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静脉癌栓螺旋CT血管造影(CTP)的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30例门静脉癌栓患者做了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并进行了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血管成像(MIP CTP)、表面遮盖法血管造影(SSD CTP)成像,12例患者治疗后作了CT随访。结果18例(60%)动脉期癌栓呈不均匀强化,25例(83%)门脉期癌栓显示良好,主要表现为条状充盈缺损,平衡期癌栓显示差,仅表现为门静脉增粗,因此。门脉期是癌栓显示的最佳时期;门脉期螺旋CT CTP(MIP CTP,SSD CTP)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癌栓,直接征象为门静脉增粗及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门静脉管壁强化(33%),侧支循环形成(43%),门静脉海绵样变(40%)及周围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2例CT显示不如MPR,其中,SSD CTP更有立体感,但对小的癌栓显示差,结合MIP CTP对门静脉癌栓显示更加全面。结论:螺旋CT门脉造影可较全面地显示门静脉癌栓情况。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年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二位。影响HCC预后的重要因素是伴发门静脉癌栓(PVTT)。HCC合并PVTT发生率为62.2%-90.0%,PVTT的出现是HCC中晚期病程表现,预后很差,既往多采取保守治疗,甚至放弃治疗。如果不治疗,中位生存期仅3个月啦。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的进展、治疗技术的提高及对PVTT病理学的进一步研究,国内外陆续报道HCC合并PVTT患者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可能会降低术后的复发率,但只有部分患者适合手术治疗并有望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肝癌门静脉癌栓相关蛋白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比较蛋白组学研究与肝细胞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相关的蛋白质分子标记物。方法:利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对同一患者的肝癌原发灶组织和其门静脉癌栓组织进行总蛋白的分离,两组之间的差异蛋白通过质谱分析和蛋白数据库搜索鉴定,并用免疫印迹(Western印迹)法对差异蛋白点进行进一步检测验证。结果:共鉴定出20有意义的蛋白质。12个蛋白仅在肝癌原发灶组织表达或表达明显增高,其中包括半乳糖苷凝-1(Galectin-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I)、过氧化氧化还原蛋白1(peroxiredoxin 1)、亲环蛋白B(Cyclophilin B)、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同时我们发现8个蛋白仅门静脉癌栓中表达或者高表达包括膜联蛋白5(Annexin V)、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对于门静脉癌栓组织高表达的Annexin V,应用Western印迹在蛋白水平上验证了2-DE结果。结论:肝癌门静脉癌栓形成与多种蛋白质相关,其中Annexin V高表达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病人门静脉主干癌栓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80 例由肝细胞癌引起的门静脉主干癌栓的病例提出主干癌栓的病例均有门静脉左支和或右支癌栓存在。其主要CT表现除门静脉主干及要支内为无增强的低密度外,还见主干旁和肝门区侧支血管形成,部分出现管壁环状增强和主干内新月状增强影。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门静脉癌栓(PVTT)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评价MSCT在PVTT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43例PVTT病变患者的MSCT资料,采用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应用容积重建(VR)、多层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对门静脉及其主要分支进行三维重建分析.结罩本组癌栓Ⅰ型5例、Ⅱ型28例、Ⅲ型7例、Ⅳ型3例;CT平扫显示门静脉扩张、增粗,腔内癌栓呈低密度或高低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26例癌栓出现强化,17例癌栓不强化;8例同时伴有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9例伴有肝动脉门静脉瘘(APS);21例出现肝脏血流灌注异常.结论 MSCT能够明确PVTT诊断及分型,对肝癌的综合治疗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合并门静脉癌栓 (PVTT)并非少见 ,未经治疗的此类患者存活期低于 3个月 ,预后极差。传统观念认为 HCC合并 PVTT是外科治疗的禁忌。 90年代初 ,随着对 HCC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我科率先在国内开展对 HCC合并 PVTT患者外科手术治疗 ,取得可喜成绩 [1~ 2 ] ,同时也对此类患者外科治疗的护理工作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 2 2例 ,均经手术治疗和病理证实为 HCC合并 PVTT。外科治疗采取 :肝叶切除加取栓术 10例 ;门静脉主干切开取栓 8例 ;经再通脐静脉取栓术 3例 ;肝动脉化疗 1例。术后辅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 CT 诊断对肝细胞癌(HCC)并发胆管癌栓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提升影像准确性进行分析。方法:根据该院接收的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4例来进行分析,对患者临床中的 CT 影像情况进行回顾。结果:此次研究的4例患者经 CT 诊断,均发现了肝细胞癌和胆管癌栓。有3例患者 CT 影像典型,1例高密度碘油栓塞影像。患者都有胆管内填充软组织块扩张现象存在。结论:HCC 合并胆管癌栓的 CT 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 对病灶的检出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癌栓分型对肝细胞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及预后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 探讨癌栓分型对肝细胞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治疗及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 ,选择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 84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 ,根据Ⅰ~Ⅳ癌栓分型标准相应分为Ⅰ~Ⅳ组 ,回顾分析各组患者生存时间及接受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Ⅰ组 (1 7例 )、Ⅱ组 (2 6例 )、Ⅲ组 (35例 )、Ⅳ组 (6例 )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 1 0 1个月、7 2个月、5 7个月和 3 0个月 ,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0 1 )。癌栓Ⅰ型至Ⅲ型 ,手术疗效均优于非手术疗效 (P =0 0 0 0 6 )。结论 癌栓分型有助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SCT门脉期血管成像对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影像诊断及门静脉癌栓分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对60例肝癌患者进行三期增强扫描及门静脉三维重建,重建方法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并对比两种重建方法对门静脉癌栓的显示情况。结果门静脉癌栓MIP表现为门静脉充盈缺损,静脉管壁毛糙,局限性狭窄,部分合并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扩张,VRT表现为门静脉突然中断、狭窄,呈杯口状。根据国内门静脉癌栓Ⅰ-Ⅳ分型法,Ⅰ型门静脉癌栓29例,Ⅱ型17例,Ⅲ型6例,Ⅳ型3例。结论 MIP和VRT对显示门静脉三级以下门静脉癌栓发现率以MIP图像为佳。门静脉血管MIP图像可较好地显示肝癌病灶与门静脉血管分支的关系,结合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可提高小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检出率及早期诊断符合率,并对指导其外科手术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有无合并门静脉癌栓是影响肝癌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肝癌综合治疗的提高及手术技术的改进,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的认识趋于更积极,主张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多模式综合治疗,疗效也有大幅度提高。本文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科综合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方法对8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和(或)分支癌栓的患者,采用肝癌联同门静脉癌栓切除或取栓,其中73例患者术后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单因素分析临床病理因素对术后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单纯手术切除组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2个月,其0.5,1,2,3年生存率分别64.3%、42.8%、28.5%、14.3%,肿瘤平均复发时间6.5个月。术后行TACE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8个月,其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2%、60.3%、41.1%、27.4%,肿瘤平均复发时间11.5个月。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0.05)。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大小(以10 cm为界)、门静脉主干是否有癌栓对术后生存有影响。结论肝癌切除术联合门静脉癌栓摘除术,是肝细胞癌合并PVTT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联合TACE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在原发性肝癌 (HCC)合并门静脉癌栓 (PVTT)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5 1例HCC伴PVTT的CDFI血流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门脉内径明显增宽 ,血流束变细或充盈缺损 ,甚至血流中断 ;癌栓内探及动脉血流频谱 (2 7.5 % ) ,侧支循环血流 (5 6 .9% ) ,返流血流 (11.8% ) ,肝动脉 门静脉瘘 (2 3.5 % ) ,肝动脉明显增粗 ,流速增快。结论 :CDFI可以反映门静脉及肝动脉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Ezrin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黏附、侵袭和门静脉癌栓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细胞骨架连接蛋白 (ezrin)在肝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黏附、侵袭和门静脉癌栓的关系。方法 4 1例肝细胞肝癌及其癌旁肝组织标本按肿瘤大小、有无播散灶及远处转移、包膜、门静脉癌栓等分为高侵袭和低侵袭 2组并与同期 9例良性肝病肝组织作比较 ,分别采用RT 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zrin表达。另选MHCC97L、MHCC97H和LM 33株肝癌细胞系并检测ezrin表达 ;同时运用脂质体转染反义寡核苷酸抑制MHCC97H细胞ezrin表达 ,比较转染前后细胞黏附、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 高侵袭肝癌ezrin表达显著高于低侵袭肝癌 (P <0 .0 5 ) ,癌栓组织ezrin表达强度更高 (P <0 .0 5 )。MHCC97L、MHCC97H和LM33株细胞系均表达ezrin ,其强度随侵袭性增加依次增强。脂质体转染反义寡核苷酸能显著抑制MHCC97H的ezrin表达以及黏附、侵袭能力。结论 Ezrin在肝癌、门静脉癌栓和MHCC97L、MHCC97H、LM3细胞系中均表达 ,其表达强度随侵袭性增强而增加 ;Ezrin可能主要通过影响肿瘤黏附、侵袭能力 ,从而在肿瘤侵袭及门静脉癌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门静脉癌栓(PVTT)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原发性肝癌243例,64排螺旋CT检查PVTT,总结PVTT与肝癌大体类型、肝硬化基础的相关性。结果 243例肝癌病例中合并门静脉癌栓98例,有肝硬化基础者PVTT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肝硬化基础者;癌栓类型和肝癌大体类型及肿瘤中心位置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有肝硬化基础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易形成门静脉癌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门静脉癌栓的超声诊断,为提高肝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1例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重点观察肝癌的部位及门静脉内部回声、血流特点。结果:肝癌并门静脉癌栓发生率占35%(31/88),好发部位依次为主干、左支、右支,回声特点及形态均为低回声、内部回声欠均匀,88%(23/26)的充满型癌栓所在支血流完全中断,12%(3/26)充满型癌栓可见不规则线状或星点状肝门脉血流信号。5例弧立型癌栓附着处血流色彩充盈缺损,癌栓侧壁与管腔之间的空隙血流束变细,流速相对增快,肝动脉血流加快,与CT对比敏感性高。结论:门静脉癌栓的检出,对肝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判断是一个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所致肝血异常CT表现,探讨其血流动力改变的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在2004年7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CT检查诊断为肝细胞癌病例中,对存在肝血异常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常规进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增强扫描。结果:具有肝血异常CT表现者120例,全部病例见原发性肝细胞癌灶和肯定的门静脉癌栓,癌灶外肝血异常的增强扫描表现可分为三种:肝实质局部早期强化,门静脉提前显影,门静脉海绵样变。在同一病例中,可单独以一种表现,也可同时以两种表现(双重表现)或三种表现(三重表现)。结论:肝细胞癌肝血异常由门静脉癌栓引起,其发生机理为肝动脉或门静脉对肝脏的灌注异常,肝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引流异常,肝动脉-门静脉异常分流,侧支循环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18.
肝癌合并门脉癌栓和血栓的影像学类型的认识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癌合并门脉癌栓和血栓的影像学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 肝癌伴PVTT 32例,肝癌伴PVBT 18例.均排除肝动静脉瘘. 肝动脉插管介入治疗后,肝癌伴PVTT 32例、肝癌伴PVBT中4例做了门静脉途径介入治疗.结果 依据门静脉栓子、管壁受累情况,将肝癌伴PVTT的影像学表现分型:门静脉完全阻塞型17例(17/32)、不全阻塞型6例(6/32)和侵犯门静脉管壁型9例(9/32). PVTT、PVBT和门静脉壁的影像学检查所显示的供血情况:18例PVBT中,彩超检查仅1例(1/18)示PVBT内疑有少许血供. 32例PVTT,彩超检查示有血供29例(29/32),HCT和DSA显示PVTT内有血供的分别为26例(26/32)、21例(21/32). PVBT与PVTT血供有非常显著差异[χ20.01 (1)=38.11,P<0.01].肝癌伴PVBT组影像学表现分型:门静脉完全阻塞型10例(10/18)和不全阻塞型6例(8/18).结论 加深对各种门脉栓子的影像学表现及类型的认识,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内皮钙黏附蛋白(E-CD)和CD44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门静脉癌栓中DNA倍体的比例,探讨其在肝癌肝内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3例门静脉癌栓中E-CD和CD44蛋白的表达,在光镜下对33例门静脉癌栓石蜡标本中肝癌细胞染色体倍数按照超5倍体、2倍体和异倍体进行统计;并与各自原发灶和癌旁组织进行对照。结果①E-CD蛋白的表达:门静脉癌栓、肝癌原发灶、癌旁组织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0152±0.0036,0.0527±0.0071和0.1008±0.0063。②CD44蛋白的表达:门静脉癌栓、肝癌原发灶、癌旁组织的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0159±0.0024,0.0531±0.0092和0.1074±0.0029。③肝癌细胞多倍体检测:肝癌原发灶组超5倍体比例为(25±6)%,而门静脉癌栓组是(58±9)%;各组间和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门静脉癌栓中E-CD和CD44蛋白表达减少以及DNA超5倍体的增多是肝癌细胞向门静脉转移和门静脉癌栓向肝内转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