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2例阴囊Paget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患者先行患处活检,后手术治疗。切除肉眼所见病变区域,切缘距病灶边缘2 cm,深度达深筋膜,快速冰冻切片检查,肿瘤细胞累及切缘者8例予于扩大切除范围。5例病理证实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行单侧或者双侧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22例患者病理检查均见Paget病的典型特征;19例肿瘤局限于表皮,5例侵犯真皮;5例淋巴结肿大者,2例活检证实为淋巴结转移;15例获随访0.5~5年,均未复发。结论阴囊Paget病应尽早活检确诊,病变部位局部广泛切除是本病首选治疗方法,愈后尚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阴囊Paget's病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通过对2000~2009年13例阴囊Paget's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常被基层医疗机构长期误诊为阴囊湿疹、神经性皮炎、股癣、基底细胞癌等。阴囊Paget's病进展缓慢,初期表现为阴囊局部皮肤淡红色丘疹、红斑,周围皮肤稍隆起,常伴有瘙痒,长期搔抓后出现皮肤糜烂、溃疡、结痂,迁延不愈;后病损缓慢扩大至阴茎、腹股沟、会阴部皮肤,出现淋巴结转移。12例均行病灶扩大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肉眼可见病变边缘外2 cm,深度达睾丸鞘膜壁层及皮肤深筋膜层。其中10例病灶范围局限行残余阴囊皮肤修复创面,2例病变范围较大,累及腹股沟远侧及会阴部,行大腿或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创面。5例术中行淋巴结活检,2例阳性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及睾丸精索切除术。11例无复发且长期生存,1例复发,1例死亡。结论早期诊断对阴囊Paget's病尤为重要,若阴囊皮损经治疗3月以上仍迁延不愈,应该行皮肤活检以明确诊断。治疗上应该切除肉眼可见病变外2 cm皮肤,术中应行切缘冰冻病理检查以求完整切除病变。  相似文献   

3.
阴囊Paget病的分期手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阴囊Paget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13例阴囊Paget病的临床资料,13例行分期手术,先行肿瘤病灶切除术再二期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13例阴囊Paget病分期手术患者术后恢复顺利,9例随访2~5年未复发。结论:阴囊Paget病分期手术可行,能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难度,更加符合本病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阴囊Paget病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13例阴囊Paget病的临床资料,13例行分期手术,先行肿瘤病灶切除术再二期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13例阴囊Paget病分期手术患者术后恢复顺利,9例随访2-5年未复发。结论:阴囊Paget病分期手术可行,能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手术难度,更加符合本病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阴囊Paget's病的临床表现特点、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87-2006年收治的29例阴囊Paget's病的临床表现、病理、治疗及其预后。患者平均年龄69.4岁,病程平均4.9年。28例行病灶皮肤广泛切除术,1例接受放疗。结果28例病理可见Paget's病的典型特征。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16年。3例淋巴结转移者,2例术后2年死于广泛转移,1例未手术接受放疗者5个月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死于心血管疾病;2例分别于术后1年、3年局部复发,再行手术切除;余19例无复发。结论阴囊Paget's病应尽早行活检确诊,局部广泛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手术效果好,对局部复发可行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外Paget′s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对7例Paget′s病的临床病理资料、诊治经过及随访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随访6例,1例术后2年死于广泛转移,1例术后5年死于其它疾病,2例术后1年无复发,2例术后5年无复发。结论:扩大的病灶切除术是原发及局部再发Paget′s病治疗的首选;本病易误诊为阴囊皮肤慢性湿疹,强调对难治性阴囊湿疹样改变者,应早期进行活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14例阴囊Paget病患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及治疗和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4例患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并行手术治疗,随访期2-12年,1例腹股沟淋巴结阳性1年后死于全身转移,3例死于非癌疾病,3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2例发生皮肤坏死、淋巴瘘等并发症。结论: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阴囊局部扩大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预后主要取决于病变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程度以及邻近内脏器官癌肿的有无,早期诊断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囊Paget病的外科治疗。方法:23例阴囊皮肤病变的患者,活检证实为阴囊Paget病,在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均采用病灶广泛切除术治疗,并采用原位、转移皮瓣覆盖创面;活检证实有淋巴结转移者行淋巴结清扫术;未能切除的淋巴结转移癌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结果:A,期9例,A:期6例,B期6例,C期2例。共行24次手术,1例术后复发者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对经久不愈的阴囊皮肤病变应尽早行活检确诊,病灶广泛切除术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手段。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是治疗未能切除的淋巴结转移癌较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提高对阴囊Paget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5例阴茎阴囊Paget病的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活检结果可早期诊断,对非侵袭型不伴内脏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案.术后随访4个月~2年均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重视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很关键,局部广泛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阴囊Paget病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目的 探讨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2)方法 对41例阴囊Paget病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访预后情况。(3)结果 41例病人均经组织学活检确诊,手术中8例冷冻切片检查发现切缘有肿瘤细胞浸润,遂扩大切除范围;3例术后病理学检查发现切缘有肿瘤细胞浸润,予以二期手术切除。36例病人获随访90d-8年,其中4例出现复发,1例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未发现死于阴囊Paget病者。(4)结论 对可疑阴囊Paget病病人宜及早施行组织学活检,确诊后尽早行病灶根治性切除术,该病手术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阴囊Paget病的治疗方法。方法手术切除病灶及术中冰冻。蛄果愈后好,减少复发。结论对于经久不愈的阴囊皮炎或湿疹应早期行病灶活检,一经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阴囊Paget病又称阴囊湿疹样癌或炎性癌,是一种少见的乳腺外Paget病(EMPD),同时也是一种少见的阴囊恶性肿瘤,1983~1999年我院共收治6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6例,年龄49~74岁,平均61.5岁,病程1~15年,平均6年。初诊均表现为阴囊皮损。皮损表现为湿疹样改变,局部皮肤红斑、隆起、糜烂、破溃,可有脱屑,表面有渗液结痂,伴或不伴瘙痒、疼痛,皮损可渐增大,累及阴茎根部、大腿内侧、腹股沟区域,甚至累及耻骨上皮肤,皮损界限多较清楚。6例中右阴囊病变2例,双侧阴囊病变1例,右阴囊及右腹股沟病变1例,左阴囊及双腹股沟病变1例,左阴囊及右腋窝病变1例;病变皮损面积平均5cm×4cm左右。误诊时间1~12年,平均5.5年。6例中1例有右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活检证实为转移。除1例因有肺、脑、骨、骨髓等多处转移仅行阴囊及右腹股沟淋巴结病灶活检外,其余5例均行距病灶2cm外单纯病灶切除术,深达皮下或睾丸鞘膜。6例中1例因多发转移,全身衰竭,于活检后1个月死亡,4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9.8年,平均5.8年,1例术后8.5年于原手术对侧阴囊复发,1例术后5年于原手术部位复发,此2例均再次行病灶切除术,二次术后已分别达2年1例,1年1例,另2例术后已3.9年1例,1例术后1个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 7例阴囊Paget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7例均行病灶广泛切除 ,3例证实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淋巴结清除术。结果 :3例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于 2年内死亡 ,无淋巴结转移者均存活。结论 :阴囊Paget病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一旦有淋巴结转移 ,其 5年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5岁,无相关职业史。病史三年半.阴囊右外侧皮肤局限皮肤粗糙,轻度痒感.脱屑。按阴囊疹治疗三年半,无根本疗效。皮损灶1cm2发展缓慢。1994年1月病灶活体组织检查,诊断为Paget病。一周后行阴囊Paget病根治切除术。切口一期愈合。标本为35cm。阴囊皮肤,皮损粗糙面1cm2。病理诊断Paget病,皮肤切缘及基底无癌。术后放疗.局部照射剂量35Gy。阴囊皮肤放射性皮炎,相应处置而愈。1994年3月、9月及12月连续随诊,血常规正常.CEA1.89ng/ml.B超检查腹股沟部及盆腔内各血管旁无肿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阴囊Paget病30例,全部行患处活检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结果:30例患皮肤病理切片均可见Paget病的典型特征,术后平均随访6.5年,局部复发2例,无因癌死亡病例,结论:可疑阴囊Paget病尽早行皮肤活检确诊常规行全身系统检查,根治手术效果好,预后满意,对局部复发病例可行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16.
1病例简介例1男性,69岁。阴囊部皮疹反复发作三年余入院,无外伤史,因“湿疹”反复药物治疗无法痊愈。体检:右侧阴囊可见境界较清的溃烂面,表面粗糙不平,阴茎右侧皮肤可见直径0.5cm×0.5cm溃烂面,边界清,少量清亮液渗出,双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取病灶活检结果提示“Paget病”。于1999年4月13日在腰麻下行Paget病灶和右睾丸附睾切除术。术后标本镜检:皮肤组织鳞状上皮内见散在或成巢状分布的体积较大、胞浆淡染、染色质细致的Paget氏细胞。符合阴囊Paget病。例2男性,67岁,已婚,退休职工。阴囊部皮疹反复瘙…  相似文献   

17.
卢帆 《西部医学》2012,24(9):1723-1724
目的探讨阴囊Paget病的发病特点和诊疗方法,提高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阴囊Paget病的诊治资料及预后情况,并进行随访评价。结果 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50个月,平均33个月,效果良好,复发1例。结论阴囊Paget病是一种易发生于老年男性很容易被误诊的少见恶性肿瘤,早期行病理活检是确诊该病的主要方法,彻底切除病灶是其首选治疗方式,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7例阴囊Paget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进行分析。方法:7例均行病灶广泛切除,3例证实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淋巴结清除术。结果:3例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于2年内死亡,无淋巴结转移者均存活。结论:阴囊Paget病的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一旦有淋巴结转移,其5年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阴茎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的22例原发性阴茎阴囊Paget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访其预后,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22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64.5岁,中位病程40个月,中位病损长径4.75 cm。病理分期中,A1期患者12例,A2期患者6例,B期患者4例。12例患者阴囊阴茎均受累,仅侵犯阴囊者5例,仅侵犯阴茎者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红斑、瘙痒、溃烂、渗出及疼痛为主,均接受手术治疗,浸润性患者17例(77.3%),其中6例患者的手术切缘阳性,非浸润性患者的手术切缘无阳性发现。12例患者术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手术切缘阳性(P=0.015)和浸润性患者(P=0.010)更易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腹股沟淋巴结为该病转移时最常受累的部位,是否有淋巴结转移(P=0.040)以及病灶的体积(P=0.027)与病程的长短存在相关性。总体的5年生存率和浸润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3.7%和27.9%,手术切缘阳性的患者预后差。结论:原发性阴茎阴囊Paget病好发于老年人,具有病程长、易浸润、易复发和转移的特点,初步治疗应首选手术。延误诊断、手术切缘阳性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是其复发、转移的重要高危因素。术前组织病理检查、术中切缘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及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有助于规范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20.
杨波  王颖 《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2):1202-1203
目的探讨阴囊paget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例阴囊paget病的临床资料。结果阴囊paget病6例平均年龄67.5岁,均以瘙痒为首发症状,1例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6例在发现阴囊病变或出现症状后3—72个月(22.66个月),经活检组织学确诊,治疗均以手术切除为主。6例中有2例有浸润性病变,1例有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者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3例为表皮内paget病行局部病灶扩大切除术,6例均获得随访,随诊3-6年,1例术后1.5年因脑部肿瘤死亡(是否脑转移所致未经病理证实),2例术后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余均未复发。结论阴囊paget病多见于老年男性,症状以阴囊瘙痒为主,切除范围应大于皮损边缘3cm为安全,必要时行转移皮瓣修复,复发常见,需终身随访[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