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PH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180例与传统手术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PH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或内痔嵌顿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PPH+痔上动脉缝扎治疗以痔脱出为主要症状的共180例混合痔患者,对照组167例患者采用外剥内扎手术。观察两组手术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通过对手术时间、疼痛程度、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观察,发现PPH+部分外痔切除治疗环状混合痔优势明显。结论:对痔的环形脱出,使用PPH或PPH+痔上动脉缝扎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的外剥内扎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PH加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研究纳入的对象来源于2014年4月~2015年7月某院收治环状混合痔患者中随机抽取的83例,随机分为传统组41例和联合术组42例。传统组实施外切内扎术治疗,联合术组实施PPH加外痔切除术治疗。比较:(1)环状混合痔痊愈率和总有效率;(2)疼痛积分、水肿积分、排尿积分、住院时间;(3)患者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1)联合术组较之传统组环状混合痔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更高,P0.05;(2)联合术组疼痛积分、水肿积分、排尿积分、住院时间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3)联合术组较之传统组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PPH加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应用效果确切,可减少肛门括约肌功能损伤,减轻患者痛苦,符合肛门生理,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加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PPH术加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68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约为3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全部病例术后肛门形态恢复良好,术后肛缘平整,无明显外痔残留,无肛门失禁、无肛门狭窄、肛门疼痛程度轻。结论PPH术加外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是一种安全有效方法,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快,肛门外观满意,手术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4.
马启东  陈朝文  詹学斌  冯振同 《河北医药》2010,32(24):3456-3457
目的探讨PPH术后残存外痔及皮赘处理。方法 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我科应用PPH治疗Ⅲ或Ⅳ度内痔为主的混合痔80例,分为2组,PPH术后外痔、皮赘切除组(试验组)42例;仅行PPH手术组(对照组)38例,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愈时间、满意度、恢复工作和生活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中远期外痔或皮赘情况等指标。结果随访6月~2年,便血、脱出症状全部消失。术后6月满意度、手术时间、肛缘水肿时间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中远期外痔或皮赘情况对照组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 PPH术后外痔、皮赘切除可以增加PPH术后中远期舒适度和满意度,避免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有效方法。方法对57例环状混合痔采用了分段剥内扎加外痔横切剥离缝合法进行治疗。结果环状混合痔Ⅱ期37例,内痔Ⅲ期20例,均痊愈出院,近期治愈率100%。术后肛门疼痛32例。占56.1%,术后肛门轻度水肿12例,占21.1%;术后排尿困难10例,占17.5%:尿潴留3例,占5.3%。术后无肛管狭窄、直肠黏膜外翻、感觉性大便失禁并发症。结论分段外剥内扎加外痔横切剥离缝合法治疗环状混合痔治愈率高,疗效较好,肛门狭窄及感觉大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状混合痔术中皮桥保留技巧。方法:对7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本组患者主要采用了分段外剥内扎内注加皮桥横切纵缝和侧切扩肛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近期预后效果显示:本组76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均得以消除,术后即刻无不耐受痛苦与不适感,肛门仅轻微水肿,未有发生肛门狭窄与肛门失禁者,肛门平整,未残留明显皮赘;半年预后效果显示:仅有1例(1.32%)患者出现轻度肛门狭窄,经常规扩肛1-3次后好转,另有11例(14.47%)在术后1-2个月内因伤口创缘水肿未正常消减或结扎外痔部分不足等情况而再次行“修剪术”,但所有患者的原手术部位均光滑平坦且无复发痔核,总体治愈率为100%。结论:在环状混合痔术中采用皮桥横切纵缝和侧切扩肛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PH结合悬吊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PPH悬吊组、PPH-MMH组,观测术后各组系列评价指标的情况。结果 PPH悬吊组较PPH-MMH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指数、残余外痔、肛门渗液、治疗效果上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在术后复发、肛门狭窄、手术无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PH悬吊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齿线,维持肛垫正常位置,具有手术时间短、一次性治愈率高、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痛苦轻等优点,是治疗环状混合痔非常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PH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将入院治疗的30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消痔灵注射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PH术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住院时间的长短及肛门功能及复发情况等予以记录。结果使用PPH术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比注射组短,费用高,术后痛感、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情况、病状复发情况均无差异。结论使用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疮疗效好,疼痛感小,能很好地保护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横缝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横缝术)和对照组(传统外剥内扎术),各9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横缝术,手术损伤小,皮桥保留较多,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肛门狭窄率明显降低、愈合快。结论:外剥内扎加内括约肌侧切横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较好的效果。并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既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肛门功能,手术操作又简单,又能减轻环状痔术后常见并发症,防止术后肛门狭窄的新术式。方法对70例环状混合痔病例采用内痔分段结扎,外痔剥离摘除皮下痔组织,将松弛冗长的赘皮或明显隆起皮肤进行横行切除,断端间断缝合,用挂线法将部分内括约肌切断,观察术后创面水肿疼痛、肛门狭窄、肛门失禁、创口愈合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本组70例全部治愈,平均住院14.5d,最长21d。结论该手术方法最大程度地保护了肛门功能,安全性好,操作简单,缩短了住院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明显减轻了术后伤口疼痛水肿,无后遗皮赘,复发率低,术后无排便困难及肛门狭窄等后遗症,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不同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环状混合痔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分段外剥内扎、外剥内扎加肛门括约肌侧切、PPH、PPH加外痔切除术。结果平均住院时间8 d;术后并发尿潴留13例;肛门剧痛5例;残留外痔11例,随访2个月~2年,均无大出血、肛门狭窄及切口感染。结论依临床特点采用个体化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讨论改良PPH术治疗混合痔在基层医院中的优点.方法 采用随机分为改良PPH组和传统PPH组各60例混合痔患者,治疗后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改良PPH组在术后是否需要镇痛治疗,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狭窄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PPH组(P<0.05);而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PPH与传统PPH术相比,改良PPH治疗混合痔具有疼痛轻、手术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90例环状混合痔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PH术,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效果、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PPH术与外剥内扎术在手术时间、手术效果、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H术有明显优势。结论治疗环状混合痔PPH术优于外剥内扎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外剥内扎术与PPH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探讨环状混合痔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案。方法选择同期环状混合痔患者6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组采取PPH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尿潴留、肛门部疼痛、肛门部感觉障碍及术后2个月复发例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时,应首选PPH术治疗,可减少患者术中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值得广泛推广实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治疗环状混合痔手术方式。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宣城市人民医院外科采用分段小切口横切横缝加括约肌松解术治疗环状混合痔43例。结果本组近期治愈率100%,均痊愈出院,术后无大出血,直肠黏膜外翻,肛管狭窄及感觉性大便失禁等,均痊愈出院。结论分段小切口横切横缝加括约肌松解术治疗环状痔疗效好,能有效防治环状痔术后的并发症如:黏膜外翻、肛门狭窄、感觉异常、大便失禁、术后肛瘘、痔复发等,及减轻术后肛门疼痛、减少术口水肿均起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PPH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6例混合痔患者采用PPH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后遗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PPH治疗126例,全组随访4~28个月无肛门狭窄,术后2月内有28例间歇性便后少许出血,占全组的22.22%。17例发现肛门周围残留皮赘,占全组的13.49%。2例因为有反复疼痛,PPH术后5月行外痔剥离术。结论 PPH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操作简单,近期内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联合外剥内扎及皮瓣搭桥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方法 PPH联合外剥内扎及皮瓣搭桥术治疗环状混合痔75例(治疗组)与外剥内扎合皮瓣搭桥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对照组)进行手术效果比较;对2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术中及术后出血、恢复工作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肛门外观良好,无肛门狭窄、肛门失禁,随访无复发。结论 PPH联合外剥内扎及皮瓣搭桥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既不损伤肛门括约功能,又能保持良好肛门外观,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评价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TST)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间在我院肛肠科住院的166例Ⅲ度内痔及呈梅花状脱出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TST组和PPH组,分别采用TST术和PPH术,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术后尿潴留、肛门坠胀、疼痛感、吻合口狭窄等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T组在术后尿潴留、肛门坠胀疼痛感、吻合口狭窄等方面明显优于PPH组(P<0.05)。结论 TST对ⅢⅣ度内痔及呈梅花状脱出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TST组和PPH组,分别采用TST术和PPH术,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术后尿潴留、肛门坠胀、疼痛感、吻合口狭窄等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T组在术后尿潴留、肛门坠胀疼痛感、吻合口狭窄等方面明显优于PPH组(P<0.05)。结论 TST对Ⅲ度内痔及梅花状脱出的混合痔患者的治疗效果与PPH相似,但TST组对肛门功能损伤小,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肛门坠胀疼痛感轻,持续时间短,无吻合口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72例环状型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外剥内扎术治疗,研究组给予PPH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6%,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环状混合痔患者采用PPH结合外痔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且术后并发症率较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环状混合痔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儒  王灏  李超敏 《河北医药》2006,28(10):961-961
环状混合痔内痔出血、肥大及脱垂等症状常逐渐加重,致肛管皮肤反复炎性变、赘皮增生和松弛的演变[1,2],其外痔部分常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我们自2003年2月至2005年2月采用痔上粘膜环切钉合术(PPH)加外痔切除治疗环状混合痔4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