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目的 测定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筛选赣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近5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患者43例(术前均未经任何抗肿瘤治疗),应用免疫组化通用型二步法检测并对比GPC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对比分析GPC3和AF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结果 1.GPC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与在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PC3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GPC3与AFP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GPC3对肝癌免疫组化诊断敏感性更高(P<0.0005).结论 1.与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肿瘤标志物AFP相比,GPC3具有更高的免疫组化诊断敏感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免疫标志物应用于肝癌的临床免疫组化诊断和鉴别诊断.2.GPC3表达强度与肝癌患者肿瘤细胞分化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征和临床指标对肝细胞癌(HCC)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GPC3)表达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HCC患者临床、病理、Gd-EOB-DTPA增强MRI影像资料,其中GPC3(+)101例,GPC3(-)28例。建立预测GPC3阳性表达的逻辑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回归模型的效能。结果 年龄、乙型肝炎、甲胎蛋白(AFP)水平、非周边廓清、病灶边缘形态、肝胆期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门脉期肿瘤信号强度/肝脏信号强度、肝胆期肿瘤信号强度/肝脏信号强度在GPC3(+)和GPC3(-)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FP≥20μg/L、ADC≤1.06×10-3mm2/s、有非周边廓清、肿瘤边缘形态不光滑是HCC中GPC3表达的独立预测指标,联合模型预测GPC3表达的AUC为0.913,敏感度为83.2%,特异度为85.7%。结论 AFP≥20μg/L、ADC≤1.06×10-3mm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5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及癌旁组织中GPC3的表达水平,比较原发性肝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GPC3的表达差异,分析GPC3表达与临床和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肝癌组织GPC3表达评分[(10.3±2.5)分]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2±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组间GPC3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及有无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PC3在临床分期晚、肿瘤直径大、分化程度低及远处有转移的患者肝癌组织中表达强度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HC患者肝癌组织中GPC3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及远处有转移等因素紧切相关(OR=0.623~0.960,P<0.05).结论 GPC3蛋白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对于其病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互补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55例PHC,3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单独及联合检测AFP、GPC3、AFU。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AFP水平,速率法检测AFU水平,ELISA法检测GPC3水平。结果:PHC组血清GPC3、AFU和AFP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患者血清GPC3、AFU和AFP阳性率分别为47.3%、23.6%、29.1%。血清指标AFP联合AFU或者AFP联合GPC3可使检出率分别提高至38.2%和63.6%。三项指标联合检测PHC的阳性率可高达78.1%。AFP阴性的39例PHC患者中,血清GPC3、AFU阳性率分别为60.0%(23/39)、30.8%(12/39),表明二者对AFP阴性的PHC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互补作用。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AFP、AFU、GPC3对PHC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血清GPC3和AF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HC的诊断率,优于单项检测,特别是AFP阴性或AFP呈低浓度对PHC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血清甲胎蛋白(AFP)阴性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linoma,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26例手术及179例肝穿刺活检的HBV相关HCC患者肝组织GPC3 (GPC3L)的表达,并检测其血清AFP及血清GPC3 (GPC3S)水平.结果 GPC3L可特异地表达于HCC细胞,而癌旁组织及肝硬化结节中无表达.手术切除的HCC组织中80.0%(341/426)为GPC3L阳性,且不同HCC分化程度之间GPC3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活检的HCC组织中74.9%(134/179)为GPC3L阳性.AFP≥400 μg/L对诊断HCC的敏感度为25.4%.AFP阴性和AFP≥400μg/L的HCC患者GPC3L阳性率分别为77.4%(328/424)和81.2%(147/181).GPC3L和AFP无相关性.在AFP<400μg/L组GPC3S为(12.63±1.63) μg/L,在AFP≥400 μg/L组为(20.20±2.11) 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2±0.32) μg/L,P<0.01.以GPC3S cut-off值为3.5 μg/L,其在全部患者、AFP≥400 μg/L和AFP阴性的HCC患者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54.6%和75.0%、54.6%和80.0%、80.0%和76.0%.结论 GPC3L可作为鉴别诊断AFP阴性HCC与肝硬化良性结节标志物,血清AFP与GPC3S的联合检测可提高HCC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谷氨酰转肽酶(GGT)、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承德市中心医院2009年8月-2011年7月收治的55例PHC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速率法检测GGT水平、ELISA法检测GPC3水平。结果:PHC患者血清GPC3、GGT和AFP阳性率分别为81.8%、90.9%、74.5%,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独检测,GPC3检出率最高;两个指标联合检测,AFP+GPC3最优;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及准确度虽有所升高,但特异度明显较低。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AFP、GGT、GPC3对PHC有一定的诊断价值;GPC3和AF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HC的诊断率,特别是AFP阴性或AFP低浓度的PHC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肝细胞癌组织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与Notch1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肝细胞癌中表达的相互
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技术检测3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GPC3和Notch1的表达情况,并用SPSS软
件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细胞癌组织分化程度越高,GPC3表达越低;分化程度越低,GPC3表达越高,差异有显著性
(P<0.05)或高度显著性(P<0.01)。肝细胞癌组织分化程度越高,Notch1表达越高;分化程度越低,Notch1表达越低,差异有显著性
(P<0.05)或高度显著性(P<0.01)。GPC3与Notch1的表达呈高度显著性负相关(rp=-0.607, P=0.000; r=-0.692, P=0.000)。结论
在肝细胞癌中,GPC3与Notch1的表达呈现负相关性,提示两者间可能存在相互调节的机制,共同影响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在高分化肝细胞癌、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法)对30例高分化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硬化组织、15例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及其病灶旁肝组织分别行GPC3、HSP70和GS抗体标记,分析这些抗体在高分化肝细胞癌、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GPC3和HSP70在高分化肝细胞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83.3%,但在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癌旁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均阴性表达,高分化肝细胞癌GPC3和HSP70的表达阳性率与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S在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主要是中央静脉周围和硬化结节周围肝细胞染色、呈条带状染色分布,在w-HCC 中主要呈弥漫阳性表达或完全阴性,在FNH主要呈较大范围的“地图样”表达。GS染色在高分化肝细胞癌中的分布范围与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肝硬化结节和正常肝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PC3、HSP70和GS有助于高分化肝细胞癌与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及肝硬化的鉴别诊断, 但GS染色在高分化肝细胞癌和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中的分布有一定交叉性,因此在诊断高分化肝细胞癌时应审慎判读GS染色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GPC3、AFP在肝硬化高度异型增生结节及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细胞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GPC3、AFP在肝硬化高度异型增生结节、肝细胞癌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GPC3在进展期HCC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6.36%(38/44),在高分化HCC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8.18%(15/22),在肝硬化伴高度异型增生结节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5%(9/20),在正常肝组织中无阳性表达(0/20).AFP在进展期HCC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7.72%(21/44),在高分化HCC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7.27%(6/22),在肝硬化伴高度异型增生结节中的表达阳性率为15%(3/20),在正常肝组织中无阳性表达(0/20).结论 GPC3是一个较敏感及特异的标记物,可以和AFP联合应用协助诊断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10.
刘阳  喻红波  黎健 《铁道医学》2014,(2):128-131
目的:探讨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35例肝细胞癌(HCC)、26例肝硬化和50例健康人血清GPC3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并分析比较两者对原发性HCC的诊断价值。结果:HCC组、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GPC3分别为(4.16±2.35)、(3.13±1.19)和(1.92±1.23)ng·ml^-1,HCC组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8和P〈0.001)。对于诊断HCC,GPC3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AFP为0.803;GPC3的敏感性为82.8%,特异性为56.5%;AFP的敏感性为62.8%,特异性为78.9%。GPC3与AFP联合应用诊断HCC则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45.6%。对于I期和Ⅱ期HCC,GPC3的阳性比例(11/14)高于AFP(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GPC3是一个敏感且特异的HCC标志物,检测血清GPC3有助于HCC的诊断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清磷酯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甲胎蛋白(AFP)的变化及其对疗效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32例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纳入研究.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2个月及半年采用酶联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GPC3、AFP水平.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法检测血清GPC3、AFP水平.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统计处理.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治疗前的血清GPC3及AF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1~3次TACE治疗后,有效组患者血清GPC3及AF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无效组变化不明显;GPC3+AFP更能反映疗效.结论 GPC3与AFP均是较好的判断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疗效的生化指标.GPC3+AFP联合使用,对判断疗效和预后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FP动态监测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敏  刘涛  孙波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858-3859
目的:动态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变化及肝功能指标,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各模式与AFP定量变化及肝功能改变的关系,高度警惕肝癌的发生。方法:对1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时用ELISA法进行乙型肝炎五项血清学标志物、用RIA法进行AFP检测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胺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检测。AFP升高者分别作B超、CT检查,排除肝癌后每2个月复查1次AFP、肝功、B超,连续进行2a~5a追踪随访。结果:189例中146例AFP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升高。随访中HBsAg、抗-HBe及抗-HBc3项阳性(即"小三阳")中发现AFP稳定上升型的11例(15.5%)均发展为肝癌;HBsAg、HBeAg及抗-HBc3项阳性即"大三阳"中发现AFP稳定上升型的3例(4.8%)发展为肝癌;HBsAg、抗-HBc2项阳性组中1例AFP稳定上升型发展为肝癌。一过性升高和一直未升高型均未出现肝癌。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小三阳感染模式动态监测AFP变化,对早期发现肝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真真  吴诗品 《医学综述》2008,14(2):202-204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是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它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分化、黏附和迁移等过程。研究表明,它在肝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与肝癌的发生相关,且在肝癌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有望成为肝癌诊断新的肿瘤标志物。现就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的结构特点、与肝癌发生及其在肝癌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血清白介素-6(IL-6)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3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30例肝良性疾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和甲胎蛋白(AFP)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组患者血清IL-6水平(25.99±18.57 ng/L)及AFP水平(441.40±351.75μg/L)明显高于肝良性病组IL-6(9.09±7.44 ng/L)及AFP水平(86.86±58.64μg/L)和正常对照组IL-6(1.43±1.00 ng/L)及AFP水平(7.92±4.88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诊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81%,而AF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3%、98%。二者联合检测时的敏感性、特异性则分别为90%,82%。结论:血清IL-6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检测中敏感性明显高于AFP。若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细胞肝癌阳性检出率,有助于防止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探讨其在肝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31例肝细胞肝癌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清sFas水平,并与其它实验指标做相关性比较。结果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sFas水平(5.9±2.0)n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6±0.8)ng/ml(t=3.87,P〈0.01);患者血清sFas与肝炎活动程度指标无相关性。结论外周血中sFas水平异常可能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和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检测EZH2和AFP在96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HCC组织中EZH2和AFP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 <0.01);EZ-H2的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直径≥5cm的HCC (71.4%)中高于直径<5cm的HCC(45.9%) (P <0.05);AFP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AFP在伴有脉管浸润的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57.7%)高于无脉管浸润者(27.3%)(P<0.05);EZH2在伴或不伴有脉管浸润的病例中其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ZH2和AFP阳性表达率均在低分化HCC组织中高于高分化HCC (P <0.05).EZH2和AFP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x2=25.245,P=0.000).随着HCC分化程度降低,EZH2\AFP双阳性表达率升高(P<0.05).肿瘤直径<5cm且伴有脉管浸润者EZH2\AFP双阳性率(73.1%)高于EZH2单阳性率(28.6%)和AFP单阳性率(50.0%) (P <0.05);EZH2\AFP双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 EZH2和AFP的联合检测,对于评估HCC浸润、转移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