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近期上呼吸道感染史对接受全身麻醉的儿童围术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 1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全身麻醉下眼科择期手术的232例儿童,术前通过儿童父母填写问卷的形式采集并记录儿童的术前基础资料及相关疾病史,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术前2周内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史、有无早产史、长期被动吸烟史、经常性夜间打鼾史和哮喘病史.同时记录围术期相关信息(喉罩成功置入所需的次数、麻醉时间等),观察围术期出现的呼吸不良事件,包括氧饱和度下降、气道分泌物增加、咳嗽、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的发生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儿童全身麻醉围术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入选的232例儿童中,术前2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的占28.0%(65/232),其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氧饱和度降低(23.1%vs.12.0%,P=0.034)、气道分泌物增加(15.4%vs.6.6%,P=0.036)或一种及以上呼吸系统不良事件(32.3%vs.18.6%,P=0.024)的风险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2周内的上呼吸道感染史(OR =2.021,95% CI:1.023 ~3.994,P=0.043)和经常性夜间打鼾史(OR=3.660,95% CI:1.517~8.832,P=0.004)是儿童围术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2周内的上呼吸道感染史伴随儿童围术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儿童于冬、夏两季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围术期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477例患儿依据季节自然分入冬季组及夏季组,记录患儿手术实施及预后情况,包括:手术时间、PACU复苏时间、住院时间,术后HR 、SpO2及T等基本生命体征;比较两组包括咳嗽多痰、静息状态下SpO2< 95%、体温异常等不良事件,以及舌后坠、屏气、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可能造成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ASA、麻醉时间、是否上感、手术操作是否影响呼吸及术前住院时间,并将上述因素与不良事件的关系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以OR值95%可信区间(CI)评价.结果 有效病例中,夏季手术274例、冬季手术203例.所有患儿手术顺利,无危及生命的恶性不良事件及死亡病例,手术实施情况及预后情况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咳嗽多痰、SpO2<95%、体温>38°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冬季的40.88% 、13.30% 、16.25%高于夏季的31.02% 、4.01% 、8.02% (P <0.05);舌后坠、屏气、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等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夏季组年龄≤1y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是其余患儿的3.69倍(95% CI:1.84 ~7.38)、冬季组年龄≤1y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是其余患儿的2.41倍(95% CI:1.08 ~5.39).结论 在冬季接受全身麻醉的患儿应该关注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同时,年龄≤1岁是儿童实施全身麻醉发生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论季节均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上呼吸道感染(URI)小儿的麻醉对麻醉医师而言一直是巨大的挑战,临床中,URI与围术期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喉痉挛是URI小儿围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往往比较紧急,若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目前对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理URI小儿喉痉挛的发生仍没有统一的临床标准。URI小儿择期手术施行与否一直困扰着麻醉医师。明确URI小儿喉痉挛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术前评估对麻醉医师至关重要,可以为麻醉医师正确预防和及时处理URI小儿喉痉挛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期合并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I)患儿是否实施择期手术麻醉,一直是小儿麻醉中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在过去,大多学者认为合并URI患儿必须延迟手术和麻醉,直到上感症状完全消失后才能进行麻醉和手术。因为基于过去临床经验,他们普遍认为对这类患儿实施麻醉手术会增加围术期呼吸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上呼吸道软组织手术全身麻醉术后拔管期呼吸道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收治的手术患儿18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患儿分别采用不同的全身麻醉手术方法,比较两组患儿呼吸道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上呼吸道软组织手术全身麻醉术后拔管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法,使患儿平稳渡过拔管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小儿全身麻醉患者410例,按照镇静躁动分级法对其苏醒状况进行评分,排除4分以下的患儿,对余下165例患儿的相关病史及麻醉病历分别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史?手术大小?术后疼痛?麻醉维持方式?右美托咪啶?氯胺酮?曲马多?术后镇痛与躁动的发生相关(P < 0.05) ?多因素分析发现: 年龄?术前焦虑?手术大小?术后疼痛?麻醉维持方式?右美托咪啶?留置尿管?术后镇痛等与躁动发生相关(P < 0.05)?性别?性格?留置胃管?中心静脉置管?手术时间?拮抗?吸痰和腹腔镜手术与躁动发生无关(P > 0.05)?【结论】 小儿麻醉患者中学龄前儿童?术前焦虑?中等以上手术?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留置尿管及术后疼痛患儿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拔管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鹰潭市人民医院铁路分院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予PDCA循环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拔管依从性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1.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依从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00%(12/75),研究组为4.00%(3/7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能明显减少苏醒期躁动,提升患者的拔管依从性,预防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原因及对策。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手术患者450例,对不同手术的类别、麻醉方式、性别、性格、麻醉前用药、有无术后镇痛、拔管时机与术后发生躁动的关系及各种不良刺激所致苏醒期躁动的比例进行统计,同时对因药物所导致的躁动进行干预后统计。结果:450例患者中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有80例,占17.78%;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尿管刺激是苏醒期躁动发生的主要因素,所占比例分别为35.00%、23.75%、18.75%;不同手术种类、性别、性格、有无麻醉前用药、是否术后镇痛、拔管时机间苏醒期躁动发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手术种类、性别、性格、有无麻醉前用药、是否术后镇痛、拔管时机等,应针对性地予以适当处理,以保障血氧饱和度正常、呼吸通畅且平稳。  相似文献   

9.
童珊珊  李军  彭春玲  饶传华  刘超  闵苏 《重庆医学》2015,(10):1340-1342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的成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EA)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进入 PACU 进行全麻苏醒的择期手术患者2056例,年龄大于18岁,性别不限,记录年龄、性别、体质量、ASA 分级、术前合并疾病、受教育程度、术前用药、全麻方式、诱导使用咪达唑仑、麻醉时间、手术部位、手术种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PACU 恢复时间、有无尿管、尿量、有无体温异常等。根据患者麻醉苏醒期是否发生躁动,分为安静组和躁动组。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麻醉苏醒期的危险因素。结果127例患者在 PACU 的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发生率为6.18%。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ASA 分级高、术中补液量大、安置尿管和术后疼痛是 EA 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ASA 分级高、术中补液量大、安置尿管和术后疼痛是 EA 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宫颈癌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28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宫颈癌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低血压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癌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苏醒期发生低血压30例,纳入发生组,发生率为10.71%;未发生低血压250例,纳入未发生组;两组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入院至手术时间、有无既往手术史、肿瘤类型、肿瘤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苏醒期使用镇静剂、术中有低体温、术中出血量≥800 mL、术前禁食时间>13 h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禁食时间>13 h、术中出血量≥800 mL、苏醒期使用镇静剂、术中有低体温均为影响宫颈癌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术前禁食时间>13 h、术中出血量≥800 mL、苏醒期使用镇静剂、术中有低体温均为影响宫颈癌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在矫正胎龄<60周的早产儿眼底手术中,不同全身麻醉管理方式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全身麻醉下眼底手术、出生孕周<37周、矫正胎龄<60周的早产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实施七氟醚吸入诱导与维持,气道管理工具为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或气管内导管(endotracheal tube, ETT)。根据麻醉管理方法分为LMA组(置入喉罩,压力支持通气)和ETT组(肌松剂+气管插管,压力控制通气)两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围术期并发症及不良事件,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毕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168例早产儿纳入本研究,LMA组68例,ETT组100例。术中不良事件(包括更换气道管理工具、更换通气模式和低氧血症)LMA组3例(4.4%), ETT组1例(1.0%),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4)。术毕拔管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LMA组和ETT组分别为6(5,10) min和10(6, 19) min(P<0.001);术毕拔管困难(拔管时间>30 min)的比例LMA组显著低于ETT组(4.4% vs. 15.0%,RR=0.262, 95% CI: 0.073~0.942, P=0.029)。LMA组呼吸系统并发症14例(20.6%), ETT组27例(27.0%),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2);其中LMA组呼吸暂停发生率较ETT组显著降低(4.4% vs.15.0%, RR=0.266, 95%CI: 0.086~0.822, P=0.015)。两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0% vs. 1.0%, P=1.000)及意外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生率(5.9% vs. 7.0%, P=0.7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气道痉挛、二次插管/喉罩、反流误吸并发症。患儿返病房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 vs. 2.0%, P=0.241)。LMA组住院时间中位数为20(17,22) h,较ETT组 22(17,68) h显著缩短(P=0.002)。结论: 与使用肌松剂行气管插管的全麻管理模式相比,无肌松剂置入喉罩的管理模式用于早产儿眼底手术可缩短术后拔管时间,降低术后苏醒期呼吸暂停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沈勤  肖建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3):294-295,29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全麻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Dex组(D组)与芬太尼组(F组)。D组手术前10 min开始用微量泵泵入Dex直至手术缝皮时停药,F组在手术缝皮时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观察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及程度,并记录患者苏醒期恶心、呕吐、嗜睡以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躁动的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低于F组(P0.01);恶心、呕吐、嗜睡和呼吸抑制的发生也显著少于F组(P0.01)。结论:Dex可以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且没有呼吸抑制,用于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观察142例小儿唇腭裂手术的麻醉,有29例于麻醉诱导后、术始、术中、术后出现不同原因的呼吸并发症,均有不同程度的SpO_2的下降,发生率为20.4%。术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组、<1岁组、唇裂+腭裂组、不插管组的呼吸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高。提示术前检查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很重要,尤其对<1岁又不插管的小婴儿,术中观察要细,吸血要及时,麻醉药深浅要掌握适度,唇裂+腭裂应行气客插管,异型管优于普通管,拔管时机要适当。对容易引起组织胺释放的药物要充分了解,使用中注意速度、剂量和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和评估右美托咪定作为局麻药佐剂行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TAP)阻滞在腹腔镜斜疝修补术中的镇痛镇静疗效。方法  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2017年3月至7月90例择期拟行全麻下腹腔镜斜疝修补术的患者, 年龄20~75岁, ASA分级Ⅰ~Ⅱ级, 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 n=30), 0.25%罗哌卡因每侧20 mL神经阻滞+全麻组(R+G组, n=30), 右美托咪定0.5 μg/kg+0.25%罗哌卡因每侧20 mL神经阻滞+全麻组(DR+G组, n=30)。R+G组和DR+G组于全麻诱导前超声引导下实施双侧TAP阻滞。记录3组术后24 h镇痛、镇静评分、全麻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入苏醒室后Steward评分、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呼吸抑制、辅助镇痛使用情况、TAP阻滞和右美托咪定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R+G组镇静评分(Ramsay)、镇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 且有效镇痛时间延长; 和G组相比, R+G组和DR+G组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 Steward评分显著降低(P<0.05); 与其他两组比较, DR+G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作为局麻药佐剂应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下腹腔镜斜疝修补术安全有效, 术后有效镇痛时间明显延长, 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韦国温  赵建立  黄伟 《华夏医学》2011,24(4):420-423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辅助全麻诱导在腹腔镜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腹腔镜短小手术患者2 000例,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辅助诱导Ⅰ组和常规诱导Ⅱ组,全麻诱导期每间隔1 min测量1次血压,全麻维持期、苏醒期每间隔5 min测量1次血压,记录HR、MAP、复苏期的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麻醉诱导面罩加压给氧期、...  相似文献   

16.
CONTEXT AND OBJECTIVE: Th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upper abdominal surgery and early (perioperative) pulmonary events was investigated among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pulmonary conditions undergoing general anesthesia. DESIGN AND SETTING: Retrospective study for which data were obtained prospectively from 1999 to 2004, at a tertiary university hospital.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3107 patients over 11 years old presenting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 status I, II or III who underwent upper abdominal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and were discharged to the recovery room. The preoperative conditions analyzed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age, sex, ASA physical status,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sthma,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respiratory failure and smoking. The outcomes or dependent variables included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events: bronchospasm, hypoxemia, hypercapnia, prolonged intubation and airway secretion. RESULTS: Among these patients (1500 males, 1607 females, mean age 48 years, 1088 ASA I, 1402 ASA II and 617 ASA III), there were 80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s, 82 asthmatics, 122 with COPD, 21 respiratory failures and 428 smoker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female sex (p < 0.001), age over 70 years (p < 0.01), smoking (p < 0.001) and COPD (p < 0.02)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pulmonary event development, particularly hypoxemia and bronchospasm, at both times but not in the same patients. Asthma an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ases did not present pulmonary events in the recovery room. CONCLUSION: In upper abdominal surgery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female sex, age over 70, smoking and COPD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intra and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events.  相似文献   

17.
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生命体征改变的影响。方法将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术后在麻醉苏醒室的陪护。对照组按一般手术常规进行。记录两组手术患者在术前1 d(干预前)、干预后入手术室初及术后拔除气管插管10 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结果处理组的生命体征比对照组有明显好转,2组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减轻患者情绪的强烈波动,使得患者更好的耐受手术。  相似文献   

18.
妇科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引起妇科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随机纳入需要全身麻醉的妇科腔镜手术患者167例,记录术后2h及24h的恶心程度视觉模拟评分(NVAS),对与恶心、呕吐相关的因素行统计学评价。检测因素包括:年龄、体重指数、麻醉方法(静脉全麻或静、吸复合全麻)、阿片类药物剂量、麻醉持续时间。结果:共有130(77.84%)例患者发生了一次或者多次PONV事件,使用吸入麻醉剂和麻醉时间延长均会显著地影响患者术后24h的NVAS评分(P<0.05),体重指数、年龄和阿片类药物剂量对NVAS评分无显著影响。结论:使用吸入麻醉剂(OR=3.10)和麻醉时间延长(OR=1.20)是影响妇科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危险因素,而体重指数、年龄与阿片类药物剂量在本研究中对NVAS评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喉罩与气管插管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分析喉罩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运用必要性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收治的需行腹腔镜手术麻醉的患者76例为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气管插管组 (n=38) 及喉罩组 (n=38) , 气管插管组患者一次性气管导管, 喉罩组采用I-GEL喉罩, 全程观察、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 (T1) 、插管 (罩) 即刻 (T2) 、气腹即刻 (T3) 、气腹后10 min (T4) 、停止气腹 (T5) 、拔管 (罩) 即刻 (T6) 6个时点的HR、MAP、PETCO2、苏醒时间以及术后苏醒期躁动、拔管时呛咳、术后咳嗽、咽喉痛和声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喉罩组各个时点的HR、MAP值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 2组患异者PETCO2差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喉罩组的苏醒时间为 (5.12±3.82) min明显短于气管插管组的 (10.14±4.15) min (P<0.05) ;I-GEL喉罩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 气管插管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8% (P<0.05) .结论 在腹腔镜手术麻醉过程中, 采用I-GEL喉罩, 诱导及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 术后苏醒时间短以及术后苏醒期躁动、拔管时呛咳、术后咳嗽、咽喉痛和声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术中通气状况良好, 安全性较高, 且患者舒适度、满意度高.具有比较好的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