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兔VX2肝转移癌模型传代的改进和螺旋CT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VX2肿瘤是得到广泛承认的兔可移植性肿瘤 ,可种植在肝脏、肺、肾脏、皮下、肌肉等器官和组织[1] 。接种到肝脏为肝脏的转移瘤模型。肿瘤有生长速度快、血供丰富、较早出现坏死和转移等特点 ,是应用广泛的少数建立在大动物身上的肝肿瘤模型。我们对兔VX2肝癌模型的传代方式进行了一些改进 ,并采用螺旋CT扫描技术检测瘤灶 ,评价肿瘤生长情况。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日本成年大白兔 10只 ,体重 1 5~ 2 5kg ,雌性 ,由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荷VX2肿瘤兔由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中心惠赠。废弃血管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对肝癌TACE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60例首次TACE术前经MSCT血管重建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60例首次TACE术前未经MSCT血管重建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MSCT对肝癌异位血管的显示,比较TACE术后两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情况.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37.5、348.5天.研究组前两次介入时间间隔明显长于对照组(88.7vs65.4天,P<0.05),3年生存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9% vs 6%,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技术有利于提高肝癌介入治疗的疗效,可作为肝癌TACE术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完善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方法,并应用CT及DSA检查对肿瘤TAE前后进行影像学评估。方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20只并保种传代,于接种后第7、14日行CT平扫+增强扫描;第15日行开腹门静脉直接穿刺造影及经导管股-肝动脉造影检查,肿瘤供血动脉行碘油栓塞;第21日再次行CT平扫+增强扫描;第22天开腹行门静脉及肝动脉直接穿刺DSA检查。结果种植2周时肝区肿瘤可全部清楚的展示,CT平扫可见肝区结节状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肿瘤在动脉期可呈明显环形强化,门脉期呈低密度。3周时肿瘤坏死明显。DSA显示肿瘤富血供。结论兔VX2肝癌模型改良制作成功率较高。TAE前后CT与DSA表现一致,且肿瘤的血供主要来自肝动脉,门静脉不参与供血。  相似文献   

5.
兔VX2肾移植癌模型传代的改进和螺旋CT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宇红  毛云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1):1814-1815
目的:用改良法建立兔VX2肾癌模型后研究其螺旋CT表现,探讨其在肾癌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日本大白兔30只,采取VX2肿瘤悬液CT引导穿刺种植法(改良法)成瘤后行螺旋CT动态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改良法植瘤后全部成瘤,螺旋CT平扫呈等密度或低密度灶,增强后呈低密度结节,边缘环形强化,3周后肿瘤均发生不同程度液化坏死而出现高低密度混合结节状。结论:改良法建造兔VX2肾移植癌模型方便且成瘤性高。兔VX2肾移植癌模型的最佳实验阶段是植瘤后2周~3周。螺旋CT检查简单、无创、安全、高效并可动态观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兔VX2肝癌血供的评价价值.方法:采用开腹瘤组织块直接包埋法将VX2肝癌移植瘤植入30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左叶,并于种植后第21天行多排螺旋CT增强及灌注扫描,观察其CT征象,并对比肿瘤边缘区、瘤旁肝组织以及对照肝组织的CT灌注参数(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表面通透性、肝动脉分数以及肝...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癌CT扫描的参数选择、造影剂的应用、扫描时机的选择。方法481例肝癌患者行多期上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扫描参数:120kV、200mAs、层距5mm、螺距1.0。结果本组病例中,96.47%的病例扫描获得满意效果。在肝动脉期中有352例出现明显强化;在门静脉期有72例不强化呈低密度灶,其中有37例发现有门静脉癌栓;延迟扫描均出现强化减低。17例增强扫描不满意,其中10例患有门脉高压症,4例注射失误致造影剂外渗,3例出现轻度碘过敏反应症状(发热、恶心、呕吐等)。结论正确应用扫描技术,是肝癌正确诊断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汉菊  韩向君 《中国热带医学》2007,7(2):268-269,304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iltislice CT Angiography MSCTA)是一种非侵入性技术,它通过肘静脉注入对比剂后在受检者的靶血管内达到峰值时完成容积数据采集,经独立工作站进行血管重建得到类似血管造影的一种方法。此方法现已经广泛应用到全身各部位疾病的协诊中,并取得了肯定价值。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又是世界上肝癌的高发地区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的肝癌病例中约45%在我国大陆,随着肝癌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MSCTA这一新兴技术也被应用到肝癌的诊疗中,本文对此方面的技术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肝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对3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分别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s,门脉期60s延迟2~3min,分析其表现特征。结果:动脉期75%(28/37)肿瘤病灶呈高密度,门期65%(24/37)呈低密度、35%(13/37)呈高密度。结论: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能反映出小肝癌的血供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李都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73-74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肝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资料中的病灶部位、数量及增强CT的表现,并与手术中送检后确诊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常常表现为低密度的病灶,肿瘤周围边界清或不清,增强CT显示的图像强化程度不一。本资料中的肝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均有CT的典型征象,经手术送检后确诊为肝癌的患者为94例,诊断准确率为94%。结论多层螺旋CT能准确诊断肝癌,对于临床肝癌的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兔肝VX2肿瘤多层螺旋CT(MSCT)增强表现,以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之间的变化关系。方法选取25只实验兔,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MSCT灌注成像和免疫组化方法对对照组、实验组、兔肝VX2肿瘤模型组于建模后的7、14、21和28 d进行检查,测定分析MSCT灌注参数值: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HP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以及VEGF和MVD表达的变化,并分析MSCT灌注参数值和VEGF、MVD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的HAP、HPI、VEGF和MV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HP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兔肝VX2模型组的HAP、HPP和HPI值以及其VEGF和MVD值在模型建立后不同时间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的变化与VEGF、MVD的变化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HPP、HPI的变化与VEGF、MVD变化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SCT灌注成像可以提供肝动脉和门静脉灌注的量化信息,HAP与MVD、VEGF表达有明显正相关性,可间接反映肝肿瘤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可供实验研究的稳定的兔VX2肝癌模型。方法新西兰大白兔59只,取瘤块(1mm^3大小)开腹包埋法接种到兔肝脏左叶,于种植后第1,1.5,2,2.5,3,3.5,4周分别行超声学检查主要观察兔肝VX2成瘤检出情况。成瘤情况均经病理学证实。结果①围手术期3只兔因麻醉死亡,1只因感染死亡,成活率为93.2%(55/59);②兔肝原位肝实质内种植成功50个,其中伴有16只异位种植,单纯异位种植为3只,未发现病灶2只,原位成瘤率为90.9%(50/55);③接种后1周、1.5周经超声检查22例,发现病灶者8例,检出率为36.4%(8/22);其余肿瘤在2周及2周以后超声检查全部检出。两个时间段检出率有明显差异;④兔肝VX2肝癌的超声主要表现为略高回声、等回声、低回声,周围可见声晕。结论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成功率高、方法简单、周期短、动物死亡率低,种植2周后超声学筛选及监测本瘤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兔肝VX2瘤模型的制作方法及经验;同时探讨3.0TMR在监测兔肝VX2瘤生长特性方面的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3只随机分为3组,采用开腹直视下瘤块接种法,于接种后14d、28d及42d分别行3.0TMR常规序列、DWI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6只实验兔发现瘤灶,成瘤率70%;14d组的VX2瘤体积较小,以28d组与42d组瘤体显示更为清晰,瘤体最大直径约2.5~5.0cm。常规3.0TMRI图像上,T1WI所有VX2瘤均呈稍低信号,14d组T2WI呈均匀稍高信号、28d组与42d组T2WI部分呈不均匀稍高信号。DWI图像上所有VX2瘤均呈明显高信号,28d组与42d组的肿瘤中心可见斑片状低信号。结论:开腹直视下瘤块接种法成瘤率偏低,易受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3.0TMRDWI在监测VX2瘤的生长特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成瘤率兔VX2肝癌模型的建立,利用超声技术对肿瘤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生长特性。方法采用瘤块移植法建立起兔VX2肝癌模型,采用超声技术检测植瘤后7,10,14,21,25,28d时肿瘤的大小和回声变化,计算其体积和生长率,观察瘤内血管形成及变化情况以了解肿瘤的生长特征。结果采用瘤块移植法成功建立起稳定的兔VX2肝癌模型,成瘤率高;肿瘤的超声主要表现为等回声、低回声及略高回声,接种肿瘤后2.5-3周。瘤周可见丰富血供,血流信号表现为瘤体肉星点状、短条状或多条血管分支,肿瘤周围有粗大的血管呈弧形包绕;超声检查能准确地反映肿瘤的大小,与病理学检测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瘤块移植法是一种操作简单、成瘤率高的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方法;超声技术能准确、无创、方便地监测肝脏肿瘤及瘤血供,为临床利用该模型来评价诊治肝癌疗效提供了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块注射制作兔VX2肝癌模型方法,并与传统开腹组织块种植法进行比较;并用MSCT对模型进行评价。方法:中国大耳白兔16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分别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组织块肝脏注射及开腹直视下瘤组织块肝脏接种的方式进行成瘤。肿瘤种植后第15 d,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评价肿瘤接种成功率及生长情况,并观察两组动物感染率差别。结果:肿瘤接种成功率两组均为87.5%。肿瘤最大直径穿刺组和开腹组分别为(1.16±0.23)cm和(1.28±0.27)cm,两种方法成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种植后发生感染率开腹种植组(感染率42.3%)明显高于经皮穿刺组(感染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具有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动物损伤小等特点,可以取代传统开腹直视下肝脏接种造模方式,有利于安全、高效地提供符合实验要求的肝癌动物模型,为肝癌临床治疗和相关基础研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兔VX2肝癌LP-THACE后早期癌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经肝动脉碘油抗癌药乳液化疗栓塞(LP-THACE)后早期的肝肿瘤细胞凋亡。方法27只新西兰大白兔肝VX2肿瘤模型,分成LP-THACE组、THAI(肝动脉灌注化疗)组和对照组(肝动脉灌注生理盐水),在处理后24h、72h、120h处死取材。HE染色光镜检查观察具有典型形态学特征凋亡细胞,分析凋亡指数(AI);FITC-AnnexinV/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凋亡早期细胞与凋亡晚期细胞,分析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LP-THACE组凋亡指数(%)在三个不同时间点,瘤外周带依次为5.05±1.02、4.52±0.51、2.81±0.28,瘤中心依次为18.08±0.31、20.25±0.61、14.97±1.33,明显大于THAI组与对照组(P<0.05)。LP-THACE组瘤外周带的凋亡早期细胞百分率在三个不同时间点依次为11.44±4.78、10.99±5.77、5.99±0.57,凋亡晚期细胞百分率为33.21±11.33、38.40±7.77、28.76±7.21;LP-THACE组瘤中心带的凋亡早期细胞百分率在三个不同时间点依次为23.74±3.38、14.43±3.25、11.28±3.42,凋亡晚期细胞百分率为28.50±2.12、52.94±18.97、49.22±22.04。结论LP-THACE诱导兔肝VX2肿瘤在介入处理后的早期发生了明显的肿瘤细胞凋亡,介入治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集中在早期;诱导凋亡性死亡是LP-THACE治疗肝癌的主要机制。肿瘤中心区域比肿瘤周边区域凋亡对凋亡诱导因子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兔VX2 肝癌模型制作进行改良,以用于介入治疗学研究,同时探讨瘤灶的CT 表现及CT 在检测瘤灶中的作用。方法 将VX2瘤细胞接种于兔皮下使其成瘤并传代;新西兰兔24只,以改良嵌插法建立移植性肝癌模型,于建模后7、14、21 d分别行超声、CT及血管造影检查,用于检测兔肝VX2 瘤灶,评估瘤灶生长变化;随后处死动物,进行尸解,评估影像检查结果。结果 24只(100%) 动物以改良嵌插法建立移植性肝癌模型全部成功。瘤灶以种植后2周CT显示最清楚和典型,直径1 cm~2 cm 左右,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动脉早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呈低密度,与周围肝组织分界较清楚。肝动脉造影显示肿瘤富血供。而种植后超过3 周的肿瘤大部分发生坏死。结论 嵌插改良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建立移植性肝癌模型的方法;在对瘤灶进行影像学评价上应尽量选择CT检查,接种后1 周左右的瘤灶较小而难以观察;2 周左右呈肝动脉源性血供丰富的约1 cm~2 cm的实体瘤,造影征像为肿瘤血管与肿瘤染色;3 周以上瘤灶大多出现明显示坏死;因此对1~2cm大小的兔VX2 肝癌瘤体,最适合行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8.
改良兔VX2肝癌模型及其生长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改良的肿瘤种植方式,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并分析该肿瘤的生长特性。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的分为3组,每组10只。再将瘤块组织经剖腹途径植入肝脏,观察肿瘤7,10,14,21,28,34 d时的体积(B超测量),并计算肿瘤生长率,大体及光镜下瘤组织形态特征以及VX2移植性肝癌的CT影像特征。结果:2-3周生长最旺盛,其体积迅速增大。进行实验研究时,不宜太晚,一般不超过4周为宜,以免因肿瘤坏死和转移影响实验结果。结论:改良的肿瘤种植方式是建立兔肝癌模型的可靠方式,该模型是肝癌的基础及临床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内注入组织块悬液建立兔VX2肺癌模型的方法。方法:将VX2肿瘤组织块悬液注入12只中国大耳白兔右肺下叶内。利用CT扫描观察肿瘤生长和胸腔内转移情况,同时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结果:建立的兔VX2肺癌模型组织学表现与荷瘤种兔相同。接种成功率为100%,胸壁种植率为8.3%,实验动物自接种到CT扫描发现肿瘤生长的时间为(7±1.5)d,从发现肿瘤生长到出现右侧胸腔积液间隔(8±1.6)d。12只中国大耳白兔自然存活时间为(27±4.7)d。结论:采用组织块悬液肺内注入法建立兔VX2肺癌模型方法简便,接种成功率高,是建立兔VX2肺癌模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