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目的 探讨保留前列腺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适应症.方法 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99例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对术后的膀胱、前列腺标本进行系统病理切片检查,并对膀胱癌侵犯前列腺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9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中,13例前列腺侵犯.统计分析发现膀胱肿瘤部位、膀胱颈部切缘、肿瘤分级、肿瘤分期、淋巴阳性等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留前列腺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适用于50岁以下有保留性功能意愿的T3期以下无淋巴结转移且肿瘤未侵犯前列腺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与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1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依据手术方法分为针状电极经尿道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组(针状电极组63例)和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组(激光组5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期复发率,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无输血病例,无膀胱穿孔病例。所有病例病理均可满足病理分期要求,其中Ta期31例,T1期82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77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36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时间3~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4±5.8)个月。针状电极组肿瘤复发6例(9.5%,6/63),激光组复发7例(14%,7/50),两组均无病理分期进展者。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随访期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针状电极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闭孔神经反射引起的膀胱穿孔等严重合并症,切除标本满足病理分期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3.0T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在接受过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膀胱癌中诊断肌层浸润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9年4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过TURBT两周后行3.0T MRI的膀胱癌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到病例55例。由具有10年以上阅片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协商诊断,通过MRI的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ing, T2WI)和/或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判定膀胱癌是否存在肌层浸润,并与全膀胱切除术后的病理诊断相比较,评估3.0T MRI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情况(≥T2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纳入的 55例患者,平均年龄60.76岁(42~82岁),男性48例,女性7例。MRI检查前均接受过TURBT(其中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16例,外院39例);所有患者MRI检查和TURBT间隔时间均大于2周,所有患者均在MRI检查后1个月内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且MRI检查后至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期间未行放疗或化疗。术后病理诊断证实未见肿瘤残留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6例,其中13例分期为T1,3例分期为Ta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7例,其中19例分期为T2, 14例分期为T3, 4例分期为T4。放射诊断使用T2WI序列、DWI序列、T2WI+DWI序列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敏感度分别为94.59%、83.78%、91.89%,特异度分别为66.67%、77.78%、72.22%,准确度分别为85.45%、81.82%、85.45%。结论: T2WI序列拥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有利于可疑病灶的发现及定位;DWI序列可以帮助医师区分膀胱癌和瘢痕纤维化;3.0T MRI T2WI+DWI序列在接受过TURBT的膀胱癌中对诊断肌层浸润情况拥有较高的准确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3.0T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在接受过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膀胱癌中诊断肌层浸润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9年4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接受过TURBT两周后行3.0T MRI的膀胱癌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到病例55例。由具有10年以上阅片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协商诊断,通过MRI的T2加权像(T2 weighted imaging, T2WI)和/或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DWI)判定膀胱癌是否存在肌层浸润,并与全膀胱切除术后的病理诊断相比较,评估3.0T MRI诊断膀胱癌肌层浸润情况(≥T2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纳入的 55例患者,平均年龄60.76岁(42~82岁),男性48例,女性7例。MRI检查前均接受过TURBT(其中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16例,外院39例);所有患者MRI检查和TURBT间隔时间均大于2周,所有患者均在MRI检查后1个月内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且MRI检查后至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期间未行放疗或化疗。术后病理诊断证实未见肿瘤残留2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16例,其中13例分期为T1,3例分期为Ta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37例,其中19例分期为T2, 14例分期为T3, 4例分期为T4。放射诊断使用T2WI序列、DWI序列、T2WI+DWI序列诊断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敏感度分别为94.59%、83.78%、91.89%,特异度分别为66.67%、77.78%、72.22%,准确度分别为85.45%、81.82%、85.45%。结论: T2WI序列拥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有利于可疑病灶的发现及定位;DWI序列可以帮助医师区分膀胱癌和瘢痕纤维化;3.0T MRI T2WI+DWI序列在接受过TURBT的膀胱癌中对诊断肌层浸润情况拥有较高的准确度,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无法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及放化疗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例的有效辅助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广安门医院泌尿科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出院病例,统计患者治疗方式及保留膀胱时间。结果:61.90%应用膀胱肿瘤介入栓塞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及中药治疗的患者达到了保留膀胱时间大于3年的治疗效果。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可能辅助延长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保留膀胱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T_(2~3)N_0M_0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5例,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后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并常规辅以膀胱灌注化疗及全身辅助化疗。选择诱导治疗阶段后获得完全缓解的患者保留膀胱继续行巩固治疗,未完全缓解患者被建议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结果:75例患者中68例完成新辅助化疗并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其中50例患者术后获得完全缓解,随访12~48个月,68例患者3年生存率及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67.5%和73.7%,50例完全缓解患者术后复发15例,其中非肌层浸润性复发9例,肌层浸润性复发6例;3年生存率及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76.4%和79.1%。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分期以及术后完全缓解与生存率显著相关。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确实可行,保留了膀胱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超声膀胱软镜”可辅助用于初发膀胱肿瘤术前分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超声支气管镜作为"超声膀胱软镜"进行膀胱肿瘤分期诊断,探讨其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收治的36例初发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术前行"超声膀胱软镜"检查以判断分期。"超声膀胱软镜"镜检后行常规膀胱镜检及活检术,所有患者均行静脉肾盂造影及盆腔CT检查,对于无法确诊肌层浸润的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并取肿瘤基底送病理。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与传统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比较超声内镜检查及常规膀胱镜检时患者的视觉疼痛评分(VAS)。结果 "超声膀胱软镜"检查术中VAS明显低于常规膀胱镜检(1.3±0.5 vs 4.3±0.9,P<0.01)。36例初发膀胱尿路上皮肿瘤患者经"超声膀胱软镜"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tumor,NMIBT;Ta+T1)28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tumor,MIBT;T2+T3)8例。与术后病理分期相比,"超声膀胱软镜"诊断NMIBT与MIBT符合率均为100%。结论 "超声膀胱软镜"检查操作可行,痛苦小,能显示肿瘤浸润膀胱壁的深度,可辅助用于初发膀胱肿瘤术前分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URBT)术中留取切缘标本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留取切缘标本患者为标本组,40例未留取切缘标本患者作为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切缘标本肿瘤阳性率与肿瘤复发率的关系、切缘标本肿瘤分期与肿瘤复发率的关系、无复发生存时间及肿瘤进展情况。结果标本组患者中22.5%(9/40)因切缘标本结果改变最终诊断,20.0%(8/40)更改术后治疗方案;标本组患者中原发灶复发者15例,切缘标本肿瘤患者阳性率为27.5%,阴性率为10.0%,阳性高于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灶复发者15例,其中切缘标本肿瘤患者阳性率为25.0%,阴性率为12.5%,阳性高于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组患者中,Ta期患者6例,T110例,T28例,Tis期10例,其中切缘标本肿瘤阳性者均较阴性者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组和常规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33.5±2.5)个月、(23.6±2.6)个月,标本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较常规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组和常规组的肿瘤进展率分别为7.5%(10/40)、22.5%(19/40),标本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BT术中留取切缘标本可提高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病理诊断准确性、指导术后治疗方案选择、减少肿瘤复发率以及延长无复发生存时间,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T2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T2期),观察组8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将肿瘤位置膀胱壁全部切除,包括周围1.5 cm膀胱黏膜组织。对照组17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并发症、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等临床资料。 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53.1±10.3)min低于对照组的(202.4±31.5)min,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1.7±1.7)d低于对照组的(28.0±4.7)d,观察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3.7±6.3)mL少于对照组的(470.6±143.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7.6%、84.5%、78.5%和94.1%、82.4%、76.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患者术后出现尿路感染,经抗炎对症治疗后痊愈。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肾积水行肾穿刺造瘘引流,1例患者出现输尿管梗阻,2例出现尿路感染行抗炎治疗,1例患者出现急性肠梗阻行手术治疗。观察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低,保留膀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高。 结论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对于肿瘤单发、体积较小(直径≤2 cm)、分期较早(T2期)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疗效可靠,安全性及术后生活质量高。对于肿瘤多发、体积较大(直径>2 cm)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应首选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李加兵  杨雷  何瑞宝  刘川  汤召兵 《重庆医学》2022,(16):2795-2799
目的 探讨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不同肿瘤位置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402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的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膀胱肿瘤位置、病理分期等资料,将肿瘤位置分为侧壁、后壁、前壁、三角区、顶部、输尿管口和膀胱颈,以术后进展为研究终点,肿瘤进展包括单发至多发,分期或分级的进展。分析膀胱肿瘤不同位置与预后的关系。随访时间35(18,55)个月。结果 402例患者中出现进展60例(14.9%),1、5年总进展率分别为5.8%和13.7%。膀胱各肿瘤位置的T分期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三角区肿瘤与更高的分期相关。膀胱颈、三角区、pT1期、高级别是患者术后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相对其他部位,三角区肿瘤的分期更高;膀胱颈和三角区肿瘤患者术后进展风险较高,膀胱颈和三角区可能是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确定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判断新辅助治疗后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价值.方法 对54例临床诊断T2c-T3a的前列腺癌患者行足背淋巴管造影,对无明显淋巴结转移者行3个月新辅助治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前在X线萤光屏监视下,对盆腔可疑癌转移淋巴结行经皮穿刺抽吸淋巴液,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淋巴液内PSAmRNA和PSMAmRNA的表达,与同法抽取淋巴液的6例女性因膀胱癌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检测结果作对照,阳性表达示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同时与术中所取淋巴结组织切片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 术前在可疑癌转移淋巴结抽吸液行Real-time PCR方法检测PSAmRNA和PSMAmRNA的表达中,显示23例淋巴结存在癌转移,而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检查中仅有6例淋巴结癌转移.结论 前列腺癌经新辅助治疗后,由于病理检查有时难以发现变性的前列腺癌细胞以致于漏诊,采用Real-tine PCR方法检测淋巴结抽吸液内PSA和PSMA基因表达有利于探测新辅助治疗后前列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存在,为前列腺癌术前临床分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膀胱根治性切除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此类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膀胱根治性切除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共164例,分析其术后总生存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复发情况,以及影响其术后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入组的患者中159例为T1期,5例为单纯原位癌(CIS),6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3.7%),中位随访时间46.5个月(7~99个月), 有14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失访。有16例(9.8%)患者发生疾病复发,最常见的复发部位为肝转移,其次为骨转移和肺转移。本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85%,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1%。行盆腔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在总生存(P=0.012)和疾病特异性生存(P=0.011)上均显著优于未清扫者,术后发生肿瘤复发者,总体预后较差,其总生存时间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时间均显著低于无复发者(P均<0.001),是否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是术后发生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OR=2.695,95%CI 0.999~7.27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P=0.008,OR=1.071,95%CI 1.018~1.126)和是否进行淋巴结清扫(P=0.011,OR=3.385,95%CI 1.329~8.621)与疾病特异性生存相关。结论: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早期膀胱根治性切除有较大的治疗意义,对于这类患者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有可能带来生存上的获益。  相似文献   

13.
化疗是近年来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对于临床要求保留膀胱的患者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的作用及效果,对经尿道根治性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联合化疗以及膀胱部分切除术联合化疗的方法及疗效进行综述,同时对一些特殊患者例如肾脏移植患者及透析患者的化疗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当前化疗中存在的药物敏感性问题加以阐述,并对今后化疗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Both locally advance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 and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due to the lack of effective treatment. Recently multimodal treatment consisting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combination with radiotherapy is reported to improve survival when compared to surgery alone. Neoadjuvant therapy in these locally advanced tumors allows for early tumor responses and the extent of tumor regression that can be achieved is considered a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 This, in turn, increases the resectability of these tumors. Also due to the high frequency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adenocarcinoma should undergo a D2 lymphadenectomy. Postoperative chemoradiation and perioperative chemotherapy have been studied in gastric adenocarcinomas and showed a survival benefit. However, the surgical techniques used in these trials are no longer considered to be standard by today''s surgical practice. In addition, there are no standard recommendations for adjuvant chemotherapy or chemoradiation after R0 resection and adequate lymph node dissection.  相似文献   

15.
蒋丹妮 《中外医疗》2014,(28):42-43
目的对1.5T磁共振不同序列检出妇科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方法该次研究中,随机选取该院妇科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32例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实施弥散加权成像(DWI)、增强扫描(T1WI+C)、T1加权序列(T1WI)、T2加权序列(T2WI)序列检查,对所检出的盆腔淋巴结个数及组别分布进行记录。结果应用DWI序列检查时,其妇科肿瘤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最高,检出率高达86.4%,与T1加权序列扫描及T2加权序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5T磁共振在妇科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检查中,应用DWI序列扫描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其阳性判断的过程中,ADC阀值法与短径法两种方法可以任意的选用一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ilva分型模式在浸润性HPV相关性宫颈腺癌(HPV-associated endocervicalnadenocarcinoma,HPVA)预后判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经病理科诊断为浸润性HPVA病例95例,应用Silva分型标准重新分类,比较SilvaA、SilvaB、SilvaC3种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根据病例资料和随访情况,估计生存率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1)SilvaB、C亚型与SilvaA亚型相比,肿瘤直径大、肌层浸润深度深、分化差、FIGO分期晚、危险分级级别高,出现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的比例较高,术后辅助治疗亦较积极(P <0.05),而在年龄、淋巴脉管侵犯方面无显著差异(P> 0.05);(2)SilvaA型、SilvaB型5 a总体生存率、5 a无病生存率均高于90%,而SilvaC型显著低于50%(P <0.05);(3)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盆腹腔淋巴结转移(HR=12.602,95%CI:2.722~58.333)是影响浸润性HPVA患者OS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具有手术指征的15例膀胱癌患者施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常规建立5个工作通道,在腹腔镜下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及膀胱全切除,自下腹切口取出标本。4例行回肠膀胱术,11例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尿外渗、尿瘘及术后腹腔并发症发生以及手术后效果。结果:15例手术成功。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时间150~300 min;腹腔镜下新膀胱与后尿道吻合手术时间30~100 min;手术总时间300~660 min,术中出血500~1 200 mL;术中输血0~800 mL。2例术后出现急迫性尿失禁,经锻练后控尿满意;其余患者恢复良好。无腹腔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操作精细、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的治疗方法.方法浅表性膀胱癌(Ta-1,G1-2)49例,平均年龄60岁,施行经尿道膀胱电切(TURBT)34例,部分膀胱切除15例.术后表阿霉素(EPI)加卡介苗(BCG)膀胱内灌注40例,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9例,定期膀胱镜检查,尿细胞学检查和随访.结果 49例患者经1~3次治疗,随访12~72个月,平均36个月.14例出现1次或1次以上的复发,最后9例进展为T2以上的分期肿瘤.6例施行膀胱全切,2例发生远处转移,3例死于膀胱肿瘤.结论浅表性膀胱癌患者早期行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膀胱内药物灌注预防肿瘤复发,并严密随访,对肿瘤进展迅速者应尽快施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