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涂东  张勇  刘惠 《西南国防医药》2006,16(2):126-126
云南红河地区居民大多有烹服中药“大草乌”及用草乌或川乌等泡酒的习俗,用于治疗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疼痛等疾病,但烹煮或浸泡不当,服用后常导致部分人中毒反应。1999年1月~2004年6月我院共收治急性乌头碱中毒32例,现将救治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35~60岁,平均47岁。均有明确烹煮食草乌及服用川乌药酒史,用量10~200 g不等。食用草乌10例,于1~2 h后出现中毒症状,服川乌药酒22例,于10~30 min后出现中毒症状。(2)临床表现: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口唇和肢体麻木,为最先出现的症状,伴头昏、乏力、恶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乌头碱急性中毒所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择因乌头碱急性中毒导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116例,随机分为胺碘酮组60例和利多卡因组5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胺碘酮组给予盐酸胺碘酮静脉滴注负荷量后以1~1.5 mg/min静脉滴注;利多卡因组给予盐酸利多卡因,负荷量后继以1~2 mg/min静脉滴注维持。观察用药30 min、6 h4、8 h后两组治疗有效率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的改善。结果:用药30 min和6 h后两组抗心律失常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48 h后胺碘酮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利多卡因组(P〈0.05);胺碘酮组CK-MB升高者用药30 min6、h4、8 h后治疗有效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利多卡因组(P〈0.05,P〈0.01)。结论:胺碘酮治疗乌头碱中毒所致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短期疗效与利多卡因相当,48 h后疗效优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3.
乌头碱,为剧毒的双酯型生物碱。中毒量:0.2mg,致死量:3~5mg。含有乌头碱的药物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搜山虎、铁棒锤、落地金钱、血乌、黄花乌头等。我国民间广泛用含乌头碱的中药泡酒  相似文献   

4.
达娃拉姆 《西南军医》2011,13(2):266-267
乌头碱是毛莨科植物,乌头全身有毒,主根即乌头,支根为附子,同科野生有草乌头,一支蒿等,乌头类主要含乌头碱(34H47O12N),乌头次碱,川乌头碱甲和乙,及塔拉地胺(Taltaisanine)等生物碱,临床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顽固性头痛,小便不利,肢体水肿,慢性炎症,不孕症及恶性肿瘤等,每因炮制,煎煮不当或用量过大而中毒,中毒症状主要为神经、心血管和消化系统,临床表现危重,如救治不及时将危及生命,为了探讨更有效的急救方法,现将我院近10多年来收治的45例患者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乌头碱致中毒心律失常1例武警总医院心电图室沙颖(北京100039)关键词乌头碱,心律失常患者女性,57岁,因双膝关节疼痛用川乌、草乌各10g煎服。服药3d后感全身麻木,心慌气短,恶心呕吐,送急诊来院。体检:T36.7℃,P88次/min,BP16.5...  相似文献   

6.
雷帕霉素对内皮祖细胞数量与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与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1.0、2.0、5.0ug/m^3)雷帕霉素分别培养6、12、24、48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l-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以进一步鉴定EPCs,并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来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结果EPCs数量随雷帕霉素浓度与作用时问增加而减少,其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亦随雷帕霉素浓度与作用时间增加而降低。结论雷帕霉素降低EPCs的数量、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黏附能力和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廖文筠 《西南军医》2014,(2):198-200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cells,EPCs)是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可以分化成熟为内皮细胞,参与血管形成及血管内皮损伤后修复,EPCs内活性氧类(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失衡,将导致正常EPCs生长周期紊乱,过多的ROS甚至诱导其凋亡。虽然近年来有关EPCs体外培养及ROS通过细胞信号通路诱导EPCs凋亡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主要对EPCs的生物学特性、EPCs相关的ROS增多机制、氧化应激信号通路对EPCs功能影响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观察桂甘流浸膏对诱发正常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发现桂甘流浸膏预防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可使乌头碱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明显推迟(P<0.05),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表明桂甘流浸膏具有良好的抗乌头碱所致的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9.
静脉注射四物汤1.5g/kg,可显著对抗乌头碱和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可预防急性心肌缺血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腹腔注射可预防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对实验性小鼠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分别用氯仿和乌头碱诱发小鼠心律失常模型,观察丙戊酸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结果:丙戊酸钠对氯仿诱发的小鼠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乌头碱诱发的小鼠心律失常有明显的预防作用.结论:丙戊酸钠对两种方法诱发的心律失常都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非洛地平口服治疗24周。采用高分辨率血管外超声法检测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非洛地平治疗24周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122.8±11.7)mmHg]及舒张压[(76.4±8.2)mmHg]均较治疗前[收缩压:(160.4±14.8)mmHg,舒张压:(96.2±10.1)mmHg]显著降低(均P<0.01);治疗后肱动脉内径的基础值[(4.98±0.41)mm]及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6.21±1.28)%]均较治疗前[(分别为(4.02±0.50)mm和(4.91±1.03)%]明显改善(均P<0.01)。结论非洛地平能够在有效降压的同时显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率。资料与方法 总结和分析临床证实的19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MRI表现。结果 (1)脑白质异常信号7例,主要分布于侧脑室旁的脑白质及半卵圆中心,为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呈对称分布。(2)苍白球斑点状异常信号4例,其中3例为双侧苍白球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1例为右侧苍白球短T1、长T2信号并左侧黑质点状长T1、长L信号。(3)侧脑室旁脑白质及半卵圆中心对称长T1、长T2信号并基底节异常信号8例。有7例并双侧苍白球异常信号,3例为长T1、长T2信号,4例为短T1、长T2信号;1例并右侧内囊及左侧尾状核头部短T1、长T2信号。结论 MRI是诊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氯气中毒的临床及胸部X线表现,动态研究X线表现变化特点,以提高对氯气中毒患者肺部损伤程度的认识水平。资料与方法对28例因氯气中毒患者行动态X线观察,结合临床症状和X线胸片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8例患者,其中9例胸部正常;2例首诊胸片无异常,1~2天后可见异常。17例首诊可见异常X线表现:两下肺纹理增多3例,两肺内不规则斑点状模糊影6例,两肺散在点状和网格状阴影或肺内大片状浸润,大片状实变影8例;起病1~4天,病变迅速进展8例,其中表现为双肺野呈毛玻璃样并有片状浸润改变3例,弥漫性肺实变5例;治疗7天后,4例恢复正常,2例几乎完全吸收,10例不同程度吸收好转;1例病情反复,好转后又恶化。结论结合临床表现,X线动态观察可反映急性氯气中毒程度及变化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青山健心片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乌头碱诱发Wistar大鼠心律失常 ,持续观察心电图变化直至出现心律失常 ,记录心律失常的潜伏期、持续时间及死亡率。结果 青山健心片高、中剂量组均能延长心律失常的潜伏期 ,缩短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 ,降低死亡率 ,与心律平片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疗效优于低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心律宁片组 (P <0 .0 5 ) ,高剂量组与中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青山健心片具有明显的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氨中毒致肺部损伤的X线表现。方法对37例急性氨中毒致肺部损伤病例的胸部X线表现进行分析,并进行1年随访观察。结果35例早期损伤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气肿,肺水肿等改变;15例晚期出现慢性支气管炎、肺间质纤维化及肺大泡等改变。结论急性氨中毒的肺部损伤是不可逆转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急性吸入性汞中毒的病理和胸部X线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急性吸入性汞中毒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16例急性吸入性汞中毒病例均摄胸片 ,其中尸解 1例 ,进行病理解剖学诊断。结果  16例中出现汞毒性肺炎 11例和汞毒性肺水肿 5例。结论 急性吸入性汞中毒有特征性X线表现 ,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可作出确切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员左室假腱索与心律失常和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1、通过对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1743名运动员进行心脏B超检查,调查运动员左室假腱索发生情况;2、将发现左室假腱索的93例运动员(排除心肌炎、心肌病等心脏疾患)作为一组,在无左室假腱索运动员中随机选取93名作为另一组,行心电图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对比两组运动员心律失常和左心功能。结果:1743名无器质性心脏病运动员中,检测出93例左室假腱索,检出率为5.3%;其中Ⅰ型(横型)91例,Ⅱ型(纵型)2例。男、女运动员左心室假腱索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左心室假腱索运动员室性早搏发生率为74.19%,左心室无假腱索运动员室性早搏发生率为4.30%,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无左心室假腱索运动员左心功能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运动员左室假腱索与室性早搏明显相关。左室假腱索对运动员左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心律失常模拟系统的设计及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一种学习识别心律失常的高效工具。方法硬件采用单片机结构和可编程接口与数据总线相连;软件采用了嵌入式系统和汇编语言编程。结果本系统具有很高的模拟度,系统模拟了心律失常30余种,经叠加组合达80余种。结论该系统设计合理,图形再现准确不失真,模拟了医院心电监护病房可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图形,极方便医护人员对心律失常识别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9.
藏红花酸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藏红花酸的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藏红花酸高、中、低剂量组,SD大鼠采用1.2g/kg乌拉坦麻醉后,从尾静脉匀速(0.1ml/min)灌注10μg/ml乌头碱溶液,豚鼠麻醉后从颈静脉匀速(0.1ml/min)灌注9μg/ml哇巴因溶液,观察出现室性期前收缩(VE)、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和心脏停搏的时间,然后换算成乌头碱和哇巴因的累积量;快速推注4%氯化钙(140mg/kg)诱导大鼠心律失常,观察给药后心律失常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心律失常发生数及死亡数。结果与给予生理盐水比较,给予高、中、低剂量藏红花酸均能提高由乌头碱所致大鼠VE、VT、VF的用量,也能提高哇巴因所致豚鼠VE、VT、VF的用量,明显降低氯化钙诱导大鼠VE或VF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论藏红花酸有明显的抗大鼠心律失常作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其抑制钠离子(Na+)内流或钙离子(Ca2+)内流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IF)时早期CT征象与肺功能各分级之间的对应关系.资料与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CT(HRCT)对50例COPD患者进行检查,选择8种常见的PTT CT征象,分别是小叶间隔增厚、肺内异常线影、磨玻璃样影、蜂窝状影、结节影、胸膜下线、细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血管束增粗.以肺功能分级为参照,研究对应的CT特征,分析COPD合并PIF时,肺功能各分级所对应的CT征象.结果 在8种CT征象中,小叶间隔增生、肺内异常线影、结节影、支气管血管增粗有随肺功能分级从低到高增加的趋势.结论 COPD患者在肺功能分级为1和2级时绝大部分已经开始出现PIF,CT征象为小叶间隔增粗和肺内异常线影,而且这两种征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