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及观察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静脉输液渗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法,实验组采用马铃薯切片外敷法.并对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后局部肿胀、疼痛消退,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临床采用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所致局部组织肿痛具有显著疗效且取材方便,方法 简单,省时省力,适用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2.
鲜芦荟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渗漏性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声荣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5):661-661
外周浅表静脉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因各种原因而致药物渗漏到血管周围组织,临床并不少见,轻者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重者可损伤神经肌腱,甚至造成组织坏死导致肢体功能丧失,给患者带来经济负担和身心痛苦,甚至酿成医疗纠纷.2003年10月~2005年10月,我们采用芦荟外敷治疗静脉渗漏性损伤患者25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新鲜马铃薯片对液体外渗所致局部组织肿胀的疗效.方法 将48例静脉输液渗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新鲜马铃薯片外敷及50%硫酸镁湿敷治疗.并对两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新鲜马铃薯片外敷静脉输液所致液体渗漏效果优于50%硫酸镁湿敷. 相似文献
4.
外周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药物治疗的一个普遍而重要的途径,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会发现由于输液外渗而导致急剧的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反应,表现为肢体局部急剧肿胀、胀痛、皮色改变,皮下出现条索状硬结等,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休息。 相似文献
5.
覃东玲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0,22(3)
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疾病治疗及抢救中一项基本操作,是护理工作中一项基本功。由于新生儿头皮松弛,静脉细小、浅表、管壁薄、易外渗[1]等特点,使操作技术难度增加。本着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操作技术成功率之目的,通过202例新生儿头皮静脉输液方法进行分析及探讨。1 临床资料选择1993年1月~1999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日龄在出生2h~28天,平均15天。其中男112例,女90例;早产儿68例,新生儿肺炎72例,新生儿肠炎4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5例,其它病种15例,共2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8例,实验组104例。2 操作方法2.1 用物准备 输液管1付…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70%以上的住院患者需要接受静脉治疗.在静脉治疗过程很容易引起液体渗漏,轻者引起组织水肿,重者引起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影响了治疗效果,增加了住院时间.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及时有效地治疗静脉输液渗漏所致组织水肿,自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本科采用新鲜马铃薯片联合50%冰硫酸镁外敷治疗输液渗漏所致的组织水肿,并与同期50%硫酸镁湿热敷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鲜芦荟外敷配合热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玉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7):839-839
目的 观察鲜芦荟外敷配合热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方法因输入血管活性药、脱水药及浓度高、刺激性较强药物药液溢出血管外引起局部肿胀的患者6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鲜芦荟外敷配合热敷,对照组用硫酸镁湿敷。结果实验组显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显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鲜芦荟外敷配合热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方法简便、经济、有效,值得临床护理工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多数病人合并一侧肢体瘫痪,严重可出现昏睡及昏迷等意识障碍.脑梗死急性期患常给予静脉输液,以改善脑部循环,保护脑细胞,预防与治疗并发症.由于患在急性期需输注的药物较多,输液时间较长,故发生静脉渗漏和静脉炎的几率较高.急性脑梗死患常伴有意识障碍或烦躁不安等症状,以往护理人员为了方便管理,习惯采用患侧肢体输液.目前关于输液的侧别与静脉渗漏及静脉炎之间关系的研究报道较多,但结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马铃薯片外敷治疗注射后局部肿胀、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试验组采用新鲜马铃薯片外敷;对照组采用紫草油外擦,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外敷后6h、24h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外敷治疗后6h、24h局部组织肿、痛消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用新鲜马铃薯片外敷治疗静脉输液所致局部组织肿痛具有显著疗效,且取材方便,方法简单,省时省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冬青注射液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建芳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4,26(4):568-569
目的 探讨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有效方法 ,及时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 将 5 0例静脉输液外渗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2 5例 ,实验组给予冬青注射液湿敷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 5 0 %硫酸镁湿敷 ,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 (10 0 %)高于对照组 (76%) ,χ2 =4.73 5 ,P <0 .0 5。结论 冬青注射液湿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 5 0 %硫酸镁湿敷 ,操作简单易行 ,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套管针在静脉切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套管针在静脉切开术中的应用。方法:对52例静脉穿刺失败的危重患者,采用静脉切开后直视下进行套管针穿刺。结果:52例均置管成功,建立了可靠的输液通道,未出现套管脱落、渗漏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在静脉切开术中使用套管针穿刺代替常规的硅胶管置入法可起到简化操作、缩短时间、减少并发症等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门诊输液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状况,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50例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并总结护理经验,应用于临床。结果:门诊输液反应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护理密切相关,通过改善护理可以明显降低门诊输液反应的发生率。结论:引起门诊患者输液反应的护理因素多数属于可控制性的,采用适当的措施可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皮下泵(肝动脉加门静脉灌注)化疗对原发性晚期肝癌的价值。方法将本院1996年~2002年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3组:Ⅰ组20例,行肝动脉加门静脉灌注化疗;Ⅱ组16例,行肝动脉灌注化疗;Ⅲ组14例,行门静脉灌注化疗。3组化疗方案、剂量和间隔时间均相同。结果3组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70.0%,50.0%和28.6%。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5.0%。45.0%;56.3%,31.2%;50.0%,28.6%。结论肝动脉加门静脉双泵灌注化疗治疗原发性晚期肝癌疗效优于单独门静脉化疗;而与单独肝动脉插管化疗的效果比较无差异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ICC(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11月我院新生儿科接诊的60例患儿纳入本研究,作为观察组。将2013年9月~2015年1月我院新生儿科接诊的60例患儿纳入本研究,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观察组予PICC输液。观察导管留置时间、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21.04±6.33)d,对照组为(3.14±1.47)d,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t=17.009,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8.33%(59/60),对照组为91.67%(55/60)。两组穿刺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07,P=0.09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使用输液泵输注生长抑素治疗胰腺炎的效果。方法对10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使用生长抑素治疗并按榆注方式不同分为输液泵组(观察组)54例和人工调速组(对照组)50例。观察两组病员治疗效果、输液速度改变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员血淀粉酶、血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及腹部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输液速度改变发生率低(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结论使用输液泵持续输入生长抑素治疗胰腺炎,对维持有效血药浓度,迅速缓解病情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有效减少病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一次性使用聚丙烯输液袋和聚氯乙烯输液袋的致突变作用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应用Ames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研究两种输液袋的致突变作用。【结果】在Ames试验的TA97、TA98、TA100和TA102四个标准菌株±S9mix条件下,两种输液袋在0.5~500.0μg/皿浓度范围内均未诱发菌株回变菌落数明显增加。5.0 mg/kg、10.0 mg/kg和20.0 mg/kg各剂量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未见明显增加(P>0.05)。【结论】该试验条件下,一次性使用聚丙烯输液袋和聚氯乙烯输液袋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腰大池穿刺+输液泵控制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腰大池穿刺+输液泵控制脑脊液持续引流,观察头痛缓解时间、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腰大池穿刺+输液泵控制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单纯内科治疗组,未发生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腰大池穿刺+输液泵控制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操作简便易行、疗效可靠、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