2例,枕骨1例,侧脑室三角部、第四脑室各1例.肿瘤在T1加权像上呈不均匀低信号,T2加权像、FLAIR图像上呈不均匀高信号,所有病例均行增强扫描,肿瘤均无强化.结论 典型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检查可以作出准确诊断,并能与其他类似的颅内囊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郭飞  王中秋  谢宗玉  孙景秋 《实用全科医学》2009,7(4):418-419,F0003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MRI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对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神经节细胞胶质瘤、蛛网膜囊肿等进行鉴别,重点研究DNT的发生部位、形态特征、MRI信号特点、强化方式等情况。结果11例患者的病灶均局限于皮层或以皮层为主,呈长T1长1、2信号,FLAIR及DWI像呈等低信号;病灶以额顶叶最多见;7例病灶形态呈典型的“三角征”;11例患者肿瘤内均见到多发囊变区及等信号分隔;9例瘤周无水肿,无占位效应;增强扫描2例有强化。结论大部分DNT其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表现为皮层内三角形长T1长舵信号,内有等信号分隔,无占位效应,多数不强化。当病变缺乏特征性表现时,诊断较为困难;特殊胶质一神经原成分是DNT的组织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CT、MRI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MRI检查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CT检查15例,平扫14例,平扫加增强扫描12例。20例均行MRI检查。结果:本组20例检出21个病灶,其中1例有2个病灶,其余为单发;脑内14个,直径1.0~5.1cm,脑外7个,直径0.5~2.2cm;类圆形14个,不规则结节状5个,分叶状2个;边界清晰19个,不清晰2个。CT检出8个病灶,平扫多数病灶显示为高密度,少有囊变,病灶无占位效应或占位效应轻微,病灶可发生钙化且呈斑点状,并位于病灶中心部,病灶强化多为不均匀性增强;MRI检出21个病灶,T1WI呈略低或低等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病灶周围可见由出血所致含铁血黄素沉着而形成的环状低信号包绕。结论:MRI对病灶的显示较CT优越,CT和MRI结合检查是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9例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接受MRI检查,比较T2WI—TSE及SWI序列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情况。结果1.T2WI—TSE序列共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81处,SWI序列共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292处,SWI序列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比例显著高于T2WI—TSE序列(P〈0.01)。2.在铁环征的显示中,T2WI—TSE序列显著高于SWI序列(P〈0.01)。SWI序列显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平均径线显著高于T2WI—TSE序列(p〈0.01)。结论SWI序列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十分敏感,可以清晰显示其影像学特征,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儿童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Xie J  Ma Z  Luo S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6):407-409
目的:探讨儿童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1990-2000年11年间收治的儿童脑内海绵状血管瘤30例,其中手术27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30例患者以病灶反复出血所致癫痫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症状。MRI显示为以混杂信号或高信号为主,T1像特别是T2像瘤周可见环状低信号影,手术患儿预后良好,结论:MRI是目前诊断和随访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最佳检查手段,手术是治疗儿童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MRI对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CA)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我院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硬膜外CA4例,分析其MRI表现。结果:颈胸段3例,上胸段1例。T1WI等信号2例,高信号2例;T2WI均呈高信号。显著强化3例,轻度强化1例。结论:MRI可清楚显示硬膜外CA的形态、大小和信号特征。MRI是硬膜外CA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眼眶炎性假瘤眶外侵犯的途径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眼眶炎性假瘤眶外侵犯并经活检证实的9例患者MRI及CT表现。9例患者均进行了眼眶MRI检查,其中3例同时进行了增强CT扫描。结果 1例直接向前侵犯眶隔前软组织;其余8例向后蔓延者均通过眶上裂,其中1例同时经视神经管向后蔓延,另1例通过眶下裂蔓延。病变向后侵犯海绵窦6例,其中两例同侧海绵窦段颈内动脉被病变包绕并狭窄;单独或同时侵犯中颅窝7例;翼腭窝及颞下窝累及1例。眶外病变在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上呈稍低或低信号,增强后有中等度至明显强化。3例增强CT显示眶外病变呈高密度,病变形态及范围分别与其MRI表现类似。结论眼眶炎性假瘤可以发生眶外蔓延,眶上裂是最常见的眶外蔓延途径,海绵窦及中颅窝是两个最常见的累及部位。MRI和CT对眼眶炎性假瘤眶外蔓延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正确诊断率;方法: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征象;结果:本组定位、定性诊断分别为100%、80%;结论: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准确性非常重要,MRI检查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