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何昭华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2):16-16,36
目的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用药的监控,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对不良反应发生因素的分析以及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探讨临床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应注意的问题。结果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较为复杂,有药物自身方面、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不当、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以及中药注射剂的研究不足等,合理的应用中药注射剂就应该从人、物和外界的监控和后续的研究三方面进行,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随着中药注射剂的繁荣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合理的指导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4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志燕 《中国药业》2007,16(20):53-54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42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病例,从年龄、性别、药物剂型、临床症状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引发不良反应涉及6个器官/系统、8个品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前3位依次为双黄连粉针剂、清开灵注射液及穿琥宁注射液。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方法从药物的有效成分、中药品种混用、所用辅料、临床辩证、合并用药等多个方面加以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存在的不良反应引起公众对其安全性产生质疑。结论中药注射剂确实在生产、使用等某些环节存在安全隐患,改良中药注射剂,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原因。给予临床提供用药指导,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查阅近些年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汇总。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为中药注射剂制备工艺不合理、临床使用不规范、患者个体差异、注射剂配伍等。结论提高中药注射剂的提取工艺,临床严格遵循药品使用说明书,降低中药制剂的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其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临床药师查房中收集的中药注射液的输液问题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为药物本身因素、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药物流通、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五个方面。结论正确认识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对其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改善,确保安全用药,更好地发挥传统医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青  张英 《海峡药学》2009,21(11):246-247
对我院8例使用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分别从病人状况、用法用量、临床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由于中药注射剂药物成分、工艺的复杂性,在临床使用中医护人员要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通过观察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其发生的特点,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提供证据。方法:收集本院2010-2013年354例ADR报告,从患者的年龄、药品名称、所涉及的器官及系统、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4680例报告中涉及37种中药注射剂,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最高(50.84%),双黄连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大(18.03%),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和瘙痒(33.65%),一般不良反应报告最高(85.31%)。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多样,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应该加强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保证临床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55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芬丽  熊芬  罗骞  唐洪梅  席萍 《中南药学》2009,7(8):633-636
目的了解本院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本院2008年因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55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涉及药物品种进行分类整理。结果55例不良反应涉及9类19种中药注射剂,临床表现以皮肤症状多见,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用药部位损害。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结论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使用时要加强监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合理规范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关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以保证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安全使用。方法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总结、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在输液过程中要注意其药物因素、溶媒选择、配伍问题,输液速度及个人差异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其不良反应的产生。结论正确认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并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中药新品种及新剂型不断出现,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日益突出,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在抽样调查中药不良反应的过程中,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占药物不良反应(ADR)报道总数的72.2%,居各类制剂之首[1,2]。本研究针对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和配液后放置时间进行临床干预,观察药物不良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328例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检索,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药品类别、剂型、不良反应表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8例报告中,女性居多,涉及药物128种,发生ADR主要由抗病原微生物药引起,其次是中药制剂。ADR表现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用药剂型主要是注射剂。结论:应重视对抗病原微生物药、中药注射剂及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的监测,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不同地区多家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报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相关ADR报告236份,对人群特征、ADR发生时间、用法用量等进行回归分析,总结影响AD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36例ADR患者中,51岁及以上患者居多(94.49%),用药后30min内ADR发生率最高(44.4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ADR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用药时段、单次用药剂量、溶剂量不符合药品说明书要求、联合用药、原患疾病。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所致ADR发生原因较多,临床应规范其应用,并加强ADR监测,减少ADR发生,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我院1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ADR发生的情况和危害,探讨ADR的防护。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的103例ADR报告,按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分析、评价、统计。结果103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62种,引起ADR例次最多的为抗菌药物,共25种,其次为中药制剂,共16种。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我院1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婷婷  田硕  左艳敏  郭婧 《药学实践杂志》2011,29(5):394-395,39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至2010年5月收集的10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07例报告中,涉及药品69种;以抗感染药居多,占48.62%;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81.31%;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5.53%。结论临床应进行必要的用药干预和指导,加强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汕头市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因素、特点与规律,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汕头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提供的汕头市2006~2009年4512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12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以中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涉及24类药物,以抗菌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和中药制剂位居前三;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居多。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与患者年龄,药品种类,给药方式等因素有关,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统计2007—2011年卫生部北京医院中成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提请临床用药注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自发呈报的方式,由临床医师、护士及临床药师填写药品不良反应(ADR)报表,收集2007—2011年卫生部北京医院15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从患者年龄、不良反应品种及表现、累及器官和(或)系统、预后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共58例(占37.4%);小金丸引起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共29例(占18.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共90例(占58.1%)。结论:应辨证看待中成药的ADR,加强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发生,使中成药的使用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2013-2016年2 621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和特点,探究影响ADR的要素和产生的原因,为合理用药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 621例ADR报告,用监测软件提取ADR报告来源、患者的性别及年龄、涉及的药品剂型、给药途径、临床表征、累及器官等信息,用帕累托图法找出引发ADR的主要药品,并用鱼骨图进行ADR要因分析。结果 ADR主要由医师呈报(2 573例,98.17%),药师报道最少(3例,0.11%),年龄>70岁人群所占比例最大(570例,21.74%),由静脉滴注引发的ADR居多(1 680例,64.10%),临床表现以胃肠系统损害为主(717例,24.17%);帕累托图分析显示ADR主要因素(A类)药品为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中药注射剂、静脉营养药;用鱼骨图分析高龄患者、静脉给药、监测不全面和主要药品引发ADR的具体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结论 应关注特殊患者的用药监护,减少注射剂使用,重点监控高发药品,开展个体化用药监测,加大临床药师投入,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唐洪梅  涂星  熊芬  王婷 《中国药师》2015,(7):1144-1147
摘 要 目的: 分析中药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现状及发生原因,提出应对策略。方法: 查询近年中药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经验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以皮肤及附件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最为常见,主要由中药药物因素(如品种混乱、产地差异、污染等)、使用因素(炮制不规范、用法用量疗程不当、辨证错误或配伍不当等)和机体因素等造成。结论: 应当重视中药不良反应,对中药材从生产到使用各环节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和监管,建立完善警戒系统和补偿救济法律法规,加强临床合理科学用药,从医疗机构和临床药师、医生角度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不仅使药物发现和开发实现了质的飞跃,而且帮助药物开发进程进入现代化。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已应用于药物发现各个阶段,如先导化合物的筛选、多肽合成及小分子药物的发现、最佳给药剂量的确定、类药化合物的设计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测、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预测、虚拟筛选效率的提高、定量构效关系(QSAR)建模和药物重新定位、理化性质和药物靶标亲和力的预测、化合物的结合预测和体内安全性分析、多靶点配体药物分子的设计以及临床试验的设计。简要综述了AI算法和传统化学相结合以提高药物发现的效率以及AI在药物发现过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AI应用于药物发现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院145例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药不良反应(ADR)病例报告,寻找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04—2010年所有的中药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基本情况,ADR出现时间、涉及系统及具体临床表现,引起ADR不同剂型和用药剂量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50~59岁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女性比例偏高,为66.90%。用药后1 d以内发生的ADR占37.93%;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系统,占64.83%;涉及ADR的药品剂型以注射剂居首位,占32.41%;超出说明书推荐剂量发生ADR的占12.41%。结论:应提倡规范合理地应用中药,重视中药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中药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