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3例,根据baPWV值,将其分为两组:baPWV正常组(baPWV<1 400cm/s)87例,baPWV升高组(baPWV≥1 400 cm/s)226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血糖、血脂、血肌酐、血尿酸、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baPWV升高组患者的年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及24 h舒张压变异性均高于baPWV正常组(P<0.05),代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24 h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性及24 h舒张压变异性与baPWV呈相关性(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是影响baPWV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拉贝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蛋白量变化情况,以及妊娠结局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及24 h尿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和24 h尿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贝洛尔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有效降低血压和24 h尿蛋白量,改善妊娠不良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HCKD)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变化,探讨HCKD患者的血压特点。[方法]选择HCKD的非透析患者92例,肾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EHC)患者34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并对两组患者的24 h、日间、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CKD组患者夜间SBP和DBP的血压平均值,24 h SBP和DBP、夜间SBP和DBP、日间SBP的血压负荷值,24 h、日间、夜间SBP和DBP的变异性均明显高于E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SBP、DBP夜间下降率EHC组大于HCKD组[(11±12)%vs(2±12)%,(10±7)%vs(3±1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夜间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值增高,血压变异性增大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HCKD病患者的血压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与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高血压组 (n =6 0 ) ,健康对照组 (n =30 ) 2 4h动态血压和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含量。结果 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对照组 ,且Ⅱ、Ⅲ期高血压大于I期高血压 (P <0 .0 5 )。高血压组一氧化氮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内皮素高于对照组 (P<0 .0 1)。血压变异性与一氧化氮呈负相关 ,与内皮素 1呈正相关。结论 血压变异性增大是高血压病的重要临床特征 ,且能反映高血压病的程度。一氧化氮、内皮素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血压变异性的大小与NO和ET 1的血浆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5岁以上老年人不同高血压类型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 65~88岁高血压患者125例,其中男81例,女44例,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后,按表示昼夜节律变化的血压变异性(BPV)分4型,反杓型:BPV<0;非杓型:10%>BPV>0;杓型:20%>BPV≥10%;超杓型:BPV≥20%,并各自按老年男性与老年女性进行分组,监测参数包括24-SBP、24-DBP、D-MAP、N-MAP、24-BPVS、D-BPVS、N-BPVS、24-BPVD、D-BPVD、N-BPVD、D-SBP-P、D-SBP-V、D-DBP-P、D-DBP-V、N-SBP-P、N-SBP-V、N-DBP-P、N-DBP-V.结果 (1)正常的杓型组占比21.6%、非正常血压组(反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占比78.4%;(2)反杓型老年女性除D-SBP-P外,其余日间与夜间血压峰值与谷值均较老年男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组老年女性在N-SBP-V、N-DBP-P、N-DBP-V较老年男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反杓型组在24-SBP、24-DBP、D-MAP、N-MAP与非杓型组24-SBP、24-DBP老年女性较老年男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反杓组24-BPVS、D-BPVS、24-BPVD、D-BPVD,非杓型组N-BPVS、24-BPVD、N-BPVD,杓型组24-BPVS、N-BPVS、24-BPVD、N-BPVD指标老年女性较老年男性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正常杓型高血压占比80%左右,对于65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24 h动态血压分型,反杓型、非杓型、杓型高血压患者老年女性的血压变异性大于老年男性,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变异性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4年1-9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43例,其中男性250例,女性193例,年龄(60.36±12.11)岁,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结果分为:正常血压组(n =158)、杓型血压组(n=59)和非杓型血压组(n =226),比较3组间血压、血压变异性(采用血压标准差表示)及颈动脉硬化检出率,以有无颈动脉硬化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非杓型血压组颈动脉硬化检出率(60.6%)明显高于杓型血压组(42.4%)(P<0.01);非杓型血压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脉压均高于杓型血压组(P<0.01或P<0.05);非杓型血压组24 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高于杓型血压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夜间舒张压下降率与颈动脉硬化独立相关[OR=0.952(95% CI:0.929~0.975);P<0.01].结论 非杓型血压促进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是颈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男性初诊高血压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左心室重构与血压变异进行分析,了解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36例男性初诊高血压并OSAS患者为研究组,60例男性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行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舒张压(24hDBP),血压变异性(BPV)及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的差异及二者联系。结果 (1)OSAS组的24hDBP、收缩压变异性(SBPV)、舒张压变异性(DBPV)、收缩压变异系数(SCV)、舒张压变异系数(DCV)均高于对照组(P<0.05)。(2)OSAS组的LVIDd、LVISd、IVST及LVPWT均高于对照组(P<0.05)。(3)OSAS组患者IVST与24hSPB、24hDBP、DBPV、SBPV及DCV呈正相关(r=0.596、0.654、0.631、0.627、0.405,P均<0.05)。结论男性高血压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血压变异性较原发性高血压增加,心室重构较原发性高血压明显,心室重构与血压变异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大动脉弹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1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为H型高血压患者(Hcy≥10μmol/L,86例)与非H型高血压患者(Hcy<10μmol/L,76例),选取健康对照组72例。监测患者24 h动态血压(ABMP),计算血压变异指标(BPV),测定患者血清Hcy、MMP-9水平和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比较得到各组差异及关系。结果 H型高血压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BPSD)、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BPSD)、白昼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BPSD)、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Hcy水平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H型高血压组MMP-9、 baPWV指标明显高于非H型高血压组(P<0.05)。两变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型高血压组Hcy与baPWV正相关(r=0.326,P<0...  相似文献   

9.
曾莎  张蕴  孙宁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2,18(3):356-358,362
目的:研究老年代谢综合征及其组成成分与肱踝脉搏波速度的关系,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及其组成成分对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体格检查的老年人426例,其中男性349例,女性77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为(70.72±5.23)岁。采用VP-1000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和健康问卷的方法获取双侧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血压、一般情况、病史等资料,并进行代谢综合征相关资料的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221例,总发病率为51.9%,与非代谢综合征受试者比较,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平均baPWV显著增高(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代谢综合征组成成分个数的增加,baPWV有显著增高的趋势;代谢综合征组分高血压、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对baPWV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代谢综合征及其组成成分是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组,并选取同时期收治的10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CV)将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分为高24 h SBPCV组(n=48)和低24 h SBPCV组(n=56)。观察各组患者血压变异情况、左心室肥厚以及血压昼夜节律类型分布情况,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结果高24 h SBPCV组的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白昼收缩压变异性、白昼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均高于低24 h SBPCV组和对照组[依次为(17.6±4.2)mm Hg(1 mm Hg=0.133 k Pa)比(14.1±3.4)mm Hg、(12.2±2.8)mm Hg,(13.2±2.7)mm Hg比(11.3±2.2)mm Hg、(9.7±1.9)mm Hg,(16.3±3.1)mm Hg比(13.8±2.1)mm Hg、(11.9±1.6)mm Hg,(12.8±2.4)mm Hg比(10.7±2.5)mm Hg、(9.5±2.2)mm Hg,(13.5±2.9)mm Hg比(11.2±3.6)mm Hg、(9.8±3.2)mm Hg,(11.9±2.4)mm Hg比(10.7±2.9)mm Hg、(9.3±2.6)mm Hg,(14.1±2.5)%比(10.4±1.7)%、(8.2±1.8)%,(10.4±1.9)%比(9.3±1.5)%、(8.1±1.3)%](P<0.05),低24 h SBPCV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高24 h SBPCV组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率、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高于低24 h SBPCV组和对照组(P<0.05),而低24 h SBPCV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24 h SBPCV组患者非杓型比例高于低24 h SBPCV组和对照组(P<0.05),而低24 h SBPCV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和24 h舒张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压变异性,且24 h收缩压变异性和24 h舒张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大动脉弹性的改变。方法: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56例健康老年人、79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和50例老年双期高血压(SADH)患者的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作为衡量大动脉弹性的指标。结果: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baPWV显著高于老年双期高血压患者和健康老年人(P〈0.05,P〈0.01);baPWV与收缩压(r=0.467,P=.000)和年龄(r=0.460,P=-0.000)呈显著正相关,收缩压和年龄是baPWV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随着年龄的升高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大动脉弹性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2(IL-22)浓度变化及与相关指标的关 系,探讨其在高血压肾损害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分为 单纯高血压组(n=45)和高血压肾损害组(n=52),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IL-22 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22细胞亚群比例,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并进行相关性分 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高血压组血清IL-22水平升高,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明显上升(均P<0.01);高血压肾 损害组血清IL-22较单纯单纯高血压组升高(P<0.01),外周血Th22细胞亚群比例也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直线相 关分析显示:单纯高血压组血清IL-22与收缩压、舒张压及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367,P<0.01;r=0.402,P<0.01; r=0.329,P<0.05),与Th 22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78,P<0.01)。高血压肾损害组血清IL-22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 相关(r=0.318,P<0.05)。结论: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血清IL-22水平及外周血Th 22细胞比例均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升高,血 清IL-22水平和血压水平与高血压肾损害的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脉压指数(PPI)的关系,探讨这些指标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评估中的意义. 方法 选择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2014 年5月至2015 年2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9例,分别进行动态血压检测和无创动脉硬化检测,采用Spearman分析AASI与baPWV、PPI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89例研究对象中baPWV为(1 603.41±19.84)cm/s, AASI为(0.61±0.15),PPI为(0.44±0.06).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AASI与平均舒张压呈负相关(r= -0.157,P<O.05).baPWV、PPI、平均脉压、平均收缩压与AASI呈正相关(r= 0.685、0.701、0.648、0.416,P<O.01),且AASI与BaPWV、PPI的相关系数最高.结论 AASI可以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随着AASI数值的增大,baPWV、PPI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降压水平对血压控制正常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定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分别对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患者134例进行测定,其中根据降压水平不同分为:(1)A1组54例,收缩压〈120mmHg和舒张压〈80mmHg;(2)A2组32例,收缩压120-129mmHg和舒张压80-84mmHg;(3)A3组48例,收缩压130-139mmHg和舒张压85-89mmHg。并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99例为对照组。结果 A1、A2、A3三组间比较,baPW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baPW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降压可明显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深度降压对血压控制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僵硬度改善更明显;经过3个月短期的正规治疗,尚不能使增加的动脉僵硬度完全逆转,需要长期的观察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均是心脑血管疾病(CVD)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单一因素对CVD发病的影响已得到充分阐明,但关于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二者联合对CVD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 通过一项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动脉硬化及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国人群中对CVD发病的影响,并探讨两者间是否存在联合作用。方法 选取参加开滦研究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度随访且同时完成臂踝脉搏博传导速度(baPWV)测量者为观察对象,排除baPWV测量前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者和踝肱指数(ABI)<0.9者,最终共有33 820例观察对象纳入统计分析,收集其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aPWV、心率、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教育程度、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及降糖药物情况等资料。研究随访至2017-12-31,以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为终点事件。根据baPWV是否>1 400 cm/s以及同期观察对象是否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将观察对象分为非原发性高血压及非动脉硬化组(G1组)、非原发性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组(G2组)、原发性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组(G3组)和原发性高血压及非动脉硬化组(G4组)。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进一步探究动脉硬化及原发性高血压对CVD发病的影响,并分析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对CVD的联合作用。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3.34±2.38)年,CVD的发病密度为51.67/万人年,各组CVD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28%、1.94%、1.75%、4.70%。4组年龄、男性占比、baPWV、BMI、FBG、TC、TG、LDL-C、HDL-C、SBP、DBP、baPWV、心率、BMI、FBG、TC、TG、LDL-C、UA、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比例、服用降糖药物比例、CVD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动脉硬化情况〔HR=2.60,95%CI(1.88,3.61)〕、baPWV/baPWV的标准差(baPWV-SD)〔HR=1.22,95%CI(1.12,1.33)〕、原发性高血压情况〔HR=2.05,95%CI(1.59,2.64)〕、SBP/SBP的标准差(SBP-SD)〔HR=1.26,95%CI(1.14,1.38)〕均为CVD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与G1组相比,各组发生CVD的HR分别为3.33〔95%CI(2.08,5.33)〕、2.81〔95%CI(1.57,5.03)〕、5.98〔95%CI(3.79,9.43)〕,且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对CVD发病无交互作用(P=0.789),在删除服用降压药物人群后重复上述分析结果未发生改变。结论 动脉硬化及原发性高血压均是CVD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两者间存在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超重或肥胖人群动脉僵硬度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于2009年7月至8月底选取自然人群2095例;通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评价超重或肥胖,将其中达到超重或肥胖诊断标准的939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ankle-brachial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评价动脉僵硬度;以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与baPWV呈线性相关关系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动脉僵硬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高动脉僵硬度组与动脉僵硬度正常组在年龄、性别构成、腹围、收缩压、舒张压等变量间均存在差异。(2)与baPWV呈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有:年龄(r=0.546,P=0.000)、腹围(r=0.148,P=0.000)、收缩压(r=0.520,P=0.000)、舒张压(r=0.275,P=0.000)、总胆固醇(r=0.126,P=0.000)、空腹血糖(r=0.218,P=0.000)、糖化血红蛋白(r=0.172,P=0.000)等。(3)在调整性别、BMI、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史、肾功能后,与baPWV呈独立相关的变量是高血压史(OR=3.996,P=0.000,95%CI:2.821~5.661)、甘油三酯(OR=1.428,P=0.000,95%CI:1.201~1.698)、年龄(老年与非老年)(OR=5.35,P=0.000,95%CI:3.728~7.676)。结论年龄、高血压史、三酰甘油是超重或肥胖人群动脉僵硬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baPWV的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人群脉搏波速度(PWV)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在社区开展动脉硬化早期检测适宜技术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2月在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取其资料完整者40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脂血症分为慢性病组和对照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应用日本科林公司的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VP-1000检测研究对象的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采用SAS 6.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慢性病组的baPWV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和baPWV是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年龄和空腹血糖是影响baPWV的独立因子(P<0.01),尤其是45岁以上人群baPWV值显著升高。对照组中有28.05%的人baPWV值异常。结论 baPWV是慢性病的独立预测因子,baPWV与年龄、空腹血糖相关;baPWV测定可作为早期诊断动脉硬化的首选和常规检查手段,适合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50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外周动脉PP水平分为高脉压组(PP≥60mmHg)和低脉压组(PP〈60mmHg),并选取同期我院正常体检者135例作为对照组。调查各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计算PPI,并行肢体动脉测量检查,以baPWV作为动脉硬化的评价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讨PP和PPI与外周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高血压高脉压组患者的PPI(0.48±0.05)显著高于低脉压组(0.39±0.05)和对照组(0.38±0.03)(均P〈0.05);高脉压组和低脉压组的baPW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脉压组的baPWV(1883.62±326.51cm/s)显著高于低脉压组(1584.43±267.91cm/s)(均P〈0.05)。调整年龄后,PP、PPI和收缩压与baPWV呈显著正相关(r=0.447,0.209,0.484;P〈0.01,P〈0.05)。结论: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PP及PPI与baPWV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粥样硬化与24小时血压变异性(BPV)(收缩压、舒张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根据血Hcy水平的不同,分为3组:A组36例(Hcy15.0μmol/L),B组62例(15.0μmol/L≤Hcy20.0μmol/L),C组22例(≥20μmol/L),分别测定其颈动脉厚度(IMT)及24小时收缩压及舒张压、脉压标准差(SD)。结果三组中血压变异性随着HCY的增高,变异性增大,IMT厚度也随之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血Hcy水平与24小时BPV(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存在相关性(r=0.570、0.512,P0.01);IMT与24小时BPV呈直线相关(r=0.653、0.635,P0.01),IMT与Hcy水平也呈直线相关(r=0.1252,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高可能与高Hcy、IMT相关,Hcy增高可能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