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 对44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单纯放疗组23例(全脑放疗10例,立体定向放疗13例),全脑放疗或立体定向放疗联合全身化疗(放疗+化疗)组17例,对症治疗组4例,比较其生存期和生存率.结果 单纯放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8.3个月,1年生存率为17.4%;放疗+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3.2个月,1年生存率为52.9%;对症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1年生存率为0%.放疗+化疗组比单纯放疗及对症治疗组具有更好的疗效(P<0.05).结论 放疗联合化疗是肺癌脑转移患者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肺癌脑转移患者40例,对照组20例采用VM26单药化疗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顺伯、异环磷酰胺、伊立替康联合化疗治疗,对两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行平均1年的随访,观察组为9.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60%1年生存率。对照组为5.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5%1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脑转移患者采用药物联合化疗治疗,可最大限度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杨洋  王少辉  陈光伟  王鹏利 《中医学报》2019,34(8):1745-1749
目的:观察扶正抗癌方联合GP方案治疗胆囊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胆囊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GP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扶正抗癌方。比较两组患者有效率、客观缓解率、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不良反应及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2,P=0.045)。治疗组、对照组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分别为9.2个月[95%CI(8.002,10.489)个月]和7.6个月[95%CI(6.698,8.52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3,P=0.030)。治疗组可显著改善化疗过程中的骨髓抑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尤其对白细胞的改善显著,其发生率为23.33%vs 56.67%,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尚未出现Ⅳ度毒性反应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治疗组可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及VEGF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正抗癌方配合化疗治疗胆囊癌疗效显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减轻化疗不良反应,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防止肿瘤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益气化痰方抗肺癌化疗多药耐药的作用,通过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MDR1 mRNA和CK20 mRNA的表达,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阐明益气化痰方抗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机制。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益气化痰方+化疗;对照组给予益肺清化颗粒+化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瘤灶、生存质量、免疫指标、肿瘤标志物以及外周血中MDR1 mRNA和CK20 mRNA的表达。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外周血MDR1 mR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 0. 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外周血CK20 mRNA水平在治疗后均有所下降(P 0. 05),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_3~+、CD_4~+、CD_4~+/CD_8~+及NK细胞分布均高于治疗前,而CD_8~+细胞比例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稳定率为86%,对照组为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CEA、NSE、Cyfra21-1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益气化痰方可抑制化疗对MDR1 mRNA水平的升高作用,降低CK20 mRNA表达水平,对化疗有一定增效的作用;还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提高肿瘤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肺癌脑转移患者行手术、放疗及辅以联合化疗后的疗效比较。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手术后病理学证实的肺癌脑转移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放化疗组、放疗+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个月、11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25.0%、21.8%;单纯放疗组、单纯化疗组分别为5个月、6个月,及7.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脑转移采用以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治疗方法,可延长生存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单发脑转移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NSCLC单发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后均接受全脑放疗及化疗,其中10例患者接受了肺部肿瘤切除术。结果患者总中位生存期为20.8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8.8%和13.9%;接受和未接受肺部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5个月和25.5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6)。结论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对NSCLC单发脑转移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肺部肿瘤是否切除对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单发脑转移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NSCLC单发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后均接受全脑放疗及化疗,其中10例患者接受了肺部肿瘤切除术。结果患者总中位生存期为20.8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3.3%、48.8%和13.9%;接受和未接受肺部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5个月和25.5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6)。结论手术切除脑转移瘤对NSCLC单发脑转移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肺部肿瘤是否切除对患者生存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均为有明确的病理标本确诊为转移或进展期Ⅲ、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接受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及顺铂化疗治疗,对照组接受吉西他滨及顺铂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3个周期临床缓解情况;两组生存期、中位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期情况及1年死亡率;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两组治疗期间药物安全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3个周期临床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生存期、中位生存时间、无病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1年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前CD3+、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CD3+、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肺癌是呼吸系统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可以提高化疗疗效,同时加强化疗患者机体抵抗力,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分析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并进一步探讨非小细胞癌肿瘤标志物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n =75)和对照组(n =75),对照组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对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70.67%)高于对照组(38.67%),且两组患者化疗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 CEA 水平、CA125水平、Cyfra21-1水平、NSE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可将肿瘤标志物水平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有效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胃癌肝转移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27例胃癌肝转移患者,6例接受肝介入治疗,21例给予全身化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以及两组Child分级。结暴:两组患者按Child分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化疗组为31个月,介入组为29个月,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肝转移患者给予介入治疗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DC-CIK联合GP方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carcinoma,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90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GP方案)及观察组(DC-CIK联合GP方案),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 67% 、66. 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T细胞亚群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在晚期NSCLC患者临床治疗工作中DC-CIK联合GP方案可取得理想疗效,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益肺消积方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GP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益肺消积方治疗,药物组成:黄芪30 g,麦冬15 g,沙参15 g,太子参20 g,丹参20 g,当归15 g,百合15 g,梨皮20 g,三七粉(冲)6 g,蜈蚣粉(冲)3 g,全蝎粉(冲)3 g,莪术15 g,白花蛇舌草12 g,半枝莲10 g,甘草9 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证候积分、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CEA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19 fragment,Cyfra21-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稳定率为77.5%,对照组为55.0%,两组患者稳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肺消积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改善症状,降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稳定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导管介入化疗并栓塞治疗肺癌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肺癌肝转移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超选择插管行化疗药物灌注并超液态碘化油栓塞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抗肿瘤药物治疗,观察其治疗后白细胞、肝功能、临床症状和生存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白细胞降低情况、肝功能、临床症状和肿瘤体积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时间比较,3个月和5个月的病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7个月和12个月的病死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肝动脉介入化疗并栓塞治疗肺癌肝转移副作用小,临床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87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组(观察组)44例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43例。临床观察终点指标包括有效率、至病情进展时间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36.4%,对照组总有效率30.2%,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至病情进展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无法提高治疗反应和延长生存期,但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能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角度分析胸腔镜下胸膜肿瘤切除并胸膜热灌注术对肺癌伴恶性胸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肺癌伴随恶性胸水患者41例为研究组,进行胸腔镜下胸膜活检及肿瘤切除并热灌注;将同期进行单独胸腔化疗的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和胸水肺癌标记物含量变化,并比较患者生存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胸水 CEA、Cyfra21-1、CA -125及血 Cyfra21-1、CA -125明显下降( 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胸水及血液CA-125、Cyfra21-1、CEA降低( P <0.05);研究组患者1年生存率75.6%,2年生存率43.9%,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从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角度提示胸腔镜下胸膜肿瘤切除并热灌注术对于肺癌伴恶性胸水患者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肺癌根治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的术后影响。方法选择5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ⅠB~ⅢA期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5例)。两组病例均进行肺癌根治术以及术后4个周期的化疗,其中观察组术中在纵隔淋巴引流部位植入125I粒子,观察术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的水平以及肿瘤局部控制率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病例肿瘤标志物水平比术前明显下降。组内术后不同时间段、各组间术前、术后各时间段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水平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在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肿瘤局部控制率观察组(89.47%)高于对照组(5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根治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对存在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可以减少术后局部复发,延长无瘤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中药联合化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喜丹汤联合化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能否提高疗效。方法:经病理明确诊断的未经手术治疗的120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EP方案化疗治疗,研究组采用中药喜丹汤联合EP方案治疗。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75.0%(45/60)、56.7%(33/6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位生存时间及生存时间曲线:研究组10.9个月(10.511.2);对照组8.1个月(7.411.2);对照组8.1个月(7.48.8),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1年生存率研究组为53.3%(32/60),对照组为31.7%(1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的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液学毒性及胃肠道反应,患者均可耐受。结论:中药联合化疗能提高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延长其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化学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内皮抑素(ES)水平的影响。方法 68例NSCLC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联合化学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ES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47%和44.12%,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E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ES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E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19例,骨髓抑制23例,经对症及支持治疗后好转;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手术联合化学治疗可显著提高NSCLC患者血清ES水平,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肿瘤侵及血管与肺癌患者运动心肺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405例肺癌患者(经CT或手术证实无血管受侵者112例,有血管受侵者293例)行运动心肺功能测定,主要观察指标为终止负荷运动时最大运动负荷占预计值百分比(W%)、最大千克摄氧量(VO_2/kg)、无氧阈(AT)、最大氧脉搏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VO_2/HR%)、最大通气量(V_E)、最大呼吸储备(BR)、最快呼吸频率(BF)和最大呼气潮气量(VTex).结果 血管受侵患者W%、VO2/kg、AT、VO_2/HR%[分别为(73±18)%、(17±5)ml·min~(-1)·kg~(-1)、(51±14)%、(79±18)%)]明显低于无血管侵犯患者[分别为(86±20)%、(19±5)ml·min~(-1)·kg~(-1)、(55±14)%、(88±20)%,均P<0.01],BF明显高于无血管受侵患者[(32.1±6.1)比(30.6±5.1)次/min,P<0.05].将血管受侵患者按TNM分期、受侵血管数目、种类及其与肿瘤的关系等分别分组进行比较,发现受侵血管为1、2、≥3支的患者W%、VO_2/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1支组和≥3支组A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2支组和≥3支组VO_2/k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3支组VO_2/kg明显低于1支组和2支组(P<0.05或P<0.01),VO_2/HR%明显低于1支组(P<0.05),VTex低于对照组和1支组(P<0.05).VO_2/HR%与受侵血管支数有相关件(r=0.220,P<0.01).结论 有血管受侵的肺癌患者摄氧最、运动能力、运动心功能降低,受累血管数目是影响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低温等离子手术联合微波局部理疗及雷诺考特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n=49)采取雷诺考特治疗,观察组(n=49)则采取低温等离子手术联合微波局部理疗及雷诺考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E)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患者复发率及治疗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 96% ,高于对照组的87. 7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为2. 04% ,低于对照组的12. 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IgE水平和IL-4水平为(495. 10 ± 26. 11)U/mL、(3. 21 ± 0. 21)pg/mL,治疗后分别为(103. 35 ± 20. 56)U/mL、(1. 45 ± 0. 17)pg/mL,对照组治疗前血清IgE水平和IL-4水平分别为(495. 43 ± 26. 34) U/mL、(3. 19 ± 0. 22) pg/mL,治疗后分别为(183. 42 ± 22. 56) U/mL、(1.73 ±0.18)pg/mL,治疗前两组患者IgE及IL-4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清IgE及IL-4水平均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0. 00% ,低于对照组8. 16% ,治疗满意率为97. 96% ,高于对照组83. 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低温等离子手术联合微波局部理疗及雷诺考特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显著,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及复发率均降低,患者恢复好,安全性高,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