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伤害导致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TBI的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现有的诊断方式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生物标志物检测凭借其简便易行,可动态监测的特点,弥补了传统诊断方式的不足,有望进一步提升TBI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在判断预后和疗效评价方面都显示出巨大优势,已成为TBI相关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汇总并分析近年来各类TBI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的代表性文献,分类评述传统TBI生物标志物、已经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TBI生物标志物及新兴TBI生物标志物在对TBI的诊断效能及评估疾病严重程度与判断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TBI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血肌酐、尿素氮、尿量等指标不能反映急性肾损伤早期变化,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多种能反映早期肾损伤的标志物被发现。该文对肾损伤分子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白介素18、钠氢交换体亚型3、脂肪酸结合蛋白等尿生物标志物结构特征、代谢特点、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急性肾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肾损伤是指发生急性肾功能异常,它概括了从肾功能微小改变到最终肾衰竭整个过程。对急性肾衰竭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更积极的意义。寻找能早期诊断和预测AKI的生物标志物是目前的关键。本文就近年来所研究的几种标志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早期诊断对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对AKI的诊断仍然没有早期敏感特异的指标.本文通过对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肾损伤分子1、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等AKI早期标志物基本特征、基础与临床研究、应用前景等方面的阐述,探讨其在AKI早期诊断、功能分级及预后判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经典Vannucci法进行改进,建立一种简便、稳定的新生小鼠缺血缺氧脑损伤模型。方法 将新生11 d的KM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n=20)和缺血缺氧组(HIBD组,n=160),对HIBD组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分别按照C1-C8条件缺氧建模。建模后通过比较各条件下小鼠死亡率、建模成功率和TTC染色脑梗死体积,选取最稳定的建模条件。建模后利用体重生长曲线分析小鼠生长发育情况;Longa、Grip test、悬吊试验评估小鼠神经运动功能;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新生小鼠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8% O2、35℃条件下缺氧45 min,死亡率低(8.3%)且成模率高(47.92%);HIBD组较N组小鼠体重增长缓慢并出现严重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结扎侧出现脑梗死区,约占全脑体积(17.76±0.70)%;结扎侧大脑皮层及海马区神经元出现变性坏死。结论 本实验采用新生小鼠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在8% O2、35℃条件下缺氧45 min复制HIBD动物模型,简便且稳定性好,是用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研究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最早是由Smith H.[1]提出的.自此,该词被普遍应用于临床实践和医学文献中,后来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功能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了解,学者们提出用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代替传统ARF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急性肾损伤(AKI)是住院患者尤其危重症患者的常见病,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由于血清肌酐值和尿量变化在早期诊断AKI和评判预后等方面存在不足,因此寻找并获得有潜力的AKI生物标志物可对临床实践有诸多帮助,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相继被发现一些新型AKI生物标志物,如细胞周期阻滞标志物(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基质金属蛋白酶7、微RNA、血管紧张素原等,在评估AKI进展和不同病因引起的AKI方面具有应用前景。联合评估多种生物标志物不仅能明显提高早期诊断AK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预测预后也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正>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指脑组织遭受碰撞、打击后,出现功能紊乱的病理过程。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超过1000万人因TBI住院或死亡[1],它对社会、经济和医疗保健领域有重大负面影响。近年来,对于TBI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重症患者监护等方面研究皆有进展,但TBI患者死亡率及不良预后率仍较高[2]。目前,临床上诊断TBI主要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和影像学检查,例如头部CT、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  相似文献   

9.
急性肾损伤(AKI)在临床上发病率高且病情危重,临床上基于血清肌酐和尿量对早期诊断AKI具有迟滞性,存在不足。临床需要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生物标志物,帮助早期诊断AKI,以便采取措施来减轻肾损伤、保护肾功能。一些与AKI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正逐步用于AKI早期识别、临床监测和预后评估。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发现的AKI相关生物标志物,如白介素24、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几丁质酶3样蛋白1、微RNA、PARK7和CDH16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脑损伤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围生期多种病因均可导致新生儿脑损伤,目前,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电生理及影像学检查,但大部分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检查存在滞后性和局限性,因此,寻找和发现早期的新生儿脑损伤生物标志物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常见的新生儿脑损伤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亚低温干预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不同疗程亚低温对新生儿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建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亚 温干预大鼠模型,先在7日龄清洁级SD大鼠上以右颈总动脉结扎术和吸入低氧浓度气体法制备缺血缺氧性脑损伤(HIBD)模型,再将其随机分为室温恢复组(RoT组,n=44)和3种疗程(24h,48h,72h)的亚低温干预组(Hy24组,n=26,Hy48组,n=14,Hy72组,n=20)。亚低温干预期间采用配方奶喂养,并监测脑温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损伤并发下消化道大出血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急性脑损伤并下消化道大出血两例,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生的可能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新生儿脑缺氧缺血性损伤,建立合宜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夹闭双侧颈总动脉60min和缺氧2h。成功建立了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由脑病理检查。环加氧酶-2基因的特异表达以及肉眼检视术后颈总动脉良好再通所证实。  相似文献   

14.
阿霉素心肌病兔模型心肌损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阿霉素心肌病动物模型心肌损害的变化规律,为更好地使用这种模型做一探讨。方法普通级雄性新西兰兔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8)及改造模组(n=24)。其中正常组新西兰兔8只,经耳缘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模型组24只,经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及盐酸阿霉素2mg/kg体重,每周1次,连续给药8周,建立新西兰兔扩张性心肌病(DCM)模型。对照组在第8周,模型组分别在给药第8周,第10周,第12周检测心超,B-型脑钠肽(BNP),血流动力学。然后处死做超微结构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模型组心脏超声检查,血流动力学检查都符合扩张性心肌病的变化。BNP和病理学检查8周模型组出现心肌损害,10周模型组损害最为严重,12周模型组损害较10周时有所缓解,变化明显(P〈0.05)。结论造模成功后2周心肌损害最严重,是使用本模型研究心衰的最佳时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浓缩铀 (2 3 5U)对Wistar纯品系新生大鼠发育脑的损伤效应。方法 通过建立脑辐射损伤的动物模型 ,运用 13种指标多方位探讨了2 3 5U辐照对新生大鼠体格生长及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 ;运用微观放射自显影示踪揭示2 3 5U在发育脑细胞中的行径动态 ;运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2 3 5U在新生大鼠皮质、海马、间脑、小脑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白介素 - 1β(IL - 1β)、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内皮素 (ET)含量变化。 结果 2 3 5U脑内照射可使新生大鼠体重和脑重增长明显缓慢 ;在开眼时间、听觉惊愕、向亲性行为、游泳运动以及生理性反射如负趋地性、平面翻正、抓握反射、空中翻正均呈延迟 ,导致生长延缓及神经行为异常 ;观察微观放射自显影径迹发现 ,2 3 5U主要滞留在脑细胞核中 ,而在胞浆和细胞间隙中只有少量呈现 ;放射免疫检测表明 ,随着2 3 5U脑内照射剂量的增加 ,可使NSE含量下降 ,而IL - 1β却显著上升 ,而在低剂量2 3 5U脑内照射时 ,可诱导SOD和ET增升 ,在大剂量时却呈明显抑制。结论 浓缩铀 (2 3 5U)对发育脑损伤的作用特性具有神经细胞的敏感性和代偿性  相似文献   

16.
L-精氨酸诱导急性胰腺炎小鼠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大剂量 L-精氨酸诱导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的小鼠模型 ,并探讨 TNF- α和 ICAM- 1对该模型小鼠肺损伤的作用。方法 给胰腺炎组小鼠腹腔注射 L-精氨酸 (2 g/ kg) ,间隔 1h后同量再注射 1次 ,末次注射后 12 h采用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清淀粉酶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肺组织 TNF- α的含量 ;2 4 h观察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 ICAM- 1的蛋白表达。结果 胰腺炎组小鼠血清淀粉酶活性、肺组织 TNF- α的含量、ICAM- 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胰腺组织和肺组织 HE染色可见典型的炎性改变。结论 大剂量 L-精氨酸可成功诱导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的小鼠模型 ,TNF- α和 ICAM- 1可能参与了 L-精氨酸诱导的 AP小鼠的肺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7.
张飞  罗莹 《华夏医学》2003,16(5):767-769
围产期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新生儿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HIBD的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方法各不相同,现就HIBD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为观察应用奥曲肽治疗颅脑损伤所致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止血效果 ,对奥曲肽治疗组 ( 1 4例 ,静脉注射奥曲肽 0 .1mg后 ,再持续静点 2 4h或 0 .1mg皮下注射 )和对照组 (静脉应用H2 受体拮抗剂 )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显示 ,奥曲肽治疗组止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5 ) ,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Wnt信号通路与胚鼠宫内缺血缺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将孕15~17d的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钳夹双侧子宫动脉30min建立宫内缺血缺氧模型,分别在缺血再灌注24、48、72h后留取胚脑标本。对照组不钳夹子宫动脉,与实验组的对应时间点留取标本。采用尼氏染色和Caspase-3免疫组化检测两组神经元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β-catenin和GSK-3β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尼氏小体嗜染性降低,部分溶解。Caspase-3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升高,其中对照组为12.71±1.42(24h)、11.45±1.50(48h)、14.10±1.29(72h),实验组为26.29±1.64(24h)、32.38±1.05(48h)、39.20±1.88(72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显示β-catenin蛋白表达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SK-3β实验组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其中对照组为1.75±1.07(24h)、1.34±1.03(48h)、1.48±1.10(72h),实验组为3.25±1.34(24h)、2.99±1.26(48h)、3.10±1.35(72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nt信号通路在胚鼠宫内缺血缺氧脑损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二氢石蒜碱对大鼠高碳酸性脑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二氢石蒜碱 (DL)对大鼠高碳酸性脑缺氧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在体高碳酸性缺氧模型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尼莫地平组、DL 2 0mg/kg组和DL 40mg/kg组 ,记录并比较 4组动物停止、恢复人工呼吸后脑电图(EEG)出现、消失的时间及幅度。结果 :停止人工呼吸 2min后复氧 1 0min时EEG恢复幅度分别为 (32 .1 5± 33 .68) %、(75 .40± 1 7.1 2 ) %、(62 .50± 1 5 .81 ) %、(80 .0 0± 1 2 .2 6) % ,尼莫地平组、DL 2 0mg/kg组、DL 40mg/kg组与生理盐水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但尼莫地平组、DL 2 0mg/kg组、DL 40mg/kg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DL对高碳酸性脑缺氧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