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价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就诊13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给予注射用炎琥宁5~10mg/(kg·d),用5%葡萄糖液按5∶1张力配置,每日1次,疗程3~5 d.对照组66例给予病毒唑注射液10~15 mg/(kg·d),用5%葡萄糖液按5∶1张力配置,每日1次,疗程3~5 d.结果平均退热时间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13±0.80 d和3.21±1.64 d,止咳天数两组分别为:3.62±2.51 d和4.64±2.16 d,咽痛消失天数两组分别为:2.67±1.22 d和3.93±1.31 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陈武杰  魏燕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1):1017-1018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名称,是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之一。常见病原体为病毒,极少数由细菌引起。2003年1月~2003年8月,我们采用注射用炎琥宁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2例,并与单纯用西医常规治疗者相对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1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炎琥宁(沙多力卡)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21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10例)给予注射用炎琥宁8~10mg·kg-1·d-1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1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3~5d;对照组(100例)给予利巴韦林8~10mg·kg-1·d-1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1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3~5d。观察患儿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症状及体征。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4.
闫凤云  庞凤英 《河北医药》2007,29(8):843-843
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但90%以上为病毒[1].发热是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体温可高达39~40℃,起病1~2 d可因高热引起惊厥[1].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我院儿科对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132例患儿采用注射用炎琥宁联合病毒唑治疗与单用病毒唑治疗本病的疗效比较,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注射用炎琥宁对脂多糖发热模型家兔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cAMP、PGE2)和下丘脑中升温介质(cAMP、PGE2)的影响。方法 建立家兔脂多糖(10 EU/kg)发热模型,监测不同时间点注射用炎琥宁对脂多糖发热模型家兔体温影响,绘制平均升温曲线;模型升温峰值时收集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下丘脑中升温介质变化。结果 注射用炎琥宁能显著降低脂多糖发热模型家兔的体温,且量效关系较显著;注射用炎琥宁能显著抑制发热模型家兔血清中IL-6、cAMP、PGE2增加和下丘脑中cAMP、PGE2的释放。结论 注射用炎琥宁对脂多糖发热模型家兔有较好的解热作用,其解热效果可能与其抑制外周IL-6、cAMP、PGE2增加和下丘脑cAMP、PGE2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云南医药》2013,(2):184-186
<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  相似文献   

7.
我卫生室于2005年12月~2006年10月应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180例,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80例均为急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其中男性106例,女性74例;年龄在1~12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急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56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8例。治疗组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8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注射用炎琥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6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3例),入院后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炎琥宁.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喘憋缓解天数及住院天数指标比较上均有很大差异(P<0.01),且其总有效率(93.94%)与对照组(72.73%)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P<0.01).结论 注射用炎琥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我科于2007年7月至2007年10月用炎琥宁粉针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00冽并与清开灵注射液治疗70例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治疗组100例中,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1岁30例,2~3岁40例,4~6岁30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炎琥宁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407例炎琥宁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炎琥宁注射剂引起的407例不良反应中,儿童(0~14岁)最多见,占59.2%,尤以0~3岁的婴幼儿发生率最高,为27.5%;严重的、新的、一般的不良反应构成比分别为6.1%、12.3%、81.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占54.5%,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18.4%。结论:炎琥宁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临床使用时应注意用药的浓度、滴速,婴幼儿应禁用;加强用药后的监护和上市后的再评价,防止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联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炎琥宁8 mg/kg,加入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1 d/次;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1片/次,2次/d,餐时服用。治疗5~7 d。通过治疗后的疗效,咳嗽、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肺功能指标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评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联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2.3%,对照组有效率75.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咳嗽、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两组FVC、FEV1和FEV1/FV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FVC、FEV1和FEV1/FVC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上述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联合注射用炎琥宁治疗小儿肺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改善小儿肺炎症状,在抑制炎症的同时提高患儿肺功能,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炎琥宁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203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102例)和对照组(101例)。研究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炎琥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且轻微。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能有效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且具有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的特点,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氨水引起的急性咽炎家兔模型。方法采用6%的氨水溶液50μl,缓慢点滴涂抹在家兔咽部黏膜上,一日1次,持续2d。观察家兔的症状体征、血液学参数、组织学等指标,对家兔咽炎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与造模前相比,造模后家兔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P〈0.01),提示出现炎症反应。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家兔的咽部黏膜及组织病理变化显著,出现明显的炎症特征,提示造模成功。HE染色可见,模型组家兔咽部黏膜上皮增生,有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结论该模型建立过程中,对动物损伤小,不引起呼吸抑制,具有模型稳定、成功率高等特点,不失为急性咽炎的一个很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5.
高中  张宇  周波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7):1247-1250
目的研究竹沥胶囊联合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就治的急慢性咽喉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双黄连注射液,10~20 mL/次,1~2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竹沥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评价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症状消失时间、血清IL-1、IL-6和TNF-α水平、咽炎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和复发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6%,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2.3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咽喉干痒、咽喉疼痛、黏膜充血及声音嘶哑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1、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咽炎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发现,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7.69%、2.5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95%、10.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竹沥胶囊联合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疗效优于单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双黄连注射剂过敏症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双黄连注射剂中引起工型过敏反应的致敏性物质,建立双黄连注射剂过敏症动物模型。方法:将双黄连注射剂与正常兔血清体外孵育制备抗原,免疫新西兰纯种兔,制备抗双黄连注射剂中过敏性物质的抗血清,并采用ELISA法检测其效价及抗体特异性。结果:双抗夹心ELISA检测抗血清效价,稀释至1:128倍仍为阳性,间接竞争ELISA测定血清特异性并绘制抑制曲线,得到回归方程I:13.3621gC+50.503,相关系数r=0.966,半数抑制浓度IC50=0.92mg/mL。结论:此法初步建立了双黄连注射剂过敏症动物模型,对双黄连注射剂中致敏物质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联合依替米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溧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86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硫酸依替米星注射液,0.2g加入生理盐水250m 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炎琥宁注射液,0.4 g/次,1次/d。两组患者均经7 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CURB-65评分、LCQ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7(IL-17)、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1.40%和9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咳嗽、胸痛、发热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CQ评分明显升高(P0.05),CURB-65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CURB-65和LCQ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PCT、IL-17、Gal-3、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CRP、PCT、IL-17、Gal-3、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依替米星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喜炎平与炎琥宁治疗病毒性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湘军  朱洪辉 《中国药业》2012,21(16):68-69
目的探讨应用喜炎平和炎琥宁治疗病毒性肺炎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成本-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医院病毒性肺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喜炎平和炎琥宁治疗。确定两组患者的成本并分析成本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1个单位效果情况下,炎琥宁组的成本小于喜炎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静脉滴注方案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炎琥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2月延安市人民医院确诊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2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1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注射液,5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15滴/min,1次/d。治疗组静脉滴注炎琥宁注射液,10 mg/(kg·d)加入25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1次/d;其他治疗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5 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人轮状病毒抗原(RV-Ag)转阴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7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温恢复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腹泻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治疗组患儿大便RV-Ag转阴率为85.8%,对照组转阴率为7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后,治疗组转阴率为100.0%,对照组转阴率为9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炎琥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预防大鼠急性胰腺炎及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胰腺组织核因子(NF-κB)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乌司他丁组(20 000U/kg)以及丹参注射液低、中、高剂量(0.4、0.8、1.6 m L/kg)组。用5%牛磺胆酸钠(1.0 m L/kg)胰管内注入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造模前30 min分别尾iv给予丹参注射液。各组大鼠均于造模6 h后行腹主动脉采血,处死大鼠取胰腺组织标本,检测SD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血清淀粉酶(AMY)、血浆内毒素(ET)、胰腺病理评分和病死率。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浓度的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表达水平,同时切取各时间点大鼠胰腺组织,检测丙二醛(MDA)、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清AMY、血浆ET、病理评分、死亡率、IL-6、TNF-α水平及胰腺组织中NF-κB活性、MDA水平和MPO活性均较假手术组升高(P0.01),而SOD活性则明显降低(P0.05);乌司他丁组和丹参注射液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可显著降低实验性急性胰腺炎大鼠的IL-6、TNF-α及NF-κB,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减轻急性胰腺炎病理损害程度,降低急性胰腺炎大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