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与年龄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10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以60岁为界限分为2组,进行对比分析,探讨AMI与年龄的关系。1 临床资料与结果1.1 一般资料 以60岁为界,将我院108例AMI住院患者分为2组,60岁及以上为老年组,60岁以下为非老年组。老年组64例,男40例,女24例;非老年组44例,男36例,女8例。1.2 首发症状 老年组心前区疼痛者41例(6406%),无心前区疼痛者23例(35.03%),其中心功能不全12例,消化道症状6例,心源性休克3例,脑循环障碍2例;非老年组心前区疼痛者38例(84.4%),无心前区疼痛者(13.6%),其中心功能不全2例,消化道症状3例,心源性休克1例。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发病的病因。方法:依据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发病规律,参考相关献探讨冠心病发病病因。结果 在本组资料中,25—60岁的中青年女性AMI发病率占5.0%;同龄男性占40.3%,6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占27.0%;男性占27.7%。结论:中青年女性对AMI发病有天然避免性,其内在主要原因是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二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男性。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男性所致。  相似文献   

3.
年龄和性别对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且未行再灌注治疗的全部AMI病例,对比不同年龄和性别AMI患者住院期间缺血复发(包括心绞痛和再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有1?315例患者入选,男性897例,女性418例。在≤60岁, 61~80岁和≥81岁三个不同的年龄组,女性患者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分别为18.4%、 37.8%和53.8%,P均<0.05);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分别为16.0%、30.0%、49.2%和4.1%、10.0%、32.3%, P均<0.05);缺血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分别为34.4% vs 22.1%, P<0.001;11.7% vs 7.8%, P<0.05),排除年龄因素后,性别对死亡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和死亡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死亡率也高于男性,但排除年龄因素后,不同性别死亡率的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男性和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死亡率差异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男性和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治疗,探讨不同性别住院死亡率差异的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1994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246例男性和537例女性AMI患者,对比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治疗和预后的差异。结果: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年龄大[(67.7±8.5)岁vs (60.4±11.6)岁, P<0.001],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高(51.40% vs 39.25%,28.31% vs 14.69%,P均<0.001),入院时血清总胆固醇>4.68?mmol/L和心功能≥killipⅢ级者多(73.37% vs 57.22%,11.92% vs 5.22%,P均<0.001)。男性和女性的心绞痛史(64.53% vs 66.85%,P=0.344)、陈旧性心肌梗死史(8.91% vs 9.87%,P=0.519)和冠心病家族史(22.98% vs 20.68%,P=0.348)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男性患者多有吸烟和饮酒史(69.74% vs 14.71%,78.49% vs 24.77%,P均<0.001)。女性患者急性期再灌注治疗率(22.16% vs 28.01%,P=0.010)和住院期间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显著低于男性(64.43% vs 70.14%,P=0.017)。女性患者住院死亡率高于男性(11.92% vs 6.90%,P<0.001)。结论:女性AMI患者住院死亡率显著高于男性,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住院治疗不同,女性患者年龄大,伴随危险因素多,急性期再灌注治疗率和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亦显著低于男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丽  冯建萍  廖荣宏 《重庆医学》2003,32(8):1103-1104
本文对女性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以探讨其与男性AMI的不同之处。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71例AMI为本院 1 989~ 2 0 0 1年住院患者 ,其中女 1 36例 ,男 2 35例。均符合WHO1 979年制订的AMI诊断标准。按男女分组比较。1 .2 方法 分析内容包括 :两组的发病年龄 ,发病到入院时间(<2 4h ,>2 4h及不明确 ) ,既往史 (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 ) ,并发症 (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脑血管病、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 )及病死率和主要死亡原因 (心源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卫生保健的发展,人群年龄趋于老化,老年AMI逐渐引起重视。现将我院1990~1998年收治的89例AMI患者年龄及性别作一分析报导。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9例AMI患者全部为住院病人,均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其中男性64例,占71.9...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特点与性别的差异,以提高防治效果。方法对收治住院的AMI患者50l例(男323,女178),进行男女比较分析。从发病年龄(分为<45,45—54,55—64,≥65岁)梗死部位,并发症及病死率死亡原因比较。结果年龄<45岁,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P<0.01),>65岁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P<0.01);非Q波梗死女性高于男性(P<0.01);高血压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P<0.01);死于心脏破裂女性高于男性(P<0.01)。结论 AMI存在着性别差异,男性体内的雄激素在冠心病(CHD)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连月英 《宁夏医学杂志》2013,(12):1286-128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中冠心病占较大比例,冠心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1].通过健康指导使患者和照顾者认识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在患者病情恢复期照顾者起到重要作用,有他们的参与使患者更好地遵守教育指导的计划,同时保证指导的有效性[2].以60例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老年患者及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自设问卷的形式,了解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指导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血脂水平与发病年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脂蛋白血症为脂蛋白代谢紊乱所致,它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血脂水平是冠心病(CHD)、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危险因素。我们通过试验结果对100例不同年龄AMI患者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与发病年龄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不同年龄的患者CHD 二级作好预防。 1临床资料 对象:本组100例,男78例,女22例。死于AM117例,年龄30~59岁,发病时间为2小时~8天不等,入院初病人均有胸痛,经我科检验心肌酶谱均明显升高,都符合…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兴航 《华夏医学》2006,19(4):733-734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其中以老年人多见,青年AM I患者也在逐年增加。笔者通过对28例80岁以上(高龄)和30例40岁以下(青年)AM I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对比分析,探讨两组AM I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回顾总结2000年1月至2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HR)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近期死亡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住院确诊的AMI患者43例进行RHR测定,分析RHR及梗死面积与近期死亡率的关系。结果AMI患者死亡组平均RHR(88&#177;18)次/min显著高于存活组(72&#177;13)次/min,P〈0.01;RHR≥90次/min组的近期死亡率比RHR〈90次/min组显著增加(X^2=11.98,P〈0.01);大面积心梗比小面积心梗近期死亡率增加(X^2=6.12,P〈0.05)。结论RHR与AMI近期死亡率有一定的关系。可作为评估AMI病情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8,(4):285-288
目的探讨不同Killip分级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年龄分布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入选的诊断为AMI患者25 243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54岁、55~64岁、65~74岁、≥75岁4个年龄段,并根据入院时临床表现进行Killip分级。分析不同Killip分级患者在各个年龄段的比例及不同分级患者的预后。结果总体上Killip各级患者在不同年龄段所占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呈增加趋势,其中KillipⅠ~Ⅲ级AMI患者在不同年龄段所占的比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illipⅣ级患者在55~64岁、65~74岁、≥75岁患者中所占的比例高于≤54岁患者(P<0.01);KillipⅣ级患者在65~74岁、≥75岁患者中所占的比例高于55~64岁患者(P<0.01);65~74岁和≥75岁患者中KillipⅣ级患者所占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llip分级越高,患者的病死率及出血、再次心肌梗死和新发卒中发生率越高,不同Killip分级患者病死率及出血、再次心肌梗死和新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AMI患者年龄的增大,Killip分级的增高,病死率大致呈逐渐升高趋势(P<0.001)。结论在中国的AMI患者中,KillipⅢ+Ⅳ级多为老年人,≥75岁的老年患者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75岁各个年龄段的患者。Killip分级越高,年龄越大,其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研究苏州地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病因及其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AP患者资料。共有1 018例AP患者纳入研究。AP的诊断参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AP病因按胆源性、高脂血症性、酒精性、暴饮暴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相关、恶性肿瘤梗阻、特发性和其他病因等进行分类。结果:纳入病例中胆源性AP共674例(66.21%)、高脂血症性AP 69例(6.78%)、酒精性AP 28例(2.75%)、ERCP相关AP 10例(0.98%)、暴饮暴食导致的AP 16例(1.57%)、恶性肿瘤梗阻导致的AP 12例(1.18%)、其他原因导致的AP 12例(1.18%)和特发性AP 197例(19.35%)。≥60岁患者的胆源性AP比例(79.30%)明显高于<60岁患者(55.46%)。胆源性AP随年龄增长发病比例逐渐增加。高脂血症和酒精性AP在30~<40岁年龄段最为常见。女性胆源性AP比例(72.69%)高于男性(58.85%),而男性患者中特发性、高脂血症、酒精性和暴饮暴食导致的AP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结论:AP的主要病因仍以胆源性为主。年龄和性别不同,AP的病因构成有差别。明确病因对AP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自发率与性别及年龄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健康人,用微量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自发率。结果与结论:本组所测得的80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在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与年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与住院死亡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白细胞(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N)与住院死亡率的关系.方法:选择262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住院患者,在入院24 h内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结果:262例患者院内死亡47例(17.9%).饮酒可能降低AMI患者的住院死亡率.随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住院死亡率呈上升趋势,WBC≤10×109+个/L组与WBC>15×l09个/L组,N<0.8组与N≥0.9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AMI患者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越高,住院死亡率越高,白细胞计数及巾性粒细胞比率对判断AMI患者的病情危险性及预后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对比分析长治市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危险因素,为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与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5月~2009年10月在长治市人民医院就诊并住院的2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性别分为两组,其中男性患者166例,女性患者72例。研究探讨两组患者发病危险因素的特点。采用χ^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吸烟组两组AMI患者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高脂血症组、糖尿病组男性AMI患者发生率与女性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治市区男性心肌梗死患者吸烟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1488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 1992~ 2 0 0 1年十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14 88例。现对 14 4 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患病年龄、性别与发病率 ,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1 资料与方法来源于病案统计室 1992~ 2 0 0 1年十年内所收治的 14 88例急性心肌梗死出院病人病案首页电脑资料 ,进行微机统计 ,年龄分组参照《疾病和有关键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二卷。2 结果2 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龄与性别结构分析见表 1。表 1 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年龄组 (岁 ) 合计 男性 女性性别比构成比 (% )2 5~ 34 7 7 0 - 0 4735~ 44 74 65 97 2 2∶1 4 9745~ 54 1 73…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至2008年收治1556例AM I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女性发病年龄高于男性(64.5±9.8)岁∶(57.8±12.2)岁;女性患者中并发高血压病、糖尿病者比例分别显著高于男性患者(58.2%∶44.1%,31.2%∶17.6%);男性吸烟者显著高于女性(61.0%∶9.6%)。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 I)女性患者比例多于男性(76.4%∶81.0%)。结论我院AM I女性患者发病年龄高于男性,女性合并危险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