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系列分析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肝脏常见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5例肝脏常见局灶性病变(15例肝癌,18例肝血管瘤,12例肝囊肿)行不同b值DWI (b=600 s/mm2,1000 s/mm2,2000 s/mm2),观察病灶DWI信号强度连续变化并计测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肝癌不同b值DWI均表现为高信号,随b值增加,病灶信号强度无显著性改变(P>0.05);肝血管瘤DWI (b=600 s/mm2)表现为高信号,DWI (b=1000 s/mm2,2000 s/mm2)表现为高或等信号,随b值增加,病灶信号强度降低(P<0.05);肝囊肿DWI (b=600)表现为高、等或低信号,DWI (b=1000 s/mm2,2000 s/mm2)表现为低信号,随b值增加,囊肿信号强度降低(P<0.05).随b值增加,肝癌、肝血管瘤、肝囊肿的ADC值均逐渐降低(P<0.05).结论:不同b值DWI系列分析可能鉴别诊断肝脏常见局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肝脏局灶病变血供对表观扩散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目的 研究肝脏局灶病变的血供对病灶表观扩散系数 (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 87例病人 ,共 1 59个肝脏局灶病变 ,采用不同的b值和b值差的扩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imaging,DWI)技术对各病灶及肝脏、脾脏及胆囊进行ADC值的测量。结果小b值和b值差所检测到的ADC值受组织或病变内血流灌注的影响 ,海绵状血管瘤的平均ADC值最高 (7 64× 1 0 - 3mm2 /s) ,富血供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明显高于乏血供恶性肿瘤 (分别为 3 47×1 0 - 3mm2 /s和 2 39× 1 0 - 3mm2 /s,t=2 39,P <0 0 1 ) ,肝囊肿的ADC值几乎不受b值和b值差的影响。结论 当利用小b值和小b值差进行DWI时 ,组织或病变的ADC值受血流灌注的影响较大。DWI及ADC值测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脏局灶病变的血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0 T MRI扩散加权成像(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SD大鼠小肝癌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取SD大鼠80只,注射肝癌诱导试剂,3个月后建立SD大鼠肝癌模型40只,行MRI.常规行T1WI和T2WI定位,DWI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取b=50 s/mm2和b=100 s/mm2两组,在DWI像上取直径>5 mm高信号结节在相应ADC图上分别测量其ADC值;检查完毕取相应部位结节行HE染色.结果 40个小肝癌病灶中,27个病灶的组织分化类型单一,其中高分化5个,中分化11个,低分化11个,b=50 s/mm2时其对应ADC值分别为(2.31±0.13)×103mm2/s、(2.03±0.18)×103 mm2/s、(1.64±0.24)×103 mm2/s;b=100 s/mm2时其对应ADC值分别为(2.25±0.04)×103mm2/s、(2.11±0.27)×103mm2/s、(1.89±0.20)×103 mm2/s;余13个病灶具有中、低分化两种不同的组织分化类型,其中5个病灶主要以低分化为主,另8个病灶主要以中分化为主.不同肝癌等级之间的ADC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50 s/mm2组中,中分化组ADC值高于低分化组(P<0.05),高分化组ADC值均高于低分化组与中分化组(P <0.05);b=100 s/mm2组中,中分化组与高分化组ADC值均高于低分化组(P<0.05),而高、中分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50 s/mm2时其相关系数r值为0.863,b=100 s/mm2时其相关系数r值约0.696.结论 DWI ADC值与SD大鼠肝癌的病理分级之间有明显相关性,且b=50 s/mm2时相关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卵巢良、恶性病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17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良、恶性病灶的影像资料,测量b值=50、400、800 s/mm2 时良、恶性病变软组织成分的信号强度, 比较对比噪声比(CNR)和ADC值,分析不同囊性成分常规图像、DWI特征及ADC值均值.结果 显示病变最佳b值=800 s/mm2.恶性病变软组织成分b值=800 s/mm2对比噪声比(CNR)高于良性病变,ADC值低于良性病变.ADC值可以预测但不能确定囊性成分性质.结论 结合常规MRI,DWI有助于卵巢良、恶性小病灶显示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诊断的最佳b值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食管癌恶性度预测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初诊为食管癌的45例患者行前瞻性常规MRI平扫及DWI扫描,依据病理结果对照分析不同病理分级食管癌间的ADC值变化.采用单次激发SE-EPI序列,取不同b值(500、800 s/mm2和1000s/mm2)对食管癌患者进行DWI检查,得到相应的DWI及ADC图像.结果 食管癌病灶在各组不同b值获得的DWI图像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同时病灶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均随着b值的升高而表现为下降;各b值下病灶的ADC值不同,同一b值下不同病理分级间病灶的ADC值亦不相同,食管癌的病理分级可以通过各b值下的ADC值进行有效的评价.绘制ROC曲线后分析得出,当b值为500 s/mm2时,受试者T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对食管癌恶性度的预测价值最高,相应的ADC值为1.72×10-3 mm2/s,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5.7%和82.4%.结论 b值为500 s/mm2时有利于食管癌病灶的检出和显示;ADC值测定可以反映肿瘤的病理分级,对于术前评估食管癌的恶性程度有重要作用,可以为临床治疗及患者预后评价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DWI采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扩散敏感系数(即b值)分别为500 s/mm2、1 000 s/mm2.测量正常乳腺组(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良性(32个病灶)和恶性病变组(48个病灶)共75例ADC值,比较同b值下3组间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及不同b值(b = 500 s/mm2、1 000 s/mm2)时各组内ADC值差异的统计学意义.以恶性组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值作为良恶性病变的界值,与病理结果比较,计算b值为500 s/mm2、1 000 s/mm2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率、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在DWI图上均呈高信号.乳腺良、恶性病变,正常腺体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b值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b值越低,ADC值越大;根据恶性组平均ADC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值作为诊断乳腺癌的阈值,b值为500 s/mm2、1 000 s/mm2时诊断的各项诊断指标均较高.结论 DWI及ADC值可以作为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与MRI其他扫描序列结合可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 b值表观扩散系数图(ADC maps)监测子宫肌瘤高能聚焦超声(HIFU)术后消融灶的价值。方法收集25例共34个子宫肌瘤患者进行HIFU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24 h内均行常规MRI、CE-T1 WI及b值分别取150、600、1000 s/mm2的单指数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各b值术前、术后消融灶和残留未消融灶的平均ADC值变化。对各b值的ADC伪彩图消融灶与增强MRI的吻合度进行分级评定。结果 b值为150 s/mm2时,术后消融灶平均ADC值[(1.48±0.27)×10-3 mm2/s]低于术前[(2.06±0.21)×10-3 mm2/s]及残留未消融灶平均ADC值[(1.98±0.23)×10-3 mm2/s](P<0.05);b值为600、1000 s/mm2消融灶术前、术后ADC值以及残留未消融灶平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150 s/mm2的ADC伪彩图消融灶与增强MRI的无灌注区域容积(non-perfused volume,NPV)有较高视觉吻合,优于 b 值为600、1000 s/mm2 ADC 图消融灶(P<0.05)。结论小b值(150 s/mm2)ADC图可间接反映子宫肌瘤HIFU治疗后的血供改变和消融范围,借此评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患者的MRI原始资料,包括不同b值的DWI(b值为100 s/mm2、300 s/mm2、500 s/mm2、800 s/mm2、1000 s/mm2)及常规MRI平扫(T2WI、T1WI)。测量不同b值时肝外胆管癌病灶ADC值,计算病灶与正常肝脏间对比噪声比(CNR),根据HE染色病理图片记录肝外胆管癌细胞密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DWI对肝外胆管癌病灶的信号显示优于T2WI及T1WI。随着b值的增大,病灶ADC值逐渐降低,病灶与正常肝脏间CNR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时,肝外胆管癌病灶ADC值与细胞密度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b=800 s/mm2时,其相关性最高(r=-0.81,P<0.05)。结论 DWI能较清楚地显示肝外胆管癌病灶,b值为800 s/mm2时最佳,与ADC值测量共同分析,有助于肝外胆管癌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b值和血流灌注对肝脏恶性肿瘤瘤体不同血供区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影响。方法收集分析临床与病理证实的肝脏恶性肿瘤24例,根据肿瘤血供不同分为富血供组与乏血供组,对比分析两组间不同b值对ADC值的影响。结果富血供组21处,乏血供组29处,富血供肿瘤组ADC值随b值的增大而减小,各b值下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b=200s/mm~2时ADC值高于b=600s/mm~2和b=1100s/mm~2时ADC值;乏血供组ADC值随b值的增大而减小,但各b值下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b值时,富血供病灶的血流灌注对ADC值的影响较明显;乏血供病变的血流灌注对ADC值的影响不明显,这种影响与b值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DWI对肝硬化DN、恶变结节及sHCC的ADC值及DWI信号强度与相应血供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共19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硬化恶变结节及原发性小肝癌。根据病灶动态增强特点区分DN、恶变结节及sHCC。采用两组小b值(b低=0mm2/s,b高分别为2mm2/s及50mm2/s)对病灶及正常肝脏ADC值、信号强度及CER值进行计算。结果:恶变结节及sHCCADC值、DWI信号强度及CER值均明显高于DN及正常肝组织(P<0.05)。两组b值中测量肝硬化恶变结节及sHCC与DN及正常肝组织DWI信号强度差与CER值差均呈正相关(r=0.832),而ADC值与CER值差间不相关。结论:小b值DWIADC值受病灶血流灌注的影响较大,且血供丰富的恶变结节及sHCCADC值最高,DWI信号强度也最高。结合DWI及动态增强表现可以明显的提高肝硬化恶变结节/sHCC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结合短时间反转恢复回波成像(STIR-EPI)背景抑制(BS)技术在乳腺癌成像的技术参数及其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乳腺癌的MR DWIBS测得各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利用三维最大强度投影(3D-MIP)重组及黑白反转技术,观察病变显示效果.观察乳腺痛DWI及DWIBS两种方法的显示率.对乳腺各组织的ADC值进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在乳腺癌与良性病变ADC值的比较中,采用t检验.对两种成像方法乳腺癌的显示率进行配对资料X2检验.结果 在扩散敏感因子(b)=800 mm2/s的图像中,乳腺癌多表现为高信号,其ADC值分别为:肿瘤实质(0.93±0.25)×10-3 mm2/s、瘤内坏死灶(2.06±0.17)×10-3 mm2/s、正常腺体(1.92±0.23)×10-3 mm2/s、转移性淋巴结(1.10 ± 0.14)×10-3mm2/s,各种组织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DWIBS经MIP重组及黑白反转技术,病变周围组织信号被抑制,得到类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图像.在乳腺癌中,DWIBS对肿瘤实质(92.3/)及转移性淋巴结(88.4/)的显示率要高于DWI序列(分别为57.6/和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307、12.235,P均<0.05).乳腺癌与良性病变ADC值分别为(1.092±0·17)×10-3和(2.154±0.53)×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26,P<0.05).结论 MRDWIBS在显示病灶方面有一定优势,应用DWI结合ADC值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ADC图在前列腺癌及其邻近器官侵犯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常规扫描和DWI扫描,DWI序列取b值为0、100、800及200、1000两组分别扫描,分析DWI表现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并测量癌肿区及周围侵犯区的ADC值。结果前列腺癌病灶和邻近组织侵犯的病灶在两组扫描中5个序列DWI图上均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所有病例的ADC值均低于(897.4±67.5)×10-6。结论 DWI成像检查在前列腺癌及其周围侵犯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表现,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联合DWI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修订纽约标准确诊的31例AS病例和25例正常对照组,两组均行两侧骶髂关节常规MRI横断位和冠状位抑脂T2WI、T1WI联合SE/EPI扩散加权成像(DWI)横断位扫描(b值0,600 s/mm2),观察两组骶髂关节的信号改变,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作统计学检验。结果 31例病例组中的24例双侧或单侧骶髂关节面下骨质抑脂T2WI呈高信号,29例DWI呈高信号,25例对照组骶髂关节面下骨质T2WI、DWI均呈等信号,测量ADC值,病变组为(0.993±0.169)×10-3mm2/s,对照组为(0.649±0.395)×10-3mm2/s,病变组AD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4.14,P<0.00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联合DWI对AS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前列腺癌及31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了MR常规扫描、DWI和DCE-MRI扫描,测量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观察病灶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MRI特征,绘制信号强度-时间曲线(SI-T曲线),SI-T曲线分成3型:Ⅰ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仍持续增高;Ⅱ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平台期;Ⅲ型为信号强度早期增高后出现下降期。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织和病灶间差异。结果经DCE-MRI检查,2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7例病灶区呈Ⅲ型曲线,2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Ⅰ型曲线;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26例呈Ⅰ型曲线,4例呈Ⅱ型曲线,1例呈Ⅲ型曲线。前列腺癌组与BPH组的SI-T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例前列腺癌病灶于DWI上为高信号,于ADC图上呈明显低信号,ADC值为(1.18±0.08)×10-3 mm2/s,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为(2.67±0.09)×10-3 mm2/s;3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央叶和外围叶于DWI、ADC图上均呈等信号,ADC值分别为(1.87±0.07)×10-3 mm2/s、(2.64±0.11)×10-3mm2/s。除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与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外围叶和未被癌组织侵及的外围叶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和DWI联合应用在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达80%以上。结论 DCE-MRI、DWI在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中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2种方法联合应用提高了MRI诊断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扩散加权成像与MRI动态增强检测小乳腺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对比增强MR成像(DCE MRI)对小乳腺癌的检出敏感性,并评价DW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48例共70个乳腺小病灶(最大径≤2 cm)被纳入研究对象,其中恶性病灶45个,良性25个.所有患者均行DWI和DCE MRI,DCEMRI采用快速小角度激发(FLASH)序列,绘制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DWI采用回波平面成像(EPI)序列加用全局自动校准部分并行采集(GRAPPA)技术,取2个扩散敏感因子(b)值(800、1000 s/mm2)行横断面扫描,测量病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2种检查方法 的诊断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DCE MRI正确诊断了40个小乳腺癌及19个良性小病灶,TIC显示小乳腺癌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9%(40/45)及87.0%(40/46).DWI中,在2种b值(800、1000 s/mm2)条件下小乳腺癌平均ADC值分别为(1.153±0.192)×10-3和(1.079±0.186)×10-3 mm2/s,而良性小病灶的平均ADC值为(1.473±0.252)×10-3和(1.419±0.255)×10-3 mm2/s;同组患者在2种b值条件下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良恶性2组小病灶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值取1000 s/mm2 时,根据DWI信号结合ADC值测量结果 可以正确诊断39个小乳腺癌及19个良性小病灶,其对小乳腺癌检出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均为86.7%(39/45).DWI与DCEMRI的诊断结果 有很好的一致性,DWI联合DCE MRI可以提高检出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达93.3%(42/45))及91.3%(42/46).结论 DWI对小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ADC值的测量可以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高b值MR DWI及ADC值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65例患者在行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前行不同b值(分别为500、1500 s/mm2)的DWI扫描,对171个怀疑或高度怀疑恶性病变者行回顾性分析.以正常乳腺组织为参考基准,选择增强图像中异常强化的高信号病变,同时在高b值(b= 1500 s/mm2)DWI中视觉判定是高信号的病变定义为恶性病变阳性结果,否则为良性病变阴性结果.对其中111个DWI视觉判定阳性结果的病变计算ADC值.依据全部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应用Fisher精确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对比分析高b值DWI视觉评估中恶性和良性病变的阳性和阴性病灶数,以ADC值=1.13×10-3 mm2/s作为临界值,计算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 乳腺病变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71个乳腺病变中,91个恶性病变,80个良性病变.高b值DWI视觉评估,139个阳性结果中,恶性病变83个,良性病变56个;32个阴性结果中,良性病变24个,恶性病变8个(非肿块性导管原位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浸润性癌和肿块样导管原位癌(DCIS)在DWI视觉判定中为阳性,8例非肿块性DCIS判定为假阴性,总体的敏感度为91.2% (83/91),特异性为30.0% (24/80).110个肿块样病变和1个局灶性病变DWI视觉评估阳性结果的病变中,63个恶性病变平均ADC值为(0.73±0.24)×10-3 mm2/s,48个良性病变平均ADC值为(1.19±0.42)×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18,P<0.01).以ADC值=1.13×10-3mm2/s作为临界值时,61个恶性病变为阳性结果,2个黏液癌为假阴性结果;27个良性病变为阴性结果,21个良性病变为假阳性,诊断敏感度是96.8%(61/63),特异度为56.2% (27/48).结论 高b值DWI及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作用,但在诊断非肿块性乳腺病变时仍需慎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0 T MR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宫颈癌放射治疗(放疗)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16例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及放疗40 Gy后均进行MR平扫及自由呼吸状态下轴位DWI,b值取0、1000 s/mm~2,分别测量放疗前后肿瘤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宫颈癌放疗前T_1 WI示病灶呈等信号、T_2WI呈较高信号,DWI呈均匀明显高信号,ADC值平均约(0.99±0.07)×10~(-3)mm~2/s;放疗后病灶明显缩小,DWI信号减低,呈低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ADC值平均约(1.52 ±0.08)×10~(-3)mm~2/s.放疗前后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宫颈癌放疗前DWI呈明显高信号,放疗后DWI信号减低,且不均匀,ADC值较放疗前明显增高,DWI可以作为官颈癌放疗监测的理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胆囊癌的显示能力和最佳b值的选择;并探讨表观扩散系数值与胆囊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33例胆囊癌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和DWI检查.测量肿瘤的ADC值,计算多b值扩散成像和T2 WI图像中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信号强度比等数据;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3例胆囊癌患者进行病理分级,比较不同b值时不同分化程度胆囊腺癌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例胆囊癌病灶均被DWI检出,肿瘤的SNR和肿瘤与正常肝脏的CNR随b值的增加逐渐下降,而肿瘤的SIR随b值增加逐渐升高.b值800s/mm2时DWI图像肿瘤与正常肝脏的CNR、肿瘤的SIR和SNR均高于T2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腺癌的ADC值随着b值增高逐渐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囊癌扩散加权成像的最佳b值为800s/mm2,可以得到胆囊癌的良好显示;胆囊腺癌ADC值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成像在甲状腺的成像技术方法和信号特点。方法分别取b值为0、300、500、700s/mm。对24例志愿者甲状腺行扩散加权成像,对信号强度、信噪比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进行分析。结果图像信号强度、信噪比及ADC值随b值增大而减低;b值分别为0、300、500、700s/mm2时,信号强度分别为:50±21、30±14、24±11、20±8,F=41.25,P〈0.05;信噪比分别为:49±21、44±17、32±13、29±12,F=15.07,P〈0.05.b值分别为300、500、700s/mm2时,ADC值分别为:(1981±388)、(1647±293)、(1408±211)mm2/s,F=42.323,P〈0.05。结论随着b值增加,图像信号强度、信噪比及ADC值逐渐减小,b值在0—300s/ramz区间信号强度减低明显,b值在300~500s/mm2区间信噪比减低明显;ADC值在300~700s/mm2区间呈逐渐均匀性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