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Ⅲ类错畸形前后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儿童安氏Ⅲ类错患者20例及正常儿童20例,对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片上的舌骨位置进行对比,并与正常者X线头影测量片上的舌骨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组矫治前舌骨位置较正常组在舌骨垂直向测量项目中H-FH、H-S、H-Mp距明显减小(P<0.01);在水平向H-Ptm距减小(P<0.05),H-RGn距无显著性改变(P>0.05);Ar-H-Me角度明显增大(P<0.01)。矫治后舌骨位置较正常组H-Mp距明显减小(P<0.01)、Ar-H-Me角度增大(P<0.05),H-FH、H-S、H-Ptm、H-RGn距无显著性改变(P>0.05)。矫治前、后舌骨位置的对比:H-FH、H-S距明显增大(P<0.01),H-Ptm距有增大(P<0.05),Ar-H-Me角度减小(P<0.05),H-Mp、H-RGn距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经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的儿童安氏Ⅲ类错患者的舌骨位置与治疗前相比,位置更靠后、靠下,下颌骨与舌骨位置发生了顺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上颌快速扩弓和面弓牵引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的疗效.方法应用上颌快速扩弓和面弓牵引对15例(平均年龄10.5岁)生长发育期儿童的骨性Ⅲ类错进行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的面型及X线头影测量变化.结果经过4~11个月(平均6个月)的牵引所有患者的侧貌明显改善.平均SNA角增大3.27°,上颌长度增加2.57mm,SNB和SND分别减少1.05°和1.21°,下面高ANS-Me增加2.86mm.结论上颌快速扩弓和面弓牵引能刺激上颌发育,有利于骨性Ⅲ类错的矫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牙晚期骨性III类错矫治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选择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患者32例,施行前方牵引联合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前后均做Helkimo主诉症状指数分析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患者Helkimo指数分布发生了明显改变,Ai 0级比例明显升高,AiⅡ级比例减少为零。矫治后Co-y距、Y轴角、ANB角等明显增大(P<0.05);Co-x距、SNB角、NP-FH角等明显减小(P<0.05);且N-S-Ar角、N-S-Go角、N-S-Pg角变化值为依次增加。结论:替牙晚期骨性Ⅲ类错矫治对患者Helkimo主诉症状有改善作用。矫治后髁突点发生了向后上的位移,下颌生长受到抑制,下颌的位置相对后移,以髁突为中心发生了顺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直丝弓矫治技术联合前方牵引矫治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患者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及牙的变化。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7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联合前方牵引进行治疗,配合快速扩弓,并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结果矫治结束后覆盖及磨牙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前牙反解除,患者凹面型改善;SNA角平均增加1.37°,A点前移,下颌骨向下向后旋转,ANB角趋于正常。结论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患者由于生长潜力有限,直丝弓矫治技术联合前方牵引是有效的矫治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上颌前方牵引联合上腭快速扩弓矫治上颌发育不足所致的骨性Ⅲ类错患者面部软组织侧貌的变化。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正畸科门诊收治的上颌发育不足所致的骨性Ⅲ类错患者30例(均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均给予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矫治,测量并比较矫治前后面部软组织侧貌变化。结果前方牵引后,鼻顶点至Y轴距离(Y-Prn)、上唇基角(S-Ns-Sn)、上唇凸距(UL-E)、上唇凸厚(UL-U1)、上唇凹点至Y轴的距离(Y-As)、上唇突点至Y轴的距离(Y-UL)、颏唇角(LL-Bs-Pos)、颏厚度(Pos-Po)、软组织下面高(Sn-Mes)、H角均增大(P<0.01);软组织面角(FH-NsPos)、下唇基角(S-Ns-Bs)、软组织颏前点至Y轴距离(Y-Pos)均减小(P<0.01),鼻唇角(Cm-Sn-UL)亦减小(P<0.05)。结论前方牵引后,上唇显著前移,颏部后下移位,颏唇关系改善,侧貌突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求均角型骨性Ⅲ类错的最适治疗手段。方法辽宁省人民医院2000—2006年完成的18例均角型骨性Ⅲ类错患者中,拔牙组10例、未拔牙组8例,治疗前后拍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描记、定点、测量,比较13项角度指标和2项线距指标。结果未拔牙组SNA、NA-PA、U1-NA、U1-SN角增大,U1-NA距增大,SNB、NP-FH角减小,ANB角增大至正常范围,与矫治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拔牙组SNA、SNB、U1-NA、U1-SN角减小,ANB角增大至正常范围,与矫治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均角型骨性Ⅲ类错应优选非拔牙矫治以改善凹陷面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骨性Ⅲ类错患者上腭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矫治后咽腔的改变。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5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正畸门诊收治的早期骨性Ⅲ类错患者30例,行上腭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并测量矫治前后各指标变化。结果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上齿槽座点到Y轴的距离(Y-A)增加,下齿槽座点到Y轴的距离(Y-B)和颏前点到Y轴的距离(Y-Pog)减小,上咽腔宽(UPW)、中咽腔宽(MPW)增加,鼻咽部面积(nasopharynx)和口咽上部面积(oropharynx1)增加(均P<0.01);下咽腔宽(LPW)、口咽下部面积(oropharynx2)及头位角(SN-CVT)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颌前方牵引能改变咽腔大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多曲方丝弓(MEAW)技术矫治各类骨性错,观察临床矫治效果。方法:前牙开病例2例,骨性Ⅲ类错12例,骨性Ⅱ类错7例,均采用MEAW技术进行前牙覆、覆盖的矫治以及磨牙关系的调整。结果:2例前牙开病例前牙覆平均增加6mm;7例骨性Ⅱ类错病例覆覆盖平均减小3.62mm和4.5mm;12例骨性Ⅲ类错病例覆盖平均改变4.14mm。结论:MEAW技术在骨性错病例的非手术方法矫治上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Johnston分析法评价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的硬组织变化,了解牙性及骨性变化对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6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病例进行上颌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进行矫治,拍摄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利用Johnston分析法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矢状方向上,上颌骨相对颅底前移1.24mm,下颌骨相对颅底后移1.65mm,上下颌骨相对位置(ABCH)变化了2.89mm(p<0.001);上下磨牙及上切牙均明显前移,下切牙略后移,矫治后磨牙关系及前牙覆盖分别改变了4.25mm(p<0.001)、4.49mm(p<0.001)。结论: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使用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能使上下颌骨和牙齿发生有利的变化,并以骨性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10.
评价上颌快速扩弓和面弓牵引联合治疗骨性 类错的疗效。方法 应用上颌快速扩弓和面弓牵引对 15例 (平均年龄 10 .5岁 )生长发育期儿童的骨性 类错进行治疗 ,并比较治疗前后的面型及 X线头影测量变化。结果 经过 4~ 11个月 (平均 6个月 )的牵引所有患者的侧貌明显改善。平均 SNA角增大 3.2 7°,上颌长度增加 2 .5 7mm,SNB和 SND分别减少 1.0 5°和 1.2 1°,下面高 ANS- Me增加 2 .86 mm。结论 上颌快速扩弓和面弓牵引能刺激上颌发育 ,有利于骨性 类错的矫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扩弓加前方牵引联合Ⅲ类颌间牵引对唇腭裂术后Ⅲ类错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替牙期唇腭裂术后Ⅲ类错畸形患者21例,随机分成2组,A组采用扩弓加前方牵引,B组采用扩弓加前牵联合Ⅲ类颌间牵引的方法进行矫治,治疗前后分别做头影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2组的矫治效果及疗程。结果扩弓加前牵组与扩弓加前牵联合Ⅲ类颌间牵引组的疗程分别为(29.40±2.88)周和(21.00±2.14)周,前者显著长于后者(P<0.001)。结论扩弓加前方牵引联合Ⅲ类颌间牵引是治疗唇腭裂术后Ⅲ类错的有效方法,能够明显缩短该类患者的矫治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快速扩弓对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54例替牙期以上颌发育不足为特征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前牵引组(A组,26例)和前牵引联合快速扩弓组(B组,28例)进行矫治.分别在治疗开始(T0)和结束(T1)时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定点测量,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 A组治疗时间(11.0±3.4)个月,B组(10.4±2.3)个月,(P<0.05).矫治后,两组患者上下颌骨及牙齿的变化趋势相似,颅颌关系改善:ANB角增加,SNB角减小;颌骨变化明显:Ptm-A增加,Co-Gn增加,Wit's值增加,以上项目治疗前后变化均显著(P<0.05)但组间差异并不显著.另外,A组SN-PP减小1.24°,B组减小0.6l°,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垂直向上下面高、下面高/全面高的变化B组较A组增加显著.U1-NA角增大,L1-MB角减小,在B组中的改变均较A组明显,Ms6-PP距增加在B组中较显著.治疗后面型角的变化在B组中较明显,而颏唇角、上、下唇-E线距的变化两组间无差异.结论 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无论是否联合快速扩弓,上颌前方牵引均可产生显著治疗效果.上颌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可以减轻腭平面的逆时针向旋转,减小前牙代偿,缩短矫治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3月收治的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测量矫正前后硬组织指标、上气道指标与面部美学指标。结果与矫正前比,矫正后硬组织指标SNA,U1-NA距,U1-NA L1-NB增加,SNB、L1-NB距减小;上气通指标:PNS-UPW,PNS-Ad2,OAW2,OAW3,SPP-SPPW,U-MPW,V-LPW增加,OAW1减小;面部美学指标:PNS-UPW,PNS-Ad2,OAW2,OAW3,SPP-SPPW,U-MPW,V-LPW增加,OAW1减小,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可纠正反牙合,改善患者Ⅲ类面型,增加上气道宽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骨性Ⅲ类错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1年2月至2007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同一名医生使用固定矫治器矫治的骨性Ⅲ类错患者11例为非手术组,经正畸-正颌手术联合矫治的骨性Ⅲ类错患者11例为手术组。对两组病例治疗后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并比较。结果在硬组织方面,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矫治后ANB角、SNA角、Wits值、L1-NB角及L1-NB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软组织方面,除S-N’-Sn角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测量项目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畸形手术治疗效果较非手术治疗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上颌扩弓前方牵引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    采用上颌扩弓前方牵引矫治器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对2010—2015年大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15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进行代偿性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15例患者治疗后面型改善,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SNA角增加(2.87 ± 1.08)°,SNB角减小(0.61 ± 0.8)°,ANB角增加(3.47 ± 1.05)°,SN/MP增加(2.17 ± 1.34)°,OP/FH增加(2.97 ± 0.29)°,U1/SN增加(5.09 ± 3.43)°,L1/MP减小(2.29 ± 3.02)°,结论    上颌扩弓前方牵引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可有效治疗恒牙早期中轻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相似文献   

16.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测量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患者下前牙区的牙槽骨厚度,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正颌正畸联合门诊求治的成人连续病例中,选取诊断为骨性I类错畸形的患者64例,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66例(以下分别简称为I类组及Ⅲ类组),进一步按照垂直骨面型将两组患者分类。选取左侧下中切牙进行测量,以I类组为对照组,运用CBCT比较评估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下前牙区的牙槽骨厚度。使用SAS8.0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Ⅲ类组患者前牙区唇侧(P<0.05)、舌侧(P<0.01)及总的牙槽骨厚度(P<0.01)均较I类组狭窄。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厚度高角Ⅲ类组患者较均角及低角狭窄(P<0.01);舌侧牙槽骨厚度低角>均角(P<0.01),均角>高角(P<0.05);总的牙槽骨厚度低角>均角>高角(P<0.01)。不同垂直骨面型的Ⅲ类组患者唇侧牙槽骨厚度<舌侧(P<0.01)。结论:骨性Ⅲ类错畸形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较I类狭窄,且低角骨面型>均角骨面型>高角骨面型;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Ⅲ类错前牙区唇侧牙槽骨厚度较舌侧狭窄。提示骨性Ⅲ类错治疗前,有必要对其下前牙区牙槽骨厚度进行评估,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掩饰性治疗骨性Ⅲ类错牙移动中,医源性牙根及牙周组织损害发生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颌快速扩弓对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前方牵引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8~10岁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随机分为扩弓组和非扩弓组,扩弓组在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前快速扩弓1周,非扩弓组单独使用前方牵引治疗.2组病例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分别采用传统头影测量方法和Pancherz头颅参照系统对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变化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上颌快速扩弓对前方牵引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①扩弓组治疗时间19.2±3.2周,非扩弓组22.4±3.6周,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②治疗前后,扩弓组前下面高增加4.10±1.92 mm,非扩弓组增加3.75±2.01 mm,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③治疗前后,扩弓组上颌切牙唇倾度增加2.55°±2.68°,非扩弓组增加4.70°±2.74°,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单纯使用前方牵引治疗相比,使用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解除前牙反(牙合),减少上颌切牙的代偿性唇倾,但是会加重下颌骨的后下方旋转.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垫式快速扩弓加前方牵引在恒牙早期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矫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18例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的患者,用垫式快速扩弓器加前方牵引矫治器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患者许多标志点在水平方向上都有明显变化,上颌骨明显前移(P<0.05)。结论 垫式快速扩弓加前方牵引矫治器有促进上颌骨向前发育,抑制下颌骨向前发育的作用,可改善患者软组织侧貌,有效治疗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畸形。  相似文献   

19.
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对牙颌作用的三维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琨  王春玲  朱秀娟  苏盈盈  李红 《口腔医学》2009,29(10):528-531
目的探讨应用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反在三维方向上的作用。方法选取30例替牙期骨性Ⅲ类反患者,应用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的方法进行治疗。分别对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和石膏模型进行测量分析,并运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反作用为:①水平方向上增加上颌牙弓宽度;②矢状方向上上颌突度的增加是上前牙唇倾,上颌骨向前生长的结果;下颌突度的减小是下颌后下旋转和髁突在关节窝内移位共同作用的结果;③垂直方向的变化与水平和矢状方向的变化密切相关,面下高度增加,下颌平面角增大。结论快速扩弓结合前方牵引治疗可有效矫正替牙期骨性Ⅲ类反,但使牙颌结构在三维方向上都产生极其复杂的不同的变化,应根据错的特点调整相应的治疗措施以使在各个方向上增加有利的变化,避免或减少不利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上颌快速扩弓对替牙期骨性Ⅲ类错前方牵引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颌快速扩弓对替牙期骨性Ⅲ类错前方牵引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8~10岁的骨性Ⅲ类错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随机分为扩弓组和非扩弓组,扩弓组在上颌前方牵引治疗前快速扩弓1周,非扩弓组单独使用前方牵引治疗。2组病例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分别采用传统头影测量方法和Pancherz头颅参照系统对治疗前后的硬组织变化进行分析比较,评价上颌快速扩弓对前方牵引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①扩弓组治疗时间19.2±3.2周,非扩弓组22.4±3.6周,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②治疗前后,扩弓组前下面高增加4.10±1.92mm,非扩弓组增加3.75±2.01mm,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③治疗前后,扩弓组上颌切牙唇倾度增加2.55°±2.68°,非扩弓组增加4.70°±2.74°,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单纯使用前方牵引治疗相比,使用上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解除前牙反,减少上颌切牙的代偿性唇倾,但是会加重下颌骨的后下方旋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