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延汉 《临床医学》2016,(12):90-91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术在原发性小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原发性小肝癌患者96例,均在CT引导下实施射频消融术,进一步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肿瘤直径<2.5 cm组缓解率与完全缓解率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AF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93,P<0.05)。经30 d随诊,无患者有肝功能恶化情况发生。经随访,由于肝功能衰竭、肝功能恶化或并发其他脏器衰竭等原因死亡共8例,总病死率为8.33%。出现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5.21%。结论对于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术治疗有显著疗效,此术式操作简单、创伤少、术后并发症低、恢复速度快;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2.
总结20例经B超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治疗准备;治疗中密切配合;治疗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对疼痛的观察及护理,重视出院指导。20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近期疗效满意,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3.
王惠婷 《天津护理》2009,17(4):205-206
总结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28例肝癌患者的护理,术前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支持护理、药物护理以及对症护理,可保证预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肝癌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护理能力及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相关知识掌握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癌射频消融术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加速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癌患者的疼痛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行RFA治疗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介入科常规护理,采用凯纷常规镇痛治疗,疼痛评分增加或有爆发痛时遵医嘱应用曲马多、吗啡类药物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术后24 h、术后48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至术后24 h一阶梯、二阶梯及术后48 h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RFA治疗的肝癌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减少镇痛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实施全面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宣传片、图片、发放资料、个别指导、成功病例现身说法等方法对42例患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结果:42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未发生腹腔内出血,肝区疼痛明显缓解或消炎。1年后存活率83.33%。结论:健康教育使肝癌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保持良好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No-touch射频消融技术(No-touch radiofrequency ablation,No-touch-RFA)治疗小肝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许昌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小肝癌患者68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No-touch组(n=32)与传统射频组(n=36)。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随访2年,记录患者的总生存期、无瘤生存率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 FP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AF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TBIL、Alb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touch组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75%、87.50%,传统射频组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56%、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ouch组1年、2年无瘤生存率为84.38%、71.88%;传统射频组1年、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67%、4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ouch组与传统射频组的1年复发率分别为15.63%、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touch组与传统射频组的2年复发率分别37.50%、5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ouch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传统射频组为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touch-RFA技术与传统射频消融技术均能降低AFP水平,而No-touch-RFA技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四化"体位管理模式在肝癌射频消融术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四化"体位管理模式实施前(2017年1月—2017年9月)和实施后(2017年10月—2018年6月)于医院行射频消融术干预的肝癌病人各30例纳为研究样本,实施前后肝癌病例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射频消融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化"体位管理模式,即流程化、个性化、人性化、专业化体位管理,对两组干预后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肝癌射频消融术病人干预后心理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术时生理不适发生率、体位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四化"体位管理模式对肝癌射频消融术病人进行干预,可改善该类病人身心舒适度,降低体位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李玉姝  芦芳杨莉 《现代护理》2006,12(27):2557-2558
目的观察肝癌开腹射频消融术(IRFA)与常规肝癌切除术后临床护理的异同点,以便进行针对性护理。方法90例肝癌患者分2组,其中开腹射频消融术42例为观察组,常规肝癌切除48例为对照组;分别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肝癌开腹射频消融术较常规肝癌切除术并发症少、损伤小,恢复快,有显著性差异,除黄疸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术后2组发热、出血、腹水、胸腔积液人数,下床、肛门排气、住院天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IRFA术也有不同的并发症即血红蛋白尿,临床医疗护理不能忽视。结论肝癌开腹射频消融术拓宽了治疗肝癌的范围,其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但其并发症的观察还要不断总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射频消融术(LRFA)治疗特殊部位肝癌的疗效。方法 2011年5月至2014年4月对26例肝癌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LRFA。肝癌位于特殊部位(如癌灶毗邻膈顶区、肝门区、胆囊、结肠、胃和突出肝包膜等);26例共35个肿瘤,肿瘤最大直径2~5cm 20例,最大直径5~8cm 6例。结果 26例均完成LRFA,单个病灶射频消融时间为28~45min,手术时间为56~130min,出血量为10~50mL。术后均未见胆管狭窄、胆漏、胆囊损伤、肝功能衰竭、胃肠道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肿瘤完全坏死率达91.43%。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46%、57.69%、38.46%。结论 LRFA具有简单、安全、微创、疗效可靠的特点,对特殊部位的肝癌有着可治疗性及特别的优势,术野清晰,穿刺点准确,并发症少,并可动态地观察肿瘤的消融过程,使肿瘤消融更彻底,减少肿瘤残余导致病情快速进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不可切除肝癌的射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射频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5月至2008年11月引进Cool-tip冷循环超能射频治疗仪对不可切除肝癌(原发和转移)43例78个病灶在B超引导下施行了射频消融治疗.其中开腹单纯射频治疗15例,开腹肝癌切除+射频6例,开腹射频+乙醇注射5例,经皮射频治疗17例.均按需一次单针多点顺次穿刺布针方法 完成,最多布针5针,平均2.1针;单灶最大径7 cm,平均2.5 cm;单例最多病灶6个,平均1.8个.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CT和B超或MRI诊断,其中原发性肝癌18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12例,转移癌13例;43例全部得到随访,术后定期甲胎蛋白、B超和(或)CT检查,最长随访时间28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前AFP增高20例,术后3个月内全部恢复正常;2例CT发现可疑针道和周缘残留,6例随访过程出现肝脏新的转移灶;1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后出现胃肠道瘘入皮下,并于3月后死于多发转移;1例死于开腹射频消融治疗后持续腹腔出血,1例死于开腹肝切除+射频消融治疗后腹腔出血和感染,3例于随访过程中死于多发转移(该3例平均生存时间6个月).结论 B超引导的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患者痛苦小、恢复快,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肝癌局部治疗方法 ,可以作为切除手术的重要辅助手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射频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5月至2008年11月引进Cool—tip冷循环超能射频治疗仪对不可切除肝癌(原发和转移)43例78个病灶在B超引导下施行了射频消融治疗。其中开腹单纯射频治疗15例,开腹肝癌切除+射频6例,开腹射频+乙醇注射5例,经皮射频治疗17例。均按需一次单针多点顺次穿刺布针方法完成,最多布针5针,平均2.1针;单灶最大径7cm,平均2.5cm;单例最多病灶6个,平均1.8个。结果所有患者均经CT和B超或MRI诊断,其中原发性肝癌18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12例,转移癌13例;43例全部得到随访,术后定期甲胎蛋白、B超和(或)CT检查,最长随访时间28个月,最短1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前AFP增高20例,术后3个月内全部恢复正常;2例CT发现可疑针道和周缘残留,6例随访过程出现肝脏新的转移灶;1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后出现胃肠道瘘入皮下,并于3月后死于多发转移;1例死于开腹射频消融治疗后持续腹腔出血,1例死于开腹肝切除+射频消融治疗后腹腔出血和感染,3例于随访过程中死于多发转移(该3例平均生存时间6个月)。结论B超引导的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患者痛苦小、恢复快,是一种有效安全的肝癌局部治疗方法。可以作为切除手术的重要辅助手段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超声用于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射频治疗大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图像监控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射频(RFA)治疗大肝癌(直径〉5cm)肿瘤时的作用。方法利用HIFU联合RFA治疗大肝癌患者76例,观察肝癌组织术中、术后超声图像的变化,并对照手术前后腹部MRI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IFU及RFA治疗时,可见超声灰阶增强,术后随访癌灶血流减少或消失,术后MRI显示治疗靶区坏死明显,坏死区与超声定位治疗靶区相一致,提示超声定位及监控准确,周围邻近脏器未见损伤。结论超声是目前HIFU及RFA治疗大肝癌时较好的定位及治疗监控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中腹腔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radie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小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7例肝癌患者共25个病灶在术中腹腔镜超声引导下穿刺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结果 23个病灶术后1个月经超声造影和增强CT或MRI复查显示病灶完全坏死;2个病灶术后1个月复查显示病灶部分坏死,经过进行第2次治疗,其后1个月复查显示病灶完全坏死。现15例患者健在,生存期在5~22个月之间,仍在随访之中。结论术中腹腔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小肝癌的疗效良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射频消融在原发性肝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肝癌患者谋求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阜阳市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射频消融辅助下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治疗前后甲胎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825,P0.0001),随访1年患者的生存率为78.3%。结论射频消融辅助下的肝癌手术在临床实践对肝癌患者尤其是晚期肿瘤伴肝内转移瘤无法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可靠、安全性高、创伤性相对较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为肝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的实施对行射频消融术的肝癌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选取行射频消融术的40例肝癌患者,分为行健康教育A组和未行健康教育B组。另选取在我院行体检的健康人群lO人作为对照,对照组均未有肝、肾、心脏疾患。运用全自动免疫定量生化仪检测对照组和A组、B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血中AFP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AFP的检测结果(10.8±4.6)μg/ml,A、B两组术前AFP检测结果为(471.7±28.0)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A组AFP水平为(9.3±4.8)μg/ml,B组AFP水平为(17.6±6.9)μ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P的表达有诊断肝肿瘤的作用,健康教育的实施对行射频消融术的肝癌患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联合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价值。方法2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均行肝脏三期CT和MRI检查,共56个病灶。对21个直径〉3cm的肝内病灶行外科手术切除,35个直径〈3cm的肝内病灶使用术中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以影像学检查结果判断病灶是否消融。结果射频消融肿瘤的平均时间较外科手术切除肿瘤的时间短。术后1个月肝脏三期CT/MRI复查显示35个病灶完全消融。在射频消融术中除治疗初期消融的5个病灶出现针眼出血外,余未见邻近组织损伤、胆漏等严重并发症,未出现治疗相关的死亡。结论外科手术联合术中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多发性肝癌是一种方便、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冷循环射频消融技术(RFA)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肝细胞癌患者行RFA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以及Treg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试剂盒(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有显著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后的CD4+、CD8+、Fox P3比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的下降(P0.01)。结论 RFA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肝细胞癌患者的肝功能,并且对患者的Treg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肝癌肺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集束电极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对肝癌、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肝癌及21例肺癌患者RFA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与RFA术前比较,肝癌、肺癌患者术后1 d CD3+、CD4+、CD8+和CD4+/CD8+无明显变化;术后1周CD3+、CD4+、CD8+和CD4+/CD8+均升高,除CD8+外,其他3项指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RFA术前相比,肝癌、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在术后1 d无明显变化,术后1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