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 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BSCT) 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可行性和近期效果.方法 研究共入组48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 依自愿原则分组, 仅采用PTA治疗的19例患者为PTA组, 单纯ABSCT组10例, PTA与ABSCT联合治疗的19例患者为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方案3组相同, 对3组患者的疼痛感、冷感、间歇跛行、踝肱指数 (ABI) 、侧支血管生成数量等方面的指标进行比较, 从而判断3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 在疼痛感、冷感、间歇跛行3方面3组患者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ABI评分与侧支血管生成数评分方面, 3组均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PTA及ABSCT组比较, 联合治疗组在疼痛感、冷感、间歇跛行方面、ABI评分与侧支血管生成数评分改善更为明显 (P<0.05) .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是89.5%, PTA组的有效率是78.9%, ABSCT组的有效率是60.0%, 联合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PTA组和ABSCT组 (P<0.05) .结论 PTA联合ABSCT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安全、有效, 疗效优于单纯PTA术及单纯ABSCT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2.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在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健航  师天雄  胡锡祥 《广东医学》2005,26(10):1383-1384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5 例动脉硬化闭塞患者通过采用粒细胞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释放入血,第6天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并用采集到的干细胞作患肢缺血部位的肌肉注射。结果经治疗后,患者静息痛缓解,溃疡愈合,间歇性跛行时间及距离延长。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是可行且有效,但该治疗方法仍处在初级阶段,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及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晚期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离外周血CD34+干细胞,多点注射十细胞悬液于晚期缺血性患肢肌肉内,观察2~6个月,进行各项指标评估.结果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肢疼痛、肢冷、间歇跛行、溃疡等症状明显缓解,足趾皮温、踝肱指数、末梢血流幅度升高,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晚期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缺血症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闻进朝  黄平平 《医学综述》2007,13(12):938-940
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支架植入术、血管旁路移植术等。药物治疗无效及不能胜任支架植入术或血管旁路移植术者正面临截肢的危险。近年兴起的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移植可以减少截肢率,为外周动脉性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简单、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熊英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5):115-116
目的:对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患者采用分离提取的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悬液,在双下肢进行肌肉注射移植的护理.方法:给予rhG-CSF皮下注射,每天2次进行外周血动员,第5天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干细胞,进行双下肢肌肉注射移植,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果:术后患者症状改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小动脉血流速度有所增快,有彩色血流.结论:移植前的心理护理以及移植后的病情观察,低菌护理对移植是否成功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中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本组20例病人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中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结果:静止痛20例,消失10例,显效6例,好转4例;间歇跛行20例,消失0例,显效15例,好转5例;溃疡、坏疽13例,消失6例,显效4例,好转2倒,无变化1例.结论:该疗法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元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观察护理体会,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留置动脉导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38例,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及术前指导,术后注意观察患肢情况,加强护理.结果 溶栓治疗疗效确切,显效率为94.74%.结论 术前、术后的全面观察和有效护理是患者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8例(23条肢体)下肢动脉闭塞患者应用集落细胞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释放人血,第6 d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缺血肢体多点注射含干细胞的混悬液.3个月后评估疗效.结果 移植后3个月疼痛缓解16条肢体,皮温升高14条肢体,行走距离延长(>100 m)12条肢体,踝/肱指数增加6条肢体,经皮氧分压升高12条肢体,溃疡面缩小或愈合2条肢体.两条肢体截肢其中1条降低了截肢平面.1例7个月后患淋巴瘤死亡.结论 对于不能手术的下肢缺血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合中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与中药合用对重症下肢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体骨髓,并分离单个核细胞,总量达到1×109以上,采用缺血肢体多点注射法移植,移植后口服益气活血中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肢体疼痛评分、冷感评分、踝肱比(ABI)以及溃疡创面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周患者肢体疼痛评分及冷感评分明显下降,两周时又有回升,术后1个月再下降.ABI在术后逐渐升高,术后1个月平均升高0.23.3例有溃疡患者创面明显缩小,2例有严重坏死者术后1个月行截肢,创面一期愈合.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合用中药可以改善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10.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坏疽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由于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引起的糖尿病足坏疽,经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后,耱尿病足创面的愈合情况.方法 对18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硬化及糖尿病足坏疽的患者,采用单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注射治疗后,分离、采集外周血中的干细胞注射于患侧下肢,同时观察对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 观察指标包括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患肢发凉、疼痛情况明显改善;足坏疽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双下肢血管超声、踝/肱指数(ABI)、皮温、血管核磁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合并糖尿病足坏疽的患者,可以采用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治疗,在临床上收到较好的疗效,而且经济、方便、患者痛苦小,是临床可以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人慢性下肢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人慢性下肢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10例,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例,糖尿病足3例,血管闭塞性脉管炎3例。患肢12条中左5条,右7条。均予G-CSF 300μg/d皮下注射,连用4~6天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当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0×109/L时,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干细胞,配成干细胞悬液。部分干细胞悬液直接注射至患肢肌肉内,其余干细胞悬液经球囊导管技术灌注至患肢末梢动脉内。结果:患肢疼痛和冷感觉改善率为100%。间歇性跛行3例行走距离明显增加。移植后1个月,5例7条下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示均有新生侧支血管形成。结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安全、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非霍奇金淋巴瘤在常规化疗后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作为巩固治疗方法 的初期疗效.方法 2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移植组,每组14例.对照组采用CHOP、CHOEP或COAP方案常规化疗6个疗程;移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移植组在常规化疗6个疗程后,以大剂量环磷酰胺联合G-CSF动员,以长春瑞滨+米托蒽醌+环磷酰胺+阿糖胞苷方案预处理.结果 随访2~5年,对照组有6例完全缓解,3例复发,死亡6例.移植组有12例完全缓解,3例复发,其中1例死于淋巴瘤复发疾病进展.移植组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个/L和PLT>20×109个/L,所需时间分别为12和18 d.两组的毒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以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安全性高且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2006年6月~2014年12月进行auto-PBSCT、临床分期芋、郁期的37例NHL患者,平均年龄45.7(8~68)岁。37例诊断明确的NHL患者,在经过4~8个疗程的化疗和/或局部放射治疗后行auto-PBSCT,术后定期随访。结果37例患者均获得造血功能重建,移植术后完全缓解率(CR)为70.3%,部分缓解率(PR)为16.2%,总有效率(RR)为86.5%(CR+PR);随访时间2~9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0.5个月。截至随访时间,25例(69.4%)患者生存,11例(30.6%)死亡,1例失访。11例死亡患者中9例(81.8%)因疾病复发或进展死亡,1例(9.09%)因肝炎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9.09%)患者维持治疗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骨髓受浸润的5例患者auto-PBSCT术后3例(60.0%)完全缓解,术后生存期最长者达52个月。结论 auto-PBSCT是治疗NHL、甚至有骨髓浸润患者的有效方案,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淋巴瘤的分期、是否有骨髓浸润是影响疗效及生存期的因素;疗效与淋巴瘤的疾病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远期疗效。方法:我院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共39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32例,霍奇金淋巴瘤7例,移植前状态:移植前患者达CR1 21例,CR。9例,PR9例。结果:移植后CR32例,PR7例,无移植相关死亡。全部病例随访至2014年2月,随访时间6~105个月,3年以上23例,5年以上16例。1例霍奇金恶性淋巴瘤Ⅳb期患者(病理分型为混合细胞型)移植后11个月出现复发,移植后13个月死亡。1例弥漫大B淋巴瘤移植后6个月死于肝功能衰竭,8例NHL患者分别于移植后21,25,26,27,31,32,63,83个月死于复发或进展。其余29例存活至今(CR22例,带瘤生存7例),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78.3%(18/23)和;5年EFS为56.2%(9/16);总生存率74.4%(29/39)。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恶性淋巴瘤患者缓解后的巩固治疗比单纯化疗有更好的疗效,对提高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可能有益,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方法 该院自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对12例接受APBSCT治疗MM的患者,采用化疗联合G-CSF动员,当WBC>5.0×109/L时开始采集外周造血干细胞,采用口服大剂量马法兰(200 mg/m2 )进行预处理.结果 所有患者的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移植后随访3~39个月,共11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其中1例在获得完全缓解后5个月病情复发,1例在获得完全缓解后2个月并发肺部纤维化死亡;另有1例患者为无效.结论 APBSCT是治疗MM安全有效的方法,患者耐受性好,尤其对移植前获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一例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Leng X  Zhao Y  Zhou D  Li T  Tang F  Zeng X  Zhang F  Dong Y  Zhao Y  Shen T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1):748-751
目的 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及CD34^ 细胞分选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安全性及移植后免疫重建过程。方法 对1例RA患者进行APBSCT及CD34^ 细胞分选治疗。干细胞动员方案为环磷酰胺(CY)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将采集物进行CD34^ 细胞分造,-80℃冰箱冻存。经CY与抗胸腺免疫球蛋白(ATG)预处理后进行干细胞回输,并应用G-SCF协助造血重建,移植后观察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移植前后进行淋巴细胞表型分析,监测免疫重建过程。结果 对患者成功地施行了动员及预处理方案,干细胞回输反应良好,移植后随访12个月,患者关节肿瘤完全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改善,血沉、C-反应蛋白降至正常,类风湿因子转阴;免疫重建过程正在进行。结论 APBSCT并CD34^ 细胞分选治疗RA安全性好,中短期疗效显著,移植后免疫重建过程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骨髓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肢体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改善严重缺血肢体的作用。方法:15例下肢严重缺血的患者,经骨髓动员后,CS-3000Plus机器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直接移植入缺血肢体中,共移植17人次。结果:采用骨髓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分离并移植治疗临床上严重肢体缺血的患者,术后一年,疼痛指数由术前5.0降到术后0,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0提高到术后0.46;6例溃疡5例愈合;无痛行走距离由术前0.15 km提高到术后0.72 km;最大行走距离由术前0.96 km提高到术后2.13 km。结论:骨髓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促进缺血肢体新生血管形成,有效改善缺血肢体的疼痛和步行距离,并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严重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106例下肢严重缺血患者,从髂骨处抽取自体骨髓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再制成细胞悬液。通过股动脉插管,在球囊阻断动脉血流的情况下将干细胞悬液注射到缺血的下肢动脉。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H=95,P<0.05);治疗后冷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跛行距离、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个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是治疗下肢严重缺血的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方法 本院自2006年12月至2009年4月,对8例接受APBSCT治疗MM患者,采用化疗联合G-CSF动员,当WBC>5.0×109/L时开始采集APBSC,采用大剂量马法兰(200mg/m2)进行预处理.结果 所有患者的造血均快速重建.1例患者出现发热,3例患者出现肝功异常,无1例死亡.移植后随访2~29个月,共7例患者获得CR,其中1例在获得CR后5个月病情复发,另有1例患者仍为NR.结论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安全有效的方法,患者耐受性好,尤其对移植前获得CR或PR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rhTPO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疗效分析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的研究,分析2018年9月-2020年5月于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观察组30例,为应用rhTPO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对照组42例,为未应用rhTPO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反应、安全性、经济效益。结果:观察组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1.23±3.38)d,对照组为(12.14±1.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观察组白细胞植入时间为(11.00±1.20)d,对照组为(11.24±0.9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0)。两组白细胞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因不良反应或不耐受而停药病例,应用rhTPO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60107.19±17890.43)元,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为(62895.13±11765.42)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TPO应用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可缩短血小板植入时间,+5d时应用有效、安全。rhTPO应用不影响白细胞植入时间,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