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卡托普利与依那普利逆转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卡托普利组和依那普利组各75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停用降压药物至少2周.卡托普利组,口服卡托普利3次/d,每次12.5 mg开始,逐渐增量,最大剂量为150 mg;依那普利组,口服依那普利2次/d,每次5 mg开始,逐渐增量,最大剂量为40 mg/d.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作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测量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计算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与治疗前比,卡托普利组左室重量指数由(134.2±38.0) g/m2降至(125.2±29.8) g/m2(P<0.05),依那普利组左室重量指数由(136.0±34.0) g/m2降至(126.8±24.9) g/m2(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托普利与依那普利均有减少左室重量,逆转左心室肥厚作用,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可舒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的控制效果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患者120例,根据建档时间分为A组和B组,每组60例。A组予以心可舒胶囊和厄贝沙坦片联合治疗,B组予以缬沙坦和非洛地平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以及左室肥厚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D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变化。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B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DBP、SBP、LVMI、LVEDD、LVDPWT、IVST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心可舒胶囊和厄贝沙坦片联合治疗效果较理想;同时对高血压患者采取早期预防措施,可发生降低左室肥厚心肌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陈丽华 《现代保健》2010,(23):63-64
目的 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Levamlodipine Bes ylate)联合贝那普利降压疗效及对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 87例中度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 mg+贝那普利10 mg,1次/d,疗程32周.治疗期间监测血压,治疗前及治疗后应用彩超测量LVH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 明显下降.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能有效控制中度高血压,并对高血压所致的左室肥厚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的降压与逆转LVH的疗效。方法将68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伊贝沙坦组(34例)与阿替洛尔组(34例),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压与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两组于治疗8周后血压均显著降低,12周后两组LVH逆转显著,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均有较好的降压作用,逆转LVH伊贝沙坦优于阿替洛尔。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厄贝沙坦和卡托普利对左心室功能和心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对80位社区心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和卡托普利组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应用超声心动图(UCG)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ⅣS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教(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峰值流速E峰(VE)和舒张晚期最大峰值流速A峰(VA)、左心室心肌重量(LVM),应用心音图运动试验(PCGET)测定运动前后第一心音幅值(S1),运动前后心率、6min步行试验步行的距离、心力储备指数(CCRI)和心脏储备指数(CRI).[结果]治疗前后比较,两组IVSd及LVPWd较前明显减少(P<0.05),LVEF明显增加(P<0.05),LVM明显下降(P<0.01),静息心率下降和运动后心率增加(P<0.05),6min步行距离增加(P<0.05),CCRI和CRJ明显增加(P<0.01).[结论]厄贝沙坦和卡托普利均能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逆转左心室重塑,增加运动能力,CRI增加,改善心脏储备功能,且疗效相似,药物价格低廉,适合社区心血管病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伊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的降压与逆转LVH的疗效。方法 将68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伊贝沙坦组(34例)与阿替洛尔组(34例),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压与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 两组于治疗8周后血压均显著降低,12周后两组LVH逆转显著,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组均有较好的降压作用,逆转LVH伊贝沙坦优于阿替洛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Ⅰ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onⅡ receptor blocker;ARB)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左室舒张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84例,服用缬沙坦80—160mg/d治疗8~10w,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均明显减小,舒张早期充盈速度/舒张晚期充盈速度比值上升。结论缬沙坦可有效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52例扩张型心肌病重度心衰的病人,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分为曲美他嗪组和对照组,治疗16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结果 治疗后曲美他嗪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0.01),左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明显缩小(P<0.01),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曲美他嗪能改善扩张型心肌病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苯那普利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逆转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和Chymase(CMA)基因A/B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157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24个月的随访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以及CMA基因A/B多态性;超声心动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T)。结果 (1)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而心率改变不明显;(2)能明显逆转LVH;(3)ACE基因型间除左室质量(LVM)下降值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下降值在DD基因型明显大于Ⅱ型和ID型以外,其余各临床指标下降值在ACE基因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CMA基因型间各临床指标下降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ACE基因中各基因型与CMA基因中各基因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6)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仅ACE基因型与LVMI下降值有关。结论 长期服用苯那普利可以明显降低血压、逆转LVH;其中ACE基因为DD型的患者较其他基因型患者更易于LVH逆转,而CMA基因多态性与LVH逆转不相关;两种基因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236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等治疗效果欠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口服厄贝沙坦150 mg/d,治疗4~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心胸比、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率、心胸比、血压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5),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好,副作用少,是比较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75例老年EH患者,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EH并LVH组(69例)和EH非LVH组(106例).另选择45例同期住院的非EH且无明确心脏疾病的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患者血压变异性、超声心动图及血液生化检测指标,并进行比较.再以LVMI为因变量,以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EH并LVH组和EH非LVH组LVMI、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DBP)、脉压(PP)、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BP-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BP-SD)、低频(LF)、低频/高频(LF/HF)、载脂蛋白B(ApoB)、尿酸(UA)、空腹胰岛素(FPI)、餐后2 h血糖(2hPG)和餐后2 h胰岛素(2 hP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高频(HF)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EH并LVH组LVMI、24 hSBP、PP、dSBP、dDBP、24 hSBP-SD、dSBP-SD、LF/HF、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ApoB、UA、空腹血糖(FPG)、FPI、2 hPG、2 hPI高于EH非LVH组(P<0.01或<0.05),SDNN、HF、HDL-C低于EH非LVH组(P<0.01或<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老年EH患者LVMI与24 hSBP、SDNN、LFAIF、UA、24 hSBP-SD和2 hPI存在相关性.结论 老年人LVH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而降低24 hSBP、血压变异性和血UA水平,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和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延缓或逆转LVH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脉压(PP)的相关性。方法测定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N(SBP)、舒张压(DBP)、PP及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并根据有无LVH分为两组:非LVH组42例,LVH组56例。其中LVH组伴心功能不全者26例,心功能正常者30例。结果 (1)LVH组的SBP、PP明显大于非LVH组(P<0.01);LVMI与SBP、PP呈正相关(P<0.01)。(2)LVH组伴心功能不全者PP高于LVH组心功能正常者(P<0.05)。结论 PP 增大在EH伴LVH发展中起作用,PP可作为评价抗高血压药物能否更好地减少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WT)评估厄贝沙坦及美托洛尔对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 HFNEF)患者活动耐力的疗效.方法 将有症状的48例HFNEF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24例)和美托洛尔组(24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厄贝沙坦组服用厄贝沙坦75 ~ 150 mg/d,美托洛尔组服用美托洛尔50~100 mg/d.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参数、6MWT参数的变化,并与2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厄贝沙坦组治疗后舒张晚期A峰最大流速下降、舒张早期E峰最大流速/舒张晚期A峰最大流速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6)mm/s比(66±9) mm/s、1.05±0.22比0.89±0.31,P<0.05].厄贝沙坦组和美托洛尔组治疗前步行距离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和美托洛尔组治疗前步行前后收缩压差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步行前后收缩压差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和美托洛尔组治疗前步行前后心率差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步行前后心率差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厄贝沙坦和美托洛尔均可有效改善HFNEF患者症状及活动耐力,而厄贝沙坦疗效明显优于美托洛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的早期损害及降压治疗对其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确诊高血压患者87例,其中高血压1级35例(H1组),高血压2级40例(H2组),高血压3级12例(H3组).全部患者予以卡托普利(开搏通)治疗3个月.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变化情况.另设正常血压者为对照组(C组).结果高血压各亚组左室舒张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高血压各亚组血压明显下降,左室肥厚有不同程度逆转,EPFV、APFV及A/E均有明显改善,尤其H1组显著;而H3组患者EPFV及A/E改善不明显.结论高血压早期已有左室舒张功能损害,早期有效的降压治疗对逆转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冲心可舒胶囊配伍厄贝沙坦片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96例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缬沙坦与非洛地平片治疗,观察组予以厄贝沙坦片与心可舒胶囊治疗。两组均规律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评定患者血压、心肌缺血、左室肥厚的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心肌缺血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81.25%;观察组治疗后,IVST、PwT、LVD、LVMI均较治疗前缩小,左室肥厚逆转效果优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7%、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可舒胶囊配伍厄贝沙坦片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心肌缺血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心肌缺血状态,逆转心肌重构,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的早期损害及降压治疗对其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确诊高血压患者87例,其中高血压1级35例(H1组),高血压2级40例(H2组),高血压3级12例(H3组)。全部患者予以卡托普利(开搏通)治疗3个月。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变化情况。另设正常血压者为对照组(C组)。结果高血压各亚组左室舒张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高血压各亚组血压明显下降,左室肥厚有不同程度逆转,EPFV、APFV及A/E均有明显改善,尤其H1组显著;而H3组患者EPFV及A/E改善不明显。结论高血压早期已有左室舒张功能损害.早期有效的降压治疗对逆转左室肥厚和左室舒张功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替米沙坦治疗后左室舒张功能与心肌肥厚的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阳江市阳东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及左室肥厚的患者52例,对其采用替米沙坦治疗。观察本组治疗前与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血压、左室舒张功能与心肌肥厚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治疗后IVST、LVPWT、LVMI、LVDd、A峰及A/E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峰指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替米沙坦治疗具有显著的降压效果,且能够改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调节心肌肥厚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与动态血压监测参数: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75例高血压病人,平均年龄63±8岁.动态测定24h血压;超声心动图测室间膈、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直径,并按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根据LVMI的结果分为LVH组和无LVH组.结果动态血压变异系数:24h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在LVH组(0.0830±0.0076,0.1149±0.2537)明显低于无LVH组(0.2677 0.1524,0.3573 0.3667)(P<0.01);LVH组的LVMI 分别与24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舒张压变异系数、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呈负相关.结论伴LVH的EH患者心血管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失衡;BPV可能对EH患者靶器官损害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原因所致左室肥厚与QT离散度(QTd)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所致的左室肥厚患者40例(A组)、运动诱导所致的左室肥厚患者35例(B组)及健康者40例(C组),三组均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三组QTd及心室结构参数,计算左室质量(LVM)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并进行比较.结果 A、B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M及LVMI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各指标虽然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QTd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组QTd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γ=0.483,P<0.01),B组Qta与LVMI无相关性(γ=0.215,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所致的左室肥厚程度与QTd呈正相关,而运动诱导所致的左室肥厚程度与QTd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321例EH患者,按照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报告(NCEP-ATPⅢ)标准(腹围按照亚太地区的标准),分为MS组和无MS组。测定所有患者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比较两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心室肥厚(LVH)的比率。结果(1)MS组患者的LVMI明显高于无M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MS组患者LVH的比率明显高于无MS组患者(26.1%比1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S与EH患者LVH密切相关,对LVH的干预,不仅要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还应对MS各因素积极干预,以有效的逆转LV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