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依从性。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诺和锐30,对照组30例用诺和灵30R,均采用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诺和锐为餐前立刻注射,诺和灵30R为餐前30min注射,观察12周。分别记录空腹、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结果:①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但诺和锐30组的餐后血糖、空腹血糖下降更明显(P<0.05);②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组。结论:诺和锐30能更为平稳地降低2型糖尿病的血糖水平,尤其是餐后血糖,且安全性好,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我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意义。方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自我血糖监测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经规范胰岛素或降糖药治疗3个月、6个月时分别检查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自我血糖监测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自我血糖监测是保障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型糖尿病组(3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26例)、正常对照组(15名)的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空腹血糖(FPG)、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血清抵抗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高于2型糖尿病组(P〈0.01)。血清抵抗素水平与FPG、TC、BMI水平呈正相关。结论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空腹血糖、体内脂肪含量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关,提示抵抗素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机制参与了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脾燥湿化痰法治疗Ⅱ型糖尿病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文佳 《陕西中医》2002,23(9):775-776
目的 :探讨运脾燥湿化痰类中药治疗 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运用自拟方 (黄芪、山药、白术、半夏、山楂、厚朴等 )治疗痰湿证型的 2型糖尿病 30例 ,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 2 h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值、胰岛敏感指数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较治疗前空腹及餐后 2 h血糖显著下降 ( P>0 .0 1 )、空腹胰岛素值无显著改变 ( P>0 .0 5 )、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上升 ( P<0 .0 5 )。提示 :运脾燥湿化痰法能增强周围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 ,改善胰岛素抵抗 ,降低血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山药多糖对妊娠期糖尿病小鼠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复制妊娠期糖尿病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妊娠糖尿病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山药多糖低剂量组、山药多糖中剂量组和山药多糖高剂量组,并以正常妊娠小鼠作为正常组,每组10只。山药多糖低、中、高各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山药多糖的浓度为100 mg/(kg·d)、200 mg/(kg·d)、400 mg/(kg·d),模型组及正常组均以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持续14天。分别于给药的第0天、第7天和第14天检测其空腹血糖情况,在给药的第0天和第14天称量小鼠体质量,记录各组小鼠的饮食和饮水量。测定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处死孕鼠后剥离胎鼠,计数胎鼠数量、胎鼠重量及胎盘重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在第0天时,体质量较低;在第14天时,体质量显著升高;模型组小鼠24 h摄食量、24 h饮水量、空腹血糖值、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TC、TG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模型组胎鼠重量和胎盘重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在第7天时,山药多糖中、高剂量组小鼠空腹血糖值显著降低;在第14天时,山药多糖低、中、高各剂量组小鼠空腹血糖值显著降低;山药多糖各剂量组小鼠24 h摄食量、24 h饮水量、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抵抗指数、小鼠体质量、血清TC水平、血清TG水平显著降低,胎鼠重量和胎盘重量均有所下降,HDL-C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山药多糖有改善妊娠期糖尿病小鼠血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脂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降糖1号干预前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将4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控制血糖,治疗组加用中药自拟方降糖1号;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血清瘦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而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中药干预可通过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的水平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顾建伟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9):1260-1261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用糖脉康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将空腹血糖受损者7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糖脉康治疗组。对照组予基础治疗,糖脉康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前题下口服糖脉康15g,随访2年。通过测定两组间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等指标,并做统计学检验。结果:两组治疗后糖尿病发生率有明显差异。糖脉康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的比较显示:治疗后各项指标有所下降,有统计学意义;餐后2h血糖比较无差异。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未见显著差异。结论:糖脉康通过降低游离脂肪酸和空腹血糖,改善了胰岛素抵抗状态,从而阻止空腹血糖受损向2型糖尿病发展,可作为空腹血糖受损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聂颖 《亚太传统医药》2009,5(9):126-12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酒石酸美托洛尔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观察两组各30例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 2次/d及12.5mg 2次/d,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并与安慰剂组对照。结果: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组(A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有一定程度降低,而餐后血糖则无明显变化;酒石酸美托洛尔12.5mg组(B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无明显变化。25mg组(A组)的低血糖发生率较其他两组高,其发生率高低与血糖降低程度基本吻合。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与其剂量大小有关。25mg 2次/d的剂量下,空腹血糖有一定程度降低,餐后2h血糖则无明显改变。12.5mg 2次/d的剂量时,其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均无明显改变。25mg组(A组)的低血糖发生率较其他两组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变化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将8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A组44例采用饮食干预即可控制血糖,B组44例则需要在饮食干预的基础上加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及餐后1,2,3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及餐后1,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而餐后3 h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的变化情况能够反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保障母婴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糖基础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降糖基础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的治疗之后,2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出现下降,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较之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利用降糖基础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1.
DM120方为主治疗2型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DMl20方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6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原先治疗方案不变的条件下,治疗组给予DMl20方,对照组给予糖脉康;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空腹C肽、体重指数(BMI)、腰围(wc)的变化,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lc、FINS、空腹C肽、HOMA2一IR均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WC改善(P〈0.05);组问治疗后比较2hPG、FINS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Ml20方对降低T2DM患者的餐后向糖、减郫睛岛素柢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施今墨对药配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游离脂肪酸(FFA)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6只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余44只采用高脂高糖饲养+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 mg/kg)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及施今墨对药配方高、中、低剂量组,二甲双胍组给予1 g/kg二甲双胍灌胃,施今墨对药配方高、中、低剂量组给予23.2 g/kg、11.6 g/kg、5.8 g/kg施今墨对药配方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用8周。干预8周后检测大鼠体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及血清C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FFA、丙二醛(MDA)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PG、2hPG、FFA、MDA水平和HOMA-IR均明显升高(P均<0.05),大鼠体重和血清SOD、C肽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施今墨对药配方各组大鼠血清SOD、C肽水平和施今墨对药配方低剂量组大鼠体重均明显升高(P均<0.05),二甲双胍组和施今墨对药配方中、低剂量组FPG、2hPG、FFA、MDA水平及施今墨对药配方低剂量组HOMA-IR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施今墨对药配方可以减缓2型糖尿病大鼠体重下降情况,降低血糖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3.
阎英杰  刘福来 《中医杂志》2007,48(3):226-229
目的研究降糖合剂配合耳针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按照分层随机的方法,以1∶1∶1的比例分别进入西药(二甲双胍)组、中药(降糖合剂)组和中药加耳针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血糖(P2h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IR)的变化。结果中药加耳针组总有效率92.5%,明显优于中药组(P<0.05)与西药组(P<0.01);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变、中医证候积分、血糖、HbA1c、血脂、FINS、ISI、IR等方面,中药加耳针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并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药降糖合剂配合耳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除湿化瘀方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探讨除湿化瘀方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6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除湿化瘀方和别嘌呤醇片,8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除湿化瘀方较别嘌呤醇可明显降低患者sUA、FPG和FINS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结论除湿化瘀方有降低sUA、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津力达颗粒联合通心络胶囊对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津力达颗粒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两组患者连续用药12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并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IL-6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 h PG,Hb A1c,TG,TC,LDL-C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津力达颗粒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疗效明显,其作用可能与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及骨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阐明老年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测定110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和87例正常男性的BMD,并检测生化及骨代谢指标。结果:老年性2型糖尿病患者组BMD降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骨钙素(BGP),胰岛素(Ins)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尿脱氧吡啶啉(Dpd),空腹血糖(FPG)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性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群易发生骨质疏松症,BMD、BGP、Dpd水平是诊断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P)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血糖和血脂的调控及尽可能的保护胰岛β细胞可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复方全蚕粉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复方全蚕粉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ip SD大鼠复制实验性2型糖尿病模型,按血糖值将模型大鼠随机分、模型组、复方全蚕粉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5,1.0,2.0 g.kg-1)、阿卡波糖组(3 mg.kg-1),另设正常对照组。给药6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IR)。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复方全蚕粉胶囊各剂量组可使FPG,TC,TG,LDL-C和MDA显著降低,而HDL-C和SOD显著升高(P<0.05或P<0.01),能有效地改善高胰岛素血症状态。结论:复方全蚕粉胶囊能有效调节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伴焦虑、抑郁情绪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伴焦虑、抑郁情绪障碍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黛力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逍遥散治疗。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 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aemoglobin A1c,HbA1c),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及服糖后30 min血清胰岛素(30 min INS)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FPG,2 h PG,HbA1c水平均明显降低(P 0. 05),FINS水平显著下降(P 0. 01),服糖后30 min INS水平明显升高(P 0. 05),HAMD评分,HAMA评分明显降低(P 0. 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FBG,2 h PG,HbA1c水平均显著降低(P 0. 01),治疗组FINS水平明显降低(P 0. 05),服糖后30 min INS水平明显升高(P 0. 05),治疗组HAMD,HAMA评分显著降低(P 0. 01),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加味逍遥散联合基础用药可以明显减轻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伴情绪障碍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降低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空腹胰岛素,升高服糖30 min INS水平,其作用可能与改善此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糖尿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糖尿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参松养心胶囊3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60例予心律平100mg,每日3次口服,2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变化。结果 2组各类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相似(P0.05);2组治疗前后FPG、2hPG及HbAlc与本组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糖尿病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且轻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对糖耐量异常(IGT)与正常糖耐量(NGT)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糖耐量情况将140例PCOS患者分为IGT组(70例,脱落11例)、NGT组(70例,脱落9例)。两组均采用全周期针刺,针刺中脘、关元、气海、天枢等穴,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中医症状评分、胰岛素抵抗指标[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血管内皮相关因子[不对称二甲精氨酸(ADMD)、内皮素1(ET-1)、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并进行组内肥胖与非肥胖亚组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ADMD、ET-1、MDA均降低(P<0.05),NO升高(P<0.05),IGT组患者治疗后FPG、2hPG、FINS、HOMA-IR均降低(P<0.05)、IGT组以上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NGT组(P<0.05)。两组内肥胖亚组治疗后血清ADMD、ET-1、MDA均降低(P<0.05),NO升高(P<0.05);IGT组肥胖亚组血清ADMD、ET-1、MDA、NO改善幅度大于非肥胖组(P<0.05);NGT组肥胖亚组血清ET-1、MDA、NO改善幅度大于非肥胖亚组(P<0.05)。结论:针刺能改善PCO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且在改善程度上IGT患者优于NGT患者,肥胖患者优于非肥胖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