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代医学诏令及其对宋代医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医学诏令是中国古代皇帝发布的关于医学政策和医学活动的最高命令与行遣文书,具有最高权威性、命令性和强制执行性的特点。由于医学一直被古代中国当作“仁政”来看待,所以医学的兴衰与皇帝和政府对医学的关注与重视紧密相关。宋代,医学诏令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一是数量众多;二是内容丰富且发生显著变化;三是部分诏令成为国家补充的法律。从这些诏令中可以看到:与国家统治关系密切的医学,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巫及巫术在宋代民间的医疗活动中普遍存在,治病尚巫之风盛行影响了正统医学的发展,巫术的流行更是破坏了中央对地方的权威统治,统治者开始颁布了一系列禁巫诏令。在禁巫活动中,针对民间治病尚巫之风,地方官员做出了部分兴医的举措,一是收集验方编颁方书,二是教导百姓以医药、刊刻宣传正统医学知识,三是教导巫医以方药针技、强制改业为医。此列措施不仅促进了宋代医学在地方州县的传播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中央在地方医学教育制度的建立与改革。  相似文献   

3.
略论宋代医学考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学宝  郑洪 《中医教育》2005,24(5):74-77
宋代,政府高度重视医学教育与考试,医学考试被纳入科举考试范畴,其考试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命题突出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查,题型日益规范化.政府考试的指挥棒功能,有力地促进了儒医的出现、运气学说的流行和<伤寒论>学科的崛起.  相似文献   

4.
宋代以其特殊文化著称于世,江西以其独有的地理和人文创造了自己的医学特色。本文从地理角度探讨江西医学在宋代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我国古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医学教育得到了社会足够的重视和全面发展,并在中国古代医学教育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该篇论文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宋代医学教育兴盛的原因,展现了宋代社会文化的独特风貌,也为进一步了解、研究宋代的文人通医现象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巫、医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巫医的地位有所下降,医学的地位有所上升,但巫术始终在民间蔓延繁衍,并带来一定的社会危害.该篇论文对宋代前后巫、医的社会地位进行了比较探讨,分析并揭示了宋代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政府对待巫、医的态度和措施关系密切,为进一步研究宋代儒医现象开拓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文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医学的价值得到政府的重视,大批文人广泛涉猎医学领域,他们积极编撰方书,或者参与政府组织的修订医学典籍的工作,甚至还能为别人治病,对推动祖国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文士尚医、习医盛况形成的原因,为后世了解宋代的社会文化,以及文人、医者在宋代的生存情况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史华 《中医药文化》2007,2(2):44-45
在中国医药学发展的历史上,宋朝是一个临床各科成果卓著、医学理论推陈出新的高峰时期。而这一医药学高峰的形成,又是当时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本文主要讨论宋王朝统治下的佛教界对当时医药学活动的参与以及对医药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宋代在医事管理、医学教育、医药理论等方面 ,对祖国医学的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北宋开国后 ,采取了一系列文治政策以休养生息 ,医政设施机构较唐代医疗体制大有改进。设立了翰林医官院以主管医药行政 ,而由太医局专管医学教育 ,从而结束了唐代太医署兼管医政、医疗与教学的格局。翰林医官院 (后改名“医官局”)掌管医疗制度的制定和医疗事务 ,包括对军旅、官衙、学校派出医官 ,管理医药等事宜 ,因唐代翰林待诏包括各种技艺人 ,医者也在其中 ,故宋沿唐制 ,在医官院前冠以“翰林”二字。枢密院副使范仲淹强调 :“今后不由师学 ,不得入翰林…  相似文献   

10.
陶功定 《山西中医》2005,21(2):43-45
研究《内经》生态医学思想的渊源,当上溯至古代的中国文化。特别是先秦文化。1.先秦时代生态学思想萌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至为深远,是构成儒家环境意识的历史源头。儒家的天人观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2.《周易》和诸子百家对《内经》生态医学思想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诸如《周易》的平衡观、道家的辨证法思想与养生原则、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和“中庸”思想与修身养性之论、阴阳家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及杂家的论述等。《内经》理论博采众长,兼取百家,内容博大而富于包容性。  相似文献   

11.
刘辉 《中医药文化》2023,(5):473-485
中国自南北朝时即有收集编印经验医方,两宋时期因各方对医学的重视,很多儒家士人积极习医用医,加之印刷术等技术的应用,验方类医书的搜辑与编印数量大大增加。通过对宋代验方类医书的考察,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情况。大量验方类医书的出版,对于改善当时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的情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古代医方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有利于医学知识的传播与保存,对于当时的医学技术和社会医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灿烂多姿的民族医学的丛林中,回回医学因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辉煌的历史过程,以及那东西方文化合壁的异彩而日益引起世人的瞩目。近年来,安迪光研究员在编研《中国回回医学文稿》和《回回医学临证举要》的基础上,又从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回回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攻关,并对“东西方医药文化高度结合的历史经验”(《中国穆斯林》)1992·6~1993·2)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从而开拓了我国民族医药学研究的新领域,为沉寂多年的回回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以继承了古希腊医学思想的阿拉伯医学为主体,吸收东方医学特别…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宋代养生大众化的内容,认为宋代是我国养生大众化快速发展的朝代,养生大众化主要表现为养生主体多元性、养生方式多样性及养生知识易得性等方面,主要受政治强力推动、药业迅速发展、医家地位显著提升及道家思想深入人心的影响。面对当今“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与难点,宋代养生大众化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的学习借鉴意义,包括细化养生主体、增添养生方式、拓宽传播渠道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宋代社会经济发展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政府重视医药并设立医学机构,实施教育活动,医家、医籍层出不穷,推动了医学的繁荣发展。社会经济的保障和经济上的需求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学在宋代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英国学者李约瑟曾写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艾灸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的瑰  相似文献   

16.
运气学说产生的时代虽然较早,但对早期的医学发展却无较大影响。至唐·王冰将“运气七篇”补入《素问》之中并加以注解阐发以后,运气学说开始对中医学产生影响。至宋代,运气学说渗透到方剂学中,对此一时期的方剂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解释方剂、立法制方和选方用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宋代理学家将“格物致知”界定为穷究物理以拓展新知,并一再强调要将道理追究到极致,这形成了宋代学术界“穷究”、“穷理”的治学方法。这种学术思想对中医理论的直接影响,则是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在宋代的彰显及相关理论的提出与实践上的运用。宋代医家重视辨证施治,大量研究《伤寒论》的著作问世,伤寒学派也在研究中多从不同方面有个人的创见,进而发展出表里、虚实、寒热等辨证理论。  相似文献   

18.
文学与医学     
文学与医学好像“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二者的内在联系十分密切。文学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社会行为和道德修养,起着调节、维持和恢复人们心理平衡的作用;医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高度综合,担负着防治疾病和卫生保健的任务。医学和文学都研究人与社会。医学治病救人,文学陶冶人的灵魂,灵与肉统一于人。  相似文献   

19.
对经方医学的研究不仅要把握其历史发展脉络,更应深入挖掘其形成过程的方法学。类概念作为本土化逻辑思想的代表,其演变经历了较长的历史阶段,而理论体系的构建则由战国后期的别墨完成。类概念的建立使墨家在中国逻辑史和世界逻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理论也得到同时代及后世学者的继承和发展,对类概念的研究将有助于东、西方科学方法论的贯通。探讨类概念对传统中医药学的影响,尤其是在经方医学中的应用,对深入研究《伤寒杂病论》成书的思想或许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医学伦理学是研究有关医学道德的科学。它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医学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学科。中医文献虽无专书论述,担其零珠碎玉却散见于历代医家的著作中,其中尤以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论述较详。兹就张仲景的医学伦理学思想浅谈如下,敬请同道斧正。三等生贵人尊生即尊重人的生命和价值,贵人即天下万物以人为贵。这种尊重人的人格和权利的医学人道主义思想,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就已有体现,如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英贵于人。”张仲景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思想,如他在《伤寒论·序》中说:“资百年之寿命,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