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诊断和介入栓塞治疗方法。方法搜集我院2000年4月以来采用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来诊断和治疗的消化道大出血20例(其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4例,下消化道出血16例)。分别采用海藻酸钠微球、明胶海绵、钢丝圈3种材料进行栓塞。结果20例患者经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22次,19例患者发现出血动脉,阳性率95%;其中18例行介入栓塞(1例为胃癌胃大部切出术后1周吻合口弥漫性出血,用直径200~700μm海藻酸钠微球栓塞,另3例栓塞前先行药物灌注),均成功止血;1例因消化道广泛出血,失败;止血成功率为94.7%。全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介入栓塞是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正确选择栓塞的靶血管、合适的栓塞剂及其用量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及筘疗价值。方法对38例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行选择性出血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即时灌药、栓塞。结果经DSA检查38例均为阳性发现,34例即时行栓塞治疗成功止血,止血率89%。结论DSA在治疗消化道出血及诊断中有较高阳性发现率及定位定性诊断符合率。介入栓塞治疗有着可靠的即时止血率。  相似文献   

3.
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阳性发现率及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21例消化道出血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对有阳性发现的病例行栓塞治疗或药物灌注治疗。结果21例动脉造影阳性发现16例,发现率76%。对10例行栓塞治疗,栓塞成功止血率100%,6例行药物灌注止血,3例止血,3例48h后再出血,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动脉血管造影为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检查方法,介入治疗为消化道出血止血的非手术性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止血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探讨。方法:通过对9例骨盆骨折大出血以血管介入栓塞止血为主要方法治疗的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均一次性栓塞成功,平均止血时间为8.4min,无1例再出血。2例出现术后栓塞侧臀部轻度胀痛,未作特殊处理后缓解,1例因严重脑外伤死亡。结论:把握好指征进行血管介入栓塞止血治疗,可大大提高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救治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讨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及动脉介入栓塞技术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6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动脉血管造影,发现出血征象时超选靶血管并采用不同栓塞材料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60例血管造影发现出血阳性征象54例,栓塞治疗60例,54例立刻止血成功,即刻止血成功率为90%,3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及时行动脉造影及栓塞介入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1例无明确诱因的急、慢性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行选择性消化道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别采取栓塞、手术或联合治疗;将血管造影表现与手术和病理对照。结果经DSA检查,9例有阳性发现,2例为阴性结果;共5例即时行栓塞治疗成功止血;9例行手术治疗。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7.8%(7/9);定位诊断符合率88.9%(8/9)。结论DSA在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疾病诊断中有着较高的阳性发现率及定性、定位诊断符合率,介入栓塞治疗有着可靠的即时止血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性动脉造影及介入灌注栓塞术对急性动脉出血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对25例急性动脉出血的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至靶动脉进行介入性动脉造影和介入灌注栓塞术,其中颅底骨折伴鼻出血2例,肺癌大咯血1例,消化道出血5例,肝癌破裂出血4例,脾挫裂伤出血4例,肾脏出血6例,产后大出血2例,骨盆骨折出血1例。结果:25例经选择性动脉造影获得明确诊断21例,4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未能找到出血动脉,22例经介入灌注栓塞治疗,出血均止住,1例产后出血未完全止血。结论:介入性动脉造影及介入灌注栓塞术对急性动脉大出血不仅可确定出血部位,而且可达到止血的目的,是1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尹君  罗军  靳雪广 《当代医学》2008,(17):73-74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11例无明确诱因的急、慢性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行选择性消化道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别采取栓塞、手术或联合治疗;将血管造影表现5手术和病理对照.结果 经DSA检查,9例有阳性发现,2例为阴性结果;共5例即时行栓塞治疗成功止血;9例行手术治疗.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7.8%(7/9);定位诊断符合率88.9%(8/9).结论 D8A在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疾病诊断中有着较高的阳性发现率及定性、定位诊断符合率,介入栓塞治疗有着可靠的即时止血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材料与方法 对11例无明确诱因的急、慢性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行选择性消化道血管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分别采取栓塞、手术或联合治疗;将血管造影表现5手术和病理对照.结果 经DSA检查,9例有阳性发现,2例为阴性结果;共5例即时行栓塞治疗成功止血;9例行手术治疗.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7.8%(7/9);定位诊断符合率88.9%(8/9).结论 D8A在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疾病诊断中有着较高的阳性发现率及定性、定位诊断符合率,介入栓塞治疗有着可靠的即时止血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导管栓塞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导管栓塞治疗后的手术成功率,术后1个月内再次出血率及并发症等。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3.3%(28/30),术后1个月再出血率为13.3%(4/30),其中1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1例患者动脉造影后再次栓塞,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内镜止血治疗。结论经导管栓塞治疗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靶血管的正确选择、合适的栓塞剂和用量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经导管动脉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治疗急性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VUGI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纳入266例2016年3月–2021年3月期间因ANVUGIB行血管造影的患者,统计血管造影阳性率、TAE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TAE治疗后30 d内再出血率及全因死亡率,分析与上述事件相关的影响因素。  结果  266例患者均完成血管造影,血管造影阳性率为54.1%(144/266),TAE技术成功率为97.3%(217/223),TAE临床成功率为73.1%(155/212),TAE治疗后30 d内再出血率及全因死亡率分别为26.9%(57/212)、16.1%(35/217)。本研究发现休克指数>1〔比值比(OR)=5.950,95%置信区间(CI):1.481~23.895,P=0.012〕、CT血管造影(CTA)阳性(OR=6.813,95%CI:1.643~28.252,P=0.008)及间隔时间<24 h (OR=10.530,95%CI:2.845~38.976,P<0.001)是血管造影阳性的独立预测因子;休克指数>1(OR=2.544,95%CI:1.301~4.972,P=0.006)及国际标准化比值>1.5(OR=3.207,95%CI:1.381~7.451,P=0.007)是TAE治疗后30 d内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出血(OR=3.174,95%CI:1.164-8.654,P=0.024)及栓塞后再出血(OR=34.665,95%CI:11.471~104.758,P<0.001)患者TAE治疗后30 d内的死亡风险更高。  结论  TAE治疗ANVUGIB安全有效。休克指数>1和CTA阳性的患者更有可能血管造影阳性,且应该在出血后早期完成血管造影。栓塞后再出血仍需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Zhang CQ  Liu FL  Xu HW  Feng K  Zhu Q  Zhang JY  Xu 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8):3389-3393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TH胶栓塞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 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插管将TH胶注射到食管下段曲张静脉、胃底贲门周围静脉和冠状静脉主干,实现曲张静脉及其供血静脉的永久栓塞.本技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92例,术前均有消化道出血病史,18例为急症出血时栓塞.术后胃镜和CT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89例栓塞成功,成功率96.7%(89/92),3例1个月内死亡.余86例根据TH胶栓塞范围,分为食管-胃底型40例;胃底-贲门型栓塞33例;冠状静脉主干型栓塞13例.40例食管-胃底型栓塞者食管静脉曲张均改善(100%),其中29例静脉曲张消失(72.5%);33例胃底-贲门型栓塞者29例明显缓解(87.8%),15例静脉曲张消失(45.5%);而13例主干型栓塞者,仅2例缓解(15.4%),静脉曲张均未消失.随访6~52个月(平均31.5个月),总静脉曲张复发率14.1%(10/71),3种栓塞类型静脉曲张复发率分别为7.5%(3/40)、17.2%(5/29)和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食管胃底型栓塞组静脉曲张复发率明显低于胃底贲门型及冠状静脉主干型(P<0.01);再出血率16.3%(14/86),食管胃底型再出血率7.5%(3/40),胃底型再出血率15.2%(5/33),主干型再出血率69.2%(9/13),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2).随访期间总病死率24.7.6%(22/89),食管胃底型与胃底贲门型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主干型栓塞病死率明显较高(P=0.013).89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异位栓塞.结论 经皮经肝TH胶栓塞能使食管下段曲张静脉及其供血血管永久性栓塞,是防治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其远期疗效与TH胶栓塞范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和血管栓塞术治疗在急性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急诊给予动脉造影术,部分患者联合栓塞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血管内造影诊断及栓塞治疗的效果。结果:30例患者血管造影中发现假性动脉瘤8例,动脉节段性狭窄3例,同时有假性动脉瘤和狭窄2例;发现动脉增粗和肿瘤染色2例;造影剂外溢9例;未见明显异常6例。24例给予血管栓塞,术后出血停止22例,有效率为91.7%。栓塞术后复发2例,复发率为8.3%;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死1例。未予栓塞直接行外科手术4例,2例为小肠间质瘤,1例为胃癌术后出血,再次手术发现残胃弥漫性出血;1例为吻合口残端瘘,手术后出血停止。2例保守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动脉造影和血管栓塞术是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尤其对外科术后出血的患者阳性率更高,具有微创、安全、迅速的特点。对于部分栓塞后再出血和消化道肿瘤的患者结合外科手术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永军 《中外医疗》2010,29(10):90-91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门脉高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62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患者手术后达到即刻止血。术后切口裂开4例,大出血并发休克1例,1例并发轻度肝性脑病,急诊手术死亡1例。随访1~5年,再出血8例,其余患者肝功能改善。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手术止血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肝功能有明显改善,再出血机率低,死亡率低,可广泛适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不同时机的胃镜检查及治疗结果,探讨急诊胃镜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94例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其中27例患者进行急诊胃镜诊治(A组),23例患者进行普通胃镜诊治(B组),20例患者为活动性出血急诊胃镜组(C组),24例患者选择保守药物治疗.比较胃镜检查和治疗结果.结果:70例患者接受胃镜检查,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64.29%)是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43例(61.43%)患者经胃镜检出出血部位,C组出血部位检出率(80.0%)明显高于A组(66.67%)和B组(39.13%),有统计学差异.61例患者进行胃镜辅助止血治疗,止血成功率达到53.19%.A组(66.67%)、B组(60.87%)和C组(50.0%)患者的止血成功率高于D组(33.33%),有统计学差异.另外A(7.41%)、B(4.35%)、C(10.0%)组患者早期再出血率明显低于D组(37.5%),有显著地统计学差异.而四组患者迟发性再出血的几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急诊胃镜诊治可尽早明确出血部位以及出血原因,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效地提高患者止血部位检出率和止血成功率,降低早期再出血率以及患者1年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硬化剂联合钛夹在血管畸形所致消化道出血的止血临床效果.方法 将急诊内镜确诊为血管畸形致使消化道出血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经由内镜下进行钛夹夹闭,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经由内镜于病灶附近及黏膜下注射1%聚桂醇,观察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96.2%和76.9%,1年内再出血率为3.8%和26.9%,2年内再出血率为7.7%和30.8%,均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及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硬化剂联合钛夹在血管畸形所致下消化道出血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独采用钛夹夹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1985年12月~1989年12月因门脉高压症用栓塞性断流术共54例,其中有静脉曲张出血者36例。痊愈出院33例中随访27例(80%),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24例生存(72.7%),死亡3例,2例死于再出血,1例死于肝衰,再出血率8.3%。我们认为栓塞性断流术操作简单,对急性出血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al embolization,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的双介入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10例肝硬化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给予PTVE治疗预防出血,3~7 d后,再行PSE降低门脉压及改善脾功能亢进。随访3月,观察止血率、再出血率、血象、肝功能、胃镜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10例患者中8例完成栓塞治疗及后续PSE治疗,2例急性出血患者迅速止血。随访3月,全部病例肝功能改善、血细胞回升至正常水平,无再出血和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中3例胃镜复查显示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减轻,1例消失。结论:PTVE联合PSE的双介入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门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导管栓塞治疗胃肠间质瘤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06年6月?2019年6月因消化道出血于我院行经导管栓塞治疗的17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栓塞治疗的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  结果  17例患者在栓塞治疗前行血管造影,5例(29.4%)显示肿瘤染色及造影剂外溢,9例(52.9%)显示肿瘤染色但没有明显造影剂外溢,3例(17.6%)显示阴性。14例血管造影阳性患者经导管栓塞治疗后13例(76.5%)技术成功,1例(5.9%)技术失败,予急诊剖腹探查行根治性切除;3例血管造影阴性患者技术弃权。13例技术成功患者中,12例(70.6%)获得临床成功,1例(5.9%)发生反复消化道出血,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1例患者发生栓塞术后并发症。栓塞术后随访30 d死亡率为0。  结论  经导管栓塞治疗胃肠间质瘤合并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GCVE)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AE)在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01~2011-12我科共收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40例。其中27例患者为消化内科经食管静脉套扎及硬化治疗内科对症治疗后再次出血,13例患者急诊行介入断流术。40例患者中A组25例行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后,病情稳定后再次行经股动脉穿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B组15例单纯行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术前、术后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侧支循环情况,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患者曲张出血静脉全部得到栓塞,A组25例患者门静脉管径变小,流速减低,流量下降,奇静脉内径变小,血流量下降,血流速度减低;脾功能亢进症状得到缓解。B组15例患者门静脉管径、血流速、血流量无明显改变,奇静脉内径变小,血流量下降,血流速度减低。40例患者胃冠状静脉超选择插管、栓塞成功。胃短静脉超选择栓塞成功95%。术后随访6~18个月,40例患者出血静脉完全栓塞,其中B组有2例患者2个月后再次出血,再次栓塞后无再出血。结论: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GCVE)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AE)在门静脉高压症致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操作简单,创伤小、止血效果肯定,在急诊止血方面更具有优势,尤其在肝功能较差难以耐受外科分流及断流手术的患者止血治疗中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