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胡令辉 《中外医疗》2012,(20):77-77
目的观察阴道修补联合补片治疗女性盆底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该院收治的64例盆底脏器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阴道修补联合补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盆底脏器脱垂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5.5±12.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0.5±45.5)mL,平均住院日(4.7±1.2)d,术中及术后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治疗后患者盆底脏器脱垂Ⅰ度、Ⅱ度所占比例为90.63%(58/64),明显高于治疗前的10.94%(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修补联合补片治疗盆底脏器脱垂,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无延长,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Prolift盆底重建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盆底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取56例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行阴式子宫全切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及盆底肌力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无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直肠损伤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及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Ⅳ级盆底肌肉肌力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lift盆底重建术能较好的恢复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子宫脱垂和盆底肌肉功能,效果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盆底重建术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TVH)治疗盆腔脏器脱垂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盆腔脏器脱垂性疾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接受TVH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TVH加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保留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FID-20评分、PISQ-12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FID-20评分、PISQ-12评分分别为(13.28±3.17)分、(20.17±2.18)分,对照组(14.28±3.42)分、(20.45±2.3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63%,对照组复发率为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性生活质量下降率为5.26%,对照组性生活质量下降率为2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盆底重建术作为一种新术式,可更好地实现结构重建及组织替代,可有效修补缺陷,且复发率低,可作为盆腔脏器脱垂性疾病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张慧  李立科 《中外医疗》2014,(22):47-48
目的研究改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实施盆腔韧带悬吊对于患者盆底重建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观察组行改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韧带悬吊。结果观察组的术后阴道长度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的性生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改良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韧带悬吊,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盆腔脏器脱垂,促进盆底功能重建,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刘春玲 《当代医学》2011,17(19):61-62
目的观察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46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行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壁修补术,观察组行改良盆底重建术。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观察组阴道前壁脱垂全部得到纠正;随访12个月有1例出现复发,有效率95.65%;未见手术并发症。对照组有5例复发,2例出现尿潴留,3例主诉有尿频、尿急等新发下尿路症状,观察组保留尿管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汪培青 《吉林医学》2014,(25):5627-5628
目的:观察改良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盆底重建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盆底重建术。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8.6%,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和置管时间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其临床疗效显著,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盆底重建术与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在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手术疗效。方法:新疆巴州人民医院2010年3月~2011年5月在63例分期子宫脱垂Ⅲ-Ⅳ度伴不同程度阴道壁脱垂的患者,随机分为盆底重建术组(重建组)25例,阴式子宫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组(阴宫组)28例,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等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复诊以POP2Q分度疗效评价指标。结果:重建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低于阴宫组(P〉0.05),重建组术后住院日少于阴宫组(P〈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治愈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可保留子宫,能够恢复和增强盆底支持结构及功能。术后近期疗效肯定,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中远期疗效需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8.
马聪  徐礼江  王刚 《当代医学》2014,(25):29-30
目的 探讨盆底修复手术中同时施行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ention free vaginal tape,TVT)对预防术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2010年因盆腔脏器脱垂行盆底修复手术治疗的患者65例,其中32例仅行常规盆底修复手术,33例行盆底修复联合TVT术,随访观察2组患者5年内SUI发生率的情况。结果 盆底修复手术中预防性施行TVT的患者术后SUI的发生率6.3%,未施行TVT手术的患者则是18.2%,2组患者术后新发生SUI几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合并隐匿性尿失禁(OSUI)的患者,盆底修复手术中预防性施行TVT者术后SUI的发生率5.3%,与未施行TVT手术的患者35.3%,两者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修复手术中预防性施行TVT手术从总体上并不能有效预防术后SUI的发生,但对于术前合并有OSUI的患者,术中预防性施行TVT手术将使患者术后发生SUI的情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应用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于我院治疗的80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及阴道壁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盆腔脏器脱垂分度(POP-Q)情况。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OP-Q分度0度占比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评分、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价值,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高霞  张红宇 《河北医学》2014,(10):1625-1628
目的:比较全盆底重建术与传统阴式修补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全盆底重建术,对照组采用传统阴式修补术,比较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天数及残余尿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两组PFDI-20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PFDI-20评分较术前均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客观治愈39例、对照组客观治愈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对照组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手术创伤小,能更好地重建盆底结构,恢复盆底功能,近期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Prolift盆底重建术与传统手术(阴式子宫全切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手术)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后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34例行Prolift盆底重建术的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QⅢ和Ⅵ度)患者(研究组),与同期19例传统手术的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围手术期情况、POP-Q指示点分值等,利用法国杉山公司的PHNIX USB 8盆底功能诊断治疗仪对2组患者盆底功能进行生物电生理评估。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但术后保留导尿时间、住院天数2组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组自身POP-Q指示点术前、术后测量值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术后各指示点数值相比较,仅TV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盆底肌肌电位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盆底肌力、肌张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rolift盆底重建术纠正子宫脱垂解剖恢复率高,更好地恢复盆底肌肉功能,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盆底补片悬吊术治疗老年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重度POP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6例采用Prolift系统进行全盆底补片悬吊术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保留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盆底功能影响问卷-7和盆底不适调查表-2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问卷-12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盆底补片悬吊术治疗老年女性重度POP疗效好,可以提供良好的盆底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性生活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对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的疗效及其术后盆底功能和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POP患者6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rolift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手术的疗效,对术后的盆底功能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和性生活质量问卷-31(PISQ-31)的影响。结果Prolifl组的解剖治愈率为96.67%(29/30),1例(3.33%)复发,传统组解剖治愈率为73.33%(22/30),8例(26.99%)出现复发,Prolift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组。Prolift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尿和留置尿管时间明显较传统组减少或者降低(P〈0.05或P〈0.01),而手术时间、术后最高体温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FDI-20和PFIQ-7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rolift组较传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而两组治疗前后PISQ-31的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Prolift组治疗前后会阴及下腹部坠胀(X^2=4.706,P=0.030)和尿失禁的症状明显改善(X^2=4.001,P=0.045),而传统组的治疗前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两组在排便困难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变化。结论Prolift全盆底重建术有更好的解剖恢复疗效,盆底功能恢复和患者主观满意度方面优于传统治疗。  相似文献   

14.
奈嫚嫚  金玉茜  李蕾  刘琰  王鲁文△ 《广东医学》2020,41(24):2540-2544
目的探讨阴道全封闭术联合会阴体重建术治疗老年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效果以及手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并因Ⅲ~Ⅳ度POP行阴道全封闭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单纯阴道全封闭组及阴道全封闭联合会阴体重建组,其中单纯阴道封闭组共完成随访28例,阴道全封闭术联合会阴体重建组共完成随访32例。通过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拔除尿管时间、术后残余尿及围手术期并发症评介阴道全封闭术联合会阴体重建术的安全性。采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盆腔、下尿路和肠道的症状恢复情况)评判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阴道全封闭术联合会阴体重建术患者与单纯阴道封闭组患者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拔除尿管时间、术后残余尿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无手术失败,无术后脱垂复发。所有患者POPDI-6评分、UDI-6评分、CRADI-8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下尿路及排便困扰症状术后明显改善。阴道全封闭术联合会阴体重建术组术后CRADI-8评分较单纯阴道封闭组分值更低,术后结直肠肛门困扰症状改善更明显。结论阴道全封闭术联合会阴体重建术治疗老年重度POP安全有效,可改善重度POP患者盆腔、下尿路、肠道困扰症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盆底悬吊术与传统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在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被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行盆底悬吊术治疗,对照组48例行传统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治愈率均为100%,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2.1%,对照组为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6个月,观察组PFR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盆底悬吊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好,操作简单,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保留了患者的子宫,明显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63-69
目的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月期间接诊的92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将其按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即治疗组(盆底肌肉训练+盆底重建术)、对照组(盆底肌肉训练+腹腔镜下高位骶韧带悬吊术),每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PDF-Q分度、PFDI-20评分、盆底肌力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PDF-Q分度情况改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FDI-20评分和盆低肌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FDI-20评分和盆低肌力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可促进患者恢复盆底肌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孕产期盆底康复训练指导对盆腔脏器脱垂(POP)发病率及电刺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分娩并进行盆底肌力筛查及治疗病人1629例,分为对照组(795例)和观察组(834例)。对照组定期孕检,但未进行孕期干预,产后POP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定期孕检,进行孕期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及质量管理、盆底肌肉锻炼,接受产后康复治疗,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并结合产妇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产后42 d复查分析2组产妇发病情况,于产后6个月进行随访及复检,观察产妇POP改善状况。结果产后42 d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肌张力达到Ⅰ级和Ⅱ级肌力水平比例明显偏高,POP-Q结果显示,对照组SUI患病率(38.23%)明显高于观察组(28.89%)(P < 0.05)。治疗6个月后肌拉力测试结果显示,2组Ⅰ级和Ⅱ级肌力水平比例明显减少,POP-Q结果显示2组SUI患病率明显下降,对照组SUI患病率高于观察组(P < 0.05)。治疗6个月后POP-Q改善程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孕产期盆底康复训练指导能够有效降低POP的发病率,并能够有效提高电刺激对盆底脏器脱垂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张丽英 《医学综述》2014,(12):2275-2277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收治的120例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住院号单双分成两组:对照组(57例)予以阴道子宫全切除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观察组(63例)予以全盆底重建术,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盆底困扰量表简表(PFDI-20)、盆腔器官脱垂困扰量表(POPDI-6)、结直肠肛门困扰量表(CRADI-8)、排尿困扰量表(UDI-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半年和治疗1年后以上各量表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观察组以上各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尿失禁、排尿困难、性交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盆底重建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总体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康复治疗前后的产后妇女控尿能力、盆底肌肉收缩力强度的变化,探讨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产妇,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50例,A组为剖宫产联合为期3个月的盆底康复训练治疗;B组为剖宫产联合产后常规性护理;C组经阴道分娩联合为期3个月的盆底康复训练治疗;D组为经阴道分娩联合产后常规性护理,观察各组经过康复训练治疗后的产妇尿失禁(SUI)及盆腔脏器脱垂(POP)发生率、盆底肌力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A组+B组)和经阴道顺产组(C组+D组)治疗前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B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阴道顺产C组与D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经阴道顺产C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的手测盆底肌力评分高于B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B组,肌纤维肌电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经阴道顺产C组的手测盆底肌力评分高于D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D组,肌纤维肌电压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康复治疗,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经阴道顺产C组相比较,手测盆底肌力评分,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以及肌纤维肌电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顺产确实会增加各种PFD症状的发生率,但经过盆底康复训练后,各种PFD症状改善明显,盆底康复训练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具有防治作用,经过康复治疗后,经阴道顺产PFD的发生率与选择性剖宫产PF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